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活下去,成飛果斷放棄俄系道路,殲-20彎道超車,逆襲成功!

2020-12-11 騰訊網

目前,中國有兩個具備研發和生產先進戰鬥機的航空託拉斯,我國在先進戰鬥機研發領域,有一南一北兩個單位:成飛和沈飛,他們各自包括飛機研究所、飛機製造廠和發動機製造廠的的系列企業集團,擁有完整的戰鬥機研發生產體系。其實還有一個西飛,不過西飛除了生產飛豹戰機,還擔負轟炸機和大型運輸機的研發,而沈飛和成飛則是比較純粹的戰鬥機研發企業。

作為同屬航空工業集團的兩個兄弟單位,沈飛是老大哥,而成飛則是上世紀60年代三線建設時由老大哥支援的小老弟。但沈飛和成飛設計出來的戰機,給人的印象是風格很不一樣。成飛設計的戰機往往具有大膽開創性,總是讓人眼前一亮。例如當初採用了鴨翼設計的殲-10就是完全不同於以往的殲-6、殲-7、殲-8戰機。而到了殲-20隱身戰機,則更是讓人眼前一亮,殲-20採用了DSI進氣道、全動鴨翼、全動垂尾、大邊條等頗為複雜的總體氣動外形設計。特別是在地面測試中,殲-20經常將全動鴨翼和全動尾翼偏轉到匪夷所思的角度,更是顯得整體非常科幻。

而沈飛給人的形象就是比較板刻和保守,自從承擔起蘇-27戰機的組裝仿製任務以後,沈飛之後設計出來的殲-11系列戰鬥機、殲-15艦載機,殲-15D電子戰機,以及殲-16戰機,其實都和蘇-27戰機有著千絲萬縷的血緣關係,基本上算是蘇霍伊戰機在中國的衍生型號。

嚴格來說,成飛一開始走的就不是俄系戰鬥機的道路,所以也就沒有放棄俄系道路的這個說法,師承俄系戰鬥機道路的應該是沈飛。筆者對所謂的南北之爭從來不感興趣,主觀上也從來沒有黑沈飛的意思,但是殲20的一飛沖天確實讓成飛完成了逆襲。目前成飛的口碑、風評的確明顯好於沈飛,戰機研發能力要力壓當初的老大哥沈飛。

要知道,當初成飛可是在沈飛的支持下才建立的,在建設初期,沈飛得到的資金、技術、訂單支持可是比成飛多得多,如今成飛卻成長得更加茁壯,這當然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背後原因值得深究,成飛究竟是怎麼成功的呢?

第一,成飛其實由兩部分組成,611所和132廠,最開始它們的身份分別是沈飛所的分所和沈飛廠的複製廠,也就是沈飛所廠的備份,能夠得到的資源可想而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611所和132廠因為外部原因和兩者內部競爭等問題,相繼反覆地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為了生存,611所和132廠都被逼著進行技術設計、管理體制等方面上的大膽創新,這是成飛最終能夠成功崛起的一大關鍵。

第二,由於早期611所和132廠的戰鬥機研發項目經常遭到下馬、取消訂單等困境,最終成飛為了生存,把目光面向國際市場,通過出口戰機來獲得生存的機會。132廠的殲-7改進型號成功出口到約旦、巴基斯坦等國,611所則成功拿下巴基斯坦的FC-1項目。

在80年代,由於分配到成飛的軍方任務並不多,成飛只能更多的是面向國際市場,為國外用戶改造出口戰機。成飛接手殲-7以後,對其不斷改進,基於殲-7基礎型,衍生了眾多的改進型,包括殲-7I型、殲-7Ⅱ型、殲-7Ⅲ型、殲-7A型、殲-7B型、殲-7E型、殲-7M型、殲-7MG型、殲-7PG型、殲-7P型、殲-7MP型、殲-7FS型、殲-7MF型等系列,同時各個系列還有不同的子型號。最後成飛還以殲-7為基礎,全新設計了FC-1梟龍戰機,改的米高揚媽媽也不認識了。

由於是向國外用戶提供戰鬥機,加上當時中西方關係交好,所以成飛不斷和西方公司合作,採購先進設備以滿足國際用戶的特定要求。在這種對外出口合作中,成飛學到很多西方戰機總體設計、機載設備設計、項目管理等精髓,變得更加大膽、激進、開放。例如成飛後來居上,先後在殲-10B/C、「梟龍」、殲-20這幾款戰機上迅速採用了DSI進氣道,特別是殲-20的DSI進氣道設計更加奇異和精巧,獲得國內外同行的讚嘆,這說明成飛對DSI進氣道的認可和理解已經非常深刻,也說明成飛非常容易接受新事物。

第三,成飛真正得以崛起的轉折點應該是它的殲-10項目贏得了中國空軍的青睞。當時空軍上級將國產第三代戰鬥機項目交給實力比沈飛稍遜一籌的成飛,的確是需要冒著較大風險的。沒有空軍的大膽拍板冒險,成飛也斷然沒有今天的成就。

第四,成飛的成功,是在很多國家棟梁級人才的艱苦奮鬥下取得的。成飛的大師級人物有很多,特別是132廠的殲-7之父屠基達總設計師、611所的殲-10之父的宋文驄宋老以及殲-10S、「梟龍」、殲-20的總設計師——楊偉楊總,沒有他們的逆天領導,成飛也很難成功崛起。

此外,不斷引入中航傳統供應體系之外的競爭,逼迫原有供應商為了生存訂單大力改進產品;大量引進西方技術手段標準、研發管理制度,實現從研發設計到製造體系再到管理體系的全面轉型升級……這些措施手段都是成飛得以最終崛起的關鍵因素。

至於老大哥沈飛,進入新世紀以後,承擔起了組裝和仿製蘇-27戰機的任務,將蘇-27戰機技術在中國發揚光大,推出了一系列中式蘇霍伊戰機,從此沈飛就和蘇-27戰機埋下了「不解之緣」。例如殲-15艦載機的研製,很明顯參照了從烏克蘭搞回來的T-10K原型驗證機,因為這架T-10K驗證機還不是最終定型的蘇-33,導致殲-15跟俄羅斯的蘇-33艦載機有很大的不同,例如蘇-33有自帶的登機梯,而殲-15就沒有,在航母上需要另外配備專用的外掛梯子,很碰巧,T-10K也沒有自帶登機梯,所以殲-15不能等同於蘇-33。殲-15也是有很大的自主創新的,作戰能力非常強大,遠遠超過蘇-33。例如航電和機載武器系統是全新研製的,增加了對海對地打擊系統,可掛載鷹擊83K和鷹擊91飛彈,以及雷射制導炸彈。

沈飛的新型戰機往往都脫離不了蘇-27的影響,這無疑有些令人遺憾。其實在這過程中,沈飛並非沒有進步,和殲-11A/B顯著不同的殲-11BS、中國首款艦載戰鬥機殲-15、在殲-11BS基礎上顯著進步的殲-16,這些新型戰機背後的技術進步、研發難度並不小。

相關焦點

  • 成飛,彎道超車,成就中國最強戰機!
    圖為殲20無須贅述,中國當前最強戰機非殲20莫屬,而說起殲20難免會讓我們想到它的製造公司,成都飛機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成都飛機工業有限責任公司,簡稱航空工業成飛、成飛,是中國重要殲擊機研製生產基地。這家公司先後為我國製造出了殲7系列、殲10系列、梟龍系列戰機,以及目前最著名的五代戰機——殲20。除此之外,這家公司在高科技領域也碩果纍纍,全世界第一款採用聯翼(又叫鑽石翼)的高空高速半隱身無人機——翔龍大型無人機,也是由成飛研製出來的。
  • 不敵成飛,沈飛急了?南遷江蘇:勢必要造出全新的殲-31
    沈飛成飛則是我國戰鬥機研發的主力單位,歷史悠久,可以說是隨著新中國一起發展的兩個行業巨頭,不過,相較而言,沈飛比成飛還要先成立。兩個研究單位這些年競爭比較激烈但它們之間也不是毫無淵源,要追溯到過去,成飛那會兒剛在成都成立時沈飛還提供了技術和人員支持呢,誰能想到真的和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一樣,成飛發展的越來越好隱隱有壓過沈飛的勢頭。
  • 中國首款矢量發動機首飛成功,殲20最核心難題即將解決
    一張模糊的殲-10戰鬥機進行地面測試的照片12月25日,網傳中國成功試飛殲-10TVC戰鬥機,該戰鬥機裝備了中國首款矢量噴口發動機,前幾天,社交媒體流傳一張疑似是殲-10戰機換上矢量發動機照片。資料圖:殲10意想圖首批4架蘇-35已於去年年底交付,外界一直很好奇中國何時能正式入列這款號稱最接近五代機的戰機,我國吳謙大校11月30號就表示,蘇-35正按計劃進行各項活動,進展順利。
  • 成飛沈飛或合作研製,殲20項目中早有先例
    但可以肯定的是,從我國「五代機」殲-20項目啟動的投標模式來看,「六代機」仍然會採用這種能夠激發企業活力的投標模式。所以也就意味著不可能出現因為成飛研製的殲-20性能優異,「六代機」就要直接交給成飛繼續研製的事情發生。很有可能還是各大設計單位拿著自己的方案來投標,所以最後有很大可能是成飛和沈飛再一次「對決」!
  • 成飛沈飛或合作研製,殲20項目中早有先例
    但可以肯定的是,從我國「五代機」殲-20項目啟動的投標模式來看,「六代機」仍然會採用這種能夠激發企業活力的投標模式。所以也就意味著不可能出現因為成飛研製的殲-20性能優異,「六代機」就要直接交給成飛繼續研製的事情發生。很有可能還是各大設計單位拿著自己的方案來投標,所以最後有很大可能是成飛和沈飛再一次「對決」!
  • 印度版霹靂21測試成功,自製空空飛彈技術想要擺脫落後彎道超車
    圖片:外媒披露的霹靂-21展板出現在殲-16上的另一種全新的遠程空空飛彈,採用的是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外媒認為通過高拋彈道實現驚人的遠射程,據稱可以在400公裡距離上擊殺敵軍預警機對印度來說,如果這種SFDR中距空空飛彈能夠開發成功,對其空空飛彈自行研發能力的提升也是十分巨大的。
  • 生產殲20的成飛,竟然也造過洗衣機?來自軍工廠的明星民用產品
    作為國防武器的締造者,我們的軍工廠近年來生產出來許多王牌武器,比如殲20戰鬥機,99式坦克,直20直升機等,它們是當之無愧的功臣。然而,生產過殲20的成飛,竟然也造過洗衣機,這個你知道嗎?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來自軍工廠的明星民用產品。
  • 成飛副總師指導斯裡蘭卡飛行員駕殲7擊落敵機
    只有了解客戶的需要,讓殲7飛機滿足客戶需要,我們的殲7才可能贏得國外客戶的喜愛,才會有更大的市場。」方錦星提到自己主持的出口機型時這樣說道。由於殲7飛機出口國家多,方錦星經常要去這些國家了解殲7的售後使用情況。在考察中總會發現使用中產生的問題,將問題帶回來加以解決在方錦星看來如同家常便飯。某次方錦星出差到非洲某國,發現當地飛行員天氣稍有變化就放棄戰鬥值班飛行。
  • 成飛副總設計師:殲20戰力超過美F22戰機一點五倍
    成飛副總設計師預計:服役後的殲20完全超過F-22,空戰成績有望達到1:1.5以上。此前已經亮相的重型五代機只有美國的f-22,現在中國的殲-20加入進來了。 俄羅斯於2010年首飛的t-50一度被認為只能算作3++代戰機,後遭到否認,但其性能被認為不及f-22和f-35,而這次中國試飛的殲-20,也有國外部分媒體認為甚至連t-50也不如,遑論更加先進的f-22。事實真是如此嗎?
  • 簡氏:霹靂-15飛彈列裝中國空軍 殲-20主要武器之一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網站7月20日刊發文章《新型超視距空空飛彈可能已列裝中國空軍》,稱近期出現中國空軍裝備的成飛殲-10C戰鬥機攜帶新型超視距空空飛彈的圖片。該刊稱這種新型飛彈可能就是傳聞已久的霹靂-15型,它也是殲-20戰鬥機的主要超視距空空飛彈武器。
  • 所以,2020最後幾天也不能放棄,你也可以彎道超車!
    發令槍響後馬子惠剛剛出發就摔倒在冰面上,她沒有猶豫,爬起來就追了上去,50米、40米、30米……直道連超兩人,盯住了前面最後一個人的背影,一米米地咬住,成功彎道超越!最終,她順利進入決賽並奪得了該項目的冠軍。
  • 殲20總師當年差點出國,全靠他勸返,讓成飛和沈飛的差距拉大
    說起中國的航空工業,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沈飛(瀋陽飛機工業集團)和成飛(成都飛機工業)。雖然兩大企業都很厲害,但畢竟沈飛是新中國第一個飛機設計所,所以國人對它的期待值更高,但五代機最終敲定的時候,眾人倍感意外:怎麼是成飛贏了?
  • 俄媒稱殲-20不再是俄戰機替代品,美媒卻說:蘇-57不比殲-20更好
    引用了俄著名國防機構給出了不一樣的看法:中國戰機不再是俄戰機的替代品,殲-20已經與蘇27並肩同行,並且兩者能夠互為補充。美國《國家利益》報紙則評價蘇-57不差,但並不代表它比殲-20更好。殲-20穿透複雜的防空系統,瞄準關鍵基礎設施或軍事資產的隱身飛彈平臺於2017年服役的單座雙噴氣全天候殲-20戰機,在以蘇-27戰機為主的蘇系戰機對中國戰機發展的推動影響被眾人熟知,但殲-20的出現打破了中國戰機仿造俄羅斯戰機的歷史
  • 成飛各項重點型號突破 梟龍第二批合作生產啟動
    2014年全年任務2014年,中航工業成飛以「1233」戰略目標為牽引,以「變革創新,彎道超越」為主題,充分激發乾部職工的科研生產熱情,圓滿完成了全年任務,營業收入再創新高。2014年,成飛各項重點型號研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管理能力得到了提升,產品質量不斷提高,零件生產準時完成率和準時配套率接近百分之百。
  • 超車的禁忌,禁忌知識要記牢,否則後悔也晚了!
    超車有以下關鍵詞兒:一、不超關於超車,最應該學會的其實是「不超」,知道哪些情況下一定不要去超車,放棄那些「可超可不超」的情況,剩下的就是最好的超車時機。不能超彎道不能超車:一定要發自內心建立「彎道不超車」的原則,特別是在山區路窄的彎道上,出現危險的概率非常高。不能借道強超:在不具備條件的情況下,強行超車害人害己。
  • 高考日語,助你實現「彎道超車」,拯救英語困難戶!
    高考日語,助你實現「彎道超車」,拯救英語困難戶! 也許你還是第一次聽說「高考日語」這個新詞彙,其實日語在恢復高考的那一年就雄踞為外語科目之一。高考必考科目是「外語」而不是「英語」,外語又包括英、日、俄、德、法、西六種,在高三上學期12月份的高考報名,考生將最終確認自己的應試外語。
  • 黃興旗散文:彎道超車
    車開得久了,你會對彎道超車這個詞語特有感覺。當然近些年常賦予其經濟上乃至政治上的引伸之意自是別論。於此我只想直面本義,以及超車之技能與講究,粗論幾句,以與各位車家之共享也。彎道超車,這一詞語之出處,吾並未探討。但可以想見,一定是造出了車之後,或者更確切地講是發明了汽車之後才能產生。先前之牛車,馬車,抑或人力車大抵都不會產生。彎道超車顯然是在車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快速之後才會出現。
  • 純電動汽車在中國洽逢其時,彎道超車成功是遲早之事
    這些專家一口咬定,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想「彎道超車」是不可能的事情。筆者無意反駁專家們觀點,只是表述自己的研究結論而已,純電動汽車在中國洽逢其時,彎道超車成功是遲早之事。必須要換思路,於是提出「彎道超車」的口號。如何響應「「彎道超車」號召,主要途徑是:一是繼續向汽車強國學習,把傳統汽車的先進技術學過來,二是開闢新路,實現趕超先進的目標。筆者認為,「彎道超車」口號的實質是」開闢新路,實現趕超」。汽車行業要把精力放在如何」開闢「新路」上來?
  • 成飛611所曝某重點新型飛機引遐想,殲-20B會問世嗎
    究竟是不是海四代我們還需要耐心等待,令人沒想到的是,沈飛的好消息剛過去沒多久,又有好消息傳來:同樣研製戰機的成飛611又有新消息!網友紛紛猜想:殲-20B要問世了?眾所周知,研發出中國首款第五代戰鬥機殲-20的是成飛。而且趙喆此前的工作也與殲-20有關,難道說,趙喆的得獎與殲-20有關?可能遠不止如此!趙哲作為成都航空工業設計研究院飛機管理系統辦公室主任,主持研製了一款重點新型飛機的網管系統,並實現了大量國內首次驗證,這是值得尊敬的。但是一個關鍵點就是,文章介紹的一款重點新型飛機引起了很多人的遐想。
  • 高考日語,助你實現「彎道超車」,拯救英語困難戶!
    高考日語,助你實現「彎道超車」,拯救英語困難戶! 也許你還是第一次聽說「高考日語」這個新詞彙,其實日語在恢復高考的那一年就雄踞為外語科目之一。高考必考科目是「外語」而不是「英語」,外語又包括英、日、俄、德、法、西六種,在高三上學期12月份的高考報名,考生將最終確認自己的應試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