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樂場驚魂一幕
2015年5月1日 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昆陽鎮龍山公園遊樂場,遊客坐上「狂呼」的遊樂設備後,在保險帶還未扣上的情況下,機器提前運行,導致5名遊客當場甩飛,致2死3傷。
2017年2月3日 重慶市豐都縣朝華公園發生一起大型遊樂設施事故,造成一人死亡。事故設備名稱為「遨遊太空」,由成都市新都新安遊樂設備有限公司製造。經現場勘查,該設備上乘客使用的安全帶斷裂,安全壓槓未有效壓緊,一名女孩被甩向了空中,經搶救無效死亡。
2015年4月6日 河南省長垣縣銅塔寺商業街廟會上一大型遊樂設施「太空飛碟」在運行中旋杆斷裂,載人部位掉落地面,造成多人受傷。
2013年9月15日 秦嶺歡樂世界大型遊藝設備「極速風車」運行中發生驚險一幕,3名遊客被從半空中甩出。後查明原因為操作人員操作失誤造成。同日,南京紫金山索道也發生事故,16名遊客被滯留空中索道,所幸沒有人員傷亡。
如今,國內各類遊樂性的主題公園增長很快,各地大型遊樂設施的數量也在快速增加。這些新型的遊樂設施一般以高度、速度和旋轉帶給人們不同的刺激體驗。但是,遊樂設施在給人們帶來刺激和快樂的同時,安全事故卻時有發生,有的甚至造成了重大的遊客傷亡和財產損失。在大型遊樂設施的運營中,「怎樣有效地防範事故發生」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話題。
據專業人士介紹,大型遊樂設施發生事故一般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個是設備本身問題;第二個是維護保養不到位;第三個是操作不當。而對安全而言,人為因素永遠是最大的不確定原因。
顯然主題公園檢驗部門、維修部門、遊客運行部門在工作中毫不疏忽、盡職盡責,遊客才能玩得更放心、更安心。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一些樂園規定,檢修設備和遊客運行的相關負責人,需要每天自己先乘坐遊樂設施三次,設施才能向遊客開放,也是為了最大程度地保障遊客安全,提醒工作人員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
■ 質疑
一份「檢測報告」的羅生門
今年2月3日,重慶市豐都縣朝華文化公園遊樂設施「遨遊太空」安全帶發生斷裂,一名13歲的女孩被甩向空中,經搶救無效死亡。事件發生後,國家質檢總局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對「遨遊太空」大型遊樂設施隱患開展排查。
事發的「遨遊太空」是一款將遊客固定在設備座椅上,前後懸空繞圈快速轉動的遊樂設備。經前往現場的重慶市特種設備相關專家勘驗和分析,初步查明事故原因為遊樂場相關人員未按規範操作。這起事故中,乘坐者就座後,壓肩護胸安全壓槓未推到位,沒有壓實,安全帶未繫緊,在設備運轉中造成乘坐者在離心力作用下,從壓肩護胸安全壓槓下滑出拉斷安全帶甩落。
有分析人士指出,「遨遊太空」在運行中應有三重安全程序設置:質檢等部門對設備本身的安全檢查、設備運行前確保安全裝備使用到位、出現緊急情況立即制動救援。而安全壓槓未推到位,就開啟設備運行;女孩被甩出座位繞了一周設備都沒制動,這至少說明後續兩道安全程序都沒到位。
據當地媒體報導,在事件的處理過程中,調查人員注意到一個重要的細節——一份蹊蹺的檢測報告。
遊樂園提供的一份檢驗報告顯示,該遊樂設備在事發兩個月前進行了質量檢查,檢驗合格。但這和記者在相關網站上查詢的結果是有出入的,這個出事的設備僅有一條2013年的報檢信息。也就是說,雖然遊樂場提供了合格的檢驗報告,但是在網上的數據卻找不到,最近的一次檢驗合格的信息是2013年。
有人質疑,遊樂場提供的檢驗合格報告與網站上的信息記錄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區別?如果說,網站上的檢驗記錄是正確的,那麼遊樂場提供的檢驗合格報告何來?如果說網站上的信息是錯誤的,那麼監管部門為何如此粗心大意?如果說是有關部門的網站信息沒有更新,那麼說明監管部門是不負責的,是把檢驗當作「形式」。如果監管部門的網站信息沒有問題,那麼遊樂場提供的檢驗合格報告是不是涉嫌造假了呢?
同時這起事故也讓很多遊客心生疑惑:在乘坐遊樂設施的時候,我們是否可以完全信任「檢測報告」呢?
遊樂設備存在一定危險性,如果不嚴格管理,可能給遊客帶來無法彌補的傷害。事實上,近兩年,隨著相關法規出臺,政府部門的監管力度不斷加強,大型經營遊樂設施安全性得到相當程度的保障,但仍有部分流動性遊樂設施處於監管的模糊地帶。
大型遊樂設施有完整的國家標準,業主就是第一把關者
為保護遊客生命安全,依據《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及各級質量技術監督局,對大型遊樂設施都要實行安全監察。
北京歡樂谷副總經理楊綠冰介紹,主題公園的遊樂設備一般分為特種設備和非特種設備兩種。特種設備又分為A類、B類和C類三個等級,簡單來說,A類特種設備是最為驚險刺激的,B類特種設備次之,C類特種設備更次之。除了驚險程度不一樣外,質檢的標準也不一樣。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都會定期對北京歡樂谷不同分級的遊樂設施進行安全檢查,北京歡樂谷每天都有日檢,此外還有周檢、月檢和年檢。
楊綠冰說,A級由國家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檢測,B級、C級由省級檢測。小型遊樂設施一般危險性較小,國家無強制性要求檢測,但需要管理者自己注意維護。大型遊樂設施有一套完整的國家標準,而設施的業主就是安全的第一把關者。
根據《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規定:納入安全監察的大型遊樂設施是指用於經營目的,承載乘客遊樂的設施,其範圍規定為設計最大運行線速度大於或者等於2m/s,或者運行高度距地面高於或者等於2m的載人大型遊樂設施。納入安全監察的遊樂設施按危險程度分為A、B、C三級。分級的原則是速度、高度、擺角等技術參數。
對於速度高、高度大的遊樂設施,如過山車、大型觀覽車、飛毯等設備列為A級;對於速度較高、高度較大的遊樂設施,如滑行龍、轉馬、自控飛機、水滑梯等設備列為B級;對於速度一般、高度一般的遊樂設施,如碰碰車、小賽車等設備列為C級。對A、B級遊樂設施,實行設計文件鑑定,從源頭保證質量與安全;技術複雜、危險性高的A級遊樂設施檢驗工作由國家級遊樂設施檢驗機構承擔,B、C級遊樂設施的檢驗工作一般由各地省級檢驗機構承擔。
記者了解到,大型遊樂設施按照國家標準安裝完畢,不代表就此可以高枕無憂,合格證是「一年一換」,今年檢測合格了,明年就不一定。此外,上崗的工程師、操作員要擁有「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每天、每周、每月定時對重點設備進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