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疫事|申賦漁:病毒正在改變世界

2020-12-11 澎湃新聞
【編者按】在付出了巨大代價之後,中國的新冠肺炎疫情逐漸平靜下來,而在歐美,疫情依然在肆虐。疾病、死亡、混亂、焦灼之外,生活還在繼續。澎湃新聞特約幾位居住在美國、法國、英國等國的華人和留學生,記錄他們疫情下的日常生活。在病毒面前,全世界人民都是一家人。

圖 | 巴黎解禁當天的瑪德蘭娜教堂

巴黎解禁了。法國總統把自己推特上的留言從「請留在家中」,改為「請保持謹慎」。在無數人奔上街頭歡呼自由的今天,法國又有70人被病毒奪走了生命。每天不斷更新的死亡數字,已經顯示為26380。新冠病毒席捲了全世界幾乎所有的國家,超過400萬人被感染。病毒正在改變世界。

巴黎封城55天之後,我再一次往協和廣場走去。一路上的車輛和行人,幾乎與封城前一樣多。一半的行人戴著口罩,大多數是白色的。也有一些人戴著黑的、藍的、紅的,甚至繡花的口罩。無論怎樣艱難的情況下,人們總希望有選擇美的自由。也有幾位老人戴著政府發放的巨型口罩,幾乎把整個頭臉都包住了。據說洗過之後,就能縮成普通大小。他們太心急,直接戴在了臉上。公交車上的乘客也多起來,每個人都戴著口罩,所有人的表情都很嚴肅。地鐵站有人背著一個古怪的容器,給人分發洗手液。地鐵上的乘客,每個人都很認真地戴著口罩,可是人與人之間不可能完全隔開。人們無聲地擠在一起,內心充滿著恐懼。

眼鏡店、花店、理髮店、時裝店,相繼開放。不過沿街營業的店鋪依然是少數。有些店門口寫著:未戴口罩,請勿入內。有些藥店的櫥窗上貼著告示:本店設有新冠專櫃。不過大多數店鋪裡都空空蕩蕩,很少有顧客。只有麵包房門口依然有人在排隊,人人自覺拉開一米的距離。或許是麵包的香甜讓人愉悅,每個人的眼睛裡都不自覺地露出了笑意。一些大門緊閉的店門口,或坐或躺著曾經神秘消失,又悄然回來的無家可歸者。沒有人戴口罩,他們仍然是那樣疲倦、沉默和悲傷。

行人們神色緊張,看到有人走來,都會盡力避讓。透過車窗看過去,許多司機也戴上了口罩。對於解禁後是否出門,成了法國人異常糾結的問題。有人說,我害怕每一個擦肩而過的人,看到人我就想調頭跑走。有人說,只有戴兩層口罩我才敢出門。有人說,解禁我也要留在家中,我不在乎工作。也有人準備控告政府:強迫公民戴口罩是侵犯人權。更多的人像歡呼新年一樣歡呼著這個日子。在我的樓上和隔壁,通宵聽到歌唱與碰杯的聲音。

路邊花圃裡的花兒都謝了,春天的確已經過去。街道兩旁樹木的葉子綠得更蒼翠,透出濃濃的生命力,讓人心裡多了一些振奮。梧桐樹又開始了一年一度的飄絮,路上來來往往的行人沒有一個抱怨。大家都願意相信,隨著夏天的到來,病毒就會消失。曾經的鼠疫、霍亂、西班牙大流感,不都是這樣嗎?人類何曾戰勝過它們?只是它們來了又走了。它們總會走的。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它們走之前,努力地活著。病毒還在外面遊蕩著,巴黎解禁了,卻沒有人敢說自己是劫後餘生的倖存者。

歐洲各國之間的邊界依然關閉著。誰也不敢開放,誰也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每個國家都在擔心著自己的安全,同時提防著鄰居。英國、俄羅斯、巴西、美國,情況仍然在嚴重惡化。所有的航空公司都在繼續推遲航線的開通。每個國家,每個人,都還被孤零零地隔絕在外。在全球令人心悸的警報聲中,法國的有限開禁,什麼問題也說明不了。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獨善其身。在這共同的恐懼之下,所有的國家都在思考著改變。

《人類簡史》的作者赫拉利說:「人民和政府今後幾周內做出的決定,或許會在今後很多年內改變世界……風暴必將結束,人類必將繼續存在。我們絕大多數人都還活著——但是,我們將生活在一個不同的世界中。」

世界將會怎樣?撕裂、孤立、對抗、冷戰?還是和解、交融與合作?沒有人知道。我站在協和廣場的方尖碑下,沒有行人,也沒有遊客,只有我一個人。兩百多年前,路易十六在這裡被推上斷頭臺。隨後幾年中,7萬多人在這裡被處死。法國大革命的恐怖改變了法國,也改變了世界。我們不知道,病毒是不是又一場大革命。而這場革命,會給世界帶來深重災難呢,還是會帶來偉大的繁榮?

巴黎封城一個多月後,我和翻譯家鄭鹿年老師商量,在這個時代的轉折點上,我們應該聽聽法國人在想什麼。鄭老師向幾十位法國朋友發出了詢問信。昨天晚上,巴黎解禁的前夜,我們把最後一封回信整理結束。每一封回信都讓我們感動。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著最深的愛,他們的焦慮中滿懷著真誠。

這是寫給我們這個時代的信,也是寫給未來的信。

白樂桑 (Joël Bellassen)

首任法國教育部漢語總督學

「人所有的不幸都來自於一件事,就是不會待在房間裡休息。」當新冠病毒來襲,人們在恐慌中「禁足」,才體會到帕斯卡爾這句名言的深奧哲理。

我們即將「解禁」,小心翼翼地像走出庇護所一樣走出家門,去回歸社會,重新擁抱生活。此刻,我感覺我們中的一些人變得比從前豐富了、強大了。從某種意義來說,「禁足」提供了一個哲學思考的機會,它使我們有機會擺脫日常生活的喧囂和急迫,從而與自我保持一定的距離,思索一些關於存在的根本問題。蒙田或許會從中尋得熱愛生活的新的方式,古希臘的伊壁鳩魯會更堅定地享受自由和品味人生。至於加繆,他會剖析治國者所扮演的角色和他們的各種反應,幫助我們參透這場災禍的深層含義。

在「解禁」之際,我最深刻的體會是:我們每個人每年應該自行「禁足」若干天,以回歸萬物的理性本原。

奧利弗·富爾 (Olivier Faure)

巴黎大學教授、國際談判問題專家

在疫情突如其來,形勢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下,馬克龍政府匆促應對,這場考試如果打分的話,只能勉強及格,不過說實話,即使換一個團隊,答卷也未必更好。

唉,可愛的法國人,我的同胞們!要限制他們的自由是多麼困難,給他們的權利一份不讓,多多益善。要他們盡義務、負責任那就對不起了。中國傳統裡固有的「顧大局、識大體」的觀念對他們是陌生的。當然,我說的「他們」也包括我自己。

有一種說法:疫情過後,社會會「大變」,人也會「大變」。我不相信會有什麼「新社會」和「新人」,變化肯定會有,但不會是根本性的。謝天謝地!

迪米特裡·弗洛羅斯 (Dimitri Floros)

原法國核能公司法馬通(Framatome)高管、中國大亞灣核電站建設法方負責人

一場大的危機需要反思,但是反思需要時間和空間。所以我目前的想法只是「靈光一閃」。

掌控危機需要威望崇高的「強人」,法國已經沒有戴高樂了。當今的民選政府其實並不代表大多數選民。以市級選舉為例,當選的市長一般得票率只有60—70%,算上沒有投票的,那就只有30%。這樣的政府有多少號召力呢?在這種情況下,馬克龍/菲利普政府的表現也算可以了,反正換了別人也不會比他們強。法國對「違規」滿不在乎,政府也強硬不起來。

反觀我的祖國希臘,平時人們把規矩當兒戲,開車逆行,偷稅漏稅,什麼都敢幹。可是疫情一來,性命攸關,政府變得極其強硬,不僅發布嚴厲的「禁足令」,而且招募新警察,購置新警車,日夜巡邏,街頭巷尾都不放過。結果怎麼樣?一千萬居民,死亡人數只有180人。

前途如何?記得一位美國作家講過:人類只有通過戰爭和大災難才會進步。這次災難夠大嗎?我不知道。但是我判斷,要不了兩三年,資本的衝動還是會佔上風,政壇仍然是權力的角逐場,法國人還是個人自由第一,希臘人依然蔑視法規。那麼,我們還將等待下一場災難?

雅克·彭貢潘 (Jacques Boncompain)

版權史專家、歷史學家、法蘭西學院獎得主

「禁足令」打亂了我鐘錶般準確的生活規律:去教堂參加各種宗教活動,和文友們聚會交流寫作經驗。每年春末夏初,我都會獨自去法國中部的一個修道院「隱居自省」(retraite),然後去地中海濱的梅茲小鎮避暑。疫情把我關在家裡。

不料,幾十年來被社交活動擠壓的家庭生活獲得了充分的空間。據說「禁足」期間夫妻吵架、家庭暴力大幅度增加,我的家裡卻發生了相反的情況。我從一個終日奔波、不見蹤影的「隱形男」變成了須臾不離的「宅男」。我甚至展現了許多從未發現的「特長」:修理洗衣機、電視機。我和妻子居然靜靜地一起坐在電視前,共同欣賞一些有趣的節目,並交流看法,這可是一種「全新的氣象」。可以說,「禁足」使我們重新相愛了。

「禁足」期間,我有時間讀了一些多年來擱置案頭的好書: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賭徒》、拉伯雷的《巨人傳》等。當然,我還是熱切地盼望「解禁」,和子女重新歡聚,和教友重回教堂做彌撒。聖經教導我們:愛自己的同類。我們將遵守人與人之間的「社交距離」,但是萬萬不能把別人看作是「潛在的病毒」。

「拜新冠病毒之賜,」我的妻子打趣道,「我度過了兩個月的幸福生活,找回了我『正常的』丈夫。真可惜,我們結婚52年來沒有『禁足令』!」

這大概可以算是當代的「惡之花」吧。

丹尼爾·阿貝爾 (Daniel Haber)

「太平洋諮詢事務所」總經理、大學教授

危機如鏡。這場前所未有的新冠疫情將法國人自相矛盾的「德性」暴露無遺。經過「啟蒙」運動的法蘭西人具有強烈的批判精神,同時也養成了他們從不知足,不停抱怨的習性,導致政府無所適從。一方面反對「限制自由」,一方面指責「太過放縱」。人人要求政府採取「果斷措施」,然而在「禁足」令面前,許多人並不嚴格執行,想方設法鑽空子。他們高唱「一律平等」,卻又強調地區「特殊性」。

法國人擁護民主,但又夢想有強有力的「全能領袖」,一旦出現,他們就會以民主的名義將他推翻,這大概就是民主的悖論吧。

克羅德·賽裡埃 (Claude Cellier)

聯合國顧問、大學教授

新冠病毒突如其來,一下子把越來越「原子化」、個人利益至上的民眾推向了休戚與共的群體。越來越不關心政治,越來越同「國家」疏遠的法國人突然感到依賴政府的必要。

確實,在歲月靜好的時候,國家真的「沒有用」,無非就是一個救濟、紓困的機構,一個領取補貼、獎金的窗口,人們動輒批評執政者「武斷」、「不公」、「無能」、「吝嗇」。他們生活在「地中海俱樂部」一樣的公民社會裡,遠離人世間的苦難,再怎麼著「保姆」也不會把他們拋棄。

突然間,新冠病毒襲來。社會的作用削弱,國家的作用凸顯,政府的權威加強。我們頓然醒悟:社會不僅僅是「獨立、自由」的個體組成的,而且是命運相關、有共同利益的人們的集合體。人的生命成為首要問題,二戰以來一直是重中之重的經濟退居二線,神聖不可侵犯的個人自由也需要做出讓步。

然而,這一以生命超越自由,集體重於個體為特徵的「國家的回歸」能夠持久嗎?這僅僅是一時的讓步還是群體的覺醒?它將會帶來何種後果?國際協作的發展還是民粹情緒的宣洩?凝聚力的加強還是分裂主義的猖獗?大治還是大亂?改革還是革命?法國向何處去?民主制度向何處去?世界向何處去?小小的新冠病毒正在拷問人類。

歐偉立(Christian Avenard)

坎佩爾地區工商會前總經理

我曾是一個徹底的樂觀主義者,相信二十一世紀將是東西方和解,世界趨同的時代。1990年我在布列塔尼的坎佩爾創辦了「歐亞管理學院」,就是這一理想的體現。我和鄭鹿年先生曾在一起,為此做出了努力和貢獻。

可是,近年來國際局勢的發展,特別是在這次新冠病毒疫情橫掃全球,無數志士仁人不懈努力構建的國際合作格局遭到毀滅性的衝擊。我深為憂慮,同時感到茫然。

居伊·聖日耳曼 (Guy Saint Germain)

跨國航運企業家

2020年3月15日,在新冠疫情已經十分嚴重的時刻,法國政府依然決定進行市政府第一輪選舉,這是一個極其草率、極其不負責任的措施,助長了疫情的擴散。這個事實說明:民主政治正在演變成政客政治,民選政府變成選民的尾巴。

從總統到總理,面對這場嚴峻的「戰爭」,經常出爾反爾。以口罩為例,一會兒說「不必要」,一會兒又說「強烈建議」。說來說去,兩個月過去了,人們的口罩還沒有著落。難道民主真的是低效的同義詞嗎?病毒會逼著人們來回答這些問題。

亨利·布呂納蒂耶(Henri Brunetière)

歷史檔案學家

十九世紀末,醫學的突破性進步使人類大大增強了生存的信心。可是二十一世紀初的新冠病毒一下子摧毀了我們的信心,把人類打回恐懼自然的中世紀,人們紛紛禁足閉戶。

與此同時,另一場瘟疫,已經悄然席捲全球,它就是以社交媒體為標誌的「信息瘟疫」(Infodemic)。

2004年「臉書」的問世,標誌著世界進入了網絡2.0版,即社交媒體時代,無距離、無時差的即時溝通時代。其對於人類的貢獻,足可比擬歷史上的印刷術、無線電和電視技術。可是它是一把雙刃劍,當它迅速蔓延到全世界、全人類,帶來的危害也是空前的。它的傳播能力,比新冠強千百倍,其危害也更烈。所不同的是,信息瘟疫是「軟刀子殺人」,中毒者往往自得其樂。

手指一動,信息就飛向千家萬戶,天涯海角,無遠弗屆。人們既是消費者,又是生產者,在每時每刻的狂歡中,處於亢奮狀態,不知不覺失去了思考和分辨能力。

社交媒體憑藉著「回音箱效應」和「蝴蝶效應」,導致Fake news充塞網絡,各種「陰謀論」不脛而走。在真正危機來臨的時候,它蠱惑人心,傳播恐慌,撕裂族群,導致衝突。託克維爾所預言的「平等狂」正在網絡上肆虐。各種怒氣、怨恨無限制地發洩。「禁足」期間,某些社會名流在巴黎的豪宅或鄉間別墅裡高談闊論,傳到網上,引起大量吐槽,使得「黃馬甲」運動凸顯的法國社會「上層」和「下層」的對立衝突更為加劇。在地緣政治範疇,社交媒體被用作大國博弈的戰略工具,互相「甩鍋」,新「冷戰」的陰影正向我們逼近。一部小小手機,把各色各樣的魔鬼召喚出來,搞得「周天寒徹」,它很可能成為新的世界大戰的導火索。

誠然,對抗「偽新聞」的有力武器是信息透明。新近推出的「歐盟對抗偽新聞網」(EUvsDisinfo),用戶只要把一條新聞輸入,網站就會顯示其真偽。但是對於主要依賴社交媒體獲得、交流信息的青年人,一切努力都是蒼白的。

(由於篇幅所限,本文選擇了部分信件進行摘錄引用。以上信件內容,均由鄭鹿年先生翻譯。)

作者簡介:

申賦漁,著有「個人史三部曲」《匠人》、《半夏河》、《一個一個人》;「中國人的歷史系列」《諸神的蹤跡》、《君子的春秋》、《戰國的星空》;非虛構文學《不哭》、《逝者如渡渡》、《光陰:中國人的節氣》、《阿爾薩斯的一年》;戲劇劇本《願力》、《南有喬木》、《舞馬》等,內容涉及歷史、宗教、社會、環保等領域。2018年,《匠人》法文版《Le village en cendres》由著名出版社Albin Michel在全法推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巴黎疫事|申賦漁:美麗城的影子
    巴黎疫事|申賦漁:美麗城的影子 申賦漁  2020-03-27 09:09 來源:澎湃新聞
  • 申賦漁:在巴黎街頭與莊子相遇
    法國巴黎的聖拉扎爾火車站,是印象派的朝聖之地,19世紀末印象派畫家莫奈畫過一個著名的油畫系列,就叫《聖拉扎爾火車站》。現在,從旅法作家申賦漁的窗口望出去,車站早已不是工業革命年代煙霧繚繞的景象。他住在一個40平方米的公寓,在巴黎不算小,不過一半都堆滿了書。每次回國,他都要一箱一箱地帶書,在巴黎與他「相伴」的,是莊子、蘇軾,是中國歷史從神話時代開始的一個個人。
  • 申賦漁辭職寫《中國人的歷史》系列 在塞納河畔朗誦中國歷史故事
    當申賦漁在塞納河畔的文化沙龍朗誦中國歷史故事的時候,李永田正在楓葉之國加拿大給孩子講中國歷史。他們不約而同去國懷鄉、文化尋根,以非專業身份重述中國歷史。作者:李崢嶸2012年以來,作家申賦漁派駐法國的記者,時常應邀去做文化講座,他講得最多的就是中國歷史。許多在法華人對中國歷史非常感興趣,幾乎每次都帶著孩子來聽。2016年,申賦漁回國後和親近母語創始人徐冬梅女士,談到當前孩子的歷史教育話題,一致認為目前缺少一本真正寫給孩子的中國歷史,於是計劃用一年完成一本的速度寫一套 「中國人的歷史」。
  • 法國度假區疫情告急,巴黎廢水重現病毒
    中新社·華輿訊 據歐洲時報網報導巴黎廢水又測出病毒是否預示「第二波」已經到來?據法媒7月8日報導,研究人員近日在巴黎廢水中重又測出了新冠病毒!研究人員對6月22日至25日在巴黎採集的12個廢水樣本進行分析後發現,6個樣本含有微量新冠病毒,一周後再次測試仍有相同的結果。巴黎市政廳表示已經通知了大巴黎地區衛生部門,主管當局會展開進一步分析。
  • 法國度假區疫情告急 巴黎廢水重現病毒
    巴黎廢水又測出病毒 是否預示「第二波」已經到來?據法媒7月8日報導,研究人員近日在巴黎廢水中重又測出了新冠病毒! 研究人員對6月22日至25日在巴黎採集的12個廢水樣本進行分析後發現,6個樣本含有微量新冠病毒,一周後再次測試仍有相同的結果。
  • 巴黎地鐵又現集群感染!新冠病毒變異,傳染性更強了?法國人踏上暑假...
    巴黎7月4日電(魯佳)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196個國家和地區已造成確診患者超過1100萬例,病亡患者超過52.6萬例。美國確診患者超過279.5萬例,病亡患者超過12.9萬例,仍是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世界衛生組織呼籲各國「清醒過來」,應對北美和南美以及世界其他地區的新增感染形勢。
  • 義大利夫婦海上航行25天後靠岸,世界已因新冠病毒而改變
    義大利夫婦海上航行25天後靠岸,世界已因新冠病毒而改變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實習生 董欣然 2020-04-22 13:03 來源:澎湃新聞
  • 北極熊可能提前滅絕,「超級病毒」正在釋放?
    而在這樣的狀態之下,遲早北極將可能出現氣候的大變模式,而根據《自然氣候變化》雜誌新報告指出,位於北極地區的生物正在面臨重大創擊,研究報告指出,氣候變化使北極熊瀕臨滅絕,並且預測2100年之前北極熊將可能徹底滅絕,所以北極熊正在滅絕路上已經成為了事實,還說北極氣候沒有對北極熊產生影響的,多多去了解下吧。
  • 晨讀|封城巴黎——數鴨子的洛朗
    孔府的王兄給我發來一段視頻,一群野豬在巴黎寂靜的路燈下覓食打鬧。巴黎郊外的洛朗給我寫了一封信,說他池塘裡的鴨子又飛走了兩隻。鄉下的動物們大概以為人類已經讓出了城市,紛紛開始遷移它們的領地。洛朗說,我的鴨子們會不會不斷飛走,不再回來呢?再過一個星期就是洛朗80歲的生日,為此他已經準備了很久。巴黎封城,再也不會有盛大的派對了。他每天坐在院子裡的池塘邊上數鴨子。
  • 法國首都巴黎市廢水中再次檢測出新冠病毒
    據法國媒體23日報導,繼本月初在巴黎6月底的廢水樣本中檢測出新冠病毒後,研究人員日前在當地7月份的廢水樣本中再次檢出微量新冠病毒,但尚不足以據此推斷疫情出現反彈。新華社援引法國商業調頻電視臺BFMTV的報導稱,巴黎市政衛生部門負責人於爾皮表示,因為有數條管道匯聚在樣品採集點,研究人員正在回溯廢水網絡,找出具體是哪個地區的廢水含有新冠病毒。 研究人員認為,此次發現病毒傳播的痕跡並不意外,除了廢水中的病毒含量,更需要考慮病毒的活躍度,當前病毒傳播速度相比疫情初期有所放緩。
  • 巴黎回應非飲用水檢出新冠病毒:飲用水供水網獨立,可放心喝
    巴黎回應非飲用水檢出新冠病毒:飲用水供水網獨立,可放心喝 據法新社報導
  • 法國疫情加速 大巴黎確診最多 病毒入侵國家最高層
    法國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提速從外省重災區向巴黎蔓延。大巴黎地區已成為確診病例最集中的地區,確診超過五百例。法國已有政府部長和議員感染,總統馬克龍辦公室主任也因情況可疑提前在家隔離遠程辦公。新冠病毒正在「入侵」國家最高層。
  • 外媒盤點改變人類歷史的15種病毒
    參考消息網11月17日報導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11月16日發表了西班牙薩拉曼卡大學微生物學教授勞爾·裡瓦斯·岡薩雷斯的一篇題為《改變人類歷史的15種病毒》的文章。
  • 疫情改變了全世界,病毒卻在加速……
    印尼確診病例於11月23日超過50萬例,該國流行病學家龐吉認為,疫情傳播模式表明,與新冠病毒的鬥爭遠未結束。資料圖:當地時間11月5日,英國倫敦,市民戴口罩上街。從5日凌晨開始,英國進入第二次全國性封鎖限制階段。【「疫」樣世界!
  • 今年的巴黎沙灘節多了一個新項目:病毒檢測
    法國一年一度的巴黎沙灘節18日開幕。與往年相比,今年的沙灘節多了一項新活動:新冠病毒檢測。巴黎沙灘節為人們提供消毒免洗洗手液。路透社報導,沙灘節組織者在塞納河畔和拉維萊特人工湖畔各設一個檢測點,可提供核酸檢測和抗體檢測,日檢測量在150到200人之間。
  • 巴黎大區30個城市將進行新冠病毒「普查」識別無症狀感染者
    據《巴黎人報》報導,奧利維耶·韋蘭介紹說,這項大規模篩查將涉及巴黎大區約30個城市近130萬人,包括埃松省和塞納-聖但尼省等疫情嚴重地區的城市,但巴黎市除外。有關居民可以持醫保局的通知到任何醫學化驗室進行病毒檢測,即使沒有症狀。
  • 巴黎不進行病毒普查
    據奧利維耶·韋蘭介紹,這項大規模篩查將涉及巴黎大區約30個城市近130萬人,包括埃松省(Essonne )和塞納-聖但尼省(Seine-Saint-Denis)等疫情嚴重地區的城市,但巴黎市除外。有關居民可以持醫保局的通知到任何醫學化驗室進行病毒檢測,即使沒有症狀。
  • 巴黎17區:「不下車」接受新冠病毒檢測
    法國巴黎17區區政府近日設立新冠病毒檢測中心,為醫護人員提供新冠病毒檢測服務。前來接受檢測的人員無需下車,工作人員就可以為其取樣,樣本之後交由實驗室進行新冠病毒檢測分析。4月1日,在法國巴黎17區,工作人員為一名接受新冠病毒檢測的醫護人員取樣。(圖片來源:本文圖片均據新華社)一名醫護人員在車裡接受新冠病毒檢測。在法國巴黎17區,工作人員手持取樣工具。
  • 巴黎非飲用水系統發現新冠病毒
    但是禍不單行,疫情沒有得到控制不說,巴黎又在非飲用水系統中檢測到新冠病毒。這就意味著巴黎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很有可能已經與新冠病毒打過交道了!4月19日,巴黎水管局對27處非飲用水點進行取樣檢測,本應是例行監測,出乎意料的是,卻在四處水點的檢測結果中發現含有少量的新冠病毒。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巴黎政府隨機下令停止使用非飲用水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