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丁香,能夠再現唐杜牧的丁香花詩與無限思念戀人之場景嗎?

2020-12-14 解秘歷史的細節

【本文為筆者京城密碼系列文章。這裡的京城指的是北京城,一個多民族國家傳承有序的著名歷史都市,自古北京多奇人,風雲變幻秘事多,古蹟文獻拂迷霧,圖說正史現真景,欲知如何解密3000年北京城之歷史,請看京城密碼系列連載】

春天。

丁香花。

法源寺。

這是一串解密北京文化的密碼。

下面這首丁香詩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代人所作的。

詩人的四句六言詩真切的表達了別離的有情人濃濃不化的相思之情。

《代人寄遠六言二首·其二》

繡領任垂蓬髻,

丁香閒結春梢。

剩肯新年歸否,

江南綠草迢迢。

——【唐】杜牧

靜下心來,細讀此詩。

▲杜牧詩詩意圖。

從詩中的意境,讀詩之人可以感受到,因為所愛的人不在身邊,佳人心情惆悵,惰情難去,也不願意著裝打扮,任憑蓬鬆的髮髻垂到繡花衣領,步履沉重,內心愁結不散,猶如丁香花在樹梢扭結,一片愁腸,不知道今年心愛的人能否歸來?

心愛的人,你可知道,如今的江南,已經是遍地開著小花,綿延無盡的綠草與花相映。詩人把口語「剩肯」(真肯,真的肯於,「剩肯」是南國之音)一詞融合到詩詞當中,表達了江南女子的柔情和無限期盼。

看枝頭的一團團丁香花,有情人在情人不在時的苦似乎只有丁香花才能夠傳遞。

▲北京街頭的丁香花叢。

這首詩的作者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民族為漢族,唐朝京兆萬年(今陝西省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為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

▲杜牧畫像。

杜牧在唐文宗大和二年,年方26歲時中進士,授為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歷任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勳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這裡的幕是指古代將帥或行政長官辦公的地方,入幕就是擔任將帥或行政長官的輔助人員。

杜牧晚年居住在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其為「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多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眾多詩人中成就極高。人稱杜牧為「小杜」,以別於杜甫的"大杜「。同時杜牧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丁香,是木犀科丁香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是紫丁香的簡稱(木犀科丁香屬,又稱丁香、洋丁香,主要分布於從歐洲東南部到東亞的溫帶地區)。

▲春天四月北京處處是丁香的花與香。

丁香因花筒細長如釘一般且香氣濃鬱而得名,是著名的居住庭園花木之一。其花序碩大,開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環境適應性強,栽培簡易,因而在園林中廣泛栽培應用,為觀賞佳品。

丁香原產於中國華北地區,在中國境內已有1000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是中國的名貴花卉之一。

▲丁香花細節,一種靜雅之美瀰漫。

丁香的花朵纖小文弱,花筒稍長,因而給人觀賞時常有欲放未放之感。故而被文人們選擇作為人類心境的重要表達物。

歷代詩人的詠丁香詩,大多體現出典雅莊重、情味雋永的特點。

宋代的王十朋稱丁香「結愁幹緒,似憶江南主」。丁香花未開時,其花蕾密布枝頭,人稱丁香結。自從唐宋以來,詩人們常常以丁香花含苞不放,比喻愁思鬱結,難以排解,用來寫夫妻、情人或友人間深重的離愁和別恨。

丁香在北京的栽種和觀賞歷史悠久,據北京風物圖書記載,過去的京城有三大花事,一是法源寺中的丁香,二是崇效寺中的牡丹,三是極樂寺中的海棠,每到花期,都會吸引著一眾又一眾的文人雅士和城中百姓們爭相前去觀賞。後兩者已不存,只有法源寺的丁香盛景依舊。

▲法源寺的丁香。
▲法源寺的丁香是北京盛景。
▲淡雅的丁香似乎與佛門相得益彰。

法源寺被稱為北京城內歷史最悠久的寺廟。

唐朝貞觀年間,大唐君王唐太宗李世民決定對佔據遼東的小國高句麗親自出徵。但是這次規模浩大的出徵,卻以慘敗的結局而告終。

▲唐太宗李世民畫像。
▲法源寺大門。

為悼念此次徵戰中陣亡的將士,唐太宗遂於貞觀十九年(645年)下詔,在幽州城(今北京城西南部)東南隅興修一座寺廟,歷經51年,於武后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建成,並賜名為「憫忠寺」。

▲法源寺內的丁香花。
▲法源寺內的丁香花。
▲法源寺內的丁香花。
▲法源寺內的丁香花。

法源寺內幾乎遍植丁香。除了種植有紫丁香和白丁香,還有南洋馬魯古所生長的丁香品種。

▲法源寺的丁香。
▲法源寺的丁香。
▲法源寺的丁香。
▲法源寺的丁香。

每年四月,丁香花兒都會應期綻放,如同一朵朵祥雲,花香四溢,透過花叢綠葉,是紅牆和青瓦,僧人們徜徉其間,一位位遊人閃過,簡直就是一幅「勝地花開香雪海」的難得美景。

▲石灣藝術品之杜牧哥釉瓷像及詩。

杜牧詩中的有情人讓人唏噓。

法源寺的丁香之美讓人難忘。

細讀正史也輕鬆,文尚清新易懂,圖尚高清真實。 本號致力於解密歷史的細節,無私提供高清並真實的歷史圖文。敬請關注,持續解密歷史的細節中。原創作品,版權所有,已全網維權,請勿抄襲轉載。

相關焦點

  • 登樂遊原的詩,除了李商隱的「夕陽無限好」,杜牧這首你知道嗎
    李商隱和杜牧晚唐成就最高的兩位詩人,為區別與李白和杜甫,後世稱他們為「小李杜」。李商隱有一首著名的《登樂遊原》:「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首詩寫出了詩人空有抱負、無法施展的傷感和鬱悶,後兩句更是膾炙人口的名句。
  • 大詩人杜牧偶遇昔日戀人,留給後人一件國寶,得耶,失耶?
    清明唐·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杜牧最有名的一首七絕詩,應該說是婦孺皆知了。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杜牧的好酒來。杜牧的爺爺杜佑曾經當過宰相,這麼說來杜牧應該是官宦世家了,他家和沈家又是世交,況且沈傳師的弟弟沈述師尤其喜好文學,所以和杜牧相見後倆人一見如故,從此杜牧就成了沈府的常客,他和沈述師在一起聚會、飲酒、切磋交流文學,好不愜意。一次聚會時,沈述師命家中藝人彈曲奏樂,為宴會助興。
  • 杜牧的一篇古詩詞,大讚美景令人讚不絕口,成為揚州千年經典之作
    按照正常的軌跡,杜牧應該好好做官,為百姓造福,為國家做貢獻。可惜命運弄人,晚唐時期早已沒有當年的繁榮昌盛,杜牧就是在這種內憂外患的環境下生活。年輕時期,杜牧就非常關心國家大事,希望能夠用一己之力去挽救國家的危亡,恢復大唐王朝的繁榮盛景。然而奢逸亡國的統治者在當時並不看好杜牧,也不欣賞他的才華,沒多久杜牧就流落到江南,與當時在幕任節度判官的韓綽相識。
  • 「霜葉紅於二月花」,杜牧唐詩並非只是謳歌秋意之美,有更深詩意
    這是唐代詩人杜牧筆下最詩意的秋天。我們之前曾經讀過杜牧的很多古詩,最為出色的都是那些經典七絕。比如《贈別》,比如《泊秦淮》,比如《遣懷》。在那些經典的詩詞當中,都有著非常深刻的哲理意蘊,更多的都是在表達詩人對人生、歷史強烈的關注。而今天的這一首《山行》,可以說是杜牧筆下最詩意的純粹秋天景色的描繪。
  • 再現浪漫之地!《集合啦!動物森友會》聯動北海道白色戀人主題公園
    動物森友會》已經聯動北海道白色戀人主題公園,玩家可以通過官方給出的島嶼代碼前往「白色戀人島」。據悉,「白色戀人島」以現實中的白色戀人公園為原型,在大家難以出行旅遊的情況下,以遊戲的方式再現實際場景。官方表示:「白色戀人島」已經在《集合啦!動物森友會》建成啦!無論是對於今年難以出行的人還是第一次了解到北海道白色戀人主題公園的人,「白色戀人島」都會為大家帶來新體驗。
  • 雨聲淅淅,你在思念誰?
    詩人選取了三個聽雨的場景,少年聽雨、中年聽雨和現在聽雨的場景,來展示時光流逝,歲月變遷。這些場景似乎人人都經歷過,所以,整首詞極其感染人,廣受後世讚譽。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聽雨時,想起故國。李煜作為南唐的亡國之君,從至高無上的君主淪為階下囚,他飽嘗人生冷暖,心內極度悲傷。在一個雨夜,他難以入眠,聽著外面的雨聲,想起故國,想起往日的時光,無限悲傷,而美好的一切,是再也不會回來的。
  • 思念朋友的句子有哪些?表達對朋友濃濃思念的詩句
    ——唐·韋應物<寄李儋元錫>5、暖湯濯我足,剪紙招我魂。6、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7、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唐·李商隱<無題>8、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唐·杜牧<贈別>9、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來望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
  • 分析清楚詩人、行人、牧童的角色,才能讀懂杜牧的《清明》
    「路上行人慾斷魂」旅途中的杜牧和「行人」(不止一人)一起身陷紛紛揚揚的冷雨中。此時的詩人杜牧急需要找到一個能遮風避雨的地方。於是乎杜牧問「行人」(們),何處有讓我歇腳躲雨的酒家?但「行人」(們)冷漠無情、心神恍惚,魂不守舍,對杜牧的「借問」置若罔聞。因此,詩人杜牧嗔怒:罵「行人」(們)快斷魂了!
  • 丁香花不僅是一首歌,它還是情感的寄託,丁香花的故事你知道嗎?
    丁香花已經是一首很老的歌,現在聽丁香花還是能夠感覺到那纏綿的感情。丁香花不僅是一首歌,它還是情感的寄託,丁香花的故事你知道嗎?丁香花是唐磊在零二年的時候發表的一首歌,當時這首歌還獲得了音樂上的一個獎項,唐磊因為這首歌也被人們所熟知。丁香花就是一首抒情歌,整個曲風比較緩慢悠揚,風格也是當初那個年代的風格。
  • 杜牧最動人的一首詩,句句發自肺腑,感人至深!
    主要描寫了杜牧客居他鄉時,孤身一人的寂寞悽涼,以及抒發了詩人對家鄉的濃濃思念之情。全詩含蓄蘊藉,真切動人,句句發自肺腑,感人至深!下面小編便和大家來介紹一下杜牧的這首《旅宿》:旅館無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燈思舊事,斷雁警愁眠。遠夢歸侵曉,家書到隔年。
  • 讀一首詩杜牧《秋夕》,靜夜無聊,仰望星空
    ——唐代: 杜牧《秋夕》寂寥的夜,孤獨的人。太過孤獨,欲作思念,卻發覺並沒有可以思念之人。心中有無限情思,卻也無可著處。冷冷清清,自傷自憐。世界那般大,身不自由,情無所寄,蜷縮在自己狹窄的空間,由著孤獨侵蝕,無可奈何。許多愁怨,也不能遣。
  • 杜牧兩首朦朧的悲秋詩,憂思無限,愁情萬種
    ——唐代:杜牧《齊安郡中偶題二首》杜牧這兩首詩比較朦朧,應該是秋日裡偶有所感,因而信手寫下的。前一首寫秋日黃昏的蕭瑟景象,是詩人眼中之所見。晚日西斜,即將沒於溪橋之下,夕陽的餘暉之中,蕭疏的柳樹在風中搖晃。偶然間,一陣西風吹過,一池的荷葉隨風傾斜。描寫悲涼的秋景,正是寫其心,大概是表達自己失意惆悵之情。
  • 十首聽雨詩詞:雨聲淅淅,你在思念誰?
    愛國詩人陸遊,一生心繫國家命運,即使是他不受朝廷重視,獨臥孤村時,聽著外面的風雨之聲時,依然想像著自己披著鐵甲,騎著戰馬,為國殺敵。詩人選取了三個聽雨的場景,少年聽雨、中年聽雨和現在聽雨的場景,來展示時光流逝,歲月變遷。這些場景似乎人人都經歷過,所以,整首詞極其感染人,廣受後世讚譽。
  • 讀杜牧的《旅宿》,羈旅異鄉憂愁無限,夜半時分思鄉情切
    這是唐朝著名的詩人杜牧在羈旅異鄉之際,因縈繞心中的思親之情與羈旅愁思難以排遣,遂作下的一首思親懷鄉詩。全詩語言清新凝練,渾然天成,妙不可言,寫景、敘事與抒情相互結合,運用了大量的意象,渲染出孤寂悽清又寂寞的氛圍,抒發了詩人對於自身困於異鄉的憂愁,以及對於家中親人和家鄉的思念,思歸之情溢於言表。
  • 杜牧非常經典的一首愛情詩,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杜牧應當說是晚唐最為著名的詩人之一,作為已經到了風雨飄搖的大唐,這個時候無論是在科技、軍事、教育、還是其它各個方面,它都不如盛唐,但是文化卻是一直保持著很強的創造力,還是湧現出了一大批的詩人,他們的詩作,同樣能夠與盛唐的詩人一較高低。
  • 古詩詞鑑賞-《山行》唐.杜牧
    【詩人簡介】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
  • 李白最委婉的一首情詩,全詩沒有一句思念,卻字字透露出思念之情
    古往今來,思念是個永恆不變的主題,也一直是歷代詩人筆下的寵兒。這世間,思念之情有萬千種。它可能是戰士徵戰沙場,家人日日盼兒寄來書信報平安,於是便有「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千古名句;或是分居兩地的戀人,在飽受相思又害怕深情不復存在而隔空吟出「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抑或是獨身漂泊在外,思鄉情切時自我寬慰到「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對於思念之情的表達,有人選擇直抒胸臆。
  • 丁香花開的「花舍」 ,六月北京綻放
    傳說在丁香花盛開的季節,只要找到一朵五瓣丁香,就能實現一個心願。我想把這朵五瓣丁香,封存在「花舍」裡,帶給每一位來「花舍」的人幸運。如今13年過去了,花舍的五瓣丁香已經覆蓋北京、天津、山西、哈爾濱等省市,門店數量近30家,門店品質也隨著市場的發展升級到了4.0版。
  • 杜牧的一首五言絕句,20個字,說盡了杜牧心中的委屈與不服
    」背景的人,李德裕是不會讓他冒頭的,即使他有經天緯地之才。杜牧在黃州「平生五色線,願補舜衣裳」的喊聲終究是喊給了空氣,他只能一邊思念故鄉,一邊在黃州的曠野裡做點閒詩,他的匡扶社稷之心,只能在日升月落中消磨。他甚至感嘆說自己「閒人似我世間無」(《重送絕句》),但臨風灑淚也好,對月長籲也罷,「消磨」是他這一段時期生活的主旋律,他什麼也做不了,只能等著。
  • 唐杜牧的哲理詩 題烏江亭
    杜牧,字牧之,號稱杜紫薇,又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晚唐時期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三朝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題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