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和誠品書店 為何擦肩而過?

2020-12-20 浙江在線

  蘇州誠品書店

  前天,傳說中的臺灣誠品書店,在蘇州的金雞湖畔開業了,儘管這比原定開業時間整整推遲了半年。

  這家位於蘇州工業園區的誠品書店,是誠品集團的第46家門店,也是第一家誠品自持物業的門店。總面積達5.6萬平米的綜合體中,書店佔據了1.5萬平米,剩餘的面積由文具店、咖啡館、餐飲、服裝店、家居店、展覽館等組成。在這個商業綜合體旁邊,還有兩棟塔樓共76套高級公寓出售。

  也就是說,這家誠品,實際上是個包括房地產項目在內的shopping mall。

  除了蘇州之外,誠品書店的另外兩家大陸店鋪正在準備中,一家在上海,預計2016年開業;一家在深圳,將於2017年入駐。

  只是,這麼美,這麼有人文底蘊的杭州,怎麼沒被誠品看上呢?記者了解到,其實不算是誠品沒看上杭州,而是雙方沒談攏。

  巨無霸蘇州店的體量

  相當於33.8個臺北敦南店

  不知從何時起,臺灣誠品書店成了臺北文化地標、文青打卡聖地,甚至是遊客必去的觀光景點。所以,蘇州店開幕第一天,誠品書店門庭若市,不久,就開始限制人流。

  作為誠品實體店中最大規模的一家,蘇州店的陳列、裝飾幾乎和臺北敦南店一模一樣,匯聚了全球2000多家出版機構的50萬冊、15萬種的圖書。

  其中,書店裡的簡體圖書約10萬種,繁體圖書近4萬種,其餘是外文書,按照內容劃分為中外文學、人文社科、藝術設計、生活風格和趨勢學習等類區。

  在蘇州5.6萬平方米的誠品門店中,書店面積剛剛超過整體的四分之一。除了圖書之外,更多的空間被200個餐飲、服飾、生活方式類的品牌所佔領。而臺北敦南店只有1653平方米。蘇州店的體量,相當於33.8個敦南店。

  誠品早就不是單純的書店。

  創始人吳清友曾不止一次公開談及書店創立起初連虧15年的「過往事跡」,也因此探索出如今大行其道的複合式經營模式——將書店和商場合二為一。圖書生意雖然盈利不高,但在建立文化標籤上有奇效,整體事業進而得以提升推動。

  蘇州店的三樓,有一個能容納500人的大型展演廳,據說能隨時從一間實驗劇院變身為美術館。目前,展演廳內有藝術家蔡國強的個展——《晝夜》火藥草圖,一直到明年1月3日。

  臺灣「雲門舞集」舞蹈教室也隨著誠品一起進入大陸市場。創辦人林懷民說:「我把誠品當做懺悔的地方。每當有歉疚感的時候,只要從誠品帶回兩包書就會很開心。結果,我家滿壁的書全代表了我的欲望,而不是學問。」

  如果,你想買誠品書店的房子,記者幫你打聽了價錢:其中的76套公寓均價達6.5萬元/平方米,而蘇州園區的房屋均價為1.5萬元/平方米。

  2010年的時候

  誠品就來杭州考察過

  隨著蘇州誠品店的開張,很多杭州的讀者也發出了疑問:誠品為什麼沒有來杭州呢?

  2010年9月12日,錢報曾報導了誠品書店將進駐杭州的消息。當時,誠品與杭州市人民政府籤署「關於深化共贏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杭州將提供市中心精華地段,作為誠品基地。

  實際上,我們在2012年就打聽過這件事情。

  「我們在大陸開店的規劃仍持續進行中,長三角一帶是我們主力推展的地區,並積極在各城市洽談項目中。」當時,誠品的工作人員曾說,「杭州是個好地方,但是開一家店對我們來說,是一件作品的誕生,除了積極之外也必須審慎,需要各方姻緣具足才能水到渠成。」

  而之前,誠品董事長吳清友口中的誠品「西湖館」,體量將參照「誠品臺灣信義店」,至少有六層樓規模。

  「在西湖邊,包括後來誠品希望的錢江新城,估計找不到價格實惠的土地。」業內人士猜測,「但誠品實際上是做文化地產的,它需要有自己的一塊地,發展文創、服裝、餐飲、藝術等各種產業。」

  「誠品蘇州店是在金雞湖東岸,屬於蘇州工業園區,相當於杭州下沙工業園區的地段,有優惠政策。」杭州曉風書屋的老闆姜愛軍說。

  眾所周知,誠品集團的營業收入,7成是來自商場業務,書店的部分,只佔了3成。

  對於誠品來說,書店是門面,它實行複合經營模式,還經營畫廊、電影院、旅店等。業內人更願意稱它為文化地產商。

  業內說

  它不是傳統書店而是文化地產商

  曉風書屋:朱鈺芳

  誠品是我心目中的文化聖地,也是對我影響最大的書店。我第一次到誠品的時候,就受到了衝擊——非常漂亮,布置也十分精緻。誠品就是臺灣文化的標誌和縮影。

  6年前大陸就提出要引入誠品,5年前便開始籌備。花五年時間養一群人來籌備,不是一般的民間書店做得到的,這是一種大架構的商業,與傳統書店不同,我更願意稱它為文化地產商。

  對於誠品來說,書店是門面,它實行複合經營模式,還經營畫廊、電影院、旅店等。

  誠品書店進駐蘇州後上海也會開,接下來,杭州可能也會有誠品。

  我們現在有風格獨特的獨立書店,有大而全的航空母艦形式的新華書店,而誠品來到大陸,對讀者來說,也是一種新的選擇。

  關於誠品

  1989年3月,吳清友在臺北仁愛路圓環創辦了第一家誠品書店。

  誠,是一份誠懇的心意,一份執著的關懷;品,是一份專業的素養,一份嚴謹的選擇。所以取名「誠品」,代表著對美好社會的追求與實踐。

  1991年,誠品書店擴大營業,綜合書區、藝文空間與畫廊的組合,建立了臺灣書店經營的裡程碑。

  目前,誠品書店在臺灣共有43家分店,在香港有2家分店。

  怎麼去

  蘇州誠品書店

  地址:蘇州吳中區圓融天幕西街22棟

  營業時間:10:00~22:00

  如何抵達:乘坐蘇州地鐵1號線(鍾南街方向),在時代廣場站1出口下車,即可抵達書店。

相關焦點

  • 誠品書店創始人去世 這家書店為何一再與杭州擦肩而過
    隨後,他又投資了房地產和證券公司,掙得人生第一桶金。1988年,吳清友因為先天性心臟擴大症病發,進行了第一次開胸心臟手術。5個小時的手術中,他的心臟一度停止跳動,經過大量輸血搶救,才從鬼門關走出來。與死神擦肩而過,他下定決心,要選擇喜歡而且有意義的而非賺錢的行業。從小就喜歡看書的他,覺得書店的事業符合理想,於是就創立了誠品書店。
  • 杭州和誠品為何擦肩而過 首家大陸店前天在蘇州開業
    除了蘇州之外,誠品書店的另外兩家大陸店鋪正在準備中,一家在上海,預計2016年開業;一家在深圳,將於2017年入駐。  只是,這麼美,這麼有人文底蘊的杭州,怎麼沒被誠品看上呢?記者了解到,其實不算是誠品沒看上杭州,而是雙方沒談攏。
  • 臺灣誠品書店來杭州選址 兩三年內有望落戶
    很少有一家書店,能經營得世界知名,誠品是其中之一。    昨天舉行的杭臺文化創意產業合作發展交流會上,臺灣誠品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吳旻潔透露:誠品書店有望落戶杭州,正在尋找落戶地點,目前比較中意的是錢江新城、武林廣場兩個區塊,前者後續成長力和爆發力巨大,後者發展成熟。
  • 誠品書店成標杆 書店發展模仿更應「因地制宜」
    「向誠品學習」「克隆誠品」「成為××城市的誠品」……如今,眾多書店經營者的話語中,總少不了「誠品書店」這個標杆。尤其是隨著上海市政府對實體書店的扶持政策出臺,越來越多實體書店開始重新定位、轉型求生,臺灣誠品書店更是成為被學習模仿的對象。誠品書店為何這樣牛?誠品模式又是否真能適合每個實體書店模仿?
  • 在蘇州火爆的「誠品書店」 為何今日門可羅雀
    「誠品書店」這是一個只要一提到名字就會讓人想起各種圖書和文創產品的網紅打卡點,而位於蘇州金雞湖畔的這家更是佔據了蘇州園區相當核心的位置,自2015年開業便是門庭若市,身邊不少的小夥伴當初都以能夠到「誠品書店」打卡作為一件很神聖的事。
  • 蘇州開了大陸第一家誠品書店,關杭州什麼事?
    高18米、寬8 米的72級厚重臺階,具有強烈的入戶儀式感  走進誠品書店正門,濃濃的文藝範撲面而來。  72級厚重的臺階,將人流從博覽大廳引向最高層的誠品書店,清水模材質的梯級旁是誠品書店從1989年到2015年期間的精選書目,從《感官之旅》到《十三朵白菊花》均用繁體字標出,拾級而上,具有相當強烈的儀式感。
  • 蘇州開了大陸首家誠品書店 杭州的綜合體該學點什麼
    72級厚重的臺階,將人流從博覽大廳引向最高層的誠品書店,清水模材質的梯級旁是誠品書店從1989年到2015年期間的精選書目,從《感官之旅》到《十三朵白菊花》均用繁體字標出,拾級而上,具有相當強烈的儀式感。
  • 31年的誠品書店關門,而蔦屋書店卻將在杭州開新店
    5月31號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宣布關門,這是一家被時代雜誌都稱為「亞洲最佳的書店」。具有31年的經營歷史,關門那天不少臺灣明星和民眾都紛紛前去送別,並表示非常惋惜。而同樣開書店的日本蔦屋書店,1985年增田宗昭創立了文化便利俱樂部,簡稱ccc株式會社,計劃在杭州開辦第一家中國的蔦屋書店。一個關門,一個開新店,形成鮮明的對比。為什麼蔦屋書店在實體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還能保持高速的發展?
  • 誠品,不只是一家臺灣書店
    隨後他又投資了房地產和證券公司,掙得人生第一桶金。1988年,吳清友因為先天性心臟擴大症病發,進行了第一次開胸心臟手術,5個小時的手術中,心臟一度停止跳動,經過大量輸血搶救,才從鬼門關走出來。與死神擦肩而過,他下定決心,選擇喜歡而且有意義的而非賺錢的行業。從小就喜歡看書的他,覺得書店的事業符合理想,於是就創立了誠品書店。在1989年3月創辦誠品書店。
  • 誠品書店創辦人吳清友身後的中國書店業
    在2005年寫下的文章中,錢小華用熱切的筆觸刻畫誠品書店:「深入臺灣人的生活層面和觀念層面,它是現代書業神話的創造者。」  「(誠品)把我們的想像空間放大了。原來我們想,書店就是一個書店,其實書店可以變成一個人的生活方式,或者變成影響更多人的精神空間。」杭州楓林晚書店創辦人朱升華說,誠品在當時就是行業標杆。
  • 臺灣誠品書店:不把盈利作為經營的最高目標
    可是我覺得,這些財富和我自己的努力不成正比,我並沒有擁有這些財富的正當性。」吳清友說,但三年後,上天就給了他一份不得不接受的「禮物」。1988年,38歲的吳清友因為患有先天性心臟擴大症,心臟病發,經歷了一次開胸心臟手術,與死神擦肩而過。這場疾病讓吳清友更堅定了要把生命投入到與心靈相關,而不一定與財務業績相關的產業。
  • 我的夢躲在誠品書店的角落裡——走馬觀花臺北誠品書店
    想像中的敦化南路誠品書店,也是古舊建築展了新顏的樣子,木門木窗原木的書架,就連販賣咖啡的櫃檯,也會用處理得舊舊的原木做成。 當然,我可以去網上看看它的真模樣。我寧願去剛開張不久的蘇州誠品書店打個前站。大年初一,給長輩們拜完年後從蘇州回上海,特意拐到蘇州工業園區尋找誠品書店。果然大到壯觀,只是與我想像的誠品書店大相逕庭!
  • 誠品書店啟示錄:吳清友的文化商業模式,薪盡火傳,生生不息!
    去年十一有機會匆匆去臺北一趟,抽出時間去敦化誠品看了一下,可能是因為這幾年看過一些書店,對誠品已沒有太多奇妙的感覺,但那種燈火通明的讀書人印象依舊非常清晰地存在。誠品書店是臺灣的文化地標,24小時營業的敦南店是許多遊客到臺北必去的地方。最近幾年,誠品書店已經西進,闖入了香港和內地市場。
  • 誠品書店創辦人吳清友辭世 最文藝的書店曾虧損15年 每年虧損400萬
    7月18日晚間,誠品書店創辦人吳清友因心臟舊疾辭世,享年67歲。據了解,吳清友5月底才親自出席誠品股東會,原定19日發表自傳新書《誠品時光》,描述他一手打造誠品事業的心路歷程。吳清友一手將誠品書店打造成為臺北的文化地標,還一度引起文化界探討「誠品現象」,2004年獲得《時代》雜誌亞洲版評選為「亞洲最佳書店」。
  • 創造誠品書店的人走了
    吳清友為世人留下的不僅僅是已經成為文化地標的「誠品書店」,更重要的是一種至今仍為文化界津津探討的「誠品現象」。 提出人文、藝術、創意和生活為理念的誠品之旅 精緻優雅的店內陳設、豐富多樣的中外文圖書、縈繞於耳的古典音樂……今天的誠品書店已不再是一個單純的書店,而是集書籍、畫廊、出版、展演、課程、文創、行旅等於一體,堪稱臺灣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創意品牌。
  • 誠品,何以創下「書店神話」?
    「書店剛創建的時候我才10歲。」 吳旻潔說,她父親雖然在做機械和飯店廚具,但一直在閱讀各種雜誌和書籍,對建築設計也很在行。開書店的直接起因是1988年、她父親39歲時動的一次心臟手術。「劫後復生」的父親決定做不一樣的事。1989年,在臺北敦化南路成立了第一家誠品書店,當時這家店不僅僅是作為書店來經營,還包括了畫廊、藝文空間、咖啡館、品牌家具、瓷器等複合商品。
  • 「亞洲最佳書店」新故鄉:城市文化引來誠品書店
    誠品蘇州店效果圖  蘇州是誠品的新故鄉  據了解,先後有北京、上海、杭州、蘇州、南京、無錫六個城市希望設立誠品大陸第一家分店,除此以外,香港也曾高調表達對誠品書店的期待  今年5月27日,誠品書店大陸第一家分店在金雞湖畔舉行開工儀式。和所有開工儀式不同,誠品開工儀式現場處處洋溢著濃鬱的文化氣息。白色玫瑰花、文化長廊、起印儀式……誠品的開工儀式更像一次文人雅集。  而文化,正是誠品書店愛上蘇州最重要的理由。
  • 書店只是書店——由深圳誠品停業所想到的
    仿佛特區人民虧欠了誠品什麼,應該為其停業負責似的。 我們首先要明白一點,書店只是書店。誠品書店和其他企業一樣,都是市場中以營利為目的的商業主體。買書賣書需要金錢進行交易,書店承租鋪面自然要付錢給業主。賣書者也許比普通人更有情懷、有格調,但這並不能成為減租的理由。而誠品退出深圳則不僅僅是因為不能承受深圳高企的租金(難道會高過香港尖沙咀和銅鑼灣的誠品生活?)
  • 中國大陸唯一一家誠品書店——蘇州誠品書店
    蘇州誠品書店位於蘇州工業園區金雞湖東畔,毗鄰洲際酒店,於2011年5月27日正式奠基開工,2015年11月25日開業。誠品書店於1989年由誠品書店創辦人、董事長吳清友在臺灣臺北仁愛路圓環創辦第一家開始,本著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的初衷,發展為今日以文化創意為核心的複合式經營模式。
  • 從書店到地產?誠品書店闖入蘇州「豪宅」市場?!
    然而,離開熟悉的商業圈,跨界試水「冷門」地產圈,誠品書店的品牌帶能否帶來購房者「高人氣」? 據了解,在今年8月1日正式開業的誠品書店蘇州店中,誠品計劃推出其首個地產項目「誠品居所」。 「以蘇州的誠品居所為根基,誠品在大陸將不是遊牧民族,而是找到一個可以安身立命的家,為住戶打造身心的歸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