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於鬧市的百家村,保留了百年的建築與老廈門風情,市井味濃鬱

2020-09-05 鴨鴨愛生活

提起廈門的老城區,八市、中山路是比較常提到的,但對於老廈門來說,百家村也是一個不可磨滅的地名,至今仍保留了剛開始近百年前的模樣。

百家村的形成緣於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當時因為中山公園的修建,原地住戶搬遷到在公園東面,也就是如今的深田路一帶規劃修建的百餘間房子,故名」百家村」。經歷了近百年的時光,這裡依舊充滿人氣,並且建築大都保留完好(感嘆當年的工程真的是質量過關)。

百家村最顯眼的建築當屬日本興亞院廈門聯絡部舊址,位於深田路42號。1938年5月,日軍佔領廈門,次年3月日本「興亞院」廈門聯絡部成立,部址設於此。該機構系日本統治廈門的最高權力機關,它直屬日本帝國「興亞院」。1943年4月撤銷。舊址原系華僑私人住宅,建於1939年。由主樓及東、西附樓組成,佔地面積1600平方米。建築坐北朝南,磚混結構,總面寬33米,進深27米。主樓三層,附樓二層。現保存完整。

興亞院的建築風格是1930年代全世界十分流行的建築新風格,叫做Art Deco(裝飾藝術派,它的特點是簡約,強調垂直的線條、階梯狀收分以及幾何化的裝飾),當時在傳統的閩南地區可謂十分大膽、新潮。即使在今天看來,仍然非常的時尚。

深田路49號西式民居,建於1922年,也是百家村標誌建築之一。兩翼前凸,平面呈六角形。外牆裝飾、窗花均為西式,木製樓梯,六角形紅磚鋪地。正廳門廊一、二層各有根羅馬式立柱。至今仍有後人居住,有人住的房子才有生氣,才能保存得更完好。

深田路37號建築,二層磚混結構荷蘭式建築。四坡紅瓦頂,外牆有堆塑裝飾,樓前有庭院。該建築是廈門少見的荷蘭式建築。

百家村是老廈門人的聚居地,在這裡看到的百家村農貿市場,還保持著最早人們習慣的集市買賣方式,圍繞著百家村公廁,這裡入夜之後還是美食聚集地,一份煸豆乾一個矮桌子,三五好友聚會喝酒,這就是生活的煙火氣。在八市日益被遊客佔領,這裡還保留著一份原始的本土氣息。

漫步在百家村這邊的街道,能感覺到那份質樸的安寧,大樹下老人安逸的泡茶聊天,百年的老建築依然挺立,依然有人居住,充滿了老廈門的味道,也是一種樂於滿足的生活味道。

隱於鬧市的百家村片區,保留了百年的建築與老廈門風情,是生活最真實的樣子,市井味濃鬱!

相關焦點

  • 隱於鬧市的廈門老城區,公園東側藏有百家村
    說到廈門的老城區,很多人的第一反應便是八市、大同路、沙坡尾等等這些熱門的旅遊景點,百家村這個地方可能比較少讓人提及。其實,在這個隱於鬧市的村落裡,同樣留有許多老廈門昔日的風採。廈門百家村的形成緣於上個世紀三十年代。
  • 趴趴走活動 百家村的慢時光 湖畔邊的燒烤趴
    廈門手繪地圖與夥力·食平臺舉辦的老廈門趴趴走活動第四期將在5/28(六)下午開展。這次我們將走進廈門百家村片區,尋找老廈門的市井味。探訪廈門城中的「第一村」百家村是廈門老城區中具足輕重的一個片區,位於中山公園以東,是廈門最早規劃的第一批居民新區之一。百家村原為農田,舊名深田內。當時溪流交錯,池塘相連,阡陌縱橫,引來白鶴嶺上白鷺飛入水田覓食。
  • 百家村|在高樓林立間,窺見老廈門的縮影!
    如今百家村周圍已高樓林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唯獨百家村大隱於市,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也始終保持著自己的生活節奏。正因如此,百家村也可看到廈門文化的縮影。百家村的熱鬧,是有分時段的。第一個熱鬧是早市,人們來市場買食材,屯著過一天。
  • 探訪百家村,廈門最早的安置房社區,依然散發著濃厚的市井味道
    百家村是廈門民國年代規劃且得到實施的幾個新區之一,也是廈門島內至今保留較為完整的"老廈門區域"之一。沿街串巷仍可看到許多保留下來的老宅。處處散發著濃厚的市井文化氣息。廈門百家村的建築之美:百家村的建築是很有特色的。從民國、解放初到改革開放時期的不同建築,都能在這裡看到,風格迥異。
  • 老街裡的古早味、舊市場的煙火氣……街頭巷尾,尋覓老廈門的味道
    從味蕾舌尖到街巷盡頭從煙火繁華到詩意棲居到廈門,哪裡才能真正品味老廈門的味道?二十年恍如一日,這座城市起落變遷唯有阿吉仔將廈門人記憶的味道收藏同時揉進了廈門的老時光一門之隔從最初的馬路、最老的市場進入安放歲月痕跡的吉治百貨一棟南洋風情建築改建而成
  • 2020想去中國廈門遊玩的景點:杏林灣,篔簹湖,大社,百家村
    大社走進大社,像是進入了小鄉村,紅磚紅瓦、坐在榕樹下「泡茶話仙」的老人家們、正在挖新鮮海蠣的村民們,一同來尋覓古早味的年輕人……陽光靜靜傾灑在大社路,這是集美最長且最老的一條青石板路,至今仍保留著百年前的風貌
  • 廈門市資訊|廈門版「彩虹眷村」,文藝氣息勝於百家村,你有去過嗎
    這些景點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地處島內,而在廈門還有一處文藝青年所喜愛的景點,景色和文藝範不輸於廈門百家村,在這裡有搞怪,有復古,有童真。大部分的廈門人都不知道這個景點的存在,別說是外來遊客們了。這個景點位於大嶝島,說到大嶝島,很多小夥伴都不知道了吧?這個景點就是堪稱廈門版「彩虹眷村」的翔安塗鴉村。
  • 【尋找老廈門】正港廈門味--百家村煸豆乾記
    論百家村深田公廁美食圈的首席代表,那必然是煸豆乾了。最出名的芒果蘸醬油,它畢竟只是一道甜品小點,調劑而已。
  • 一座隱於鬧市的古厝,說不盡的「海神」傳奇
    人文專題系列節目《百年商埠臺江潮陳文龍廟遺址至今尚存5座其中臺江萬壽尚書廟巍峨軒昂,建築精美隱於鬧市,自成一景陳文龍尚書廟《百年商埠臺江潮
  • 在廈門,沒有人能餓著走出百家村
    四季流轉,時光在這裡慢了下來老廈門的獨特韻味在這裡保留得淋漓盡致01這裡,是百家村說到廈門一定要逛的老城區,毗鄰中山公園的百家村絕對不能錯過。:為興建中山公園,有100多家住戶騰出自己的土地,搬遷至現在的住址,也因此獲名為【百家村】。
  • 老街裡的古早味、舊市場的煙火氣……街頭巷尾,尋覓老廈門的味道
    從味蕾舌尖到街巷盡頭從煙火繁華到詩意棲居到廈門,哪裡才能真正品味老廈門的味道?二十年恍如一日,這座城市起落變遷唯有阿吉仔將廈門人記憶的味道收藏同時揉進了廈門的老時光一門之隔從最初的馬路、最老的市場進入安放歲月痕跡的吉治百貨一棟南洋風情建築改建而成
  • 信陽光山的古老地標,紫水弦山的傳世代表,隱於鬧市的光山紫水塔
    在信陽市光山縣,有一座古老建築,隱於鬧市之中,藏於光山城內,始建於明朝末年,距今已300多年,這座建築就是光山縣的古老的象徵——紫水塔。紫水塔為光山縣古老的地標性建築,塔高27米,為八角七級樓閣式磚塔,在2000年的時候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在以前紫水塔對外開放的時候,一些當地人有幸進去過,據他們訴說,塔內牆壁上繪有壁畫,階梯很陡,以前還能夠爬上塔頂登高望遠,而現在塔門緊閉,不再對外開放,只能站在塔下,仰望這座古老的紫水塔。
  • 2020想去中國廈門遊玩的景點:百家村,集美藝術營,油畫村
    集美藝術營一塊3000多平方米的空地,採用貨櫃概念作為建築主體百家村有人說,百家村就是老廈門的影子,這裡有著原汁原味的廈門老街味道,藏身於林立的高樓之中,街道兩旁是百年的老建築,爬滿藤蔓的門柱,不經意間飄出窗外的閩南小調。石慄樹和檸檬桉高大茂盛,薑母鴨的香氣飄滿半條街,豆製品的小車停在路邊。深入其中,可尋得生猛海鮮、時令瓜果、四季蔬菜、露天小吃,樸實卻又飽含年代的厚重感。
  • 老廈門遇見新文藝,鬧市中的避風塢——沙坡尾
    在廈門的市中心,有這樣的一個地方集老廈門和新文藝為一體,被大家說是「鬧市中的避風塢」,它就是沙坡尾。之所以叫沙坡尾是因為這裡早期是一大片沙灘的最末端,各處的沙子都會流到這裡來,用來作為漁船停泊的船塢而得名,是老廈門人心中真正的廈門港。不過現在的沙坡尾經過了幾年的改造轉型,「傳統」和「新潮」並存,讓人很容易就愛上這裡。
  • 繁華市井的脈脈溫情 老廈門九大菜市場今何在
    從上世紀20年代起,廈門陸陸續續曾有九大菜市場,見證了老廈門繁華市井的脈脈溫情。  歷經近百年,九大菜市場有的成了「網紅」,有的默默無聞,有的甚至消失殆盡。但無論如何,這些曾經熱鬧非凡的菜市場,都是老廈門最市井、最真實的構成,是歷史長河裡美好的一部分。
  • 老廈門九大菜市場:見證繁華市井的人·情·味
    歷經近百年,九大菜市場有的成了「網紅」,有的默默無聞,有的甚至消失殆盡。但無論如何,這些曾經熱鬧非凡的菜市場,都是老廈門最市井、最真實的構成,是歷史長河裡美好的一部分。
  • 視圖|一座隱於鬧市的古厝,說不盡的「海神」傳奇
    人文專題系列節目《百年商埠臺江潮》今日開啟第二集《保國護民 陳文龍》。陳文龍廟遺址至今尚存5座,其中臺江萬壽尚書廟巍峨軒昂,建築精美,隱於鬧市,自成一景。他的精神也將以水為伴,在時光中不斷綿延、流傳……《百年商埠臺江潮》觀看方式福州廣播電視臺影視頻道《藝次元》欄目首播:每周日21
  • 從中山路到百家村,掃街看廈門的別墅景致
    廈門中山路雨後天晴,我們出門掃街嘍,廈門中山路是「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將近一百年歷史的中山路全長有1200米遠,南洋風情十分濃厚,也是廈門保留得較為完整的連排的騎樓式建築。以前在島內讀書,周末假日沒有回家經常會跑來中山路吃小吃,買衣服,對這裡的回憶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