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迦娜出席財富中國經濟論壇 對話永和豆漿創始人林炳生

2020-12-19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龍迦娜出席財富中國經濟論壇 對話永和豆漿創始人林炳生

  1月8日,2018世界500強中國企業家俱樂部第二屆年會(財富中國經濟論壇)在北京舉辦。參會嘉賓名單中,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永和豆漿創始人林炳生等多位中國企業家領袖、行業精英赫然在列。金融界電訊北京公司董事長、金融經濟與風險管理專家龍迦娜應邀出席論壇,並對話永和食品(中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林炳生,暢談品牌經營之道與海外市場拓展戰略。

  龍迦娜與林炳生圍繞新的經濟格局下的傳統實業變革、商業項目與資本的融合、推動全球化戰略等方面交換了意見。談話雙方認識到,隨著「一帶一路」的戰略建設,中國企業開啟了國際化新徵程,通過標準化、工業化、本土化的革新創舉,為中國品牌走向世界創造了新的發展機遇,也擴大了金融機構與實業公司之間的合作空間。

  作為哥倫比亞大學經濟碩士畢業的海歸精英,龍迦娜雖為90後,卻已成長為金融界的一支新秀。龍迦娜現任金融界電訊北京公司董事長,是金融經濟與風險管理領域專家。曾受邀出席「2017央視財經論壇暨中國上市公司峰會」等行業高端會議活動,與行業頂尖專家、企業家有著密切聯絡交往。

  此外,龍迦娜在文化界更加成績斐然。目前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國畫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副秘書長,更擁有書畫研究專家、書畫策展人等身份。不久前,龍迦娜以一組古典寫真與原創詩詞在網絡意外走紅,被稱為「古典女神」。龍迦娜以她的真才實學與個人魅力,成為越來越多人們的關注焦點。

相關焦點

  • 獨家:王九山專訪林炳生,永和豆漿的新媒體之路
    【王九山專訪林炳生.合影】林炳生,是永和豆漿的掌門人,1982年在寶島臺灣開始開店,1985年正式取得了「永和豆漿」商標註冊,1992年在大陸註冊,1995年永和食品公司跨過中國臺灣海峽,走進故土發展,總部設立於上海。
  • 永和豆漿創始人林炳生自述:我的創業三境界
    頭髮斑白的林炳生在昨日的「黑馬大講堂」吳儂軟語地說道。林炳生,這個名字對於許多人可能甚為陌生,不過他創立上世紀80年代的永和豆漿對很多人來說再熟悉不過了,這個濫觴於臺灣的品牌目前在大陸已擁有500多家門店,而目前擴張的步伐仍未間歇。上篇·三境界從創業開始,我的人生經歷了王國維所說的三境界。
  • 專訪永和豆漿總裁林炳生:中國風 臺灣味 兩岸情
    中國風 臺灣味 兩岸情 非轉基因的豆漿更健康——專訪永和豆漿總裁林炳生「許多歐洲人都在研究我們的豆漿,營養價值和口感是一方面,從另外的角度來說喝豆漿更環保。我給你算一筆帳,用等量的土地種草和大豆,草長成給牛吃,牛奶和豆漿的產值為2:9,但是二氧化碳的排氣卻是1:10。如果在生活裡多喝豆漿少喝牛奶的話,其實就是環保了。你知道,養一頭牛產生的二氧化碳相當於汽車跑七萬公裡……」與和永和豆漿的總裁林炳生的對話從豆漿的低碳環保開始。
  • 臺灣永和董事長林炳生:永和豆漿成功連鎖之路
    十五年前,「肯德基」、「麥當勞」登陸中國,迅速以1300多家店面,在中國快餐市場中贏得三成天下。四年前,臺灣永和豆漿現身內地市場,向「洋快餐」發起挑戰,強力打造全球中式餐點連鎖第一品牌。未來三年,永和豆漿店面總數有望達到500家。從創業初期僅為300萬元的經營收入,到如今超過2個億的經營業績,遍及大江南北的永和豆漿,正引領中式快餐闖世界。
  • 永和豆漿專家煉成記:董事長第一個微信問早安
    永和,其實是中國臺灣省臺北縣的一個地名。在永和的早晨,有很多供應豆漿油條的攤位。彼時還身在某美資企業、拿著穩定高薪的林炳生先生就覺得豆漿是一個很有文化底蘊的產品。
  • "永和大王"與"永和豆漿"爭雄東北
    在不久前舉行的《中國商標史100周年國際論壇》會議上,「永和豆漿」商標持有者林炳生準備再次向國家商標局申請撤銷「永和大王」註冊商標,兩家企業關於註冊商標的糾紛再次升級。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業內又傳出永和大王集團計劃今年在瀋陽開設分店的消息,記者從「永和大王」方面得到證實,「永和大王」將把進入東北市場的首選之地定在瀋陽,兩者的明爭暗鬥將在沈繼續上演。  「永和大王」鐵定進軍瀋陽  據永和大王北京地區管理處企劃部一位劉姓負責人介紹,「永和大王」一貫堅持「油條豆漿」這一中式快餐的經營特色,目前永和大王已經在中國擁有80餘家連鎖店鋪。
  • 永和豆漿籌備A股上市 兩岸企業同等待遇措施效果顯現
    永和豆漿籌備A股上市 兩岸企業同等待遇措施效果顯現 2018年05月10日 11:14: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企永和豆漿籌備大陸A股上市  (圖片來源:網絡圖)  中國臺灣網5月10日訊 臺資企業永和豆漿創始人林炳生近日表示永和豆漿籌備A股上市!
  • 從門店到商品,永和豆漿年輕化戰略能否重振品牌?
    永和豆漿,最早出現在臺北的永和一帶,在臺灣是家喻戶曉的早餐鋪代名詞。1982年,創始人林炳生和幾個合伙人一起開家早餐鋪,也叫「永和豆漿」,後來逐漸幹大,但合伙人卻已經退股,因為做得實在是太辛苦。堅持下來的林炳生在80年代改革開放時來到大陸,經過調研,在上海開了第一家店,之後又陸續開店,進而擴展到上遊大豆的環節。
  • 永和豆漿董事長:做最好的豆漿品牌就是理財
    他將品質視為企業發展的核心,他將做好豆漿事業視為最佳的投資理財。他從一個推銷員白手起家,他的身上有著不服輸的韌勁和夢想。他是「永和豆漿」的 「豆魂」,他叫林炳生,他說:「我要做這行業最好的品牌,也要做這個行業的顛覆者。」
  • 永和豆漿:大豆產業鏈初具雛形
    「行銷」熱源於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大環境,而說到底,也就是把東西賣出去。   林炳生賣了三年縫紉機,職位從普通業務員幹到美資企業的中階主管,有一天他突然提出離職。「明日之星」離職引發了勝家公司一部分人的討論。有人說:「年輕人就是不懂堅持,你看我們這些幹了十多二十年的,積累了多少經驗?」也有人說:「嗯,為什麼不說是一個經驗混了十多二十年呢?」   總之,林炳生離開了。
  • 細數風雲大陸的臺灣零售人:仙蹤林吳伯超、永和林炳生
    臺灣商人是在中國大陸最成功的群體之一,這得益於他們在20世紀80年代便早早來到大陸發展,其時,中國大陸剛剛開始經濟改革,現在中國大陸的經濟已蓬勃發展起來。在《2011年福布斯臺灣富豪榜》中,眾多知名家族和企業成為亮點,例如億萬富豪魏應州及其家族企業頂益集團,這家公司如今是價值數10億美元的飲料帝國。在短短20年,魏氏家族已成為傳統行業巨頭可口可樂在亞洲的有力競爭對手。
  • 全氧崛起——社群大咖攜手永和豆漿創始人進軍健康行業
    2014年,他創辦了 「中國社群聯盟」,率先將企業管理融入社群管理之中,開闢行業之先。六年飛逝,而他卻始終「初心不改」,一直堅守著用社群商業模式助力實體行業轉型升級的道路。關於變化,劉小華也從未拒絕。在他看來,社群商業是未來的主流商業模式,這點毋庸置疑。至於它會成功嫁接到哪個領域則是變化不定的,只需因勢利導、借風起飛即可。
  • 永和豆漿的成功秘訣
    林炳生,這個名字對於許多人可能甚為陌生,不過他創立上世紀80年代的永和豆漿對很多人來說再熟悉不過了,這個濫觴於臺灣的品牌目前在大陸已擁有500多家門店,而目前擴張的步伐仍未間歇。他說:「創業這些年來,我一直以三分傻勁、七分幹勁和永不放棄的決心繼續努力。」
  • 永和豆漿:「苦生意與甜生意」風起大陸
    永和豆漿遭遇了史上最嚴重一次危機。董事長林炳生以及他的胞弟林建雄緊張了。回過神來,兄弟倆感到不對勁:永和豆漿?上海松江?上海松江哪來的永和豆漿?  確實是家「山寨店」。為此,感覺「有點委屈」的林炳生連夜寫信,輾轉送至副總理。  僅僅兩天,松江5那家山寨店被責令停業了。
  • 永和大王跟永和豆漿,到底是不是一家人?
    50年代,大批外省軍政人員的眷屬移居到永和。一來想念家鄉味道,二來為解決生計問題,他們開始在街邊賣起豆漿、燒餅和油條——這就是永和豆漿最早的模樣。 但永和豆漿的崛起,卻與上海有關。80年代,在臺灣從事房屋中介的林炳生,買下了一家破破爛爛的小豆漿鋪,和連帶轉讓的「永和豆漿」註冊商標。
  • 永和豆漿:用豆漿粉門店將明示
    新華網上海8月9日電(記者周琳 周蕊)知名中式餐飲連鎖品牌永和豆漿9日在上海表示,將於未來一周內在使用豆漿粉衝泡豆漿的所有門店明顯位置進行明示,保障消費者知情權。      永和食品(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林炳生介紹,目前永和豆漿連鎖餐飲店現磨豆漿和豆漿粉衝泡兩種形式都有,其中公司直營門店和部分加盟門店使用豆漿粉衝泡豆漿,佔總店面數的10%左右,其他很多加盟店豆漿仍是現磨的。
  • 永和豆漿董事長稱正在籌備A股上市 今年將加大投入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記者 鄭淯心  5月6日,在中國特許加盟展的展廳裡,記者獨家專訪永和豆漿董事長林炳生,其稱正在籌備A股上市,選擇A股是因為市場進展以國內為主,上市部分是商品而不是餐飲店,他稱這樣的架構更符合上市條件。
  • 正宗永和豆漿現在才來!首家門店入駐西虹東路
    事實上,「永和豆漿」是中式餐飲商品和服務的知名品牌,更是臺灣飲食文化的一張名片。烏魯木齊市現有的這些帶有「永和豆漿」字樣的門店並不正宗,因為永和食品(中國)有限公司經營的「永和豆漿」28日才正式進駐烏魯木齊,並開了第一家門店。
  • 永和豆漿:使用豆漿粉門店將在一周內全部明示
    知名中式餐飲連鎖品牌永和豆漿9日在上海表示,將於未來一周內在使用豆漿粉衝泡豆漿的所有門店明顯位置進行明示,保障消費者知情權。永和食品(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林炳生介紹,目前永和豆漿連鎖餐飲店現磨豆漿和豆漿粉衝泡兩種形式都有,其中公司直營門店和部分加盟門店使用豆漿粉衝泡豆漿,佔總店面數的10%左右,其他很多加盟店豆漿仍是現磨的。
  • 永和豆漿計劃明年開100家門店 為上市做準備
    在11月3日召開的中國零售領袖峰會上,永和豆漿(需求面積:60-200平方米)集團董事長林炳生告訴記者,永和豆漿目前已經在財務等方面開始在為明後年的上市做準備,而門店豆漿統一由豆漿粉衝泡,是其標準化生產的改革,也是為其上市所作的準備。林炳生強調,用豆漿粉衝泡豆漿的成本實際上比現磨豆漿要高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