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寫下《龜雖壽》,其中蘊含的哲理,對於年輕人都是珍寶!

2021-01-16 鑑賞詩詞

曹操晚年時,看著蜀國、吳國兩地心生悲戚,眼看著自己鬚髮盡白,但是一統天下之偉業還遙遙無期,他不禁感慨,人生短促,雖有統一天下之信心,但是上天給他的時間實在是太短了,但是曹操是樂觀的,他並不會向命運低頭,於是他寫下《龜雖壽》一詩。

總的來說,曹操的這首詩充滿了人生哲理,而這種哲理來自於他對生活真切體驗。曹操當時擊敗袁紹父子,平定北方烏桓,躊躇滿志,樂觀自信,趁著勝利之際,以詩歌來抒寫胸懷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詩中既有天命無常的悲嘆,也有壯志凌雲般的豪情氣概;既有人生短促的哀愁,又有「老驥伏櫪」的勃勃雄心。

整首詩無論是從其要表達的情感上,或是從它本身所蘊含的人生哲理上,都能夠給人一種氣勢磅礴之感,讓人心生對人生變化無常的悲嘆,又能感覺到詩人身上的那种放浪形骸的胸懷。詩歌接連用「神龜」、「騰蛇」和「老驥」三個比喻,從正反兩個方面引出「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主題,使全詩韻調跌宕起伏,格調激昂,機理縝密,迸發出奮進之情,顯示出詩人自強不息以及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開頭四句,直接寫到「神龜」雖有千年之壽,卻逃不過一死,「騰蛇」儘管能夠興雲駕霧,最終也不過是化作灰土,從而傳達出詩人身上的那種感嘆天命無常卻又不乏樂觀心態,讓讀者哀之又心生敬佩之意。而「老驥」以下四句,語氣轉為激昂,筆挾風雷,使這位「時露霸氣」的蓋世英豪的形象躍然紙上。

即使詩人已逾晚年,正如只能伏在槽櫪旁嚼草的老馬一樣,但是心中仍然有馳騁千裡的雄心。然而,詩人在哀嘆人生短促、天命無常的同時,卻又在詩中呼告道屍「盈縮之期,不但在天」,認識到了人的生命長短不僅僅取決於「天」。

這不矛盾,詩人所想要給世人展示的正是那種不向命運低頭,敢於與命運做鬥爭的精神。結尾四句,詩人強調修身養性,以平淡衝和之心來「得永年」,但是沒有無所事事之意,不會讓人覺得詩人在消極遁世。相反,詩人正是想要用這種以靜襯動的方式來激勵人們,只有保持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勃勃雄心壯志才不會被時間所磨滅。綜而觀之,整首詩傳達的是一種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積極進取精神,即使人生無常,生命短促,也要自強不息。

雖然曹操在世人眼中並非光明磊落之人,但他給後輩們留下的詩詞都是國之瑰寶,其中蘊含的道理對很多年輕人來說都很適用,比如《龜雖壽》這首詩,他蘊含的深意值得每個人作為座右銘,在現如今這個時代,曹操所傳達的核心思想也會成為人們堅持下去的動力。

若是有了曹操這一番氣魄,俯瞰天下並非不可實現之事,但是很多人一開始就敗了,眼前困難重重就已經將其擊敗,不會去思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會覺得解決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解決不了,但曹操馳騁天下初期,何其艱難?但他在生之時卻能天下三洲得其二,若是再給他一些時日,天下一統也是遲早之事。

相關焦點

  • 讀曹操的《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裡
    《龜雖壽》神龜雖壽,猶有競時。臘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曹操傳世的詩篇都是樂府詩。用樂府舊題寫時事,乃曹操首創。清代學者沈德潛指出:「借古樂府寫時事,始於曹公。」而這一創新成了我國文學史上一個最大膽的突破。他不但向漢樂府民歌學習,突破其音律的限制,將四言、五言的詩都用非常質樸的語言進行演繹,還常常運用傳統的比興手法,用比喻來描寫事物、表達情感。這種風格的作品大大推進了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曹操為此功不可沒。
  • 讀《龜雖壽》品曹操的人生哲學
    無一例外的都化為一堆塵土融進了歷史的長河之中。而曹操在看待生死這一點上,卻有獨特的見解和一定的高度。從他的《龜雖壽》中可略見一斑。此詩是組詩《步出夏門行》的第四篇。作者自比一匹上了年紀的千裡馬,雖然形老體衰,屈居櫪下,但胸中仍然激蕩著馳騁千裡的豪情壯志,表現了其老當益壯、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滿了對生活的真切體驗..
  •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龜雖壽》識曹操
    ┃引文:「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節選)┃公元208年,曹操平定了烏桓叛亂、並順勢依靠烏桓鐵騎力量消除袁紹殘餘勢力,開始南下徵討荊、吳。此時的曹操已經五十三歲,已然進入他所自稱的「烈山暮年」之狀態。
  • 龜: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龜雖壽(三國)曹操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徵烏桓凱旋時,寫下了《步出夏門行》的組詩,其中第一首就是《觀滄海》。今天這首《龜雖壽》是其中的第四篇,全詩基調慷慨激昂,抒發了詩人老當益壯、積極進取的豪邁情懷。詩一開篇,詩人從神龜、騰蛇切入,揭示了生死的自然規律。《莊子·秋水》中說:「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
  • 蘊含生活哲理的古詩文,句句都常見,蘊含深刻道理
    中華文化燦爛悠久,古詩文中蘊含著無限的哲理,今天就給大家分享7條,句句都很常見,但不見得知道其中的意思。1.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杜甫《前出塞九首 其六》這句相信大家都見過,但你知道它其中蘊含的哲理嗎?意思不多解釋大家都能看懂。
  • 毛澤東評曹操: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那麼對於二者兼具的一代梟雄曹操,毛澤東是如何評價的呢?「我還是喜歡曹操的詩。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是真男子,大手筆」毛澤東愛讀曹操的詩歌。他曾經這樣稱讚曹操的文才:「曹操的文章詩詞,極為本色,直抒胸臆,豁達通脫,應當學習。」
  • 蘊含哲理的兩首宋詩,其中一首你一定讀過
    唐代是古詩的大發展時期,給我們流傳下了許多優秀的詩篇,而宋代繼續發揚了唐代詩歌的精髓,宋詩與唐詩的最大區別就是在寫平常的事物時,往往寫出一點兒哲理的意味,下面的這兩首詩就蘊含著人生哲理:題西林壁【宋】蘇軾
  •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曹操心中包含著大海,而大海中又包含著宇宙
    觀滄海東漢·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這一年曹操做了一件大事,即北徵烏桓,勝利而歸。烏桓是我國東北部的幾個少數民族之一,當時跟中原的軍隊會有一些戰爭。曹操北徵烏桓,是他宏大計劃中的一部分。我們往前找一找,建安五年(200年)的時候發生了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就是官渡之戰。正是藉助官渡之戰的勝利,曹操稱霸了北方。到建安十二年,他又取得了新的勝利。在凱旋的途中,他寫下了《觀滄海》。
  • 曹操留下三句名言:一句成學霸的座右銘,一句成酒鬼的口頭禪
    作為一個領導者,曹操的才華是毋庸置疑的。曹操平時最喜歡的就是詩文,所以曹衝死後,曹植成了他看的最順眼的一個兒子。縱觀曹操的一生,留下了許多有名的詩文,但是這三句名言,大多數人都能熟記於心。曹操創作這首《龜雖壽》時,他已經平定了北方,曹魏集團已經成為了三國時期最大的一股勢力,他的目標就是渡過長江北岸,消滅劉備和孫權,這樣就能夠一統中原,實現心中所願。此時的曹操已經五十三歲了,於是寫下這首短歌行,自己雖如那老驥形老體衰,依然要馳騁千裡。如今,這句詩更是成為無數學霸的座右銘。
  • 中書協書法大家劉光霞,行書曹操《龜雖壽》欣賞,可做帖的好書法
    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聲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 謝!墨是書法構成的重要元素,是書法呈現的最直接的顏色,我們把這種顏色稱之為墨色。墨色的變化除了運筆的輕重緩急之外,調墨也是一幅書法作品的至關重要的步驟。書法學習和創作當中如何調墨呢?
  • 千古詩人第一之祖 曹操的這三首詩句句經典!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碣石山位於今天的河北昌黎縣。秦始皇東巡時曾到此地刻石記功,「皇帝奮威,德並諸侯,初一泰平」(《碣石門辭》),漢武帝也曾登臨碣石觀海。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北徵烏桓得勝,班師之時途經碣石山。曹操登上山石,觀海弔古。經多年徵戰,終於平定北方,曹操感慨萬千,於是留下了千古名篇《步出夏門行觀滄海》。只見水波蕩漾,山島聳立。島上樹木繁茂,生機盎然。大海波瀾壯闊,似乎將日月星辰都捲入其中。寥寥數筆,以遼闊的滄海之景,盡顯詩人博大的胸襟與其遠大的志向。
  • 曹操有兩首有名詩詞,一句被酒鬼們慣用,一句被企業家視為名言!
    曹操我國皇帝之中,算得上詩人的曹操肯定名在其中,如果皇帝有排名的話,那麼曹操肯定是前三,曹操的詩可以說是有文化,有內涵。曹操著名的詩句有很多,曹操有兩首詩詞,一句被酒鬼們慣用,一句被企業家當做經典。曹操的《短歌行》應該算是比較有名氣的。
  • 《遙遠的救世主》中三句經典語錄,句句蘊含哲理,發人深省
    一本優秀的書籍,它深邃的思想內涵會隱藏在作者的文字當中,一些經典的語錄在不經意之間就會將人生哲理呈現在我們眼前,細細品味其中蘊含的哲理,確實是讓人醍醐灌頂的名句。奕心在這裡向大家分享在《遙遠的救世主》這本書中的三句經典語錄,句句蘊含哲理,發人深省。一、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作者豆豆是第一個提出「強勢文化與弱勢文化」的人,強勢文化顧名思義就是強者塑造的文化,而弱勢文化是最普遍的窮人思維方式。
  • 曹操最出名的三句詩:一句酒鬼最愛,一句勵志經典!
    曹操,無疑是中國古代歷史中最炙手可熱的人之一。雖然我國古代有很多出色的偉人,但在這眾多的帝王之間,真正能夠稱得上詩人的,確只有曹操了(乾隆也稱不上)。其短歌行、觀滄海、龜雖壽等詩詞,更是讓無數文人膜拜。在操擦眾多的詩歌中,有三句話最為人所知。第一句:《短歌行》裡的一句名言「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所謂的杜康,就是美酒的意思,喜歡喝酒的酒鬼,總是喜歡拿這句話前來消遣。
  • 蘇軾寫下一首千古名作,既有美景,又有哲理,值得一讀再讀
    簡單來說,就是在蘇軾的詩中,一些極為平常的生活內容和自然景物,往往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其實,蘇軾的詞也一樣。這種對人生命運的理性思考,反而可以增強詞境的哲理意蘊。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詞《行香子·過七裡瀨》,便是蘇軾的一首既有優美景色,又有深刻哲理的千古名作。它寫於公元1073年,也就是宋神宗熙寧六年。
  • 朱熹寫下一首遊春詩,字字句句蘊含哲理,成千古名作!
    朱熹無愧於他「哲學家」的頭銜,一首遊春詩都能包含自然哲理,進而引出人生哲理。類似的哲理詩不少,很少能有像朱熹所寫的哲理詩一樣,不露說理的痕跡,這是朱熹的高明之處,也是其他詩人不及朱熹之處。」這些詩句之所以能夠傳誦至今,就是因為它們具有一定的處世哲理,人們用的到它們,用它們勸解自己,勸解別人。今天分享的這首詩《春日》,是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朱子是怎麼說理的。
  • 曹操最有名的四首詩,文風獨特且豪邁氣魄,最後一首你一定沒背過
    01《龜雖壽》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曹操用這兩個形象的比喻說明:世間萬物都不是永恆存在的,新陳代謝是大自然的根本規律。這就等於告訴人們,人雖壽夭有別,但最終都是要死的。這也是樸素的唯物辯證思想和無神論的觀念,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由此,曹操藉以明志:既然人總是要死的,我們不應該就此對人生採取消極悲觀的態度,而是要承認生命有限。
  • 曹操經典詩詞賞析 不愧為「一代梟雄」
    曹操是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的文學成就,則表現在詩歌方面,而慷慨悲涼的基調則是其詩歌的特色。其樸實無華、不尚藻飾的藝術風格也引得眾多當代書法家爭相選其作品作為書法創作的題材。1、《龜雖壽》全文:  神龜雖壽,猷有竟時。
  • 俗語:廟小妖風大,下句同樣經典,做人的哲理蘊含其中
    俗語:廟小妖風大,下句同樣經典,做人的哲理蘊含其中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廟小妖風大」這句話,它的字面意思是說 ,如果一個寺廟很小的話,若是有出現幾個法力較高的妖怪的話就拿高考來說,可能你們平常的成績排名只局限於學校或者同個地區,可是當對於高考而言,那是全省乃至全國的競爭,所以一開始學習的圈子越大的話,越有助於自己取得進步。
  • 曹操最經典的三句名言:一句成為酒鬼口頭禪,一句深受毛主席讚賞
    導語:正所謂「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但後世對於「才人」的評價卻是褒貶不一,比如魏國曹操。有人說曹操是一代梟雄,若不是他打敗了呂布、袁氏兄弟還有西涼馬騰,也無法平定亂世,被稱為「治世能臣」;也有人說他是一代奸雄,因為他挾天子以令諸侯,一手將朝政緊握,以此來使得自身勢力不斷壯大,可見其野心。拋開一切評價,我們還能看到一個才氣十足的曹操,從他的文學作品中可見一斑,他生前說過的三句名言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