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每個人來說,出行的目的和意義都不盡相同。有些是為了遊覽各地名勝建築,有些是為了追蹤異域美食,有些出行是想跟隨偶像的足跡。無論出於什麼緣由,確定的是,在旅途過程中一定會感受到自然的變化。日出和日落算是其中最容易感受到,每次看到依然充滿儀式感的一項。
我們並不清楚,曼哈頓街區或者世界上其他能觀賞到日出日落的街道,是否是規劃者特地為了迎接這樣的景觀而建。但任何時候,可以純粹地享受暈染的天空和被照耀著的街景,對我們來說都是饋贈。
——臺長
每年的 5 月 28 日被稱為「Instagram 假期」,如果你恰好位於曼哈頓,你還擁有獲取年度日落照片的機會。
上周,在 Instagram 上,人們剛剛度過一場「落日狂歡」。
Photo by tripadvisor
Photo by schillermatt
Photo by jessadventure_27
夕陽正對街道,迸發最璀璨和耀眼的光芒,照亮了城市的建築和車輛,以及駐足觀看此景的每一位路人驚嘆的面孔。
城市規劃者像是把太陽打造成了靶心,將它擺進曼哈頓的街道舞臺中,很難判斷這是自然還是城市規劃者送給觀眾們的禮物。
Photo by craigsbeds
Photo by gieffe_sixty8
Photo by johnnyvacar
太陽在此刻被染得通紅,整座城市鍍上了一層金光,兩側的高樓與行人們一起見證了太陽的燃燒。
在曼哈頓城區看到太陽從街道中升起和落下的現象被稱為曼哈頓懸日(Manhattanhenge),這個名稱是對英格蘭巨石陣(stonehenge)的致敬。
這座偉大的古代遺物建造於 4000 多年前,目前較多的猜測認為它是祭祀場所或天文臺,用於探索宇宙與生物之間的關係。關於石塊的來源,擺放的位置和建造目的等謎團一直吸引著科學家們的目光。以至他們注意到,在夏至和冬至時,日出日落與碑石中的一些縫隙完全對齊相切,巨石陣的石板完美地烘託了日出。這一發現說明古人早已通過巨石陣來觀察太陽的運動軌跡變化。
不知道是不是參考了巨石陣的設計靈感,在大約 200 年前,為現代曼哈頓城區制定規劃的建築師決定使用一個網格系統來構建它,呈現出近乎嚴格的棋盤狀街道布局。縱橫的街道彼此垂直,街道沿島的方向與島岸幾乎平行,使得太陽可以灑滿整條街道。
但這份規劃並未被真正實行,中央公園、寬街(broadway)和百老匯的建立破壞了原本完整的城區格局,但這並不妨礙在某些特殊的日子,太陽會正好懸掛在曼哈頓東西向街道的兩側高樓中間。「曼哈頓懸日」現象出現之時,曼哈頓的每條東西向街道都鋪滿燦爛的日光。
Photo by tsar.07
如果曼哈頓的布局和水平線上的東西走向一致,那麼懸日現象應該出現在春秋分,而曼哈頓的地理位置與實際東西走向存在著將近 30 度的夾角,所以特殊日子就來到了 5 月 28 日和 7 月 12 日。在這兩天,太陽方向角與實際東西緯度一致,所以我們能看到太陽從街道中落下。同理在 12 月 5 日和 1 月 8 日,日出和東西方向街道平行,這也是大家能看到太陽正對街道升起的原因。
Photo by arthouse.nyc
Photo by mtzonca
道路寬闊,建築美麗的地方自然是觀賞懸日的最佳地點,對曼哈頓來說,最受歡迎的景點是第 42 街。大中央車站附近的潘興廣場立交橋和都鐸市立交橋也是攝影師們的聚集地。雖然錯過了 5 月的觀賞機會,在 7 月 12 日晚 8:20 還會有機會看到美妙的懸日表演。
除了曼哈頓外,還有一些城市也有這樣的「懸日」景象,它們共同具備的條件就是位於大陸的東岸或西岸以方便觀賞,城市或地區的街道格局是東西走向,以便更好地捕捉到太陽升起或落下的時刻。
🤳🏼芝加哥懸日(Chicagohenge)
Photo by itscamcasey
Photo by hanayululu
每年的春分和秋分日,太陽升降的方向恰好和芝加哥街區東西走向的街道一致。由於沒有高樓遮擋,與街道平行的陽光會從遠處豎直照射進街道,給了攝影愛好者和民眾尖叫拍照的機會。
觀看懸日的最佳時間為日落前 5-10 分鐘,此時太陽剛好與地平線平齊,站在街區可以看到完整的太陽形狀,感受耀眼的陽光。街區較為整齊,高樓較少的西區成為觀看日落懸日的最佳選擇。芝加哥市中心的環區,比如芝加哥美術館門前和千禧公園入口處,也因為巨大的平地空間成為觀看懸日的推薦地點。
🤳🏼波士頓懸日(Bostonhenge)
Photo by randyland
儘管和曼哈頓、芝加哥相比,波士頓的城市建築要混亂得多,但在南波士頓和東波士頓等地區還是有一些相對有序的街道網格。由於每個街區的地理位置不同,街面網格的角度也不同,所以每個街區擁有自己的「懸日時刻」。
陽光正對街道,很容易躍入司機的眼中,所以 henge 之日也是大家出行需要格外謹慎的時期。
🤳🏼蒙特婁懸日(Montrealhenge)
Photo by eldiablophoto
Photo by lolonthego_1974
6 月 12 日被稱為 Montrealhenge 日,如果你這天行走在公園大道上,就很容易看到夾在大廈之間的日落。
🤳🏼多倫多懸日(Torontohenge)
Photo by steven.m.legros
Photo by wvs
國王街、阿德萊德街和布洛爾街這樣筆直的街道是最佳追日地點,兩側高大的建築物構成完美的視野,整個太陽在遠處的地平線上清晰可見。
今年的多倫多懸日會分別發生在 4 月 19 日、8 月 24 日(日出)和 2 月 15 日、10 月 26 日(日落)。
🤳🏼費城懸日(Phillyhenge)
Photo by tfw_philly
Photo by dlwolf80
太陽在市場街雙黃線上方懸掛片刻,然後跌落到第 69 街以西的地平線以下,在每年的 4 月 5 日和 9 月 5 日,費城都會上演這樣的奇妙景觀。對當地人來說,這標誌著季節的更迭,而 3 月 1 日和 10 月 12 日的太陽躍升更像是新的希望和願景。在這些日子裡,建築物似乎化身巨石陣的古老石碑,等待太陽與街道網格的完美對齊,好記錄費城在宇宙中的位置。
託馬斯·霍爾姆(Thomas Holme)是賓夕法尼亞州的一位測量員,負責為費城制定最初的城市計劃。他在 1683 年為費城繪製標誌性建築時,已將它設計成街道邊緣東西走向排列的網格狀城市。儘管在地理現實中,幾何網格稍顯偏離,不過對於日常來說,這樣的城市建設已屬完美。太陽從德拉瓦州升起,越過斯庫爾基爾,居住在此的人們可以儘可能完整地欣賞到它的全貌。
🤳🏼巴爾的摩懸日(Baltimorehenge)
Photo by max_bijou
此外在美國馬裡蘭州的巴爾的摩市也能欣賞到美麗的懸日景象,時間為 3 月 25 日、9 月 18 日的日出,以及 3 月 12 日和 9 月 29 日的日落。
🤳🏼高雄懸日
Photo by hsiang_0201
Photo by hzy.s
在 1 月 28 日與 11 月 12 日的高雄市青年街,白天可以看到懸日景象,夜晚則可能看到掛月景象。
🤳🏼臺北懸日
Photo by heart_dream 576
同樣是東西走向的忠孝西路天橋也是捕捉懸日景象的景點,時間是每年的 4 月 29 日及 8 月 16 日。
每年的幾次懸日景觀像是給我們的簡短提醒,在我們的生活之外,還有更大的時空。不論是太陽的躍升還是降落,除了記錄一天的開始和結束,它用更細微的時間切點來告訴我們,還有更宏大和渺小的事情,在等著我們。
編輯、撰文:可愛鬼
點擊閱讀更多荒野氣象臺的好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