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廈門招考微信公眾號報導,市教育局今天公布廈門市落實中小學生減負措施實施方案。
方案是由九部門聯合制定,它們是:
廈門市教育局、廈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廈門市公安局、廈門市民政局、廈門市財政局、廈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廈門市市場監管局、廈門市廣電集團、廈門市婦聯。
方案公布了舉報電話:2135551
為什麼制定方案?
九部門說:這是為貫徹落實《教育部等九部門關於印發中小學生減負措施的通知》和《福建省教育廳等九部門轉發教育部等九部門關於中小學生減負措施的通知》精神,加強對中小學生減負工作的統籌管理,落實政府、學校、校外培訓機構、家庭等各方責任,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學業負擔,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來看看廈門減負方案
學校和培訓機構要這樣做
(一)規範學校辦學行為
1.堅持正確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為工作目標,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發展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2.嚴格依照課標教學。嚴格執行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開足開齊規定課程,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得隨意提高教學難度和加快教學進度,杜絕「非零起點」教學。
3.均衡編班配置師資。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嚴禁以任何名義設立重點班、快慢班、實驗班,規範實施學生隨機均衡編班,合理均衡配備師資。
4.嚴控書面作業總量。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三至六年級家庭作業不超過60分鐘,初中家庭作業不超過90分鐘,高中也要合理安排作業時間。
5.科學合理布置作業。作業難度水平不得超過課標要求,教師不得布置重複性和懲罰性作業,不得給家長布置作業或讓家長代為評改作業。
6.堅決控制考試次數。小學一二年級每學期學校可組織1次統一考試,其他年級每學期不超過2次統一考試。不得在小學組織選拔性或與升學掛鈎的統一考試。
7.採取等級評價方式。嚴格依據課程標準和教學基本要求確定考試內容,命題要符合素質教育導向,不出偏怪考題。考試成績實行等級評價,嚴禁以任何形式、方式公布學生考試成績及排名。
8.限制競賽評優活動。不得組織學生參加社會上未經教育行政部門審批的評優、推優及競賽活動。
9.合理使用電子產品。規範學生使用電子產品,養成信息化環境下良好的學習和用眼衛生習慣,全面提升信息素養。嚴禁學生將手機帶入課堂。
10.建立彈性離校制度。提供豐富多彩的課後服務內容,合理確定學生離校時間。安排學生參與各種興趣小組或音體美勞活動。對學有困難的學生加強幫扶,對學有餘力的學生給予指導。嚴禁將課後服務變為集體教學或集體補課。
11.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課前主動預習,上課專心聽講,積極發言、不懂就問,課後主動複習鞏固,學習時精力集中、提高效率,不做「刷題機器」。鼓勵同學間互幫互助、共同成長。
12.指導學生實踐鍛鍊。組織學生參加文體活動,培養運動興趣,確保每天鍛鍊1小時,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量安排在戶外。教育學生坐立行讀寫姿勢正確,認真做好廣播操和眼保健操。加強勞動生活技能教育,指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樂於科學探索,熱心志願公益服務。
(二)嚴格校外培訓機構管理
依規登記誠信經營。培訓機構取得辦學許可證及營業執照(或事業單位法人證書、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後方可開展培訓。培訓機構必須誠實守信經營,嚴禁虛假宣傳,誤導、欺騙學生和家長,嚴禁誇大培訓效果。
2.嚴禁超標超時培訓。開展語文、數學、英語及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知識培訓的內容、班次名稱、招生對象、培訓進度、上課時間等要經所在區教育行政部門備案審核並向社會公布;培訓內容不得超出國家課程標準,培訓班次必須與招生對象所處年級相匹配,培訓進度不得超過所在區中小學同期進度。杜絕機械訓練、強化應試等不良培訓行為。培訓時間不得與當地中小學教學時間相衝突,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於20:30。不得留作業。
3.嚴格教師聘用。培訓機構必須有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從事學科知識培訓的教師應具有相應教師資格,並接受社會監督。嚴禁聘用在職中小學教師到培訓機構任教,一旦發現,堅決吊銷辦學許可證,並對教師本人予以嚴肅處理,情節特別嚴重的,取消教師資格。
4.嚴禁與升學掛鈎。嚴禁將培訓結果與中小學招生入學掛鈎,嚴禁作出與升學、考試相關的保證性承諾,嚴禁組織舉辦中小學生學科類等級考試、競賽及排名。
家長要怎麼做
家庭履行教育監護責任
1.樹立科學育兒觀念。家長要正確認識孩子成長規律,尊重孩子個體差異和天性,保護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把培養孩子的好思想、好品行、好習慣作為家庭教育的首要目標。切實履行家庭教育職責,嚴格對孩子的教育管理,支持學校和教師正確行使對學生的教育管理權利。要理性設置對孩子的期望值,鼓勵孩子盡展其才。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合的培訓,避免盲目攀比、跟風報班或請家教給孩子增加過重課外負擔,有損孩子身心健康。
2.加強家校交流互動。加強中小學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建設,指導支持學校每學期至少召開1場家長會、組織1次家庭教育指導、舉行1次家長開放日活動、發出致家長一封信,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掌握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切實改變「學校減負、家庭增負,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現象。
3.增強孩子身心健康。安排孩子每天進行戶外鍛鍊,鼓勵支持孩子參加各種形式體育活動,培育1—2項體育運動愛好,引導孩子從小養成良好鍛鍊習慣。經常關注孩子情緒變化和心理健康,採取措施進行有效疏導。有意識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裡的事情幫著做。
4.引導孩子健康生活。引導孩子合理使用電子產品,上健康網站,不沉迷網路遊戲,不用手機刷屏。不讓孩子長時間看電視,保證小學、初中、高中階段學生每天睡眠時間分別不少於10個小時、9個小時、8個小時。按時作息、不熬夜,少吃零食、不挑食,不攀比吃喝穿戴。
政府要這麼做
強化政府管理監督
1.嚴格活動競賽管理。不得隨意要求學校組織學生參加與教育教學無關的活動,不得隨意要求學校增加專題教育內容。教育行政部門要強化面向中小學生活動競賽的日常監管,對未經批准違規舉辦的活動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公安機關和民政部門要對「山寨社團」「離岸社團」舉辦以營利為目的的所謂「國際」「全球」「大中華」賽事,堅決予以查處。
2.規範培訓機構監管。落實《福建省教育廳等四部門關於加強校外培訓機構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閩教綜〔2018〕15號)和《福建省教育廳等二十一部門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通知》(閩教發〔2019〕57號)要求,建立完善校外培訓機構治理長效機制,切實做到「五個必須」「五個嚴禁」,讓培訓機構真正成為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
3.深化考試招生改革。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學校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嚴禁以各種名義組織考試選拔學生,嚴禁將培訓機構培訓結果作為招生入學依據。全面實施基於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模式,將優質高中招生名額合理分配到普通初中並完善實施規則。民辦中小學校招生納入教育主管部門統一管理,與公辦中小學同步招生。
4.支持做好課後服務。市、區財政要加強課後延時服務的經費保障,將課後服務財政補助經費納入教育部門年度預算安排,切實保障課後延時服務工作人員勞務費及購買服務等。鼓勵各區、學校積極探索,通過組織志願者、購買社會資源參與等多種形式開展課後服務。提倡學校有計劃地安排或教師主動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免費輔導幫助。
5.切實抓好貫徹實施。各區要針對本地區中小學生學業負擔情況進行摸底調查,結合實際制定本區域詳細減負實施方案,明確責任分工,抓好組織實施。
怎麼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要加強對中小學生減負工作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市、區兩級政府教育、發改、公安、民政、財政、人社、市場監管、廣電、婦聯等相關部門要發揮各自職能優勢,密切配合,形成政府統籌、分工協作、齊抓共管的規範辦學行為和減負工作有效機制。教育部門負責規範學校辦學行為,切實減輕過重的課業負擔;財政部門加大對減負工作的經費保障力度;人社、民政、教育、市場監管和公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加強校外培訓機構的監管與行政執法;廣電部門加強廣播電視教育節目的監管,引導電視臺開播有益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家庭教育欄目;婦聯充分利用社區教育資源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工作。
(二)開展減負督導檢查。從2019年起,市政府教育督導機構每年要通過各區自查、交叉檢查、隨機抽查、實地督查等方式對各區人民政府開展規範辦學行為和減負工作進行督導,並將督導結果納入對區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考核指標。各區也要開展督導檢查,逐級開展規範辦學行為和減負工作評議考核,每學期向社會公布督導結果。責任督學要切實做好責任學校規範辦學行為和減負的督導工作。
(三)加強輿論宣傳引導。各區各校要通過電視、廣播、報紙、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宣傳媒體,加大科學育兒知識宣傳力度,加強中小學校、校外培訓機構等典型經驗正面宣傳報導。中小學校要通過家長會、教學開放活動等途徑,提高家長履行家庭教育職責的能力。
(四)廣泛接受社會監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要公布舉報電話和信箱,暢通社會反映情況渠道,引導廣大學生家長共同監督減負工作。對規範辦學行為和減負工作不力、群眾反映強烈的單位、學校和有關責任人、教師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市教育局舉報電話:2135551
郵箱:xmedujjc@163.com
原標題:快訊!九部門發布廈門中小學減負方案!不布置家長作業!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
責任編輯:柯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