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軍未宣戰就擊沉蘇聯潛艇,為何戰鬥民族選擇沉默?

2020-12-10 騰訊網

略知二戰歷史的人都知道,隨著1941年6月蘇德戰爭和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的相繼爆發,這場世界大戰演變為兩大陣營的終極較量,一方是以美英蘇中為主體的反法西斯同盟國,另一方是以德意日為首的法西斯軸心國。然而,在這個旗幟鮮明的對陣中卻透著一絲詭異,作為同盟國主要成員的蘇聯與軸心國主要成員日本卻彼此中立,在遠東地區保持和平,這種狀態一直維持到1945年8月初蘇聯對日宣戰。

其實這種異樣的和平背後是蘇日兩國基於戰略態勢選擇的妥協。自從中日甲午戰爭中俄國牽頭幹涉還遼開始,日本和俄國就結下梁子,經過日俄戰爭和日本出兵西伯利亞,宿怨更深,日本陸軍將蘇聯視為主要假想敵。1931年日本侵佔中國東北,日蘇在遠東直接對峙,並在1938年到1939年間先後爆發了張鼓峰和諾門罕兩次武裝衝突,尤其是後者堪稱兩國在二戰前的大型軍事試探行動,使雙方對彼此的實力有了新的認識。

■1939年日蘇諾門罕戰役期間,被蘇軍繳獲的日軍九五式輕型坦克、卡車和火炮。

德國在歐陸的擴張使得蘇聯將戰略重心置於歐洲方向,而日本深陷中國大陸戰場,又與英美矛盾日趨激化,雙方都無意在遠東大打出手,遂於1941年4月籤訂了《日蘇中立條約》,避免了在未來的戰爭中面臨腹背受敵的窘境。 與當時大部分國際條約一樣,《日蘇中立條約》的效力不是靠雙方的善意與誠意來保證的,而以實力和戰略需求為基礎。就在籤約僅兩個月後,蘇德戰爭爆發,日本關東軍隨即以特別大演習的名義開始動員集結,準備趁火打劫,不料遠東蘇軍不減反增,日本陸軍未敢妄動,轉而協同海軍發起南進作戰,對英美開戰。在1941年到1945年間,雖然日蘇兩國在暗中較勁,但維持了表面的和平,未有公開的陸上衝突,不過在海上發生了一場意外的交戰!

■1941年4月13日,日本外相松岡洋右在克裡姆林宮籤署《日蘇中立條約》。

1942年8月15日,日本海軍伊-25號潛艇在田上明次海軍少佐指揮下前往美國西海岸執行襲擾和破交任務,該艇分別在9月9日和9月29日兩次出動艦載機深入美國俄勒岡州領空,向森林投擲燃燒彈,試圖引發山火,未能成功,值得一提的是,這是歷史上美國本土首次遭遇空襲。此後,伊-25繼續在俄勒岡州外海展開破交作戰,於10月初擊沉了2艘美國貨船,於10月10日結束作戰,向日本返航。

■表現日本海軍伊-25潛艇彈射起飛零式小型水偵的畫作。

10月11日上午,伊-25航行至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以西約960海裡處,指揮塔的瞭望哨在波濤間發現兩個艦影,最初判斷為戰列艦,之後確認為2艘在水面浮航的潛艇,但具體艇型與國籍不明。和大多數深受進攻思維影響的日本海軍軍官一樣,田上艇長遇到軍艦的狀態要比碰上商船興奮得多,他認為既然在美國近海遇到潛艇那肯定是美國軍艦無疑!讓他感到痛苦的是艇上僅剩一枚魚雷,儘管如此伊-25還是準備攻擊,下潛到潛望鏡深度,鎖定領頭的那艘潛艇,於11時發射魚雷,30秒後準確命中,目標在爆炸中消失在海面上。打光魚雷的伊-25加速潛航,脫離戰鬥,於10月24日回到橫須賀,不久東京電臺就對外公布了這項"戰績",在美國西海岸擊沉美軍潛艇一艘!然而,死在伊-25手上的潛艇其實是蘇聯海軍L-16號布雷潛艇!蘇聯潛艇怎麼會出現在美國近海?這還要從蘇聯海軍的兵力調動說起。

L-16號潛艇屬於列寧主義者級潛艇的第三批次,由黑海之濱的尼古拉耶夫第198號船廠建造,於1935年11月5日開工,在完成各艇體分段後由西伯利亞大鐵路運往遠東,在符拉迪沃斯託克的第202號船廠完成組裝,於1936年7月9日下水,1938年12月9日竣工服役,加入蘇聯海軍太平洋艦隊。L-16潛艇水下排水量1425噸,水面航速18節,潛深80米,裝備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100毫米和45毫米甲板炮各1門,可以攜帶18枚魚雷和18枚水雷,最大自持力45天。

■蘇聯海軍列寧主義者級潛艇第三批次艇型的側視圖,L-16即為此型。

蘇德戰爭爆發後,考慮到遠東方向未有戰事,蘇聯海軍決定從太平洋艦隊抽調部分艦艇加強給歐洲方向的北方艦隊,包括第1潛艇旅的6艘潛艇,L-16及其姊妹艇L-15就在其中。此次調動的航程十分遙遠,計劃經由阿拉斯加州荷蘭港、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南下通過巴拿馬運河,之後途經加勒比海、北大西洋抵達英國,最後沿北極航線抵達摩爾曼斯克,幾乎跨越了大半個地球,這次遠航自然也知會了英美方面,以便沿途提供後勤支援。

■1942年9月25日,L-16潛艇從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起航前的留影。

1942年9月25日上午8時25分,L-16在艇長古薩羅瓦海軍大尉指揮下,與L-15結伴從勘察加半島的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起航,後者由伊薩耶維恰海軍少校指揮,他還是編隊指揮員。2艘潛艇於9月29日越過180度子午線進入西半球,沿阿留申群島島鏈西行,與美軍巡邏艇在烏納拉斯卡島會合,在其引導下於10月1日下午3時40分入泊荷蘭港海軍基地。略作休整後,L-15和L-16於10月5日上午8時離港,駛向下一站舊金山,但L-16的航程意外中止於距離美國華盛頓州海岸約1000海裡的北太平洋上。

10月11日上午11時許,L-15和L-16自阿拉斯加方向一路向東南航行,L-16在前,L-15在後方跟隨。在沒有任何預兆的情況下,L-16突然被來自伊-25的九五式氧氣魚雷命中了,405公斤烈性炸藥釋放的能量瞬間將L-16的艇殼撕裂炸碎,這是一記精準的致命打擊,L-16在20秒內被死神的鐮刀收割了。當時站在L-15指揮塔上的瞭望長祖伊科海軍上尉後來回憶了L-16毀滅的情景:

■今日陳列於大和紀念館的九五式氧氣魚雷,為二戰時期日本海軍的主力潛用魚雷。

"在11時,大約在7鏈(140米)距離上,我舉起望遠鏡觀察,想利用鏡頭上的刻度確定兩艇的距離,然而我從目鏡中看到一根高大的水柱帶著黑煙和鋼鐵碎片直衝天空。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也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我放下望眼鏡,用裸眼看到了同樣的景象,同時感受到強烈的衝擊波震蕩著我們的潛艇。不一會,發生了震耳欲聾的爆炸,我意識到必須規避危險。我幾乎機械地發出了戰鬥警報,同時通過傳聲筒大喊:'右急轉!'在那一刻,從L-15的指揮塔上,我透過濃密的煙霧看到了L-16高高翹起的艇首,並且迅速沉入水中,緊接著又是一次爆炸,伴隨著艇殼碎裂的聲音……"

■L-16潛艇遇難艇員群像,包括艇長在內的55名艇員全部遇難,另有一名美軍聯絡官死亡。

魚雷大概擊中了L-16艇體的中後部,很可能將艇體炸斷,L-16立刻從艇尾開始下沉,艇首上仰,與海面呈45度角,中雷後不到半分鐘,潛艇便從海面上失去了蹤影,當煙霧散去,海面上只剩下一灘擴散的油汙和少量殘骸。L-16上包括艇長古薩羅瓦在內的55名艇員無一倖存,遇難者中還包括一名俄裔美國人謝爾蓋·安德烈耶維奇·米哈伊洛夫,他是海軍攝影師,在烏納拉斯卡島附近登上L-16,擔任聯絡官和翻譯,不幸隨艇殞命。L-16的沉沒位置在北緯45度41分、西經138度56分。L-15的瞭望手報告發現潛望鏡,蘇聯人隨即操縱甲板炮發起反擊,至少發射了5發炮彈,宣稱取得一發命中,實際上伊-25毫髮未損。失去友艇的L-15隻能獨自繼續航程,最終順利抵達目的地。

■1963年,蘇聯海軍在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為L-16的遇難官兵樹立了紀念碑,圖為揭幕儀式。

蘇聯和美國很快就確認了L-16的悲劇,而日本人可能要更晚才意識到這個錯誤,但三方都不約而同地保持了緘默,尤其是美國方面在否認有潛艇損失之外,還封鎖消息,隱藏真相,這可能是出於蘇聯外交官的要求,畢竟莫斯科當時還不想改變在日美戰爭中的中立地位。在L-16沉沒時,蘇聯和德國正在史達林格勒展開命運攸關的決戰,而日本和美國也圍繞瓜達爾卡納爾島的爭奪進行著殊死搏鬥,都無暇顧及這次發生在北太平洋上的誤擊事件,L-16沉沒時發出的劇烈爆炸在蘇美日三國的戰略布局上甚至沒有激起一絲漣漪,直到戰後才予以公開。

■位於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的L-16潛艇遇難者紀念碑。

相關焦點

  • 日本飛行員欲逃亡臺灣,遭美軍潛艇截殺,兩天內兩艘潛艇被擊沉
    孤注一擲的日本海軍航空兵集結了五艘大型艦隊航母、四艘輕型航母、五艘戰列艦和十一艘重巡洋艦等水面艦艇,準備與美國海軍航空兵展開決戰。這場被美軍稱為"馬裡亞納獵火雞"的戰鬥,對於日本海軍來說是毀滅性的——三艘珍貴的艦隊航母被擊沉、645架艦載機和飛行員被大海吞沒、死亡人數近3000人。而美軍僅有109人陣亡,其中絕大多數都是艦載機飛行員。
  • 盤點史上五大潛艇:單論擊沉噸位德國潛艇包攬前五
    在第三次潛艇大戰中,美國海軍的潛艇摧毀了日本的幾乎整個商業艦隊,致使日本經濟一蹶不振。美國潛艇還打垮了日本帝國海軍,擊沉日本好幾艘最重要的主力艦。但最具有現代意味潛艇戰的無疑是蘇聯和北約各國海軍潛艇之間長達40年的較量。不同的評判標準會產生不同的結果,我們重點關注的是特定潛艇級別的戰略實用性,而不僅僅是它們的技術實力。
  • 擊沉德國「威廉·古斯特洛夫」號郵輪 蘇聯潛艇二戰中最大的戰果
    74年前,1945年1月30日,蘇聯海軍S-13號潛艇擊沉「威廉·古斯特洛夫」號郵輪,造成人類歷史上傷亡最慘重的海難之一。由於當時非常混亂的管理,喪生人數從5348~9985人不等,這實在是一件悲慘的事件。
  • 解密二戰美軍傳奇功勳潛艇:曾在日本本土「擊沉」火車
    參考消息網9月12日報導據商業內幕網站英國版9月6日報導稱,美國海軍「加託」級柴電動力潛艇「石首魚」號因很多事情而聞名。在12次作戰巡邏中,它擊沉的軍艦總噸數在二戰中排名第三,擁有8顆戰鬥之星,向日本發射了首枚火箭彈。
  • 二戰時太平洋上不可一世的日本海軍,擁有25艘航母但大多數被擊沉
    經過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兩次勝利,日本海軍逐漸壯大。花費了三十年窮兵黷武的時光,日本終於在太平洋戰爭前夕將自己的海軍發展到了當時美國海軍力量的70%。這個「七成兵力」使得日本軍國主義者感到有了和美國開戰的資本。當時在太平洋上,日本海軍的「聯合艦隊」擁有10艘航空母艦,而盟國方面僅有美軍的3艘和英軍的1艘。日軍佔有明顯的局部優勢。1941年12月7日的偷襲珍珠港之役,日軍調集6艘航空母艦參戰,這是日本海軍的最後一次重大勝利,日軍在太平洋上的局部優勢進一步擴大。不過這次勝利為日本海軍開啟的卻是地獄之門。
  • 舊日本海軍高雄號重巡洋艦被英國袖珍潛艇擊沉記
    1945年7月,在新加坡北部的柔佛海峽日海軍基地內,躺著受傷後剛修復的日本重巡洋艦高雄號。曾經被稱為「馬來之虎」的山下奉文率領的日軍趕出新加坡的英國人,此時發現報仇時機已到… 為了襲擊高雄號,英海軍派出冥河號潛艇及袖珍潛艇Xe-3號。
  • 海軍某潛艇艇長陸敏:去遠航,一個崛起的民族在我身後
    《海軍戰鬥條令》規定:潛艇作戰,直接軍事指揮權賦予潛艇艇長。潛艇艇長必須具備獨立作戰、臨機應變和靈活運用戰術戰法的能力。因此,只有全訓考核合格的艇長,才有資格獨立指揮潛艇勇闖深海大洋。彼時,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中國大地,然而父輩們的選擇依然是沿江而上,向陸謀生。這一年,在世界潛艇戰史上並不尋常。馬島之戰中,英國海軍潛艇「徵服者」號用魚雷擊沉阿根廷海軍巡洋艦「貝爾格拉諾將軍」號,成為二戰之後潛艇作戰的經典戰例。
  • 史上最倒黴的潛艇:居然被自己發射的魚雷擊沉了!
    在這經歷這樣的危情後,很多官兵都選擇早早退出潛艇兵的隊伍,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官兵心理受到了怎樣的驚嚇。1988年11月5日,前蘇聯核潛艇K-178與K-469「維克多」級核潛艇在水下進行魚雷演練,K-469「維克多」級核潛艇收到命令發射一枚魚雷,這次發射的訓練魚雷,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操雷」,隨著魚雷從發射管中射出,「維克多」級核潛艇上的艇員才發現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他們將魚雷的引導標設置設置錯誤,這導致發射出去的魚雷沒有朝著既定目標飛去
  • 專家評史上最好5種潛艇:美國潛艇重創日本商船
    專家評史上最好5種潛艇:美國潛艇重創日本商船 前兩次發生在一戰和二戰期間的大西洋中,第三次發生在二戰時期美日海軍之間。但真正現代意義上的潛艇戰顯然是蘇聯和北約潛艇之間長達40年的較量。  就史上最好的五種潛艇而言,不同的評判標準會產生不同的結果。我們重點關注的是每一種潛艇的戰略實用性,而不僅僅是它們的技術實力。具體標準如下:  潛艇在解決國家戰略問題上是否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
  • 美國不投原子彈 蘇聯就會佔領日本?恐怕蘇聯登陸大軍要全軍覆沒
    有網友問如果美國不投原子彈,那麼蘇聯滅了關東軍後會不會直接佔領日本。我們先不論蘇軍要想真正打敗關東軍需要付出多大代價,因為關東軍主力是根據815日本天皇詔書投降的,而在815的時候,蘇軍主力還在黑龍江邊境上晃悠。
  • 首次航空反潛:第一艘被飛機擊沉的潛艇
    一戰和二戰期間,首次航空反潛擊沉潛艇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過,在1940年月,德軍進行了入侵挪威德國的「威悉河演習」,被英軍反制,以5艘驅逐艦對戰德國10艘驅逐艦,完美延誤了德國海軍的行動,造成德國近半數驅逐艦被驅逐艦沉沒;同樣是在這次行動中,英軍也進行了二戰首次飛機擊沉潛艇作戰
  • 日本關東軍二戰中山寨蘇聯潛艇 策劃奇襲蘇軍大動脈
    本文摘自:《快樂老人報》2015年3月26日第16版,作者:佚名,原題:《日本山寨潛艇欲奇襲蘇軍大動脈》1943年,侵佔滿洲(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策劃出一項驚天陰謀——「K號工作」,企圖通過仿造出蘇聯海軍潛艇,艇上人員穿著假冒的蘇聯阿穆爾河區艦隊的軍裝,襲擊蘇聯西伯利亞鐵路橋
  • 擊沉5000多艘:二戰德國潛艇各項最高數據記錄盤點
    【話說軍世】二戰德國的裝甲集群突擊、閃電戰讓世界一震,相比之下,德國海軍在直接戰鬥中戰績並不輝煌,不過其潛艇的「狼群戰術」確實讓盟軍「頭痛」了好幾年,所示二戰中擁有潛艇最多,和最大規模使用潛艇執行破交戰的國家,德國潛艇有著多項紀錄,今天俊赫君和大家一起看一下。
  • 日本學者叫囂:日本自衛隊隨時能在釣魚島擊沉中國潛艇
    海外網1月17日電 11日,日本海上自衛隊2艘艦艇先後進入赤尾嶼東北一側毗連區活動。然而,日本卻惡人先告狀,對中國潛艇和軍艦進入釣魚島赤尾嶼東北方向毗鄰海域表示抗議。16日,在日本Abema TV播出的節目中,日本軍事學者小川和久甚至揚言,日本自衛隊隨時能夠擊沉中國潛艇。
  • 為了對付蘇聯,德國在北極修建了潛艇基地,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
    例如說通常被認為是蘇聯大後方的喀拉海在整個戰爭期間被德國潛艇擊沉了30艘船隻,為此損失的船員超過2000人。由於德國潛艇的活動過於猖獗,從美國途徑北極到達蘇聯的運輸船隊航線被迫暫時取消。大量的美援物資只能到達迪克森港,傳統的卸載地點阿爾漢格爾斯克和摩爾曼斯克則無法到達。當時情況是如此的嚴重,以至於1943年10月10日蘇聯國防委員會專門召開了會議討論北極航線的防禦問題。
  • 二戰日本海軍艦艇的噩夢:美軍潛艇刺鮁魚號,絕不留一個俘虜
    正在水面航行的美軍潛艇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美國珍珠港,美國太平洋艦隊損失慘重,但是美軍潛艇部隊卻幾乎完好無損,潛艇成為了美國反擊日本的有力武器。他不會放過這艘送到嘴邊的驅逐艦,因為日軍驅逐艦損失後無法快速製造補充,損失的經驗豐富的海軍艦員更是無法複製,意味著日本海軍艦隊實力就會下降。莫頓讓潛艇距離驅逐艦約2700米,然後準備攻擊,但是連續發射了四枚魚雷後無一命中,反而招致了日本驅逐艦的攻擊,驅逐艦徑直向莫頓的潛艇駛來,企圖在淺水區將潛艇撞沉,但是莫頓的攻擊性展現了美國潛艇艇長的風險承受能力的根本性轉變。
  • 二戰名將系列,擊沉14579774噸艦船,切斷英國補給的納粹元首
    手持海軍元帥手杖的鄧尼茨據統計在二戰期間,狼王鄧尼茨指揮他的U型潛艇在大西洋中,共擊沉盟軍海面艦隊和商船共計2651艘,總噸位超過14579萬噸,成為了真正大西洋幽靈。冒雨觀察的潛艇艦長和觀察手1939年9月,德國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納粹海軍心中萬馬奔騰:海軍備戰是按照1945年與英法開戰進行準備的。
  • 二戰蘇聯海軍最尷尬戰績:造成史上最大海難,近萬人死亡
    1941年6月22日,隨著蘇德戰爭的爆發,蘇聯與德國在陸海空展開了激烈戰鬥!此時蘇聯海軍雖然擁有四個艦隊,但它的力量還十分薄弱,根本無法與德國海軍正面開戰。不過在戰爭後期,蘇聯海軍還是取得了一些戰績,只不過這個戰績太尷尬!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二戰時的海上破交戰,蘇聯潛艇重創德國運輸線,為盟軍減輕了壓力
    蘇聯抓住德國人的大意,派遣北方艦隊的潛艇部隊專職襲擊德國的運輸船,迫使德國護航的兵力不斷增加。德國專門撥出一部分空軍利用挪威的機場實施全程空中掩護。由於戰爭初期蘇聯節節敗退,海軍的主力需要幫助陸軍進行瀕海側翼的掩護,所以根本就分不出主力艦艇參與攻擊。因此任務只能交給潛艇部隊,而且當時蘇聯的潛艇多是中小型號。
  • 美海軍宣布找到二戰時被擊沉「印第安納波利斯」號殘骸
    (原標題:美海軍宣布找到二戰時被擊沉「印第安納波利斯」號殘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