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對付蘇聯,德國在北極修建了潛艇基地,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

2020-12-24 騰訊網

德國海軍活躍在北極地區的水面艦艇遠比潛艇吸引人

坦率地說,德國潛艇在北極並不是一個特別吸引人的話題,實際上,長久以來各種專業、半專業的作者們一直是對此惜墨如金的。這其中除了相關資料匱乏,更主要的原因是傳統觀念認為這裡沒有爆發過太重要的戰鬥。人們普遍相信大多數時間只有5艘左右的德國潛艇活躍在這一地區。至於說每艘潛艇的停留時間,大多數也就是一個月,然後他們就回到了位於挪威的基地休養去了。相對來說,這些潛艇的活動遠遠不如那幾艘德國水面艦艇留給人們的印象深刻。

向蘇聯運送物資的運輸船

但奇怪的是,上述觀點無法解釋1942年以後的某些現象。例如說通常被認為是蘇聯大後方的喀拉海在整個戰爭期間被德國潛艇擊沉了30艘船隻,為此損失的船員超過2000人。由於德國潛艇的活動過於猖獗,從美國途徑北極到達蘇聯的運輸船隊航線被迫暫時取消。大量的美援物資只能到達迪克森港,傳統的卸載地點阿爾漢格爾斯克和摩爾曼斯克則無法到達。當時情況是如此的嚴重,以至於1943年10月10日蘇聯國防委員會專門召開了會議討論北極航線的防禦問題。

回到挪威基地休整的德國潛艇

此後,儘管經過各方努力,在1944年夏季重新恢復了北極航線,但這並不意味著德國潛艇從這一地區消失。實際上,直到當年秋天還不斷有消息稱有船隻遭到了潛艇襲擊。根據現有的資料分析,德國投入北極航線的潛艇要比傳統認為的數量多得多,甚至可能達到了20艘,其中一半活躍在喀拉海區。相比之下,德國海軍在黑海的第30艦隊只有區區的6艘潛艇。無論是在數量還是噸位上都和北極的潛艇分艦隊相距甚遠。

本文說的德國潛艇秘密基地並不是指的這種大型洞庫

但是,這個說法其實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當時德國海軍擁有的潛艇數量,不足以讓他們在北極地區維持一支如此規模的潛艇部隊。但是蘇聯面臨的威脅又是如此的真實,那麼只有一種解釋。即德國人在北極地區建設了多個秘密潛艇基地。當然,這裡說的秘密基地和德國人在法國建設的那種規模浩大的潛艇洞庫有著本質不同。這種所謂的秘密基地只能滿足潛艇最簡單的維修、補給和艇員們的休息任務。當然,在某些重要的基地還會有氣象和導航部門的分遣隊存在,以便為活躍在這一地區的德國潛艇提供氣象、導航服務。

正在海面加油的德國海軍潛艇

看到這,也許很多人會認為這篇文章是在聳人聽聞。德國人怎麼可能會在蘇聯領土上建設潛艇基地而不被察覺呢?但是依據戰後蘇聯人的發現來看。這一切都是真的。在諾瓦亞·澤姆利亞群島、亞歷山德拉地島和葉尼塞海灣沿岸等地,蘇聯水手和探險家們陸續發現了11處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廢棄的德國潛艇基地遺址。至於說還有沒有尚未發現的,現在誰也不好說。但是依照常理來說,這種可能性是大概率存在的。

德國人在亞歷山德拉地島上留下的帆布殘片

有意思的是,德國人的很多秘密潛艇基地都選擇靠近蘇聯北極考察站和北方艦隊觀察站的位置。至於說這是為了方便截獲對方的無線電信號,還純粹是選擇地理位置的時候英雄所見略同就不得而知了。根據現有資料,最早發現的德國秘密潛艇基地是上世紀50年代在亞歷山德拉地島的一個洞穴裡發現的。那裡邊不但有可供2艘潛艇停靠的簡易碼頭,在島上還有宿舍、無線電臺和氣象站等設施。根據德國人遺留下來的氣象記錄推斷,他們是在1944年5月底放棄這裡的。

德國人在另一處秘密潛艇基地留下的金屬包裝

就目前的發現來看,德國人勢力最遠到達了莉娜三角洲地區。在1976年,有人在那裡發現了一條長達200多米的混凝土碼頭,在旁邊還堆放著數以百計的柴油桶。當然,最讓人感到驚奇的發現即不在亞歷山德拉地島也不在莉娜三角洲。而是1959年一群科學家在卡普裡亞島意外找到的大量金屬管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關於這些外來物品的合理解釋。有一種觀點認為德國人曾經打算在這裡建設一座V-2飛彈發射基地,然後用於攻擊美國本土。但是恕我直言,這個猜測實在是太荒謬了。

平靜的北極下邊不知道隱藏著多少秘密

毫無疑問,到目前為止我們對當年德國人在北極究竟做了些什麼還知之甚少。不過考慮到即便是對這裡相對熟悉的蘇聯人也經常發生船隻事故。那麼德國潛艇在這裡戰鬥了將近3年時間,就足以說明他們對這裡的了解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只是非常遺憾,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發現關於這方面內容的德國官方資料,有的只是蘇聯人在戰後陸續發現,已經被德國人廢棄秘密潛艇基地;以及在此基礎之上引申出來的種種猜測而已。

相關焦點

  • 挪威海軍廢棄洞庫被美軍看上,外媒:打算用來藏潛艇對付俄羅斯
    據《大眾機械師》網站2020年10月15日報導,美國海軍對挪威北部的一個廢棄海軍基地非常感興趣。美國究竟想租用這個廢棄的海軍基地做什麼? 文章稱,美國海軍可能會將其潛艇藏身在這個前挪威海軍基地裡。
  • 擊沉德國「威廉·古斯特洛夫」號郵輪 蘇聯潛艇二戰中最大的戰果
    同時,這也是蘇聯潛艇部隊在二戰期間的最大戰果,實際上也是整個蘇聯海軍在二戰中的最大戰果。「威廉·古斯特洛夫」號豪華郵輪,排水量25000噸,以納粹瑞士分部領導人威廉·古斯特洛夫命名,他1936年被一名猶太學生暗殺。為了紀念自己的親密戰友,希特勒決定將當時德國最豪華的郵輪命名為「威廉·古斯特洛夫」號,並在1937年5月5日主持了下水儀式。
  • 美國海軍盯上挪威地下潛艇基地,著眼北極之爭
    對美國來說,這處地下設施極具價值,如果其潛艇能在這裡棲身,那麼不僅能偵察到俄羅斯北方艦隊的動態,還能避免自己被偵察到。NRK提到:「佔有這處基地後,一旦出現緊急情況,美國的攻擊潛艇可以快速入海。」該網站還提到,美國海軍的潛艇已經在使用附近的瑪蘭根(Malangen)供船員輪換和獲取補給了。
  • 二戰時的海上破交戰,蘇聯潛艇重創德國運輸線,為盟軍減輕了壓力
    在一戰和二戰期間,德國潛艇部隊的破交戰成果收穫頗豐。可是讓人想不到的是,二戰的北歐戰場,蘇聯的潛艇部隊竟然對德國海上運輸部隊給予重創,這是怎麼回事呢?一、挪威生命線挪威北部在二戰前由於人煙稀少,外加地形多山,因此國內的鐵路、公路建設都極不發達。偏偏這裡有豐富的鎳礦和鐵礦是德國人所急需的。
  • 二戰德國的U型潛艇,究竟有多麼恐怖?
    看過德國電影《從海底出擊》的網友。印象最深的一刻,U型潛艇能下潛到280米深的地方,沒有解體,幾乎要顛覆對二戰的技術記憶。在當時,只有德國能做到。在兩次世界大戰之中,德國海軍都有使用U型潛艇,但其實這兩次戰爭中的潛艇並不一樣,僅僅是因為德國潛艇的編號都是使用德文「Untersee Boot」的首字母:U外加數字來命名的。
  • 日本海軍未宣戰就擊沉蘇聯潛艇,為何戰鬥民族選擇沉默?
    德國在歐陸的擴張使得蘇聯將戰略重心置於歐洲方向,而日本深陷中國大陸戰場,又與英美矛盾日趨激化,雙方都無意在遠東大打出手,遂於1941年4月籤訂了《日蘇中立條約》,避免了在未來的戰爭中面臨腹背受敵的窘境。 與當時大部分國際條約一樣,《日蘇中立條約》的效力不是靠雙方的善意與誠意來保證的,而以實力和戰略需求為基礎。
  • 美軍封鎖蘇聯潛艇,艦長被迫舉起蘇聯國旗投降,回國後只能坐牢
    但好景並沒有持續太長時間,古巴在結束革命之後,政治決策就開始發生變化。在那個時候的古巴政府,不願意再一腔熱血去支持美國,而是在暗地裡轉向蘇聯的懷抱。當時蘇聯面對自己找上門來的朋友,自然是很樂於招待,甚至用盛情款待都不為過。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蘇聯當時特意援助大量的武器裝備,這對於古巴來說,自然也是好事一件,沒有任何猶豫就答應對方的好意。
  • 美潛艇闖北極救俄總統,普京:一聽就是爛片
    >「發生在我們的基地?」當得知故事背景發生在俄軍北極基地後,普京表示這種設定「超現實」,進而用「美國送給烏克蘭的兩艘小軍艦都無法穿過刻赤海峽,還想讓美國的潛艇進入我們的基地?」予以嘲諷,並用「一聽就是爛片」結束了本次吐槽。
  • 二戰時期,如果日本不偷襲珍珠港,跟德國一起打蘇聯會怎麼樣
    而且在此後不久,由於德國的潛艇戰對英國海上運輸構成了較大的威脅。美國海軍更是直接下場幫助英國護航,並公開宣布允許主動攻擊德國潛艇,雙方還因此發生了交火。所以美國事實上已經參戰,只是還沒有全面參戰而已。美國不全面參戰,最主要的原因只是因為沒有完成戰爭準備而已。
  • 英國皇家海軍望風而逃:二戰中最具爭議的一次北極護航行動
    01楔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擔心德軍戰艦「提爾皮茨號」,英國皇家海軍組建了北極航線的護航編隊,在德國空軍和德國潛艇部隊出沒的水域中,在沒有其他護衛力量的情況下,PQ-17護航編隊與32艘商船一起出發了。德軍飛機在挪威航道上空盤旋,他們的目的是追捕盟軍艦船。
  • 二戰前,德國為何要幫助蘇聯建立強大的國防工業
    儘管德國採取了培訓軍隊骨幹、隱蔽開發武器裝備等方式來積蓄國防力量,但由於英法的密切監視,德國人的軍事發展仍然受到嚴重的制約。裁剪為了擺脫英法的監視和限制,德國人決定將武器開發研製轉移到國外。德國人在世界範圍內尋找合作夥伴,找來找去發現只有蘇聯最合適。
  • 解讀蘇聯紅寶石設計局613型潛艇
    研製背景 二戰結束後,德國XXI型潛艇設計人員和技術資料被盟國獲得,蘇聯同樣獲得了該型潛艇的相關技術。相對於德國的VIIC型潛艇,XXI型增加了電池容量,並採用成套設備解決柴油機通氣管水下航行充電,艇上設備的操縱自動化程度進一步提高。
  • 德國幽靈潛艇重見天日!希特勒潛艇現身丹麥
    德國潛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是讓人聞風喪膽的大殺器,納粹德國海軍高官鄧尼茨發明的「狼群戰術」和古德裡安提出的「閃擊戰」並稱納粹德國的海陸兩大法寶。近日,德國的幽靈潛艇重見天日,丹麥電視臺報導,在斯卡格拉克海峽海底發現了德國U-3523潛艇。
  • 普京乘深潛器查看蘇聯潛艇旨在體驗公民工作環境
    綜合消息:俄羅斯總統普京27日搭乘一艘名為「C-Explorer 3.11」的深潛器,潛入波羅的海水下50米處,查看了一艘在二戰期間被炸沉的蘇聯潛艇「鮭魚」號的殘骸。當天的活動共用時約1小時。潛水員在失事潛艇附近安放了紀念標牌,現場人員隨後向在潛艇中犧牲的蘇聯官兵默哀一分鐘。 普京表示,他之所以乘坐潛艇下海以及開飛機上天,是為了更好了解在這種條件下俄羅斯公民勞動創造的價值。 他說:"我下海上天是因為我們的公民在不同條件下工作,在空中,在水下,在地下。
  • 盤點史上五大潛艇:單論擊沉噸位德國潛艇包攬前五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在一戰中雖然嚴重威脅到協約國的海上航線,但難以打破協約國對德國的航運封鎖。圖為戰爭結束後,德國潛艇U-118在被繳獲後因風暴漂流至英國海灘。參考消息網10月20日報導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10月18日發表題為《史上最好的五種潛艇》的文章,全文摘要如下:歷史上有三次大規模的潛艇戰和一次曠日持久的潛艇戰。第一次和第二次大西洋海戰是德國潛艇對陣英美護航艦隻和飛機。
  • 二戰時,德國為何要與當時強大的蘇聯「死磕」,蘇聯做了哪些準備
    其實德國進攻蘇聯一部分原因,是看中了東歐地區肥沃的土地,和蘇聯豐富的自然資源;其次是西方資本主義對共產主義的排斥,加之1924年史達林掌權後的蘇聯頻繁向歐洲地區滲透革命,加劇了德國入侵蘇聯的野心。德國與蘇聯的恩怨最早要從1933年的柏林國會縱火案說起,當時希特勒剛走馬上任德國總理,但納粹黨在國會僅有32%的席位,與其爭鋒相對的是佔有17%席位的德國共產黨,為了迫使興登堡總統解散議會,納粹黨開始在全國打壓共產主義,而國會縱火案就是導火索。此事發生後,引起了史達林的不滿,納粹也藉此機會逐漸形成了對德國的獨裁統治。
  • 蘇聯吞併波羅的海三國內幕!史達林:讓他們自願加入蘇聯!
    這艘潛艇本來是打算去瑞典修理的,但因為潛艇指揮官科洛茨科夫斯基意外染疾,隨艇醫生懷疑他可能得了傷寒,於是便改道愛沙尼亞,為艇長治病。而此時,波蘭與德國已經開戰,在德國駐愛沙尼亞大使的壓迫下,愛沙尼亞政府不得不扣留「雄鷹」號。9月17日,國際局勢突變,蘇聯入侵波蘭。這一變化令愛沙尼亞政府始料不及,但更意外的是,「雄鷹」號潛艇副艇長格魯欽斯基少校竟然武力奪回了潛艇,並且逃離了愛沙尼亞。
  • 俄加強堪察加半島潛艇基地建設
    俄羅斯遠東堪察加半島維柳欽斯克潛艇基地地理位置十分優越,這裡的潛艇可迅速潛入大洋深處執行戰鬥值班任務。目前,基地內駐有北風之神級和亞森級等各類潛艇,未來,「波塞冬」核動力無人潛航器也將進駐。近年來,俄國防部借鑑世界主要國家海軍的先進經驗,不斷加強該潛艇基地建設,進一步提高其安全係數。   機動防空部隊搭建空中保護傘。
  • 德國海軍的密碼是如何被破譯的?全怪潛艇艇長沒有銷毀密碼本
    而英國方面倒是有賴于波蘭人的幫助,成功在早期破解了德國陸空軍的密碼,至少可以大部分破解。這是因為波蘭情報部門曾經悄悄拆解了德國大使館的恩尼格瑪密碼機,在摸清了恩尼格瑪密碼機的結構和規律後,就針對性的做了個'炸彈'出來。所謂'炸彈'是一種二戰時期的密碼破譯機器,專門用來對付恩尼格瑪密碼機。
  • 俄在遠東修建「潛艇堡壘」 50米厚混凝土能扛核打擊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俄羅斯《消息報》7日披露,俄軍開始為潛艇建造獨特的裝甲掩蔽所,它不僅配備水、電力和蒸汽供應系統,還能幫助潛艇抵禦炮彈、飛彈甚至核打擊。這種「潛艇堡壘」將大幅提升俄羅斯潛艇的戰時生存能力以及隱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