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羅宣言》中胡軍飾演的石劍峰原型就是池步洲。
重慶晨報記者 趙欣 報導
作為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獻禮之作,由重慶市委宣傳部與八一電影製片廠等聯合拍攝的二戰史詩片《開羅宣言》於9月3日全國公映。除了閃耀了毛澤東、蔣介石、羅斯福、邱吉爾等風雲人物的歷史光芒,影片也生動刻畫了胡軍扮演的密碼專家石劍峰等平凡英雄的形象。
重慶晨報記者獲悉,胡軍飾演的石劍峰原型是曾在重慶工作的密碼專家池步洲,解放後他的後人長居重慶,曲藝名家曾令弟還曾獨家獲其遺稿,改編為評書轟動一時。
在兩路口破譯密電
轉交美國未獲重視
日本留學的密碼專家,帶著日本太太回國效力,這是片中石劍峰的大致人生經歷。在此前舉行的開機發布會上胡軍曾透露,與《風聲》中的張涵予和《聽風者》中的梁朝偉一樣,此次他所扮演的密碼破譯專家人物原型就是曾成功破譯日本空襲珍珠港密電的池步洲。
「池步洲本是福建閩清人,在東京大學學過機電專業,後來娶日本人白濱英子為妻,七七事變後回國共赴國難,後隨國民政府撤退到重慶。」著名評書曲藝家、四川評書《重慶掌故》非遺傳人曾令弟告訴晨報記者,池步洲原本對密碼一竅不通,但他的教育背景很受蔣介石重視,曾先後供職於中統和軍政部。
「1939年,勉強接受密電破譯牽頭任務的他在兩路口租了幾間房,離軍政部無線電臺很近,也方便回觀音巖下藹廬的家。」曾令弟說,池步洲在兩路口的那幢小樓裡仔細翻閱日本密電並總結規律,總算藉助統計學的辦法找到法門,「他後來還提前破譯出珍珠港密電交給美方,可惜沒能引起重視。」對於人物原型的說法,《開羅宣言》編劇劉星做了補充,「胡軍的角色大部分與池步洲有關,但我們沒有局限於這一個原型。」劉星表示,石劍峰的角色凝結了無數個在重慶做情報工作的英雄,影片也是向他們集體致敬。
後人長居沙坪垻
回憶錄改編評書
事實上,曾令弟之所以能對池步洲在重慶期間的活動如數家珍,跟他十年前與池步洲後人的一段緣分有關。
「那是2005年抗戰勝利60周年時,我當時在重慶臺錄了一年的評書《重慶掌故》,有次錄節目間隙,一個愛聽評書的老哥哥來找我,他先跟我合了影,然後說要把他爸爸的故事講給我聽,原來他就是池步洲的兒子池哲雄,當時他已經入了日本籍改跟母姓,叫做白濱哲雄。」
曾令弟與這位大他十歲的老哥一見如故,兩人很快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哥們。「白濱哲雄把他爹未發表的回憶錄遺稿《一片丹心破日密》交給我,我還記得手稿上寫著『此文不必登載,如要登載,一字不改』。」隨後,曾令弟獲準將遺稿改編為十一回評書《抗戰儒將池步洲》,在巴渝書場亮相後引起轟動。
「解放後池步洲因工作調動離開重慶,白濱哲雄卻一直留了下來,後來上世紀80年代隨父母遷居日本神戶,但他非常想念重慶,於是1997年又跟妻子回來居住。」曾令弟介紹,白濱哲雄一家曾在沙坪垻半月樓居住,平時唯一的愛好就是聽評書,也因此與他結緣。
對話>
編劇劉星:
我帶著對重慶人民的敬仰來創作
重慶晨報:《開羅宣言》與重慶關係密切,作為編劇您對此有何考慮?
劉星:我們的拍攝主要在兩江影視城完成,粗略統計了下影片中出現的重慶外景佔七成以上,像史迪威博物館、宋慶齡故居、白沙鎮等等。作為歷史事件發生地,1943年12月1日《開羅宣言》在重慶、華盛頓和倫敦三地同時發表,那時的重慶全球知名,重慶人民不屈的脊梁在巴山蜀水寫下大寫的人字,這種精神讓我在創作中深受感動。
我是帶著對重慶人民的一片敬仰來創作的,這種敬仰也可以從羅斯福的信中看到。他在1944年5月17日寫給重慶人民的致敬信中這樣寫道:「我以美利堅合眾國的名義致書重慶市,以表達我對英勇的重慶市民的敬意。還在世界人民了解恐怖襲擊之前,貴市人民在多次殘暴的空襲面前,表現出的堅毅鎮定、英勇不屈的精神。這光榮的證明:決心爭取自由的人民,其意志決非暴力恐怖所能摧毀。你們對自由事業的忠誠將永遠鼓勵子孫後代。」
重慶晨報:用相對有限的電影語言去濃縮呈現宏大歷史事件,您如何能做到精準把握?
劉星:我們創作時就是用抗戰的精神去見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要站在全民族利益、全世界反法西斯電影的高度上去看待這場戰爭,你才能感到高山仰止,對曾經領導過抗戰的國民政府不溢美之詞,但也不能漏掉筆墨,同時對於在根據地領導抗戰的偉大的中國共產黨也不能少一筆,秉持客觀公正歷史唯物主義去創作,才能經得起臺海兩岸熱愛和平的人民的檢驗。
池步洲是誰?
池步洲,中國著名密碼破譯專家,早年留學日本,並娶了日本妻子。抗戰爆發後回國加入國民黨中統情報組織,因破獲日軍密碼促使「海軍之花」山本五十六被截殺。解放後留居大陸,晚年陪妻子移居日本。(來源:重慶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