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優秀:電子科技大學這名大3本科生在國際高水平期刊發表論文!

2020-12-24 中國校園在線

近日,電子科技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2017級本科生薛國棟在中科院分區一區期刊《Chemical Communications》(《化學通訊》)上發表題為「Understanding the Nature of Quinoidal and Zwitterionic State in Carbazole-Based Diradicals」(探究咔唑雙自由基中醌式與內鹽共振結構的性質)的研究成果。薛國棟為第一作者,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鄭永豪教授、胡曉光博士為通訊作者。電子科技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

這項研究成果解決了怎樣的問題?研究的背後他付出了怎樣的努力?研究完成後,又有怎樣的體會和感受?在與這位大三本科生的交流中,我們找到了答案。

在自然科學裡,分子中的未成對電子,被稱為「自由基」。如何有效調節它們的性質,成為一項富有意義但充滿艱難的任務:一方面,可控的自由基分子在有機電子學、自旋電子學等領域有著巨大的應用價值;另一方面,調控稍有不慎會使得分子失去穩定性而極易變質。面對這個難題,薛國棟給出了他的方案:改變自由基的位置,分子性質大不相同。

一場「與火焰的舞蹈」

魔術師常常向觀眾展示手中的火焰,它們看起來危險,同時也令人著迷。自由基就如同魔術師手中的火焰,處理不當就會使得分子失去穩定而變質,但是它們又擁有光電磁種種優異的性質,在有機太陽能電池、自旋電子學以及非線性光學等領域有出色的應用價值。

特別是擁有兩個自由基的分子,存在「開殼」與「閉殼」兩種共振形式,在穩定性方面表現突出,令無數科學家「觀眾」心向神往。怎樣高效調節含有自由基的分子特性,成為這個領域所研究的熱門話題。

薛國棟近日發表在Chemical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他對於這場「火焰舞蹈」的獨特見解:將自由基所在位置改變,改變「兩團火焰」相會的路徑,將產生兩種性質迥異的分子。一種表現為更為「溫和」,另一種則表現為更為明顯的自由基性質,從而它們的光電磁性質得到了有效調控

據薛國棟介紹,這項研究更為偏重基礎性,從實驗和理論兩個角度出發驗證結果,對於當下快速發展的自由基分子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在雙自由基分子中,通常存在醌式與內鹽式兩種『路徑』,他們對於分子的性質有很深刻的影響,雖然過去一些已發表工作對這兩種『路徑』有做過探討,但是始終缺少對二者系統性的研究。」

「我們的工作就是針對這一點設計合成,通過理論計算的方式,從自旋-自旋耦合作用,開殼-閉殼結構能量差和分子偶極矩三個方面,對兩種『路徑』的差異做了詳細分析,最終提出了普適性的結論。這對未來自由基分子的設計以及化學鍵內在性質的理解具有指導意義。」

審稿人對於這項工作予以很高的評價:「兩種分子的物理性質得到完整的表徵與詳細的分析,並最終將結論推廣到碳基、氮基和氧基咔唑雙自由基分子中。這是一項完整總結的,對於當下高速發展的開殼分子領域有著重要意義的工作。」

一場「痛並快樂的旅途」

本科期間就在國際高水平期刊發表研究成果,讓許多人對薛國棟刮目相看。但在開展研究的過程中,卻充滿了艱難。從項目開始到論文發表,整整經過了兩年時間,對於這段歷程,薛國棟說:「做科研的過程是一個痛並快樂的過程。」

薛國棟所在的實驗室位於沙河校區,薛國棟上課與住宿則在清水河校區。兩年多的時間,幾乎每個周末,他都需要坐校車或者396路公交車來回奔波,一個來回就需要2、3個小時。「很多時候周末比上課更累。」薛國棟說。

前沿材料探索實驗室團隊合影

談起最艱難的時刻,他說:「最灰暗的時候並不是身體上的疲勞帶來的,而是實驗失敗或結果不理想等項目沒有進展的時候。」

從分子的設計、合成到表徵,再到論文的寫作,對於他而言,沒有一個過程是輕鬆的。面對這些困難,薛國棟說:「要始終保持一顆甘坐冷板凳的心,科研是一場修煉,也是一場歷練心路的旅程。每一個人的經歷都具有不可複製性,所謂可能與不可能之間並沒有嚴格的分界,要將其他人的議論拋在耳後,不斷學習完善自己,將『慢工出細活』幾個字銘記於心。」

越過陰霾,必然會有柳暗花明。在論文的核心部分不斷完善,實驗也取得很大進展的時候,收穫就在眼前:「最開心的時候就是當我揭示了現象背後的潛在規律的時候,這才是科研真正的樂趣所在。在得知論文被接收的那一刻,我並沒有感到很震驚,因為在我看來這就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

一場「入門科研的修煉」

從大一加入課題組,到大三在國際高水平期刊發表研究成果,這個過程離不開鄭永豪教授的幫助與鼓勵。「鄭老師教導我的不僅僅是怎樣完成整個項目,更重要的是一種對待科研的方法態度。」

大一時,鄭永豪教授就督促薛國棟廣泛閱讀外文文獻並定期做匯報,這為後來論文寫作和知識面拓展打下了紮實的基礎。對於科研,鄭老師更強調的是興趣導向。在薛國棟印象裡,「有很多次我都與鄭老師探討學術問題到很晚,哪怕是一些腦洞大開的想法。後來在我最心灰意冷的時候,他會用個人的經歷勸導我要甘坐冷板凳,只有不斷地磨礪自己,才能在科研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談到未來的規劃,薛國棟說:「我在科研方面才剛剛入門,有很多不足,還有很多東西等著我去學習。在老師與師兄師姐們的幫助下,我種下了科研的小樹苗,這項研究只是這棵樹上結下的一顆果實。我不能滿足於現在所收穫的成績,也堅信自己能夠始終保持對於學術理想的不懈追求,獲得更有深刻意義的成果,讓自己的科研之樹枝繁葉茂,碩果纍纍。」

薛國棟說,鄭老師的課題組保持著活躍的氛圍,這段研究經歷將是自己一生中最為難忘的一段時光。「我很喜歡南仁東先生的一句話:大自然以他的廣袤與無垠,召喚我們跨過平庸。我希望自己能夠保持對科學的初心,踏踏實實地走下去。」

作者介紹

薛國棟,電子科技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2017級本科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hemical Communications發表研究成果。另外,以共同作者身份分別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和Chemical Communications上發表研究成果。

鄭永豪,電子科技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導。2011年於英國杜倫大學取得博士學位,2011年至2016年先後在美國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合作導師:Fred Wudl教授)和美國萊斯大學(合作導師:James M. Tour教授)做博士後。2016年11月,加入電子科技大學,並成立前沿材料探索實驗室。鄭永豪教授主要從事自由基材料和有機共軛材料的設計與合成以及相關器件的研究。在Science、Advanced Materials、Angewandte Chemie、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等期刊發表研究成果。

來源:電子科技大學

相關焦點

  • 電子科技大學一本科生在國際微波領域發表多篇高水平學術論文!
    近日,電子科技大學英才實驗學院大三本科生唐得山同學,在電子薄膜與集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羅訊教授的指導下,於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IEEE TMTT)發表題為 「Substrate-integrated
  • 優秀:深圳技術大學一本科生在國際期刊發表英文論文!
    3月29日,磁學領域重要國際學術期刊Journal of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在線刊登了深圳技術大學新材料與新能源學院2018級大二學生陳志仁的研究論文Manipulation of perpendicular exchange bias and spin-orbit
  • 廣東醫科大學劉建強教授團隊又在國際權威期刊發表研究論文
    相關成果刊登在國際權威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中科院一區,IF=10.652)。近年來,該課題組在該領域上取得了相關研究進展,發表了系列研究論文和取得科研課題。  劉建強教授是廣東醫自己培養的優秀青年科研骨幹。他不僅個人在金屬-有機骨架的生物醫學應用領域發表過近50篇高水平論文,還指導藥學院本科生發表SCI論文。
  • 優秀:上海大學一本科生王亞鵬在Entropy以一作發表論文!
    最近,上海大學理學院物理系本科生王亞鵬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MDPI旗下的國際學術期刊Entropy(IF:2.494)上發表題為「Digital quantum simulation of nonadiabatic geometric gates via shortcuts to adiabaticity
  • 南通大學本科生王子恆以第一作者發表14篇SCI論文,還自主創業
    不過最近江蘇省的這所三本高校南通大學火了,更火的是南通大學的王子恆學生。王子恆,南通大學杏林學院腫瘤班2020年優秀畢業生,南通大學附屬醫院生物樣本庫的研究成員,無錫恆衍生物科技公司執行董事。一名本科生怎麼有這麼多榮譽?這就是他火的原因。
  •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一本科生在著名國際期刊發表論文!
    近日,在莫斯科大學材料科學系太陽能新材料實驗室主任阿列克謝·塔拉索夫博士和初級研究員安德烈·彼得羅夫老師的指導帶領下,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材料科學系三年級學生王程遠的科研課題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果,其合作撰寫的論文「選擇滷化物鈣鈦礦加工溶劑的新分類方法(New
  • 電子科大傑出學生(研究生)候選人名單新鮮出爐,他們都有多優秀?
    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5篇,其中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子刊1篇(Science Advances,學校首篇),影響因子大於10的期刊2篇。EI國際會議1篇,已授權發明專利1項。致力於納米纖維的製備與應用研究,研究成果被各大國內媒體以及Materials Today等十餘家國外媒體宣傳報導,並登上電子科技大學,清華大學,美國布朗大學首頁。研究成果目前已經產業化,研究團隊已創辦公司,獲得投資。
  • 中國科技期刊的"外患內憂" 怎樣能"搶到"好論文?
    原標題:中國科技期刊的「外患內憂」   □儘管我國科技期刊和國際論文數量均居世界第二,但質量提升之路仍任重道遠   □這些撤稿事件逐漸讓科技期刊成為大眾媒體的焦點,其所暴露出來的科研誠信問題,也成為科技期刊界的一大挑戰   □真正優秀的論文、具有發現性的成果並不會因為期刊是
  • 2018全球高校經濟學研究力排名:中國高校在國際權威期刊論文發表...
    但論文發表數量,特別是在公認的經濟學國際頂尖和一流期刊上發表論文的數量,是評定一個學科最基礎、最關鍵的量化指標,它代表了一個大學、學科的知識貢獻水平,是國際學術共同體的重要評議依據,也是具有高引用率和擁有明星級教授的前提條件。當前全球經濟學研究機構排名均是基於論文發表篇數。
  • 齊魯理工學院教師張德亮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學術論文
    大眾網教育·海報新聞訊 近期,齊魯理工學院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教師張德亮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頂級期刊《Small》上發表題為 《Polymeric Carbon Nitride-Derived Photocatalysts for Water Splitting and Nitrogen
  • 我在天生路2號追星 | 2019-2020學年度優秀本科生標兵
    」終審會提名等榮譽累計獲得高水平國家級獎項共計5項;以第一作者公開發表SCI期刊論文6篇,累計影響因子達35.095;現保送清華大學直接攻讀博士學位初入大學時,劉澤夷便對所學專業抱以極大的熱忱,總是對專業領域內的各類問題充滿好奇。
  • 中國科技期刊現狀調查
    投到中文期刊根本就不算數   之前有學者和中國科協做過我國科技工作者科研論文發表動機的調查,綜合來看,「職稱要求」佔比為28.6%,「考核要求」佔比為15.2%。也就是說,近一半學者發文章的目的,是為了「滿足要求」。   要求是什麼?至少在大多數高水平高校和科研院所,發SCI和EI期刊才是正經事。
  • 視點|中國科技期刊,離世界第一方陣有多遠
    「以化學科學為例,我國化學研究者發表的論文數量已多年穩居世界第一。在數量增加的同時,論文的質量也在不斷地提高,這反映在高被引論文的佔比持續地提升,目前我們發表的高被引論文佔世界的1/5。一些實驗室的基礎研究成果得以轉移轉化,推動了經濟社會的進步。」吉林大學校長張希院士說:「但令人遺憾的是,我國科技期刊的發展目前沒能與科技進步同步。
  • 電子科技大學20個學霸宿舍登場:考研清華、北大,去華為……好優秀
    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大賽金牌和最佳植物單項獎,於西湖大學深造3、電子學院 沙河校區 校內16-114成員介紹:艾雪:中共黨員,曾獲國家獎學金,獲數學建模省一等獎,於電子科技大學深造鄒雅婷:中共黨員,曾獲國家獎學金
  • 中國科學院大學第二屆本科生309名 超八成繼續深造
    中國科學院大學第二屆本科生309名 超八成繼續深造 2019-07供圖   中新網北京7月2日電 (記者 馬海燕)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2019屆本科生畢業典禮2日在北京舉行。這是國科大第二屆本科生畢業。309名畢業生中,有271人繼續深造,深造率達87.7%。  繼續深造的畢業生中,有202人在境內讀研,69人到境外留學。
  • ...中國的國際一流科技期刊的幾點思考 |第三屆世界科技期刊論壇專題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國科技期刊發表了大量我國科學家的優秀成果,在成果傳播、人才培養、推動科學交流和進步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學家在擔任主編、編委、審稿人等工作中長期默默奉獻、不懈努力,傾注了大量心血和汗水,對我國期刊積澱了深厚的感情;期刊發表了大量中國作者的優秀稿件,為培養年輕學者提供了重要平臺,這也正是刊物不斷發展的不竭動力。
  • 那些年,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發表論文的各國政要
    在阿旺眼中,國家政要恨不能一天有48小時、恨不能用於孫悟空72變,分身72人工作,以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發展、推動國家繁榮、提升國際影響力。但是,有那麼幾位國家領導人,還在讓阿旺膜拜但不可求的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了論文,讓我等芸芸眾生何以堪。
  • 復旦大學金賢敏研究團隊在國際光學權威期刊《Optica》發表論文!
    5月27日,上海交大金賢敏研究團隊在最新一期國際光學權威期刊《Optica》上以「Quantum fast hitting on glued trees mapped on a photonic chip」為題發表最新成果,實驗演示了粘合二叉樹結構上的量子快速到達指數加速算法
  • 哪些期刊適合發表數學教學論文?
    最近有許多網友給我留言,說他想發表數學教學方面的論文,但是不知道數學教學方面的期刊有哪些?其實國內有好多關於數學方面的核心期刊,我想那些諮詢我的網友,相必應是教師評職,要發表相關的論文。今天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份這方面的資料,供大家參考期刊名稱: 數學教學刊頻: 月刊ISSN: 0488-7387CN: 31-1024/G4
  • 光明日報整版聚焦:中國科技期刊,離世界第一方陣有多遠
    華東師範大學校長錢旭紅院士在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第十六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上也感嘆:「以化學化工領域為例,國際大刊的論文其中30%來自中國,但國內期刊卻吸引不了本土的優質學者。」顯然,能夠發表介紹高水平論文,從而提升科技期刊的影響力,已成為國內科技期刊的追求與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