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扒雞位列中國「四大名雞」之首,距今已傳承了300多年,被列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德州扒雞,講究整雞脫骨,連雞骨頭都是酥的,吃起來肉質細嫩,鬆軟可口,柔而不韌。不用餐具,用手輕輕一撕,連骨頭都超級好吃!
我對德州扒雞的記憶有兩個:一個是小時候家裡窮,只有家裡來貴客的時候,父母才會買一隻扒雞。在深圳多年後,現在回想起當時的味道,還是相當的懷念……」
另外一個記憶就是在火車上。
「啤酒飲料礦泉水,花生瓜子八寶粥!零食有需要嗎?過道把腳收一收,讓一讓……」你還記得嗎?
上個世紀,七十、八十年代,那時的蒸汽機車拉著綠皮車廂,列車速度四十、五十公裡,大站小站都停,很是方便出行,是中國人長途出行的普遍選擇。
它是一代、兩代人關於奮鬥、努力、生存的集體回憶,是一段出行或歸鄉的開始,記錄著特定年代人對夢想的追求。那段記憶深深刻在了腦海裡,此生難忘。
每一節車廂都擠滿了人,年齡大的人緊緊靠著行李袋,怕東西丟失或者被偷,年輕的人打牌說笑、聲音很大,伴隨著孩子的哭聲,那是一個熱鬧。
由於人多空氣流通不好,車廂裡味道很怪,那是一種專屬的味道,就叫綠皮火車車廂味道吧,經歷過的人都知道,說不出,但一想起來好像還能聞到,或許那就是激情歲月的味道吧。
火車上硬座車廂總是人滿為患,活動」的空間有限,所謂「活動」只能在座位上進行。大體就兩樣:一是打撲克,二是吃喝。
到了吃飯的點,每個人都開始把手塞進包裡或者行李裡面,拿出塑膠袋或者報紙什麼的包著的吃食。
主要分兩大類,一類是包子饅頭什麼的,坐火車之前家裡媳婦做的,說不上口味,但不用花錢,管飽又經濟,多半是會過日子的人家。
另外一種就是不會過日子的,從外麵攤販那裡買的各類零食。泡麵、麵包、花生米,滷豆幹,豪華的能有個雞爪鴨脖子就很奢侈了。
這時,如果你拎出個剛出爐的德州扒雞,那麼,你就是這節車廂的王!其他人的眼神都會偷偷瞥一眼,喉頭裡再咽一下口水,頓時覺得自己手裡口裡的花生豆乾什麼的,都矮了半截。
拿出德州扒雞的人,自然是非常得意,打開包裝手撕扒雞之前一定要用雙手互相扯一下袖子,這是自然反應意思是袖子不要沾上油。
打開外包裝,用手把扒雞一撕,頓時香味四溢,整個車廂瀰漫著扒雞的醇香,其他旅客的聲音都會小一點。
扒雞當然是且撕且食,先行撕好了,不用筷子,都是拈一大塊在手,啃。這個時候再帶來一瓶啤酒,搭配個花生米,一口啤酒,一口扒雞,享受得很。
綠皮火車和德州扒雞,構成了我們這代人的記憶,這種記憶也一直藏在很多中國人的記憶中,如同飢餓。
在過去幾十年漫長的歲月中,緩慢、擁擠、陌生又熟絡、種種氣味雜糅、五湖四海的口音、有啤酒與德州的綠皮車廂裡。
現在不用到德州,就能吃到正宗的德州扒雞:原價44.8元的德盛齋扒雞,現在買一送一,同時還可領券再減10元,領券後34.8元/2隻,平均每隻扒雞僅17.4元,不到一包煙錢,非常實惠!
包郵到家,太划算了!想吃的點下面連結直接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