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將李顯立為太子,並打壓支持李唐的大臣,武則天基本上防住了兒子可能造反的通道。
那麼,她又是如何防止自己死後,武家人被滅門的呢?也是做了兩手準備。
1、李家武家盟誓、聯姻
699年,也就是李顯重新被立為太子的第二年。武則天把李家人和武家人全都叫到明堂,要求大夥在各位神靈和祖宗們的面前發誓,化幹戈為玉帛,化仇恨為大愛。並將誓言刻在鐵券上,放在大唐圖書館。
當然,誓言是不可靠的,如果誓言可靠的話,那麼結婚的時候,估計沒人會發誓了,成人講究的是利益。
為了將兩家的利益綁到一塊,武則天又親自做媒,讓李顯的大女兒永泰公主,嫁給了武承嗣的長子武延基。李顯的小女兒安樂公主嫁給了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
注意,全都是李顯的女兒嫁給了武家人,而不是李家人娶武家的女兒。
為啥這樣安排,武則天是有深意的。
老丈人殺女婿,對於帝王家來說根本不叫事,三條腿的蛤蟆少,兩條腿的男人遍地跑,女兒守了寡,分分鐘可以找下家。
但是,李顯,你能夠狠下心來,殺掉你的親外孫嗎?
哪怕永泰公主和安樂公主只有一個兒子能夠活下來,那就是武家人的血脈,就對得起了武則天的安排。仇恨是會被時間衝淡的,有了星星之火,武家人早晚還會起來。
2、為李家、武家樹立共同的敵人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窮人站在十字街頭耍十把鋼鉤,鉤不著親人骨肉;有錢人在深山老林耍刀槍棍棒,打不散無義賓朋」。
相信這些話,大家從小就耳濡目染,倒背如流。它向我們揭示了一個道理:人吶,都是共富貴易,同患難難。
但是,這個道理放在帝王之家,就不太準確了。他們的人生哲學往往要與普通人顛倒過來:共患難易,同富貴難。
當面對強大敵人的時候,君臣可以一心,兄弟可以齊力,但是,當敵人被打敗之後,別人給你杯酒釋兵權,你還得誇他一千年。
武則天深知這個道理,為了讓李武兩家齊心協力,在人生的最後幾年裡,她充分發揮了攪屎棍精神,不斷地挑撥離間,讓張易之兄弟,成了李武兩家極為痛恨的敵人。
張易之兄弟剛剛受寵的時候,其實是想當個好人的。他們也知道武則天隨時都有掛掉的可能,必須抱緊下一條大腿,才能多享受幾年。
當武則天為立太子的事情,猶豫不決的時候,張易之兄弟鼎力支持了李顯。按道理講,他們對李唐是有功的。
李顯和李旦也很懂事,一方面為了投桃報李,一方面為了拉攏張易之兄弟,他們聯合太平公主,一起上書武則天,要求將張易之兄弟封為王。
武則天直接拒絕了,後來他們又一次申請,武則天這才給張易之兄弟封了公爵。
武家人見李顯等人在拉攏張易之兄弟,他們也使出了渾身解數,去巴結張易之兄弟。張易之兄弟賭博,他們跟著賭,張易之兄弟騎馬瞎溜達,他們自降身份,甘當馬夫跟著去溜達,簡直成了張易之等人的隨身秘書。
看到兒子和侄子都去拉攏張易之兄弟,武則天很不高興,因為很明顯他們是準備聯合張易之兄弟,打倒另一派的。剛剛發過誓,剛剛成為兒女親家,竟然還想著置對方於死地,李家和武家的仇恨,實在是太深了。
怎麼辦呢?武則天費盡心機,終於想到了一套絕命三板斧:
第一斧,給張易之兄弟更多的權力
本應該讓李家、或者武家人負責的事情,武則天偏偏讓張易之兄弟負責。
例如武則天生病的時候,她從不讓兒子和侄子照顧,只讓張家兄弟照顧。因為每到這個時候,李家和武家人都會提心弔膽、人人自危,害怕萬一武則天掛了,大權旁落。
這就跟一群兒子爭家產一樣,無論爭的再兇,看見家裡進賊了,也得先把賊給趕走再說。
當然,最主要的權力,武則天是不會交給張易之兄弟的。例如禁軍的兵權,從701年開始,武則天就讓李旦負責了左右羽林衛大將軍事務。
再例如,主要的行政權。張易之兄弟雖然權勢燻天,但他們的權力全部來自武則天,具體職能有點像太監。像宰相這種掌握重權的職位,武則天從來沒有讓張易之兄弟擔任過,而且大部分宰相,都是心向李唐的人。
第二斧:偏心偏到底
孔子說:「不患寡而患不均」。人性啊,幾千年來從來就沒有變過。
想讓兩波人產生仇恨,偏心是最好的藥方。
父母對兒女偏心,兒女能成為仇人;領導對哪個下屬偏心,下屬能成為公司公敵。
武則天就很好的利用了這一點。李家、武家的人犯了錯,就狠狠地處罰,例如上篇講的魏元忠,明知是被人誣陷謀反,武則天還要拼命地敲打。但是輪到張易之兄弟了,武則天就拼命的包庇。
張昌宗曾經召集術士給自己算命,一個術士忽悠他祖墳冒青煙,當上天子很樂觀。張昌宗大喜過望,在家偷偷樂了好幾天。但是,不久之時,事情就洩露了。張昌宗見大勢不妙,立馬把這話提前匯報給了武則天。
按照規矩,哪個大臣遇到這種事,只要沒有第一時間將術士抓起來上報朝廷,那就是大逆不道的死罪。
當年開國元勳裴寂被貶在家,一個術士說他「有天分」,他立馬把術士給殺了,不敢報告給朝廷,李世民知道後還大怒不已,差點把裴寂給殺了。
所以,給張昌宗判個死刑並不為過,但是,任憑數十位大臣不停地勸諫,武則天就是不管不問,最後,迫於壓力,只是讓張昌宗到宋璟家裡道歉了事。
一個被誣陷謀反,一個已有謀反的動機,前者差點被整死,後者只用一句道歉。如此不公,李家和武家怎麼可能不恨張家兄弟。
第三斧:血祭
如果說前兩斧下來,李家和武家還有和張易之兄弟和好的可能,那麼下面這件事,就將這種可能徹底變成了零。
有一次,李顯的嫡長子李重潤、武承嗣的長子武延基,以及武延基的老婆永泰公主(李顯的女兒)在一起侃大山的時候,說了幾句對張易之兄弟不滿的話。
不曾想,如此私密的事情,竟然被張易之兄弟知道了,他們就把這件事添油加醋地匯報給了武則天。
親孫子、孫女、侄孫在一起抱怨幾句小白臉,放在任何時候也不是什麼大罪,甚至都沒有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但是武則天一狠心,竟然逼著他們三個自殺了。
此事一出,李家、武家痛哭流涕,殺兒殺女之仇,不共戴天。張家兄弟一臉蒙圈,所有退路都被武則天給焊死了。
從此以後,李家、武家真就變成了一家人(當然也有武三思和李顯老婆偷情的功勞),張易之兄弟則成了人人得而誅之的公敵。
將懦弱的李顯立為太子,打擊親近李唐勢力;讓李家武家立誓、結盟;將張易之兄弟變成人民公敵。
武則天用她高明的政治手段,最大程度上保住了武家人的性命,防住了兒子可能的造反。
兩個看似不能解決的政治難題,被武則天三下五除二就給解決了;兩個有著血海深仇家族,被武則天一招借力打力就給化解了。一個七八十歲的老太太,頭腦還能如此清醒,不得不讓人格外佩服。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武則天的安排都堪稱完美,尤其是利用張易之兄弟這一招,堪稱經典。
高,實在是高。憑此一點,說武則天是玩弄政治的奇才,恐怕沒有人會反對。
但可惜的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啊。
武則天費盡心機還是差了那麼一點點。
不過,這一點還真的不能怪她,只能怪這個世界太玄幻。
誰能想到,在武則天還活著的時候,一個80歲的老頭,才當上宰相兩個月,就敢偷天換日,改天逆命?
別說武則天想不到,就是時隔1000多年,我們回頭再看,也不得不為此嘖嘖稱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