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廈門的老城區,八市、中山路是比較常提到的,但對於老廈門來說,百家村也是一個不可磨滅的地名,至今仍保留了剛開始近百年前的模樣。
百家村的形成緣於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當時因為中山公園的修建,原地住戶搬遷到在公園東面,也就是如今的深田路一帶規劃修建的百餘間房子,故名」百家村」。經歷了近百年的時光,這裡依舊充滿人氣,並且建築大都保留完好(感嘆當年的工程真的是質量過關)。
百家村最顯眼的建築當屬日本興亞院廈門聯絡部舊址,位於深田路42號。1938年5月,日軍佔領廈門,次年3月日本「興亞院」廈門聯絡部成立,部址設於此。該機構系日本統治廈門的最高權力機關,它直屬日本帝國「興亞院」。1943年4月撤銷。舊址原系華僑私人住宅,建於1939年。由主樓及東、西附樓組成,佔地面積1600平方米。建築坐北朝南,磚混結構,總面寬33米,進深27米。主樓三層,附樓二層。現保存完整。
興亞院的建築風格是1930年代全世界十分流行的建築新風格,叫做Art Deco(裝飾藝術派,它的特點是簡約,強調垂直的線條、階梯狀收分以及幾何化的裝飾),當時在傳統的閩南地區可謂十分大膽、新潮。即使在今天看來,仍然非常的時尚。
深田路49號西式民居,建於1922年,也是百家村標誌建築之一。兩翼前凸,平面呈六角形。外牆裝飾、窗花均為西式,木製樓梯,六角形紅磚鋪地。正廳門廊一、二層各有根羅馬式立柱。至今仍有後人居住,有人住的房子才有生氣,才能保存得更完好。
深田路37號建築,二層磚混結構荷蘭式建築。四坡紅瓦頂,外牆有堆塑裝飾,樓前有庭院。該建築是廈門少見的荷蘭式建築。
百家村是老廈門人的聚居地,在這裡看到的百家村農貿市場,還保持著最早人們習慣的集市買賣方式,圍繞著百家村公廁,這裡入夜之後還是美食聚集地,一份煸豆乾一個矮桌子,三五好友聚會喝酒,這就是生活的煙火氣。在八市日益被遊客佔領,這裡還保留著一份原始的本土氣息。
漫步在百家村這邊的街道,能感覺到那份質樸的安寧,大樹下老人安逸的泡茶聊天,百年的老建築依然挺立,依然有人居住,充滿了老廈門的味道,也是一種樂於滿足的生活味道。
隱於鬧市的百家村片區,保留了百年的建築與老廈門風情,是生活最真實的樣子,市井味濃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