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郵長知識,嗜愛頗高尚。
切莫去居奇,賺錢代欣賞。
------- 老舍
什麼是實寄封?
顧名思義,實寄封就是經過真實寄遞的信封,即經過中國郵政的物流系統,從一地將信封寄往另一地。
實寄封同時匯集了封、票、戳等郵政信息,在郵展中地位較高。
而對於近年來的實寄封,價格較高的只有首日實寄封,比普通首日實寄封價格再高一點的就是首日原地封。
製作實寄封應當注意什麼?
貼票與布局
貼票之前要對整個信封的布局有大致的了解,而不能想貼哪就貼哪,否則十有八九會悲劇的。
因為你寄的信封將要寫上地址,蓋上郵戳,有些還要貼個掛號條,蓋個副戳,在動手之前,你必須要了解什麼東西在哪個地方,它會佔多大地方!
上圖,郵戳與掛號條打架了。。。。。。但確實,當時小規格的郵資片很難做出滿意的掛號郵品。
上圖,郵戳與地址重合。這個日戳如果蓋在個性化郵票的上部且與小型張騎縫應該是相當不錯。
貼票的時候應當注意,票不要沿著封的邊沿貼,而是要和封的邊沿至少留1~2毫米的空白。因為在寄遞過程中,信封的四角和邊是最容易「受傷」的部位。將郵票貼在信封的邊上和角上,很容易使郵票一起掛彩。
有人可能覺得,補資普票隨便貼貼沒關係,只要主要郵票貼好了就行。筆者覺得,這種想法是不對的。一個實寄封,上面的每個元素——郵票(包括所謂主要郵票和補資郵票)、郵戳、籤條、地址書寫等等都是不可或缺不能馬虎的元素。補資的普票也應該在它該在的地方。
1
貼票要牢
現在郵票都有背膠,有人用口水舔一下就貼信封上了。怎麼說呢,筆者覺得,一來,這樣不衛生,你不知道郵票的背面被什麼碰過,對吧。二來,這樣不一定貼得牢,有可能在郵寄的過程中郵票會掉,或者郵票的邊角處會被折。筆者在多次製作過程中總結覺得:用膠水太溼,信封會皺掉,用溼毛巾有掉票的危險(但是溼毛巾確實優於膠水),口水、米飯粒什麼的就不要說了,最棒的貼票東東當屬固體膠,這玩意真心給力!信封不溼不皺票還貼得牢(怎麼像做廣告了)。。。。
在補資票中,最受人青睞的是長城普票,因為它佔地面積小,但是不知道有沒有留意過,長城普票的背膠問題很大。如果光蘸水貼票的話,那麼長城普票70%會在郵寄的過程中掉了。筆者曾經收到過掉長城票的實寄封片,真是欲哭無淚啊。。。長城票一定要用固體膠水粘牢!
2
貼票要正
除非是為了玩花哨,比如故意把福字倒貼等等,否則還是要把票貼正了,不要東倒西歪。
有時候,可能因為貼不下的關係,會選擇把票倒下貼(豎票橫貼)。以筆者個人觀點,筆者很不喜歡這類郵品:與其橫著貼,不如再找一枚合適的補資票……
3
貼票貼在同一面
不管你想在信封上貼幾枚郵票,請把郵票都貼在地址的那一面。雖然貼在背後是允許的,但是,一般並不推薦這麼做,除非實在沒有辦法……
以兩枚香港花卉實寄封為例(下圖),上面那枚補資5.3港元,而下面這枚卻補資4.8港元,這是怎麼回事?在參加展覽的時候,一個老先生直接問了我這個問題。說實話,筆者當時一下子被問懵了。算了幾遍,只好承認下面那枚封的郵資不符(香港寄大陸平信1.8港元+掛號13港元+優先6.6港元=21.6港元)。後來撤展拿郵品的時候,筆者「吐血」。。。原來下面這枚全張封的背面還貼了0.5港元的普票,這樣一來,這個封就符合郵資了……從此以後,筆者每收到一枚封,都會去加一遍郵資。
雖然筆者真的不清楚為什麼要強調把郵票都貼在同一面,但是考慮到郵展中也有規定,如果背面有票,要附上背面的複印件,甚至有必要的話,還要拆開展框,取出郵品核查背面(特別是實寄封有真偽之爭的時候),所以票貼同一面更受集郵者青睞吧……
PS:對於明信片,問題簡單得多。我記得在郵件處理規則上有說:貼在明信片背面的郵票算無效郵資。所以只能貼在正面。
來源:跑跑愛集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