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邊鈺 裴蕾
客家民間藝術源遠流長、特色鮮明,是客家文化中的重頭力量。而今,客家民間藝術如何創新傳承?12月15日,記者從成都市龍泉驛區教育科學研究院獲悉,12月14日客家民間美術與優秀文化傳承研討會在成都市龍泉驛區教育科學研究院召開。四川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陶旭泉,四川師範大學教育培訓學院教授曹正善,四川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教授李松林,四川省教科院教育科研副所長楊賢科,龍泉驛區教科院書記羅登遠等參加會議。
「2015年四川省普教科研資助金課題課題《客家民間美術資源在中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開發與應用》經過6年時間的研究,在龍泉驛區開發本土文化客家民間美術資源,應用到中公小學美術課堂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研討會上,龍泉驛區美術教研員左文峰以《客家民間美術與優秀文化傳承》為題,做了介紹。他說,當下龍泉不少學校正以集體教學、小組活動、自主探究的方式參與客家民間美術學習活動,學習客家民間的飲食起居、建築風格、衣著服飾等,了解客家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在理解客家民間美術與客家歷史、生活之間的聯繫上,學生將美術語言運用於研究性學習之中,提高美術修養,從而進一步傳承和保護龍泉客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放眼我國文化長河,客家文化獨具特色。在不少傳統文化面臨當下「快餐式」文化衝擊下,傳統藝術如何創新性傳承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四川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陶旭泉認為,文化藝術的傳承歸根結底要靠教育,而中小學作為新一代的文化傳承者,對包括客家文化在內的文化形態的保護與傳承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這種依託美術育人、文化育人的方式,對於激活客家民間藝術,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