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丨大暑:欲知應候何時節,六月初迎大暑風

2021-02-07 成都文殊院


我國古代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


一候腐草為螢,陸生的螢火蟲在盛夏產卵在落葉與枯草之間孵化而出,腐草能化為螢火蟲是中國古代的傳統說法,古時誤認為螢火蟲是由腐爛的草變化而成,「螢火蟲」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詩意之蟲,輕羅小扇撲流螢,其實涼爽的秋天已經不遠了。


二候土潤溽暑,「溽」也是溼潤的意思,天氣開始越來越悶熱,土地的溼氣濃重。


三候大雨時行,因溼氣積聚而招致大雨滂沱,大雨時節氣溫會降低,暑溼減弱,秋季會隨著大雨來臨。


jie qi yu xi su


大暑是一年中農業活動較為繁重的時節,中國各地人民也不忘在每年的這個日子裡舉辦各種民俗活動,在炎熱的夏季中寄予對生活的美好希望。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藥食兩用植物資源。由於神奇的消暑功效,其被譽為「仙草」,而根莖葉曬乾後還可以做成燒仙草,廣東一帶叫涼粉,是一種消暑的甜品。


飲伏茶,這種由金銀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藥煮成的茶水,有清涼祛暑的作用。供應伏茶時間一般從農曆六月初到八月末。古時候,很多地方的農村都有個習俗,就是村裡人會在村口的涼亭裡放些茶水,免費取飲。


曬伏姜,三伏天時人們會把生薑切片或者榨汁後與紅糖攪拌在一起,裝入容器中蒙上紗布,於太陽下晾曬。充分融合後食用,對老寒胃,傷風咳嗽等有奇效,並有溫暖保健的功效。當身體吃了寒涼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調房間裡呆久後,喝杯伏姜能及時消除因肌體寒重造成的各種不適。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區的民間傳統習俗,寄託了漁民們祛災和祈求平安的願望。送彩船出海這一獨特的活動形式,凸顯了千百年來在特定的環境中所形成的文化形態及表達方式,同時這項活動也是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jie qi yu shi ge


大暑

曾幾•宋

  赤日幾時過,清風無處尋。

  經書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蘭若靜復靜,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許,那更惜分陰。


《大暑水閣聽晉卿家昭華吹笛》
黃庭堅•北宋

 蘄竹能吟水底龍,玉人應在月明中。

 何時為洗秋空熱,散作霜天落葉風。


相關焦點

  • 欲知應候何時節,六月初迎大暑風
    今日16時37分,大暑至。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2個節氣,也是夏季最後一個節氣;大暑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段。大暑有三候,流螢紛飛,溼熱當頭,雲行雨至,充滿了夏天的特色。上蒸下煮,我輩如入蒸籠,大暑的天氣是極致的悶熱,苦夏苦於此。三候「大雨時行」:大暑時節,因溼氣積聚而時常大雨滂沱,雷雨往往不約而至。雨水漫天,不可捉摸,由於降水過度集中,洪澇災害也多發於大暑前後。要想熬過大暑,就要做好消夏工作,除了抱緊空調,酒香君這廂還有一些小妙招。
  • 欲知應候何時節 六月初迎大暑風
    農曆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二個節氣是「大暑」之日。
  • 大暑|徐夤《螢》詩詞賞析:流光堪在珠璣列,為火不生榆柳中
    欲知應候何時節,六月初迎大暑風。事實當然不是這樣,不過古人觀察細緻,螢火蟲在此時正是求偶交配旺季,因而是大暑節氣一種自然現象。東歸,閩王審知禮聘入幕,官秘書省正字。其試場所作《止戈為武賦》亦傳誦一時。「欲知應候何時節,六月初迎大暑風。」
  • 又是一年大暑至,腐草流螢滿天星
    大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也是夏季的最後一個季節。據《通緯·孝經援神契》中記載:「小暑後十五日鬥指未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極熱之中,分為大小,初後為小,望後為大也。」大暑節氣正值「三伏」,是我國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中國勞動人民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因為螢火蟲總是把卵產在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螢火蟲飛舞的時候也就被認為是大暑來臨的標誌。
  • 大暑丨土潤何妨兼伏暑,火流行看放清秋
    大暑丨土潤何妨兼伏暑,火流行看放清秋       [來源:小一時空]      2017-07-22 10:18:42
  • 大暑,在詩詞裡尋找一片清涼吧。
    大暑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34;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六月十八日夜大暑》宋·司馬光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在我須無欲,於斯患不能。又應當閔雨,誰識始藏冰。人力回元造,生生實所憑。一年四季,最難過的是夏天了,希望可以下一場雨,來憐憫一下百姓。
  • 今日大暑 有關大暑詩詞經典詩句 描寫大暑的古詩諺語
    今天16時37分,大暑至。①「赤日幾時過,清風無處尋」,大暑時節,中國大部分地區處於一年中最熱的時候;②多喝水,多吃新鮮果蔬;③大暑也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再過16天,就是立秋!和王定國二首  宋/晁補之  可憐好月如好人,我欲招之入窗戶。
  • 大暑詩詞|攜一縷清風,守內心的山水,讀盛夏溫婉的詩篇以祭流年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2個節氣,也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就開始時間而言,一般在每年公曆7月23日前後。據民俗專家蕭放介紹,漢代劉安主持編撰的《淮南子》有二十四節氣的完整記載,大暑就在其中。《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大暑,六月中。
  • 二十四節氣詩畫,美到不像話!
    立春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立夏綠陰鋪野換新光,薰風初晝長。小荷貼水點橫塘,蝶衣曬粉忙。——《小暑六月節》元稹大暑一一照通黃卷字,輕輕化出綠蕪叢。 欲知應候何時節,六月初迎大暑風。
  • 二十四節氣詩畫,美到不像話,看看你知道多少?
    立春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小暑六月節》元稹大暑欲知應候何時節,六月初迎大暑風。寒聲隱地,初聽中夜入梧桐。
  • 大暑節氣經典詩詞詩句一覽:腐草為螢 土潤溽暑 大雨時行
    —宋•司馬光《六月十八日夜大暑》毒熱寄簡崔評事十六弟  唐•杜甫  大暑運金氣,荊揚不知秋。  林下有塌翼,水中無行舟。  千室但掃地,閉關人事休。  老夫轉不樂,旅次兼百憂。  蝮蛇暮偃蹇,空床難暗投。  炎宵惡明燭,況乃懷舊丘。
  • 佔斷人間六月涼——告別酷暑六月詩詞
    六月蟬鳴稻,千金龍骨渠。含風搖古度,防露動林於。2、六月三日夜聞蟬【唐】白居易荷香清露墜,柳動好風生。微月初三夜,新蟬第一聲。乍聞愁北客,靜聽憶東京。我有竹林宅,別來蟬再鳴。不知池上月,誰撥小船行?欲知應候何時節,六月初迎大暑風。6、聶夷中【唐】田家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
  • 大暑節氣經典詩詞詩句一覽:腐草為螢 土潤溽暑 大雨時行
    —宋•司馬光《六月十八日夜大暑》毒熱寄簡崔評事十六弟  唐•杜甫  大暑運金氣,荊揚不知秋。  林下有塌翼,水中無行舟。  千室但掃地,閉關人事休。  老夫轉不樂,旅次兼百憂。  蝮蛇暮偃蹇,空床難暗投。  炎宵惡明燭,況乃懷舊丘。
  • 記憶中的大暑,是古詩中「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的盛夏流年
    但廣告的「無心插柳柳成蔭」,到底還是讓我們在行色匆匆的向前步伐中,猛然驚覺,原來古典詩詞中的節氣如此之美,甚至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大暑時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如是說:「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
  • 大暑 | 自大暑來真畏暑,到微涼處便知涼
    在暑毒難耐的環境中,我們終於迎來熱浪的最高潮——大暑節氣在太陽回歸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120度。古書中說:「大者,乃炎熱之極也。」大暑,是「三伏」之中伏,可謂熱到極點。古人對大暑之熱的表達很有意思,《山海經·大荒西經》記載:「正立無景,疾呼無響。爰(yuán)有大暑,不可以往。」郭璞注說:「言熱炙殺人也。」
  • 大暑詩詞38首!
    六月十七日大暑殆不可過然去伏盡秋初皆不過宋代: 陸遊赫日炎威豈易摧,火雲壓屋正崔嵬。嗜眠但喜蘄州簟,畏酒不禁河朔杯。乙未六月大暑元代: 方回平分天四序,最苦是炎蒸。在我須無欲,於斯患不能。又應當閔雨,誰識始藏冰。人力回元造,生生實所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