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小時候的過年

2020-12-19 行腳成都

說起今天的過年,不管是在城市,還是在鄉村,都找不到從前的年味兒。這時候就不禁想起小時候的年味兒。那時候的生活,雖然物質貧乏,生活也並不富裕,年卻過得有溫情,有故事,讓人回憶一輩子都覺得意味無窮。

1970年代末,已經是改革開放來臨了,但是在中原大地的鄉村,距離鄉鎮有十餘公裡,距離縣城有五十裡的鄉村,總覺得外面世界很遙遠,也很大,那時候沒有電話更不要說有現代通訊工具了。就是電視也沒有見過,因為在村莊裡,還沒有通電,雖然時不時在鄰近的村莊裡有露天電影,也是偶爾一遇,一年也看不了幾場電影。我就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

過年的樂趣,當然是參與其中。在鄉下,小孩子能參與的活動極少,比如臘月的趕集,人山人海,小孩子極少參與(總怕不小心丟失),在家裡就是盡情地和小夥伴玩耍,滿村莊瘋跑,似乎這樣才能體驗出未來生活的感觸。再就是大人做過年食物準備時,在旁邊做點雜事兒,比如劈柴、燒火等等,當食物做好之後,可以優先品嘗一下,這種「犒賞」讓人覺得意義大不同。

那些年月的過年,總是會留下這樣那樣的「笑料」,有的成了一生的美談,以致多年後父母也還記得,當說笑一回後,就有點疑心:真有這回事?終究是沒有太多的印象,也不妨當龍門陣擺一回。

小時候的過年,總是一年最開心的事,大致可說是有好吃和好玩兩類。

過年的食物,花樣不多,味道也說不上有多麼豐富,然彼時覺得是天下無雙的美味,讓人吃了還想再吃,那是因為小時候從來沒有嘗過所謂的美食。當多年以後嘗過一些地方的名食之後,才發現小時候的食物是多麼的粗糙,既不精緻,也不夠美味。但那時候卻不是這樣的認為,總覺得像滿漢全席或者美味佳餚也不過如此。

這樣的想法,多少有些「幼稚」,可我們從不管這些。

過年時間,能參與的活動就是放炮仗,那時候流行的是鄰村一戶人家製作的炮仗,看上去有點粗糙的炮仗,響聲很大,這樣在放的時候就很帶勁兒。過年時,每餐飯都需放上一串鞭炮,膽大的可以拎著鞭炮,用火柴直接點燃炮捻子,然後快速地丟出去,於是鞭炮噼裡啪啦地響起來。我沒有這樣的膽量,只好把鞭炮掛在院子裡的樹枝上或者板凳上燃放,儘管如此,也還是覺得樂趣無限。弟弟似乎不愛做放鞭炮這樣的事,只是偶爾參與進來。

大年初一的放炮仗是最為帶勁的,天還沒亮(大約五六點),就已經做好了早飯,在早飯前,父親做了祭祀先人的儀式、上香之後才開始燃放炮仗。這一天也是可著勁兒放。各家準備的炮仗長短不一,且響聲也有差異,而哪一家的炮仗最響最持久,就是最讓人得意的事兒。這時候,我和弟弟會聯合起來去放炮仗。過年時節有時候會下雪,就需提前準備好竹竿,將炮仗掛上去,再進行燃放。因多是土法製作的炮仗,也就會遇上啞炮或者炮捻出現問題的,撿拾這類炮仗也就有趣兒。我們家燃放完炮仗之後,撿拾一些回來,或用來以自行車鏈做的手槍打著玩,或栽上新炮捻燃放,自有樂趣。吃完飯也會到鄰家撿拾未響的炮仗,有時人多,在燃放過程中也有小孩會衝進去撿拾,這當然危險,但那時候卻覺得這是很偉大的事。後來,鄉村的炮仗改成了瀏陽花炮,成了機械製作的鞭炮,也就丟失了撿拾的樂趣。

當然,過年最為要緊的還不只是這些,重要的總有一身新衣服等著。大年初一穿著新衣在村莊裡給長輩拜年,也是很美的事。不過,女孩子對此似乎更在意一點兒。男孩子儘管穿上新衣,如果是愛玩耍,一天時間不到就將新衣弄得髒兮兮的了。這樣的情況多半會在回家時遭遇父母的責罵一回。

過年走親戚更是讓人開心的事,因為走親戚總是會吃到平時難以吃到的美食,當吃過飯返家時親戚總是會塞上塊兒八毛錢,甚至更多的「壓歲錢」,數量不多,卻是讓人開心的事。因為有了這零花錢,似乎一下子就變成了有錢人。但炫耀不幾天,這零錢就揮霍殆盡,因為村裡有小賣部,買上一些雜七雜八的東西,就把這些錢花了出去。

這種吃喝玩樂的日子,真是無憂無慮,不擔心寒假作業,更不用擔心沒有玩法。等到過了元宵節,就背起了書包走進學校,這時候才會懷念過年的好來。於是,就在讀書的過程中,期待著新的一年到來。算一算時間還很早,這種期待的心情也就淡了下來。

小時候的過年,總希望一年年將這樣的幸福日子過下去,直到永遠永遠。可忽然有一天發現,自己對過年的興趣不大,以前過年的玩法也沒有太多的意義。這種悄然長大的感覺,真是讓人覺得驚訝:原來一年年的過年,就是這樣不知不覺地進行著。

相關焦點

  • 小時候過年的那些快樂……
    隨著現在年齡大了,越來越覺得過年,沒有年味了。相反還覺得過年是一種負擔。面對家人的靈魂拷問,長輩的神之關懷。讓我無力招架每當這時候我就想起小時候過年的那些快樂。小時候爺爺就給我們弟兄幾個買鞭炮,我就偷偷的留下一支。自己拆開一個一個的放。放在樹墩的縫裡炸。把喝完的八寶粥瓶子倒過來炸,能把瓶子炸到十幾米高。第二天早早的起床去大街上撿那些沒炸的回來把藥扣出來湊成一個巨無霸式的炮仗,邀請玩的好的一起來觀看盛大的爆炸場面。想想真好玩~小時候家裡窮,炸刀魚剩下的魚頭,魚尾,媽媽捨不得扔。
  • 小時候過年有故事
    還有一個表現那就是現在過年吃什麼也不感覺香甜,對什麼也沒有興趣。所以真的不想過年了,因為每過一個年就會長一歲,歲月的年輪就增長一圈,就向生命的盡頭邁進一步。想起過去我們兄弟姐妹與父母在一起過年的時候,是那麼的熱鬧,又是那麼的開心。後來雖然我們參加工作天各一方,不能在一起過年,但是那種親情永遠也揮之不去。
  • 80後,小時候過年都吃什麼零食?
    現在過年對於孩子來說就是不上課,到處玩。可是對於我們那些80後的人來說,小時候過年就是「吃」,特別是我們這些農村娃,過年可以吃到平時吃不到的東西,很多都是大人親手做的。那麼80後們過年都會吃哪些零食呢?我們今天來回憶一下。
  • 過年了!你們小時候都把鞭炮放在「哪裡響」?
    過年放鞭炮是家家戶戶都會做的事,而這些事很多時候都是交給我們這些熊孩子做的,我們也很樂意做這些事,因為我們可不會那麼乖很正經的去放鞭炮,我們放鞭炮的方法是令很多人都想不到的。記得我們小時候,小編是農村的,過年父母忙,我們放鞭炮父母基本也都不會管,在我們那個年代最常見的放鞭炮就是把鞭炮點著裝在瓶子裡,或者用東西把鞭炮扣在裡面然後想辦法點著,我們那時候最愛比較的就是誰的瓶子飛得高。
  • 小時候的過年:如果連過年都沒意思,那世上還有什麼值得高興的?
    「過年」,小時候每次聽到這個詞就異常開心。因為過年對小孩子來說,是最讓人開心和興奮的時候。因為過年,我們可以穿上新衣服、新鞋子,可以吃一頓大大的美餐,可以去熱鬧的大街玩耍,有很多小吃,有很多節目,有很多鞭炮和煙花,還可以收到很多的「利是(紅包)」。
  • 小時候過年玩的這些,你玩過幾個?
    過年了,大學畢業的孫子問爺爺:爺爺,現在年味怎麼越來越淡了?爺爺說:不是現在年味淡了,而是過年最快樂的人,不再是你了!這是我之前聽到的一個小故事,聽完心裡挺五味雜陳的。為什麼現在年味越來越淡了呢?其實很簡單:小時候不常吃的,現在天天吃,都膩了;小時候不常穿的,現在挑著穿,都不新鮮了;小時候不常見的東西,混了這麼多年,啥沒見過?都審美疲勞了。
  • 麻城人小時候過年必吃的零食,看完別哭!
    小時候過年物質匱乏,但快樂卻是貨真價實的。零食不僅滿足我們的胃,也承載著親人的愛和滿滿的童年回憶。下面盤點下小時候過年常吃的小零食,看看你還記得幾樣。要知道童年時麻糖對小編來說,就意味著過年啊!
  • 17種小時候過年必吃的春節傳統美食!
    Hello 寶寶們,還有兩周就是春節了,是不是激動得都要飛起來了~還記得小時候家裡年夜飯準備的各種傳統美食,一家人坐在一起享用美味的食物,說著祝福的話語,那種幸福滋味只要一回味就覺得過年真好。畢竟那時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小時候也只有過年才吃得到。
  • 明清蘭州街景新春再現 市民追憶老城古韻
    【同期聲】蘭州電力工業局職工 陳明  我看了這個展覽以後感觸很深  勾起了我小時候的回憶  我今年42歲了  我小時候跟著我的爺爺  和我父親  經常到這種茶園子來  看秦腔  那時候熱鬧的場面特別好  像那邊做的涼皮子  那個老人給小孩餵涼皮子
  • 突然好懷念小時候過年時人們用大炮鍋炸的爆米花的味道
    馬上過年,突然特別懷念小時候過年時,村裡面人們用大炮鍋炸爆米花的場景,特別想念那個爆米花的味道,今天用專業玉米粒坐一份,回味一下童年時候年的味道。首先拿爆米花用玉米粒50克。平底鍋燒熱放入20克食用油20克白糖。放入玉米粒中火不停翻炒。
  • 小時候過年必吃的6種小零嘴,經典美味,現在很多都吃不到了
    不久之後就要過年了,很多人都開啟了囤零食模式,但囤著囤著就發現現在的零食仿佛少了點什麼味道,各種網紅食品堆積,很少能吃到兒時的那種快樂。所以今天,魷魚就給大家介紹6款以前過年必吃的小零食,來看看是不是有你記憶裡的那一款呢?
  • 吃年糕,蒸棗饃,餃子裡包硬幣,小時候條件苦,但過年很快樂
    人們一邊感慨著現在年味越來越淡,一邊回想著兒時過年時的熱鬧場景。蒸年糕、做豆腐、守歲、給長輩磕頭要壓歲錢……那時候,儘管歲月清貧,但人們的快樂是發自內心的。下面這些漫畫,70後、80後一看就懂。吃年糕年糕是小時候過年常吃的傳統美食,每年臘月廿三,是家家戶戶蒸年糕吃年糕的日子,意為粘住灶王的嘴,讓其上天言好事,不說人間壞事。做豆腐二十五做豆腐。
  • 小時候記憶中的過年
    記得小時候也就是八九十年代那會過年,一到年底就非常的開心;因為只有到了年底一家人才能團聚,外出打工的父親這個時候才能回到家裡。每次父親回家都會買好多好吃的,母親這時也會帶我去裁縫家做一些新衣服。無論怎樣,那時候都還是很期盼早點過年的。現在的人,由於都在忙著掙錢,這樣溫馨的一幕可能再也難以看到和聽到了。屬於那個年代人的友善和純真,現在都已經被物質文明給取代了,時光不可能倒流;如果可以,我寧可窮點也不願活在當下的所謂的物質文明社會。是所謂的物質文明剝奪了許多人的純真和善良,變得唯利是圖。
  • 小時候過年是一串鞭炮的歡愉,長大後的年味兒是媽媽炸的紅薯丸子
    小時候盼著過年,因為過年了就有新衣服穿,有很多平日裡很少做的各種好吃的,有壓歲錢,還可以和一群小夥伴一起肆無忌憚的放鞭炮,除夕晚上還可以看平日裡熟悉的表哥和舅舅畫上眉毛,塗上口紅,戴著頭巾扮演丫鬟和船娘到每家每戶「玩船」。
  • 小時候過年吃的「土味糖果」,你吃過幾種?最後一個像餅乾
    不少人都在感慨,現在的過年越來越沒有年味了,還是小時候好,寒假少說也有二十來天,還能收紅包,最開心的適合小夥伴們一起玩耍,吃各種糖果餅乾。以前在過年過節的時候,街上就會突然多出許多買小零食的小販,不少土味糖雖然不是只有過年才能吃到,卻是充滿年味的標誌性臨時。春節「土味糖」,甜絲絲的中國年,哪一個是你的童年味道?
  • 這6種炸菜,是小時候對過年的記憶,你們過年炸這些菜嗎
    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了,還記得小的時候最喜歡過年了!小時候生活條件沒有現在好,平時沒有什麼零食吃,只有到過年才會有一些平時吃不到,捨不得吃的食物和零食。印象特別深的是過年的前兩天,媽媽會炸很多的「酥菜」(我們當地的叫法)就是把各種各樣的食材,用麵糊裹起來了用油炸。
  • 小時候過年必吃的傳統美食,你有多久沒吃過了?00後可能都沒見過
    小時候過年必吃的傳統美食,你有多久沒吃過了?00後可能都沒見過快要過年了,但是很多人都不期待,至少沒有小時候那麼期盼著過年,反而還希望慢點來。我小時候,一到臘月,就開始掰著手指頭算日子,巴不得快點過年。因為過年有新衣服穿,有各種小零食吃。
  • 回憶過去小時候過年的場景,養羊人:再也回不去的青春,回憶!
    小時候過年的老照片圖為上世紀40年代,過年時,長輩給孩子們發紅包。,男孩子們小時候最期待的事兒。而逛廟會則是北京舊時過年的主要習俗。圖為1985年北京地壇廟會上。彩色版,你還記得小時候的年味麼
  • @蘭溪人,過年來一口小時候的味道!
    小時候,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有一個用來招待客人的點心盤,裡面裝的是各式各樣的過年點心,米胖糖、花生糖、芝麻糖、紅茴茴……過了年,便難見它們蹤影
  • 過年食品雜憶
    小時候的團年飯桌上,一定有一條煎魚,但是在除夕夜只能看不能吃,因為這煎好的魚是要過年的,象徵年年有魚(餘)。小時候最盼望的,就是過年,因為過年有新衣穿,有平時少吃到的食物。記得童年時候,過年一定有的湯,是髮菜蠔豉湯,討其粵語諧音「發財好市」。一定有的菜餚,是白切雞,最希望吃到的,是整隻的雞腿,不然就是稱為「副翅」的雞內臟——雞胗和雞肝。小時候是物資匱乏的年代,只有有錢人家才吃得起魚翅,沒有錢的人家,把一隻雞內僅有的胗和肝,就稱為僅次於魚翅的「副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