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根據全球最大的專業退稅機構叫環球藍聯發布信息,說去年中國遊客在歐盟購物該領而沒有領的退稅金額就多達8億元人民幣。
鳳凰衛視8月9日《總編輯時間》,以下為文字實錄:
杜平:中國遊客消費闊綽已不是新聞了,去年一年中國的遊客僅僅在法國的購物退稅就高達30億歐元,但現在有一個數據顯示說,中國遊客很冤,冤在什麼地方呢,因為根據全球最大的專業退稅機構叫環球藍聯發布信息,說去年中國遊客在歐盟購物該領而沒有領的退稅金額就多達8億元人民幣,那環球藍聯退稅業務份額佔全球80%以上,根據他們對全球200多個國家或者地區的消費統計顯示,48%的俄羅斯旅行者認為購物是他們旅行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一數字在中東是56%,而在中國遊客當中就高達82%,所以數據顯示全球購物者數量最多的還是中國,其次是俄羅斯,第三是日本。
統計數據還顯示,中國遊客開始大規模的海外採購開始於2004年,之後每年的漲幅都在40%以上,到了2012年中國消費者退稅購物金額就多達3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44億元,每人平均購物金額達到875歐元,如果按照10%的平均退稅率來計算,退稅總額就多達24億元人民幣,但是有調查機構發現,其中三分之一的數額大約8億元人民幣的退稅沒有人去認領,那麼據一名從事境外旅遊服務的人士表明說,情況不熟悉,手續不明,語言障礙多等等因素都讓很多的中國的遊客放棄了退稅的要求,在歐盟各國購物的物品所能夠享受的退稅的利益雖然也不相同,雖然退稅必須達到的最低購物額也不同,但很多中國遊客英語水平有限,不知道如何去商店跟店員或者是機場退稅處的官員進行溝通,最後就退稅的程序也就不了了之,這個新聞其實還值得大家關注一下,因為去歐盟國家旅遊或者購物的人越來越多,而且中國的消費者基本上買的都是相當的貴重的物品,在一般的像高檔的商店裡面或者在歐洲國家裡面,就是普通的商店裡面都可以退稅的,所以這個事情如果說你不去辦這個手續,其實挺可惜的。
我個人的感覺是這樣,就有這種經驗是這樣的,你到歐洲購物的時候,那些高檔的商店就不用說了,肯定會有退稅的權利,一般的普通的商店你購物的時候還要問一下,你這個商店購物可不可以退稅,有沒有退稅的條子發票給你,如果有的話,當然最好,如果沒有就不能退稅了,但是你購物付錢之後一般是信用卡付錢,付錢之後他會給你開一個退稅的單子,當場不是給你錢,給你單子,然後蓋上章,第二個步驟是什麼呢,比如說你在歐盟國家裡面旅行三四個國家,那最後一個國家就是離開歐盟的時候,你必須在那個機場裡面找到退稅處,把所有一路上購物的發票可以退稅的發票一起交到辦事處裡面或者是塞到他的箱子裡面,然後這個錢不可能當時給你的,不是給你現款,而是他們把退稅的款項就打到你的信用卡的帳戶上面,然後你才可以看到退的錢在哪裡,所以這個程序很多的中國的遊客不太清楚,基本上把這個權利都放棄了。
今天主要的新聞是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五公布了新的數據,顯示說7月份內地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漲幅和6月份持平,守在5個月的高位,但是略低於市場的預期。
內地7月CPI同比上漲2.7%
解說:數據顯示,7月份內地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按年上漲2.7%,與6月份漲幅持平,並且是今年3月份以來最高水平,另外CPI環比則略微上漲0.1%,食品價格漲幅進一步擴大,是CPI上漲的主要原因,其中7月食品價格同比漲幅為5%,較6月份進一步增加0.1個百分點,而7月份非食品價格漲幅則與6月份持平,為1.6%,食品價格中肉禽價格同比漲幅擴大至5.9%,7月豬肉價格漲幅更較6月份大幅增加,至3%,另外鮮菜價格漲幅也高達11.8%。
市場普遍表示,7月份通脹要比預期的好,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認為中國今年的通脹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另外結合早前公布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以及貿易數據來判斷,中國經濟在一系列穩增長政策支持下,可能已經開始站穩。
內地7月份PPI同比跌幅縮至2.3%
解說:工業生產成本的7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則同比下降2.3%,較6月跌幅收窄,但已經連續第17個月負增長,顯示製造業需求不足的情況稍有好轉,市場分析認為,7月PPI按年跌幅亦如預期,繼續縮小,進一步確認了5月份PPI的底部位置,表明近期出臺的一系列穩增長調結構和促改革的政策效應已經有所顯現。
杜平:關於進出口方面,就是中國內地7月份的進出口按年恢復了正增長,而且增長的幅度遠遠高於市場的預期,不過有的分析表示說下半年的進出口增長可能不容樂觀了,而實現全年外貿增長的目標還是有難度的。
解說:根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內地7月份出口和進口按年增幅分別高達5.1%和10.9%,扭轉了6月份雙雙負增長的態勢,也大幅高過市場預期,同時7月份進出口總額按年增長7.8%,貿易順差較去年同期縮小至178億美元,分析表示,歐美經濟基本面的改善和7月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回升有助於推動外貿數據的反彈,而7月份進出口按年增速,雙雙由負轉正,也進一步傳遞出宏觀經濟觸底回升的信號,不過出口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將抑制短期出口數據的大幅增長,同時針對中國企業的雙反調查等貿易爭端頻發,也對高增長形成阻力,加上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後續影響顯現,今年下半年進出口增速仍有下滑可能,實現全年進出口8%的官方增長目標依然存在難度。
中國經濟回穩 減輕種種疑慮
杜平:7月份的經濟運行的數據發布之後,其實在國際社會影響的反應還很多的,特別是歐美的市場,都做了非常積極的反應,然後歐美一些主要的媒體基本上都是大篇幅的報導,這個事情為什麼那麼重要呢,只是一個就是月份的統計數據為什麼那麼受到重視呢,原因就在於過去兩年時間裡面中國的經濟增長一直是一種下行的態勢,這個態勢就是讓很多的國內國外的人士包括經濟學家包括一些權威的機構等等,都做出了很多不同的猜測,基本的看法是一樣的,也就是說中國的高增長這個時期已經過去了,而且還有可能出現一種危險,也就是要麼是硬著陸,要麼就是像日本那樣,就是進入一個長期低迷的狀態之下,但是這一次7月份出現的數據讓所有的人都出乎意料,所以今天的西方媒體的主要的觀點只有2個詞,一個就是出乎意料,一個就是趨向穩定,就這兩種說法,概括了7月份的中國經濟整個增長的一個態勢,從進出口增長到CPI的基本的受到控制,而且是相當的低,還有就是工業產值增幅也是超乎意料,這種跡象讓很多人都感覺到就說中國經濟可能把過去的低迷狀態已經拋在後面了,未來可能是一個比較長期的趨穩的,相對來講還是比較高的增長的態勢,還會持續的維持下去。
他帶來的影響有多大呢,第一個影響,我覺得就是讓中國最高的領導層消除了後顧之憂,為什麼呢,因為就是從今年3月份開始的新的政府一直是在追求比較平衡的經濟戰略,也就是經濟轉型,通過內需來拉動經濟,或者說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但是因為考慮到很多的一些問題,就是覺得好像很多的不明的因素在前面,所以實行起來可能會面臨很多的問題,包括什麼呢,如果CPI或者通貨膨脹過高的話,對經濟改革肯定會產生很多的障礙,或者說如果經濟增速太低的話也會使得經濟轉型就是在過程當中很難實施,所以這種形式可能是一個相當好的趨勢,你靈活使用的空間就大了,而且不需要通過各種財政或者是其他的貨幣的政策來刺激經濟,這個都不需要了,這就是所謂的克強經濟學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說不要有任何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措施,然後不斷的能夠推動一些結構性調整,這就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條件。
下面就是講到高雄市市長陳菊率領的代表團9號到訪天津,這是她時隔四年之後再次登陸,此前有分析認為說陳菊此行是釋放了善意,那麼她本人表示說兩岸在如何從了解變為理解,怎樣異中求同都付出了很多的善意,營造了很多溝通的氣氛。
陳菊:兩岸異中求同釋放善意
解說:陳菊首站到達天津後,在下塌的酒店舉行小型媒體見面會,她表示四年間兩岸不斷的溝通交流,樂見兩岸朝著正向發展。
陳菊:在將近4年的時間,兩岸不斷的溝通交流,雖然我所屬的政黨大家認為在這個部分這4年多來做了很多一種善意的發展,我們所有民進黨的高層大家都是認為要正視兩岸之間的差異。
解說:之前臺灣前「行政院長」謝長廷曾有過訪問大陸的經歷,陳菊作為迄今為止訪問大陸的民進黨最高級的在任官員,外界也猜測民進黨對大陸的政策是否有變化,陳菊表示兩岸在如何從了解變為理解,異中求同都做了很多努力,透露出善意。
《總編輯時間》鳳凰資訊臺播出【節目專區】
主持人:呂寧思 何亮亮 杜平
首播時間:周一至周五22:00——22:30
重播時間:周二至周六03:30——04:00 10:30——11:00
聲明:凡註明「鳳凰網」來源之作品(文字、音頻、視頻),未經鳳凰網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鳳凰網」。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