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上下五千年,陳氏先輩名人數之不盡,你是哪位的後輩子孫呢?

2020-12-25 騰訊網

陳氏天下一家親

中華泱泱,姓氏堂堂,巍巍陳氏,源遠流長!在數千年的中華發展史中,陳姓的先祖為社會的文明進步、國家安定富強以及抵禦外族侵略等各方面立下了不朽的功勳,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許多感天動地的事跡,對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現在我們來看看:歷史上比較有影響力的十五位陳氏先輩!

01

中華人文始祖,道德始祖

千古賢明聖君:舜帝

虞舜,三皇五帝之一,名重華,字都君;生於姚地(今河南濮陽),故姚姓。舜,為四部落聯盟首領,以受堯的「禪讓」而稱帝於天下,其國號為「有虞」,故號為「有虞氏帝舜」。舜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是道德文化的創始人,中華文明重要的開創者和奠基者,他的「至孝」和「仁德」受到數千年來後世人們的敬仰。關注陳氏在線公眾號,了解更多陳氏資訊。他在耕作、漁獵、制陶、治水、政治、軍事等方面富有卓越的領導才能,在促進部族統一,平定三苗和治理天下等方面對後世影響深遠,為中華文明的發展做出了不朽的貢獻,成為備受中國歷代帝王將相崇拜、流芳千古的賢明聖君。祭拜舜帝活動,對於弘揚舜帝道德思想,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培育道德精神和民族團結,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02

陳氏得姓始祖:陳胡公媯滿

陳胡公,有虞氏,姓媯名滿,字少湯,系舜帝之子商均的32世孫。商朝末年,舜帝的第32代孫虞閼父(又稱遏父)投附了周國,擔任陶正一職,他制陶的技藝極為精湛,博得了周文王的歡心。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建周,追封先賢遺民時,把虞閼父的兒子虞滿封於陳,國號陳,侯爵。按照宗法制度和胙土命氏的慣例,賜命之為陳氏,遂稱陳滿,諡號胡公,史稱陳胡公(《國語》作虞胡公),為陳氏的得姓始祖。周武王並將長女太姬嫁給他,備以三恪,奉祀虞舜。後新朝王莽登帝位,封陳胡公為陳胡王。

03

農民起義第一人:陳勝

陳勝(?—前208)字涉,陽城人,他年輕時給人當僱工,對同伴說:「苟富,勿相忘!」同伴們笑他是痴心妄想,他長嘆說:「燕雀哪裡知道鴻鵠的志向啊!」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陳勝作為屯長,領著被徵發的人去漁陽(北京市密雲縣西南)。關注陳氏在線公眾號,了解更多陳氏資訊。路上遇到大雨,不能按期到達,依照法律都得被斬首。陳勝和吳廣被迫挺而走險,襲殺押送戍卒的校尉,率九百人揭竿起義,天下群起響應,聲勢迅速壯大。進入陳縣(河南淮陽)時,陳勝被部下推舉為王,國號張楚,開啟了中國古代農民起義的先河,他的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也作為最勵志的名言,喊出了幾千年來百姓心中的真實願望,激勵了千千萬萬的貧寒之士奮發圖強,立志進取。

04

大漢丞相:陳平

陳平(?-前178年),漢族,陽武戶牖鄉(今河南原陽)人,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之一。少時喜讀書,有大志,曾為鄉裡分肉,甚均,父老贊之,他感慨地說:「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後成為漢高祖劉邦的重要謀士,六出奇計輔助劉邦開疆闢土,因功先後受封為戶牖侯和曲逆侯。漢高祖死後,呂后以陳平為郎中令,傅教惠帝。惠帝六年(前189),與王陵並為左、右丞相。王陵免相後陳平擢為右丞相,但因呂后大封諸呂為王,陳平被削奪實權。呂后死,陳平與太尉周勃合謀平定諸呂之亂,迎立代王為文帝(見漢文帝劉恆)。文帝初,陳平讓位周勃,徙為左丞相,因明於職守,受到文帝讚賞。不久周勃罷相,陳平專為丞相。孝文二年死。曲逆侯(今河北順平東),死後諡獻侯。

05

陳湯

漢元帝時,陳湯任西域副校尉,曾和西域都護甘延壽一起奔襲三千裡滅北匈奴,攻殺與西漢王朝相對抗的匈奴郅支單于,結束匈奴南北分裂局面,穩定漢朝西北邊疆,為漢王朝立下一大奇功。陳湯也是整個漢朝唯一一個攻殺匈奴單于的名將,「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就是他匯報給漢元帝的奏章裡的話,隨同匯報一起遞向長安的還有北匈奴單于的首級,這句振聾發聵的話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十大豪言壯語之一,一直到現在,還令人熱血沸騰,鬥志昂然。

06

德行兼備漢太丘:陳寔

陳寔(104—187)即陳太丘,東漢官員、學者。字仲弓,潁川許(今河南許昌長葛市古橋鄉陳故村)人。少為縣吏都亭刺佐,後為督郵,復為郡西門亭長,四為郡功曹,五闢豫州,六闢三府,再闢大將軍。司空黃瓊闢選理劇,補聞喜長,宰聞喜半歲;復再遷太丘長,故號太丘。與子紀、諶並著高名,時號「三君」,又與同邑鍾皓、荀淑、韓韶等以清高有德行聞名於世,合稱為「潁川四長」。關注陳氏在線公眾號,了解更多陳氏資訊。陳寔以其高尚的品格和德行著稱於世,由陳寔創建,以漢末名士身份起家的潁川陳氏家族成為當時的巨姓望族,世代傳襲,名重魏晉。潁川陳氏作為當時的一流高門,潁川陳氏家族成員史實見載於《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及《世說新語》等書,其中陳寔、陳紀、陳群、陳泰並在《後漢書》、《三國志》中列有專傳,根據這些歷史記錄,我們可以據以勾勒出一幅冠冕相承、名士風流的潁川陳氏家族史卷。潁川郡望是其中形成望族最早的一支,潁川陳氏也是當今陳氏人口佔比最多的一支,以陳寔為始祖的潁川陳氏歷史悠久,名聲響亮,帝王將相,人才濟濟,影響深遠。

07

南朝英主:陳霸先

陳霸先(503年—559年),字興國,小字法生,吳興(今浙江長興)長城下若裡人,漢太丘長陳寔之後,南北朝時期陳朝開國皇帝。陳霸先南徵北戰,戎馬生涯,先任廣州府中直兵參軍,再任西江督護、高要太守。通過平定「侯景之亂」,漸進而為王,再受梁禪稱帝,建立大陳,改元永定,在位三年,於559年駕崩,葬萬安陵,諡武皇帝,廟號高祖。關注陳氏在線公眾號,了解更多陳氏資訊。陳霸先在抵禦外族勢力對漢族的迫害方面和維護社會穩定、保護華夏傳統文明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傑出代表。陳霸先在行兵打仗、國家治理、為人處世等各方面無不展現出他超凡的人格魅力,他不僅是一代皇朝的開國皇帝,更是流芳千古的賢明聖君。

08

大唐文宗:陳子昂

中國唐代文學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光宅進士,歷仕武則天朝麟臺正字、右拾遺,後世稱陳拾遺。青少年時輕財好施,慷慨任俠。24歲舉進士,以上書論政得到武后重視,授麟臺正字。後遷右拾遺。曾因「逆黨」反對武后而株連下獄。在26歲、36歲時兩次從軍邊塞,對邊防頗有些遠見。38歲辭官還鄉,後被縣令段簡迫害,冤死獄中,時年四十二歲。有《陳伯玉集》、《感遇》三十八首傳世。其存詩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詩38首,《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7首。陳子昂的詩風骨崢嶸,其詩歌以進步、充實的思想內容,質樸、剛健的語言風格,對整個唐代詩歌產生了巨大影響,被譽為大唐文宗,後人稱之為「詩骨」。

09

大唐高僧:玄奘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創始人,洛州緱氏(今河南洛陽偃師)人,其先潁川人,俗家姓名「陳禕(yī)」,法名「玄奘」,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後世俗稱「唐僧」,與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玄奘為探究佛教各派學說分歧,於貞觀元年一人西行五萬裡,歷經艱辛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取真經。前後十七年學遍了當時的大小乘各種學說,共帶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經論657部,並長期從事翻譯佛經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共譯出佛典75部、1335卷。玄奘的譯典著作有《大般若經》《心經》《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等。《大唐西域記》十二卷,記述他西遊親身經歷的110個國家及傳聞的28個國家的山川、地邑、物產、習俗等。《西遊記》即以唐僧其取經事跡為原型。

10

開漳聖王:陳元光

陳元光(657—711),字廷炬,唐朝光州浮光山(今河南固始縣)人。陳元光將軍自未弱冠之年即隨父率眾南下,直至殉職,始終堅守在閩戍地,長達四十二年;治閩有方,開科選才,任用賢士,招撫流亡,燒荒屯墾,興辦學校,勸民讀書。還在州內設36個堡,立行臺於四境,作為軍事綏靖和政治教人的據點。對山越人以招撫為主,德威並重,對叛唐的人施以武力,對願歸順者,劃地居住,號稱「蠻荒」之地的閩南,經濟文化得到了迅速發展。陳元光成為促進中原文化與閩越文化融合的奠基者。陳元光去世後,被後世尊奉為「開漳聖王」。「開漳文化」廣義上可代表「閩南文化」,從而與「媽祖文化」、「閩王文化」共同構成了福建省最具影響力的三大傳統祖根文化,是維繫海峽兩岸人民情感的重要精神紐帶。

11

義門始祖:陳旺

江州 義門陳氏始祖陳旺公,字天相,於開元十九年即731年,遷九江郡潯陽縣蒲塘場太平鄉常樂裡永清村(即今江西省九江市 德安縣車橋鎮義門村),開創義門陳氏基業。關注陳氏在線公眾號,了解更多陳氏資訊。宋仁宗於天聖四年(1026年),敕封晉國公。陳旺壽終八十一歲,葬於義門東臬嶺龍池山(今旺公山)。妣荀氏,封淑人。陳旺公自開基以來,以忠孝節義為本,勤儉耕讀傳家,建書堂( 東佳書院前身),立家法,敬友鄰,睦家人,使義門陳氏家族人才輩出,義風蔚然而日益昌盛,為義門陳氏後來成為聚居數千口、合炊幾百年的忠孝典範奠定了文明的良基。而由陳旺公創建的義門陳氏家族,創下了長達數百年,一十五代不分家的家族奇觀,多次受到唐、宋帝王的旌表,被譽為「天下第一家」。

12

抗元英雄:陳文龍

陳文龍(1232~1276),福建興化(今福建莆田)人,初名子龍,度宗為之改名文龍,賜字君賁,字剛中,號如心,陳俊卿五世從孫,抗元名將,民族英雄。景炎元年(1276),益王稱帝福州,陳文龍再次出任參知政事,一上任就輕而易舉地平定了漳浦、興化叛亂。元軍佔領廣州後,泉州、福州守將紛紛投降。招降使者兩次至興化勸降文龍,均被其焚書斬殺。對軍中的議論,文龍道:「諸君特畏死耳,未知此生能不死乎?」由於部下降敵,文龍與家人均被元軍抓獲。面對凌辱,文龍指腹道:「此節義文章,可相逼邪!」押送杭州途中開始絕食,經杭州謁拜嶽飛廟時,氣絕而死,葬於杭州西湖智果寺旁。關注陳氏在線公眾號,了解更多陳氏資訊。陳文龍是陳氏家族的驕傲和榮耀,文龍公效忠事國,「生為宋臣,死為宋鬼」,殉國於嶽廟,以不惜一身死的精神捍衛了國家和民族的尊嚴,他的事跡驚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冊。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為褒揚陳文龍忠貞報國的精神,敕封陳文龍為福州府城隍,此後明清兩代朝廷也屢有加封。

13

反元英雄:陳友諒

陳友諒(1320年-1363年10月3日),湖北沔陽人;元朝末年群雄之一。農民起義領袖,中國元末大漢政權建立者。1351年,徐壽輝起兵,建立天完政權,友諒投效其將領倪文俊麾下。1357年九月襲殺反徐壽輝的倪文俊,自稱勤王,自稱宣慰使,起兵攻下江西諸路,連克江西、安徽、福建等地。1359年,自立為漢王。次年,攻陷鳩州,登基稱帝,國號漢,改元大義,以鄒普勝為太師,張必先為丞相。1363年,陳友諒率六十萬水軍進攻朱元璋,但在鄱陽湖大敗,陳友諒也在突圍時中流箭而死,年四十四歲。

14

抗倭英雄:陳璘

陳璘,字朝爵,別字龍崖,於1543年(明嘉靖二十二年)出生於廣東翁源縣同陂龍田村。陳璘是萬曆中日之戰的關鍵性人物。明萬曆年間,日本統治者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積極從事對外擴張。1592年,豐臣秀吉發動侵略朝鮮的戰爭,1598年11月19日,在中朝聯合抗倭史上留下濃重一筆的露梁海戰爆發。陳璘率明軍主力與朝鮮水師名將李舜臣夾擊日軍,焚毀日軍大部分戰船。這場海戰給侵朝日軍以殲滅性打擊,對戰後朝鮮300年和平局面的形成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此後直到明治維新,日本不敢覬覦朝鮮半島,奉中國為上邦。

15

黨的創始人:陳獨秀

陳獨秀(1879年—1942年),原名慶同,官名乾生,字仲甫,號實庵,安徽懷寧(今安慶)人,中國近現代史上偉大的愛國者、革命家、改革家、啟蒙思想家、民主主義者,新文化運動發起者,20世紀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倡導者,五四運動總司令、思想指導者,黨的主要創始人、第一代領導集體主要領導人,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第一個深刻總結、反思蘇聯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經驗、教訓的人。

看了以上15位陳氏古代歷史名人,是不是感到十分自豪呢?

中華上下五千年,陳氏名人眾多,你知道的古代陳氏名人還有那些呢?說不定你就是其中一位的後代。陳家人轉起,讓大家都知道我們陳氏名傳千古的先祖!

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江山代有才人出,海南陳氏出英豪!
    黃帝跟陳姓氏有什麼關係呢?據《中華陳姓氏源流(二)》一書認為:「黃帝是陳姓的血緣初祖。黃帝是陳姓的血緣初祖的根據來自司馬遷的《史記.五帝本紀》: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昂日軒轅。舜是黃帝的第九世孫,是陳姓氏的血緣祖。黃帝是陳姓的血緣初祖,說明陳氏的歷史和中華民族的歷史是一致的。陳氏後裔,是地地道道的黃帝子孫,是中華民族的組成部分。敬祖愛國,是陳氏的優良傳統。
  • 小小故事屋——《中華上下五千年》之嶽飛精忠報國
    小小故事屋——《中華上下五千年》之嶽飛精忠報國 2020-01-18 14: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下五千年-中國文化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約有五千年的歷史淵源,所以"五千年"也就代指整個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為現代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學家林漢達所著,講述了中國的實史,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是一本集中國發展史、重大歷史事件及名人簡介為一身的優秀歷史讀物。
  • 小小故事屋——《中華上下五千年》之女皇武則天
    潞潞姐姐要給大家講的故事是:中華上下五千年系列中《女皇武則天》的故事,好了接下就進入我們的故事時間~女皇武則天武則天原名叫武媚娘,起初是唐太宗的才人。後來,唐高宗即位,因為他非常喜歡武則天,就廢了原來的皇后,改立武則天為皇后。從此,武則天開始幫高宗處理政事。她聰慧過人,而且富有謀略,處理起政務來非常輕鬆。
  • 《緬懷先輩、傳承文明》演講稿_為人子女_中國青年網
    清明節來臨之際,我心裡洋溢著對先輩的懷念之情和對傳承文明的熱切之心。  緬懷先輩,傳承文明是中華兒女的優良傳統,更是廣大學生的重大責任。值得我們學習的先輩數之不盡,遠的有堯、舜、禹、孔子、孟子、惠能,近的有毛澤東、周恩來、孫中山、鄧小平,這些偉大的先輩為中華民族的強盛獻出畢生的精力和大愛,我們怎麼能忘記他們!
  • 祭祖的講究:「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老祖宗的告誡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單單關於祭祀這方面就有很多說法,特別是祭祖的時候,也是相當講究的,就比如老人常說的「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墳頭塌消子孫稀在農村,人們認為「落葉歸根」,喪葬儀式完畢後很少進行遷墳,因此,墳墓的維護也是很重要的!這句俗語的含義是,如果墳墓出現了坍陷,在老人看來是不好的象徵,畢竟老話說「墳地照向子孫」,如果坍陷自然對子孫後代有影響,因此,對於咱農民要及時修葺好!
  • 中華上下五千年,從神話傳說開始
    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這句話,華夏子孫都應該很熟悉,這也就是中華文明最早的開端了,當然這種開端也是和神話脫不了干係的。通過歷史記載和口口口相傳,華夏歷史就從很悠久的上古時代開始了。從最早的盤古始,經三皇而五帝,完成了一個從神到人的過程,結束神話史而進入傳說時代。神話當然是假的,可是傳說卻不一定都是假的,但是誇大卻是十分肯定的。
  • 日本號稱兩千多年的建國史,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怎麼說?
    可日本自公元前660年建國,第一代天皇被稱為「神武天皇」,而後又經歷了奈良、幕府、軍國主義等時代,時至今日,日本實行的依然是天皇制度,日本號稱兩千多年的建國史,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怎麼說?這也讓很多認為日本就是世界上建國最長的國家。
  • 福建長樂古靈陳氏族譜
    陳氏古靈(現閩侯縣南通鎮古城村,即風景區十八溪古城)主要歷史淵源,傳承環節,原由經過,名人以及現在分布情況作耀祖引序:  一、始祖淵源:古靈陳氏來自河南省固始縣矮嶼村。  二、陳氏緣由:根據《百家姓考略》、《百家姓全纜》述及陳氏後裔在海內外分布極廣,按人口統計為中國第五大姓、源於舜當天之前,帝堯把兩個女兒嫁給他,讓他們在納河邊居住。他們的子孫中留在媯汭河一帶的就是媯姓。
  • 上下五千年中華民族傳承了多少代人?
    人們常說,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五千年歷史似乎非常漫長,但如果換一種比照的尺度,實際上也是彈指一揮間。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再來看看孔子,2500多年以來,孔子後人又有多少代呢?也不過傳了80多代。實際上,大約是30年才一代。
  • 國家文物局公布精確數據,華夏子孫該知道
    國家文物局公布精確數據,華夏子孫該知道。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在歷史長河中,我們的先輩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建築奇蹟,即使先人已經不在,但是我們可以通過這些歷史遺蹟感受當時那個年代所發生的故事。像是現在北京的紫禁城、萬裡長城這都是世界上的奇蹟,被列入了世界級的文化遺產中,我們雖然都知道這些屬於中國驕傲的建築,但是卻並沒有真正的了解過它們的歷史,你知道萬裡長城上曾經發生過的故事嗎?他知道萬裡長城的具體長度是多少嗎?
  • 空間異能小說,契約空間系統,攻略傲嬌王爺+妹控哥哥,數之不盡
    霸道總裁√、邪魅黑道√、傲嬌王爺√、末世強者√、妹控哥哥√、溫柔學長√、娛樂天王√……,數之不盡。便如她之前所說的,末世第一周出現t2的機率實在是太低太低了,低到你無法想像的程度。甚至她前世第一次見到t2還是在末世三月後,跟著徐盛強他們組成的一個末世車隊在打算投奔到g市的一個較為出名的基地的路上才倒黴的遇到一隻已經踏入巔峰期隨時將要進化成t3的金鋼變異喪屍。
  • 古色古味 人傑地靈——走進山宅村陳氏宗祠
    」 再點擊「關注」,即可加入中華陳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宗親交流。祠堂外景宗祠的由來與變遷  山宅村又名「山澤村或三澤村」,位於磐安縣東北面陳山北麓。全村四面環山,獅象守門,是一塊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從高處往下看,山宅村形似一艘「船」,村口建有走廊橋,稱之為橋屋,村口歷代古樹成群,現存的名木古樹還有68棵,其中一棵金錢松形狀像迎客松把門,這裡就是「船頭」的位置;村南至上宅為「船尾」;村邊小溪靠西是不建房的,溪東房屋密集,三合院、四合院分布統一而集中,這裡就是「船艙」。而村東前山山腰上的千年黃檀樹就像船的桅杆一樣。宗祠就修建在了「船頭」的位置,寓意指引方向。
  • 中國最有尊嚴的姓氏,人見了低頭,子孫後代就是光宗耀祖
    中國的歷史是輝煌的,我們的祖先在五千年前就已經開始創造文明,他們通過勤勞和智慧給我們留下了屹立兩千年的萬裡長城,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兵馬俑,還有縱貫南北的京杭大運河等歷史遺蹟,還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吾輩不是池中之物,一代風雲過後之龍
  • 螺洲陳氏宗祠
    螺洲陳氏最早是陳廣在明洪武年間(公元1368-1398年)從新寧(今長樂玉溪)遷來,「吾螺之分支於陳店而上溯玉溪」(陳寶深語)。至於其遠祖世系,則無從稽考,便獨樹一幟,取居住地名而稱「螺洲陳氏」。以陳廣為開基祖。廣號巨源,明贈徵仕郎。傳孫五人:曙、暄、映、曄、▲,是為恭、從、明、聰、睿五房之祖。再傳而長房又衍為三派,合之為七房。後代子孫以此七房為祖,繁衍生息。
  • 潁川堂陳氏----你是啥姓氏?有堂號嗎?
    潁河-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由於歷史文化習俗的影響,人們在談到和自己同姓氏的歷史名人時,往往流露出一種尊崇、自豪之情。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統天下,齊國滅亡。田氏(本姓陳)齊王建三子田軫被封為潁川侯,因遷入陳國故地潁川,恢復了陳姓,改稱陳軫,遂成為潁川陳氏的始祖。陳氏迄今,中國人口達7000萬,名列中國第五大姓,全球人口總規模超過1.3億。
  • 陳姓姓氏源流:從舜帝、陳武帝到義門陳氏
    陳姓姓氏源流:從舜帝、陳武帝到義門陳氏中華姓氏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之根。對於中華姓氏文化的研究,已成為一門重要學科。它對傳承中華血脈,連接人們情感,凝聚中華民族合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陳國子孫遂以國名為氏,河南淮陽是陳姓的發源地,至今淮陽仍冠有老陳戶的別稱。陳姓得姓從商朝的陳國算起,至少已有3500多年的歷史。公元前672年,陳厲公之子陳完逃奔齊國,改陳氏為田氏。齊景公以後,陳完後裔世代為齊相重臣。公元前410年,裔孫悼子建立田齊,公元前378年姜姓齊國滅亡。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田姓齊國,統一中國。
  • 中華上下五千年,泱泱大國,禮儀之邦,淺談中國正在消失的跪拜禮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中華上下五千年,泱泱大國,禮儀之邦,淺談中國正在消失的跪拜禮。老話說「男兒膝下有黃金」,這意味著男人的膝蓋是非常金貴的,輕易是不能下跪的,不過這黃金也得分時候。在古代,男人們是經常需要下跪的。
  • 翻觀陳氏家族生息繁衍,陳姓起源及家族史!
    一部中華姓氏通史,就是一部縮影的中華民族歷史通書;一部陳氏家族發展史,便是一部微型的中國社會發展史。元朝時,原北齊清河王高嶽的14世孫高諒入贅陳家,子孫也改姓陳。明初,明太祖賜西域胡人某為陳姓,其孫陳友,後來官至右都督,爵封武平伯。明成祖時,滅安南國黎朝,黎王之子澄改名陳澄,仕明,官至工部尚書,子孫也以陳為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