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鐵談判細節:外資企業以核心技術綁架訂單

2021-01-08 環球網

本報記者新近了解到,2003年至2008年,國務院批覆的鐵路建設投資總規模約為2萬億元。按照鐵道部公布的投資情況,這2萬億投資絕大部分已經完成。

一位南車集團上遊供應商告訴本報記者,2萬億投資中,80%至85%的金額用在了基建建設,剩下的20%至15%用於車輛製造。而車輛製造這一塊,西門子等外資巨頭就佔了60%以上份額,相當於外資至少分食了我國2千億的鐵路投資。

如果從利潤上看,「基建還不具備充分市場化的條件,南車、北車儘管獲得了快速增長,但利潤率最高的還是外資。」上述南車集團上遊供應商表示。

南車集團一位技術專家對本報記者坦承,中國高鐵一方面突飛猛進,另一方面,由於核心技術的缺失,無法實現利益最大化。

突破歷史總銷量的訂單

我國時速200公裡及以上動車組,統一採用「CRH」(China Railway High-speed,『中國鐵路高速』英文字母縮寫)的簡稱。

南車集團一位管理人士曾告訴本報記者,CRH動車共有1至5個型號,中國的第一批訂單已經超過了德國西門子、法國阿爾斯通、日本川崎重工及加拿大龐巴迪四大世界高速鐵路裝備製造巨頭的CRH動車歷史總銷量。

中國高鐵發展給外資帶來的巨大機會,早在2004年高鐵「第一標」之前就已顯現。

上述南車集團上遊供應商告訴本報記者,在啟動高鐵招標之前,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宣稱「不買國產機車」,考慮租賃國外機車,後來因觸動的利益太廣泛而不得不收回成命。

此後,鐵道部制定了採購國外設備的談判規則,以此來均衡國內機車車輛廠的利益:對內,鐵道部規定在採購招標時,不允許國產機車單獨投標,只能作為外國公司的附屬公司參與;對外,外資企業不具有獨立競標的權利,必須以鐵道部規定的兩家機車製造企業作為招投標的窗口。

鐵道部還規定南車集團下屬的四方股份和北車集團下屬的長客股份兩家主機製造企業參與外商談判,其他國內幾十家列車生產企業一概不準與外方接觸。

2004年高鐵「第一標」名為「時速200公裡鐵路動車組項目」,標的是200列200公裡動車組,競標者有德國西門子、法國阿爾斯通、日本川崎重工及加拿大龐巴迪四大巨頭。

彼時也恰逢中國鐵路啟動新一輪大提速。按照原鐵道部副總工程師張曙光透露的「技術轉讓費1.5億歐元」的價格底線,200列動車光是技術轉讓費就達300億歐元。

最終,通過將大額訂單與核心技術轉讓捆綁的方式,2004年至2005年,南車青島四方、北車長客股份和唐車公司先後從加拿大龐巴迪、日本川崎重工、法國阿爾斯通和德國西門子引進技術,聯合設計生產高速動車組。

相關焦點

  • 中國高鐵為什麼能領跑世界?詳解高鐵核心技術
    2007年4月18日,中國鐵路第六次大提速正式實施,同年我們所熟知的CRH「和諧號」動車組上線運營。這標誌著中國高鐵元年正式到來。但和諧號最初並不是由我們完全自主研發的而是我們在引進國外技術的列車車型上,再創新而來的。
  • 核心技術短板將中國滑雪器材企業擋在市場門外
    新華網哈爾濱8月19日體育專電(記者 鄒大鵬)中國自由式滑雪國家隊贊助商、德國沃克滑雪器材中國區總代理亓勇19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中國滑雪體育用品市場存在巨大潛力,但中國滑雪器材企業大多因「核心技術短板」被擋在了市場門外。
  • 日媒:中國高鐵野心大 欲承接全球多國訂單(圖)
    中國高鐵欲承接海外訂單  【推薦閱讀】   泰總理體驗日本新幹線 比較與中國高鐵差別:很了不起  中日兩國政府爭奪泰國高鐵升級中國或再敗一回合  外媒:中日爭奪泰國高鐵訂單 中國同意採購泰大米橡膠  媒體:中國高鐵對外輸出須跨過日本這道坎  據日經中文網報導,中國兩大軌道交通車輛企業——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3月9日分別舉行臨時股東大會,正式決定了合併。
  • 外資企業正撤離中國?外貿企業如何渡過難關?怎樣擴內需、促消費...
    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推動商務高質量發展的系列政策措施正在顯效。5月18日,商務部部長鐘山,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副部長王炳南介紹有關情況。券商中國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外貿企業出口退稅速度已縮短至一個星期左右。
  • 中國高鐵招標秘聞:摔茶杯鎮日本 西門子跪服
    實話說這個規定有點太霸道了,國外企業不但要全心教,還怕遇到笨學生,因為即便他全心教,碰到笨學生學不好,他的錢一樣打水漂。沒辦法,這些國外企業只好把壓箱底的活兒拿了出來!前幾年有些負能量滿滿的媒體一直質疑中國企業是否從這次技術引進中獲得了核心技術。
  • 高鐵裝備「中國大腦」 三大核心技術100%國產化
    法制晚報7月25日消息,近日,由中國通號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套時速350公裡高鐵自動駕駛系統(C3+ATO)順利完成現場試驗,標誌著我國高鐵自動駕駛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在列車運行控制技術保駕護航下,中國高鐵智能化運營水平領跑全球,即將迎來自動駕駛時代。
  • 取消流量「漫遊」費、放寬汽車外資股比限制、加快核心技術攻關...
    新華社北京4月25日電題:取消流量「漫遊」費、放寬汽車外資股比限制、加快核心技術攻關——工信部有關負責人回應三大熱點新華社記者張辛欣能否在7月1日如期取消流量「漫遊」費,放寬汽車外資股比限制有哪些具體舉措
  • 16年前那場盪氣迴腸的招標,中國一招通吃三國,造就今天中國高鐵
    說起來也巧,當時的川崎重工和阿爾斯通都處於企業經營不善的境地,尤其是阿爾斯通。2003年,阿爾斯通曾經陷入困境,甚至向法院申請了破產保護,可以說中國的高鐵訂單,強行幫它續了一波命,讓它起死回生。但即便這樣,談判進行得也是困難重重。
  • 談判進入全新階段!日本被迫出局,泰國高鐵押注中國,費用464億
    不願降價,日本被迫出局,泰國高鐵重回談判桌,中國有望拿下訂單近日已經展開了許久的關於泰國高鐵的建設計劃談判已經進入了尾聲,與許多人預想中的不同的是,日本在這場三國之間的談判中似乎已經不見蹤影,疑似遭到了出局。
  • 朱民稱企業核心技術不足:高鐵核心技術10%在國外 半導體90%在國外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副總裁朱民今日在2020全球財富管理論壇稱,我國企業在基礎、核心科技領域,技術上仍然有很多不足。「舉一些大家都知道的東西,光伏面板,中國在全世界50%的市場份額,我們做了調查,15%的技術在國外。高鐵,在國內是100%的市場份額,核心技術還是由有10%在國外。數字支付,中國是90%都在我們自己手裡,這是我們引以自豪的,包括阿里、騰訊等等,我們還是有10%的技術在國外。不用說半導體,半導體我們整個技術90%在國外。所以我們還是得隨著這些變化還是得看到我們基礎的薄弱」。
  • 人民幣升值"雙刃劍":外貿企業利潤縮水 外資狂買債券
    1月11日,平安銀行避險團隊在回答時代周報記者問題時表示,建議企業管理者轉變固定思維,認清通過套期保值工具對衝匯率風險的重要性,建立風險中性避險策略,了解套期保值的核心是管理風險、對衝風險,而非盈利手段。然而,即便如此,美元對於外貿企業依然不可或缺。當下它們還有一種微妙的心態,那就是「拿著美元燙手、不拿又怕吃虧」。
  • 邊戰疫邊創新 中央企業攻下這些關鍵核心技術!
    我國已經投產和建設中的6代以上液晶面板生產線34條,產業投資規模約1.5萬億,佔到全球出貨量的50%以上,全球手機出貨量近14億部,主要生產地集中在中國大陸,但產業鏈核心原材料電子玻璃仍然高度依賴進口和外資企業,國產化率不到5%。
  • 穩外資穩外貿硬核舉措接連出臺,全球企業對中國市場信心一貫
    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的外資外貿造成了一定衝擊。國家發改委外資司副司長吳紅亮17日表示,從目前看,外資企業外遷的問題並不突出,外資基本盤是穩的。下一步將抓好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的範圍,加大標誌性的重大外資項目推進力度。
  • 突破核心技術!中國高鐵智能化運營獨自領先
    比起晶片更加讓人憂心的就是裝備大腦的操控系統,核電、三峽大壩等核心操控系統核心技術依然依賴西方,這個讓我們很不放心,一旦被西方惡意植入木馬屆時後果不堪設想。近期中國就在這一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獨自掌握了高鐵的「大腦和中樞神經」。
  • 一把手談品牌之九:堅持自主核心技術引領 打造「中國高鐵」國際品牌
    中國通號長期耕耘在軌道交通列車運行控制技術研發領域,掌握全球最核心的高鐵列控技術,是中國高鐵「走出去」聯盟的重要成員單位之一,為打造「中國高鐵」國家名片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通號瞄準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目標,自主掌控高端產業的關鍵核心技術,搶佔國際市場,為推動中國高鐵「走出去」作出貢獻,向世界展示中國高鐵的綜合優勢以及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偉大成就,面向新時代,迎接新發展,展示新作為,為打造「中國高鐵」國際品牌貢獻了通號科技力量。
  • 日本新幹線緊盯中國海外高鐵項目搶訂單
    日本新幹線以歷史久、安全性好聞名,但相比之下,中國在建設速度、造價等方面有很大優勢,而且中國的高鐵工程往往還有其他規劃作依託。在外界看來,高鐵出口不僅與商業利益有關,也關乎國家榮譽和地緣政治。由於擔心中國成功在東南亞建設鐵路網,有日本專家甚至建議「即使零元中標也應該拿下訂單」。「中國到哪裡,日本就到哪裡」,一名中國專家這樣總結日本在海外推廣高鐵的辦法。
  • 中日泰三方博弈 高鐵暗戰的談判硝煙
    同時,中國高鐵的「老對手」日本也沒有閒著—據境外媒體報導,泰國與日本就曼谷至清邁高速鐵路項目籤訂合作備忘錄,泰國將正式採用日本新幹線技術,全長700公裡的高鐵線路預計在2018年動工。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儲殷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中方項目組的談判人員,覺得中泰鐵路的頻繁變動,主要是因為中方的貸款利率過高。」
  • 我國高鐵出口因翻譯錯誤丟訂單:刮雨器譯成抹布
    新華社報導,南非正籌建全球最大的鐵路項目之一,該協議將有助中國南車在該國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2014年,從中國企業在海外承建的第一個高鐵項目土耳其安伊高鐵通車運營,到墨西哥高鐵項目的中標與廢標事件,再到首次出口世界米軌線路上的最高速動車組,中國高鐵已經走向海外。然而,這只是一小步,未來的大發展仍需克服不少障礙。
  • 取消新馬高鐵 重啟中資項目談判,馬哈蒂爾意欲何為?
    而另一位了解情況的馬來西亞前官員則告訴澎湃新聞,與取消新馬高鐵項目不同,與中國重啟談判是出於許多其他更複雜的考慮,可能是想要一個更好的交易。為何突然取消項目?「取消新馬高鐵項目是我們的最終決定。」去年12月20日終於開始正式招標,截止到今年4月前,已有來自中國、日本、韓國及歐洲的6家投標者遞交了設計方案,新馬兩國原定於今年年底確定中標企業。為了獲取這一「訂單」,有關中方企業在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由中鐵總牽頭,聯合了項目涉及相關產業的8家企業聯合參與競標。日本也組建了包含JR東日本、住友商事、日立和三菱重工的聯合競標團隊,該項目被日方定義為「最優先」的基建出口項目。
  • 中國高鐵技術姓中還是姓日?
    李克強總理出訪泰國時,親自向泰國總理英拉推薦中國的高鐵技術(新幹線),說中國高鐵技術安全、經濟、快速,希望與泰國一起發展高鐵,中國總理在國外第一次公開推銷高鐵技術,這引起了日本方面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