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關東軍二戰中山寨蘇聯潛艇 策劃奇襲蘇軍大動脈

2020-12-14 環球網

本文摘自:《快樂老人報》2015年3月26日第16版,作者:佚名,原題:《日本山寨潛艇欲奇襲蘇軍大動脈》

1943年,侵佔滿洲(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策劃出一項驚天陰謀——「K號工作」,企圖通過仿造出蘇聯海軍潛艇,艇上人員穿著假冒的蘇聯阿穆爾河區艦隊的軍裝,襲擊蘇聯西伯利亞鐵路橋,從而切斷蘇聯歐洲部分與遠東的聯繫。

1943年9月,日本軍方認為,要遏制蘇軍對滿洲防禦地帶的進攻,就必須摧毀黑龍江(蘇聯稱阿穆爾河)右段的大橋及其附近的軍事設施。日軍駐佳木斯獨立工兵部隊指揮官白木久雄中佐提出「K號工作」計劃,獲得通過,關東軍情報本部成立了以第4特高課課長相原宏吉大尉為首的專案組。

「K號工作」計劃的關鍵在於仿製出蘇聯共青團員級潛艇,利用它在戰時秘密潛航至黑龍江大橋下面實施爆破。根據情報本部掌握的資料,共青團員級潛艇長約22米,寬4米,高2米,它沿用蘇聯SB-2快速轟炸機上的850馬力發動機,配備一挺重機槍和一套無線電通信設備。1943年底,根據這些特性偽造的兩艘山寨K號共青團員級潛艇被日本商船秘密運到中國大連。

關東軍隨即在哈爾濱郊外建立起秘密基地,相原宏吉和秘密招募的14名白俄敢死隊員在那裡不分晝夜地訓練。1945年8月8日,蘇聯正式對日宣戰,百萬紅軍從3個方向突入滿洲。時任關東軍參謀長秦彥三郎中將立即下令啟動「K號工作」,將兩艘仿製的「山寨潛艇」投放到松花江,準備自航到同江(松花江與黑龍江的交匯點),相原宏吉等人也秘密開赴佳木斯。

可是蘇軍進展實在太快,相原宏吉等人尚未採取任何行動,蘇軍就佔領了黑龍江左岸的全部陣地,他們又不得不空手回到哈爾濱。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無條件投降,秦彥三郎命令把「山寨潛艇」沉入松花江深水處,並命令將所有參與該計劃的白俄人員秘密處決。然而,相原宏吉等人還是被蘇聯軍隊俘虜,在送到西伯利亞勞改營改造的8年裡,他們向蘇聯情報部門坦白了「K號工作」的全部細節。

相關焦點

  • 二戰美國打日本很困難,為何蘇聯對陣日本關東軍卻「摧枯拉朽」?
    二戰時期,從日本1941年12月7日偷襲珍珠港開始,美國於8日對日宣戰,美日在太平洋戰場上大打出手,一直打到日本投降,其間美國還向日本扔了兩顆原子彈。雖然然美國最後勝利了,並佔領了日本,但美國打的很苦。
  • 蘇聯出兵東北,為何強大的日本關東軍卻不堪一擊?
    短短一周時間,蘇軍便擊潰了日本關東軍主力部隊。整個戰役歷時24天,共擊斃日軍8.3萬人,俘虜59.4萬人,而蘇軍僅傷亡3.2萬人。為什麼戰鬥力強大的日本關東軍在面對蘇聯紅軍的時候,會突然變得不堪一擊了呢?
  • 經過二戰洗禮的蘇軍有多強,上萬公裡大機動,摧枯拉朽殲滅關東軍
    1945年5月,德軍正式宣布投降,這時蘇聯開始騰出手來對付遠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了,此時的蘇聯軍事力量已經達到了二戰巔峰水準,軍隊機動能力、後勤保障能力、實施大兵團戰略戰術能力都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 蘇軍為什麼只用十幾天,就把不可一世的日本關東軍打的落花流水?
    蘇軍為什麼只用十幾天,就把不可一世的日本關東軍打的落花流水? 日本本是島國,資源有限,無法支撐過於龐大的戰爭。
  • 美國不投原子彈 蘇聯就會佔領日本?恐怕蘇聯登陸大軍要全軍覆沒
    有網友問如果美國不投原子彈,那麼蘇聯滅了關東軍後會不會直接佔領日本。我們先不論蘇軍要想真正打敗關東軍需要付出多大代價,因為關東軍主力是根據815日本天皇詔書投降的,而在815的時候,蘇軍主力還在黑龍江邊境上晃悠。
  • 從慘勝到碾壓,蘇聯第二次打日本6天取勝,二戰6年蘇軍有何蛻變
    可以說,此時的蘇軍並不是一支優秀的軍隊,但越是慘烈的戰爭越能給軍隊帶來磨礪,此後的蘇軍正要面臨這樣的經歷。他們將在歐洲戰場戰況最激烈的東線,迎來自身軍事實力的成熟。二、日本招新兵,蘇聯收人頭諾門坎戰役結束後,又過了6年,蘇聯軍隊和日本軍隊才再次碰頭。
  • 二戰時期,如果日本不偷襲珍珠港,跟德國一起打蘇聯會怎麼樣
    現在網上有很多人認為美國參加二戰是因為日本偷襲珍珠港所致,還認為如果在莫斯科戰役期間如果日本能拖住遠東蘇軍,不讓他們增援莫斯科,那麼德國就能擊敗蘇聯,其實這都是無稽之談。首先就美國來說,不管日本是否偷襲珍珠港,他們都會參戰。
  • 二戰末期蘇軍已經拿下千島群島,蘇聯為什麼不一鼓作氣佔領日本?
    至於被日本佔據的滿洲、臺灣、澎湖列島要歸還中國,朝鮮半島則獨立,蘇聯也要拿回在日俄戰爭丟失的南庫頁島和千島群島。很多細心的人可能會發現,在二戰中所有的對日宣言都是中美英聯合發表的,蘇聯即便是參與其中,但是也絕不在文件上署名,這其中原因是由於當時的蘇聯並沒有對日本宣戰。雖然美蘇同處於反法西斯同盟,但是蘇聯在二戰的絕大部分時間內都與日本保持了和平。
  • 日本關東軍看不起蘇軍,故意挑釁試探,一場戰役下來再不敢北進
    其實這就是日本海陸兩派對立演變的結果,而兩派又相持不下,日本最高決策層只好決定採取「南北並進」戰略,但這只是個暫時的折衷方案,畢竟,與蘇聯、英國、美國同時開戰,就算日本軍方在狂妄,也是知道自己國家幾斤幾兩的。
  • 日本關東軍的下場 被蘇聯人整去西伯利亞挖煤 凍死20萬!
    總的來說,日俄戰爭使日本得到了他想要的東西。後來日本以保護南滿鐵路為名組建了一支1萬多人的鐵道守衛隊,這支軍隊便是關東軍的前身了。隨著日本在東北的根基越來越穩,日本在東北的野心也越來越大。關東軍的人數已經遠遠超過了剛剛建立時的1萬多人了。而日本也利用這支關東軍幹了不少的壞事,比如皇姑屯事件炸死張作霖,就能看到關東軍的影子。
  • 諾門坎戰役蘇軍到底是大勝還是慘敗?關東軍瞞報戰損證明日本戰敗
    其實題目中的這兩個結論都不準確,蘇軍在1939年的這場戰役中最恰如其分的結果描述應該是「慘勝」,之所以承認蘇軍最終獲勝,是因為首先提出停火的確實是日本人:1939年9月9日,日本駐蘇大使東鄉向蘇聯提出了在諾門坎停戰的要求,莫斯科就坡下驢,一周後雙方籤訂停戰協議
  • 70萬關東軍為何不敢南下?面對蘇聯紅軍只抵抗十天,結局大快人心
    70萬關東軍為何不敢南下?面對蘇聯紅軍只抵抗十天,結局大快人心抗戰期間,有一把利劍一直懸著我軍抗日軍民頭頂,這把利劍就是日本關東軍。二戰末期關東軍還有多達70萬精銳兵力,一旦這批大部隊南下我國軍隊根本無法抵擋日本人的進攻。
  • 二戰中,日本為何不和德國東西夾擊蘇聯?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伊始,德軍的迅猛攻勢確實令無數德國人為之振奮,然而在蘇聯解決東部戰線的安全問題之後,大量遠東蘇軍奔赴莫斯科前線,德軍最終功敗垂成。同為軸心國的日本正在蘇聯東側,而且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數十萬關東軍自始至終都是遠東蘇軍的心腹大患。
  • 關東軍被蘇聯紅軍打敗後,關東軍的武器最後流向何方
    1945年8月8日,蘇聯按照之前和美國達成的協議正式對日宣戰。大約150萬蘇軍向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發起了進攻。由於此時關東軍中不少精銳部隊已經被調到太平洋戰場和日本本土,留下的部隊很多都是新組建的部隊,戰鬥力低下。
  • 日本海軍未宣戰就擊沉蘇聯潛艇,為何戰鬥民族選擇沉默?
    然而,在這個旗幟鮮明的對陣中卻透著一絲詭異,作為同盟國主要成員的蘇聯與軸心國主要成員日本卻彼此中立,在遠東地區保持和平,這種狀態一直維持到1945年8月初蘇聯對日宣戰。 其實這種異樣的和平背後是蘇日兩國基於戰略態勢選擇的妥協。自從中日甲午戰爭中俄國牽頭幹涉還遼開始,日本和俄國就結下梁子,經過日俄戰爭和日本出兵西伯利亞,宿怨更深,日本陸軍將蘇聯視為主要假想敵。
  • 如果美國不投原子彈,那麼蘇聯滅了關東軍後,會直接佔領日本嗎?
    不了解蘇聯的歷史是會吃虧的,登上北方四島後,蘇軍兵鋒直指日本北海道,如果不是美國先一步控制日本,蘇軍一定會佔領東京。從沙皇起,蘇聯的傳統是必佔領土。 蘇聯的坦克10多萬輛橫掃歐洲,而且蘇聯每天產量平均66輛,鋼鐵橫流,關東軍根本不是經過歐洲戰場洗禮的蘇軍的對手,大規模集群作戰,日本肯定慘敗,這裡的日吹太多了,誇大日本的實力
  • 為什麼說日本二戰攻打蘇聯必敗無疑,看了這部電影你就明白了
    關於二戰的歷史,曾經我一直有個疑問,為啥當時日本選擇了南下,而不是北上攻打蘇聯?在1941年夏天德國開始進攻蘇聯的最初階段,蘇軍連戰連敗,德軍兵鋒一直打到莫斯科城下。如果此時日本選擇從西伯利亞對蘇聯進行夾擊,那麼蘇聯是否還能頂得住呢?如果蘇聯真的沒頂住,那麼二戰史是否就要改寫了呢?
  • 看看蘇軍在東北對日本人的做法,你就知道日本為啥至今都還害怕...
    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一件發生在二戰結束前夕的事情。在講之前小編為大家講解一下在二戰時期日東北為啥有很多日本人,要知道日本是在明治維新之後開始去強大的,但由於國家面積小,而且又常常發生地震海嘯,為此在二戰的時候日本這個國家就想將自己國家的600餘萬人遷移到我們國家的東北,為此在二戰結束之後,據統計在東北的日本多達240餘萬。
  • 二戰時蘇聯的動員能力有多強?可以說讓日本望塵莫及
    文/寂寞的紅酒 提起蘇聯,人們都不陌生。蘇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參戰國之一。二戰中,面對德國的侵略,蘇聯進行了全面戰爭動員,爆發出了驚人的戰爭潛力。蘇聯爆發出的戰爭潛力不由得讓人們感到驚嘆,即使窮兵黷武的日本在蘇聯面前也不得不感到自慚形穢,甚至可以說望塵莫及。
  • 70萬關東軍投降後,數萬名日本僑民堵路,蘇軍坦克將他們碾成肉泥
    1945年8月9日零時,蘇聯150萬遠徵軍越過中蘇、中蒙邊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盤踞東北多年的日本關東軍發動總攻。而對於蘇軍的此次行動,關東軍總指揮官山田乙三卻渾然不知,還在悠然的欣賞著歌伎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