通訊員 陳思國 胡陽
12月1日中午,在陵水黎族自治縣黎安鎮黎安潟湖嶺仔長堤處,放學歸來的三五學童在此玩起了遊戲。在距離他們不足3米的地方,是該鎮嶺仔村新建起的環保公廁。
「過去,我們上廁所都要捂著鼻子,哪裡還有人會在公廁旁玩耍。而現在,如果沒有見到公共廁所這幾個字,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是從公廁前經過。」談起村裡公廁的變化,嶺仔村村民林文付這樣說道。林文付的家離公廁幾百米遠,他表示,與之前相比現在的如廁體驗舒服不少。
嶺仔村是黎安潟湖旁的一個漁村,生活著3000多名村民。過去,如果家中要修建廁所,村民們需要在地底下自挖糞池,這對於他們來說是一件費錢又費力的事情,所以通常在村裡修建一座公廁,解決村民方便的問題。
「一個大坑朝水面,三尺土牆圍四邊」是過去嶺仔村公廁的真實寫照。「過去的公廁修建在延伸進黎安潟湖二三十米的水面上,排放物直接排進潟湖中,靠潮汐衝走。」林文付說,冬季上廁所要忍受寒風,夏季蚊蟲亂飛,臭味瀰漫的情況也難以避免。
2016年,陵水開展黎安潟湖和新村潟湖生態環境綜合整治(以下簡稱「兩湖」整治),並獲得了3億元中央財政資金的支持,當地財政也投入10億元進行整治。「兩湖」整治其中的一項工作是拆除沿岸部分人工建築物,其中包括海上廁所。
「由於黎安潟湖口門小,海水交換能力差,海上廁所的排洩物直排入湖,很難被『消化』。這不僅破壞黎安潟湖的水質,而且岸邊常常有糞便,臭味燻天。」「兩湖」整治領導小組副組長孟慶壘說。
保護潟湖環境,拆除海上廁所不可避免。今年10月,嶺仔村原先的公廁被拆除。「保護環境刻不容緩,但是也不能忽視民生問題。在正式拆除原先的公廁前,我們就已規劃好要給村民修建新的環保公廁。」孟慶壘說。
一手拆一手建,舊的公廁拆掉的同時,一座嶄新的環保公廁就建立在黎安潟湖邊。如今嶺仔村的公廁,共有15個蹲位,安裝了通風處理設備,日常由專業的清潔公司進行管理。
「我們公司聘用了2名當地的貧困戶負責該公廁的日常清理工作,而且每天都有專車來運走糞便,解決了之前糞便直排入水的問題,運走的糞水也都進行無害化處理。」該清潔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小廁所,大民生。如今,黎安潟湖的環境得到改善,當地村民的如廁體驗也得到了提升。「如今的公廁沒有臭味,而且乾淨,我覺得在村裡上廁所跟在城裡上廁所,沒有什麼區別。」村民陳石寧告訴記者,村裡隨地大小便的現象少見了,大家都願意到公廁上廁所。
據介紹,在黎安潟湖旁,有6處海上廁所被列入拆除範圍,將被共計約300平方米的6座新型環保公廁取代。海上廁所被拆,新型環保公廁建立,映射的是陵水「廁所革命」正逐步從城市擴展到農村、從景區擴展到全域、從數量增加到質量提升,當地群眾生活品質不斷提升的見證。
(本報椰林12月4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