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上的懸崖奇觀
安順場邊嘆翼王
採訪車隨雅西線穿過漢源,很快就見到大渡河,以及這裡的3座跨大渡河特大橋:青槓嘴特大橋,觀音巖特大橋和蘇村壩特大橋。站在108國道上的觀景臺俯拍,10餘公裡長的雅西線橋梁在山崖絕壁上綿延,3座大橋將山脈相連,過去的大渡河天險,就這樣變成了通途。不過,歷史卻提醒我們不能忘記這條河流的曾經,那是一段血腥與輝煌交錯的歷史。
這段歷史與一個叫做安順場的地名息息相關。安順場位於這一段雅西線上的石棉縣境內,出石棉縣城溯大渡河北上,很快就能見到雄踞在大渡河險岸邊上的戰略要地。1863年的5月,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率領軍隊沿著大渡河來到這裡,企圖徵服這條河流,但面對滿清四川總督駱秉章的重兵阻擊,太平軍數次強渡皆因河水湍急、清軍火炮猛烈而失利,面對進退不得,傷亡慘重的局面,縱橫沙場10多年的一代名將石達開成了籠中困獸,最終全軍覆沒,其200名部將及2000名士兵全被屠殺於大渡河邊,致使流血漂櫓,屍塞大渡河……
與冀王遭遇相反的一段故事,發生在1935年5月,當時,中國工農紅軍長徵來到安順場,蔣介石揚言「要朱、毛成石達開第二」。但是,紅軍在當地群眾的幫助下,強渡大渡河成功,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安順場從此以「翼王悲劇地,紅軍勝利場」而聞名於世。
至今,安順場建有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室,陳列著紅軍用過的兵器、馬燈等實物,還有劉伯承、聶榮臻等老一輩革命家的題詞,供人們追憶當年的片段……
穿越彝漢走廊
拖烏山史詩和中國最好的月光
雅西線穿過拖烏山,就進入了一個彝族聚居的神秘區域,這裡隱藏著罕見的高山湖泊、高山草甸、高山溼地,是動植物的天堂;對於古人而言,這條道是「恐怖谷」、「死亡的群山」,而現今,雅西線將那些隱在山谷裡的傳奇重新推到了現代人面前——比如那感動世人的「彝海結盟」;再比如那神秘的靈山寺祖師肉身不腐之謎……
穿越拖烏山
世界奇蹟雙螺旋隧道
雅西線沿石棉段前進,來到拖烏山時,就進入了一個彝族聚居的神秘區域,這裡隱藏著雅西線上罕見的高山湖泊、高山草甸、高山溼地「三高」美景,那流傳在這裡的故事,如一本彝族的傳世家譜,記錄著每寸土地的千年過往。
不過,當雅西線穿越此地時,卻遇到了一個世界性的難題。
湖南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負責勘察這段線路時發現,從川心店到冕寧縣的下魯壩,整個線路地處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的交接地帶,地貌大多是高中山峽谷區,高山被河流、溝谷強烈切割,最大高差有1500米,而且整條線路所在區域,有大涼山、安寧河等幾個較大的地震斷裂帶,地震活動頻繁。高速公路在這種高危的地質條件下前行,當真是如履薄冰。
困難沒有難倒工程師們,他們用一條世界公路史上首創的小半徑雙螺旋隧道,解決了這一困難——隧道所屬的幹海子大橋直線距離僅為12.352公裡,但海拔高度從1649米爬升至2362米,高差達713米——如果按傳統的緩衝坡度方法,司機稍有不慎,就可能發生側翻;其次,如果直接修路通過,太陡峭,修盤山公路又會太長——雙螺旋形隧道克服了這一困難,讓汽車輕鬆爬升300多米。克服了高差,避開了斷裂帶和季節性冰凍帶……據資料顯示,這種應用於高速公路設計的目前全世界僅此一舉,堪稱奇蹟。
採訪車平穩穿過幹海子大橋,我們轉上108國道,在慄子坪彝族鄉孟獲村的一處路口下車,徒步而行,朝著當地一處高山湖泊——月亮湖的方向進發。大山在腳下連綿起伏,山間醉人的紅葉透露出一片片瑰麗的色彩。數十分鐘後,眼前豁然開朗——很難想像,這高山裡面竟藏著清澈見底的海子和千畝草甸。
「在上半年花開的時候,那才漂亮。」一位彝族村民告訴我們,在整個拖烏山區,這樣的高山湖泊眾多,這裡也是雅安境內高山海子最為集中的地區。如慄子坪省級自然保護區公益海景區,就有大大小小、連在一起的海子5個,被當地人稱為「五連海」……
同時,拖烏山也是野生動植物的樂園。珍稀植物如紅豆杉、原生高山杜鵑等是這裡隨處可見的特產,僅以野生的報春花為例,整個四川的50餘種野生報春花品種,在拖烏山區就發現了30多種,其中不乏珍稀品種。許多野生動物,千萬年來也一直在拖烏山生長著。據當地村民介紹,拖烏山每到秋天,路上經常都能看到野雞、小熊貓、猴子等動物大搖大擺走過的身影……
冕寧往事
「彝海結盟」與靈山聖寺
石棉施工段的工作人員將我們送過拖烏山隧道,他指了指遠處的陽光告訴我們,前面就是涼山州冕寧縣的地界了。
從冕寧出發上雅西高速,數小時就能抵達涼山州府西昌,但對於古人而言,冕寧卻是南方絲綢之路一個神秘的雄關,曾被人們稱為古道上的「恐怖谷」、「死亡的群山」。由於江河、森林、群山和人為的阻隔,解放前國民政府公布的地圖上,僅僅對涼山州作了一個小標記,涼山州究竟有多大卻少為人知,甚至當時這裡的彝族同胞還處於奴隸制的社會。
在冕寧不得不看的是彝海。它原名「魚海子」,彝語叫「烏勒蘇泊」。論水域,彝海很小,是一個翻開任何地圖都很難找到的高原淡水湖。然而,民間關於它身世的傳奇故事卻撲朔迷離,其中讓彝族同胞談得最多的,還是劉伯承元帥和彝族首領果基小葉丹飲雞血酒為盟的故事了:
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徵途經涼山,就在野花盛開的彝海,劉伯承和當地彝族首領果基小葉丹以彝海水為酒,結為兄弟。後來在彝族同胞帶領下,紅軍抄近路翻越孟獲城與拖烏山,並從馬鞍山埡口奇襲安順場,將國民黨追兵遠遠扔在了後面。
當然,冕寧的旅遊聖地還遠不止這些。那舉世聞名的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場區,就位于冕寧縣澤遠鄉境內,這也是我國唯一對外開放,可供參觀的衛星發射基地;再如宗教聖地靈山寺,它坐落在冕寧縣城東10公裡的小相嶺西麓深山中,以倚靈山而得名,相傳開山祖師楊學信坐化圓寂於靈山寺,肉身不腐已100餘載,眾弟子設龕供奉,尊為「楊祖師」,在靈山「連三海」、「紅海」、「墨海」、「向陽坪瀑布」等自然景觀的襯託下,來這裡尋幽訪道之人絡繹不絕……
月城在望
在月城感受中國最好的月光與火花
雅西線過了冕寧,就進入了尾聲,我們也到達了本次行程的終點:月城西昌。
之所以名為月城,是因為西昌地處川西高原,海拔較高,加上山林和邛海對大氣層的過濾,這裡空氣透明度高,能見度極好,在西昌甚至能夠在月光下看書、讀報,並且一年四季皎潔的明月常掛中天,因此,「月城」的美景便是自然而然了。
漢武帝時期,蜀中才子司馬相如出使西夷,在西昌的日子裡,他常被這裡的月光陶醉,寫下了「月出邛池水,空明澈九霄」的佳句。古人云「邛海水中月,瀘山頂上松」,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的文人墨客在西昌美妙的月光下觸景生情。如今,邛海邊的月色風情小鎮、月亮灣、新沙灘、小漁村成了欣賞月光最好的去處。
當筆者進入建昌古城的大通門時,不由得為這古老的見證者感慨:明代西昌遭遇過一次毀滅性的大地震,但它倖存了下來,隨後明末張獻忠的亂軍,太平軍與清軍的激戰,都未能推到這座城門,可以說,大通門目睹了西昌600年的歷史輝煌與不幸。
月色雖美,但當地人告訴我,在西昌最不能錯過的還是火把節:火把節在涼山彝語中被稱為「都則」,是彝族眾多傳統節日中規模最大、場面最壯觀、參與人數最多、民族特色最為濃鬱的盛大節日。彝族的火把節完整豐富地保留著人類群體文化演進的歷史軌跡,傳達著樸素的生命觀念和生活態度,所以又被稱為「東方狂歡節」。
火把節期間,每一個彝族家庭都不做飯,而「坨坨肉」、「杆杆酒」在火把節上大行其道。火把節最高潮的時候便是出現在火把廣場的晚會上,其中一個最受歡迎的節目就是選美比賽。「選美」方式由幾個有經驗的老人或中年人組成的民間選美小組,從成千上萬的姑娘中選出當年本地最漂亮的姑娘作為「火把皇后」,並獲得群眾自發的獎賞和讚譽。
剛一成年的彝族少女,都會在這一天把自己打扮得十分嫵媚動人,來到火把晚會上競選最令人豔羨的「火把皇后」。參加摔跤比賽的小夥子們還會與火把姑娘們一首又一首的對歌與喝酒,場面十分熱烈。而後相互心儀的男女就會舉著火把在一起談情說愛了。許多西昌的愛情故事都因火把節而生,男女的真性情在這個節日得到了最暢快的抒發。因此很多人說火把節,其實也就是彝族的情人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