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晚年時,看著蜀國、吳國兩地心生悲戚,眼看著自己鬚髮盡白,但是一統天下之偉業還遙遙無期,他不禁感慨,人生短促,雖有統一天下之信心,但是上天給他的時間實在是太短了,但是曹操是樂觀的,他並不會向命運低頭,於是他寫下《龜雖壽》一詩。
總的來說,曹操的這首詩充滿了人生哲理,而這種哲理來自於他對生活真切體驗。曹操當時擊敗袁紹父子,平定北方烏桓,躊躇滿志,樂觀自信,趁著勝利之際,以詩歌來抒寫胸懷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詩中既有天命無常的悲嘆,也有壯志凌雲般的豪情氣概;既有人生短促的哀愁,又有「老驥伏櫪」的勃勃雄心。
整首詩無論是從其要表達的情感上,或是從它本身所蘊含的人生哲理上,都能夠給人一種氣勢磅礴之感,讓人心生對人生變化無常的悲嘆,又能感覺到詩人身上的那种放浪形骸的胸懷。詩歌接連用「神龜」、「騰蛇」和「老驥」三個比喻,從正反兩個方面引出「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主題,使全詩韻調跌宕起伏,格調激昂,機理縝密,迸發出奮進之情,顯示出詩人自強不息以及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開頭四句,直接寫到「神龜」雖有千年之壽,卻逃不過一死,「騰蛇」儘管能夠興雲駕霧,最終也不過是化作灰土,從而傳達出詩人身上的那種感嘆天命無常卻又不乏樂觀心態,讓讀者哀之又心生敬佩之意。而「老驥」以下四句,語氣轉為激昂,筆挾風雷,使這位「時露霸氣」的蓋世英豪的形象躍然紙上。
即使詩人已逾晚年,正如只能伏在槽櫪旁嚼草的老馬一樣,但是心中仍然有馳騁千裡的雄心。然而,詩人在哀嘆人生短促、天命無常的同時,卻又在詩中呼告道屍「盈縮之期,不但在天」,認識到了人的生命長短不僅僅取決於「天」。
這不矛盾,詩人所想要給世人展示的正是那種不向命運低頭,敢於與命運做鬥爭的精神。結尾四句,詩人強調修身養性,以平淡衝和之心來「得永年」,但是沒有無所事事之意,不會讓人覺得詩人在消極遁世。相反,詩人正是想要用這種以靜襯動的方式來激勵人們,只有保持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勃勃雄心壯志才不會被時間所磨滅。綜而觀之,整首詩傳達的是一種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積極進取精神,即使人生無常,生命短促,也要自強不息。
雖然曹操在世人眼中並非光明磊落之人,但他給後輩們留下的詩詞都是國之瑰寶,其中蘊含的道理對很多年輕人來說都很適用,比如《龜雖壽》這首詩,他蘊含的深意值得每個人作為座右銘,在現如今這個時代,曹操所傳達的核心思想也會成為人們堅持下去的動力。
若是有了曹操這一番氣魄,俯瞰天下並非不可實現之事,但是很多人一開始就敗了,眼前困難重重就已經將其擊敗,不會去思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會覺得解決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解決不了,但曹操馳騁天下初期,何其艱難?但他在生之時卻能天下三洲得其二,若是再給他一些時日,天下一統也是遲早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