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中國高鐵野心大 欲承接全球多國訂單(圖)

2021-01-08 東方財富網

摘要

南北車合併屆時將誕生一個營業規模遠遠超過被稱作鐵路三巨頭的加拿大龐巴迪(軌道交通業務約9400億日元)、德國西門子(同8800億日元)、法國阿爾斯通(同8200億日元)的巨無霸企業。

中國高鐵欲承接海外訂單

  【推薦閱讀】

  泰總理體驗日本新幹線 比較與中國高鐵差別:很了不起

  中日兩國政府爭奪泰國高鐵升級 中國或再敗一回合

  外媒:中日爭奪泰國高鐵訂單 中國同意採購泰大米橡膠

  媒體:中國高鐵對外輸出須跨過日本這道坎

  據日經中文網報導,中國兩大軌道交通車輛企業——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3月9日分別舉行臨時股東大會,正式決定了合併。其目的是在經營規模上壓倒居行業領先地位的歐美日各大廠商,在承接海外訂單的競爭中佔據有利位置。兩家企業銷售額在中國市場所佔的比率達到90%,合併後將與中國其他國有企業聯手加快進入海外市場。「鐵路大國」中國的野心正在邁出新的一步。

  「不要讓媒體接近」,中國南車在北京一家飯店召開股東大會。儘管是把媒體排除在外,但40分鐘就非常順利的結束。個人股東們的反應非常好,「非常歡迎。這樣就可以與發達國家的企業一爭高下」,一位來自香港的男子非常興奮地離開了會場。

  中國領導層大力倡導的「走出去」思路對這一合併起到很大作用。合併後的新公司名為「中國軌道交通車輛」 (中車),員工達到17萬,銷售額如果按照日元計算將超過3.7萬億日元。南車的一名管理人員透露:「如果順利的話,4月份就將完成合併程序」。屆時將誕生一個營業規模遠遠超過被稱作鐵路三巨頭的加拿大龐巴迪(軌道交通業務約9400億日元)、德國西門子(同8800億日元)、法國阿爾斯通(同8200億日元)的巨無霸企業。

  中國企業給人的深刻印象就是藉助規模優勢展開低價攻勢,但在高鐵出口方面,北車副總裁餘衛平表示正與28個國家進行出口談判。對日本的日立製作所和川崎重工也希望獲取訂單的發達國家的業務也態度積極。

  河北省唐山市,「這裡是頭等座。座椅為完全平躺規格,可以看到駕駛臺」,北車的高鐵車輛工廠由專業的警衛隊常年駐守。從去年起,不斷有來自南美和非洲的海外政府人員前來參觀。在230萬平方米的廠區內生產採用了德國西門子技術的車輛。板金加工生產線的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在鋁製機身的切削工序中,高級技工進行毫米級的加工作業。「在迄今為止所看到的產品當中,質量水平最高」,據稱,最近連西門子公司的官員也感到很吃驚。

  此前南車與川崎重工和龐巴迪合作,北車則與西門子、阿爾斯通合作,從中吸收了車輛技術。通過此次南北車合併,「可以將先進技術融為一體」(南車管理人員),這一點也非常重要。驅動與控制系統等以往依賴進口的重要部件也在加緊實現國產化。中國自2007年開通高鐵以來,運行距離在7年間已經延伸至1萬6千公裡。日本一家廠商表示「在氣候差別非常顯著的中國積累起來的經驗技術不可小視」。

  2014年10月,北車宣布接到了美國波士頓市的地鐵車輛訂單。川崎重工和龐巴迪也進行了投標,但北車以日歐企業近一半的價格中標。起決定作用的並不僅僅是價格。「因為中美關係得到加強。在當地設立工廠還有助於創造就業」,在談判中中國政府人士也一同出席,並多次強調了這一點。如果在人工費用很高的美國進行當地生產,將不可避免地擠壓營利空間。即便如此,北車仍要去做,並把這一訂單當作進入美國的「宣傳廣告」。不考慮經營成本、一定要按既定國策執行下去的「國家後盾」也是中國國有企業的武器。

  在2010年之後,南車和北車開始加快進入海外市場,也彼此競爭。但進入了因過度的競爭使得業務惡化的惡性循環。南北車的合併就是要避免中國企業間的競爭,加快搶佔國際市場。

(責任編輯:DF070)

相關焦點

  • 日本欲借印度高鐵推銷新幹線 日媒:將與中國展開激烈競爭
    參考消息網12月31日報導 日媒稱,決定採用日本新幹線方式的印度首個高鐵計劃2018年將全面開工。把基建出口作為增長戰略支柱的日本政府希望以印度為跳板,帶動向各國進行推銷。然而圍繞以亞洲為主的高鐵計劃,在成本方面具有優勢的中國等發起猛烈攻勢,激烈的訂單爭奪戰或將持續。據共同社網站12月28日報導,「日本差不多以零利率向我們提供資金。」9月14日出席在印度西部艾哈邁達巴德舉行的高鐵開工典禮的該國總理莫迪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面前向日本的協助表示感謝。該高鐵是連接艾哈邁達巴德和商業城市孟買之間約500公裡的計劃,力爭2023年開通。
  • 日媒:印尼欲早日動工興建爪哇島高鐵 中日展開競爭
    參考消息網7月14日報導 日媒稱,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7月13日主持召開以爪哇島高鐵建設構想為議題的內閣會議,透露了將力爭早日開工建設的想法。據出席會議的內閣部長稱,佐科表示考慮8月就開工建設,但也有延期的可能性。
  • 日媒稱印度欲借新幹線重回「鐵路大國」:各國將爭搶訂單
    參考消息網11月10日報導日媒稱,印度首條高鐵建設計劃已經啟動。該項目將連接印度西部製造業發達的古吉拉特邦與商業城市孟買,採用日本的新幹線技術。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11月9日報導,印度的鐵路總裡程超過6萬公裡,在全球少有。不過由於線路老化,導致事故頻發。
  • 大島造船時隔45年再次承接來自希臘船東的散貨船訂單
    大島造船時隔45年再次承接來自希臘船東的散貨船訂單2020-12-23 11:46:18   來源:國際船舶網     列印 隨著全球新船訂單持續低迷,日本大島造船不得不放棄堅持了數十年的策略,再次承接來自希臘船東的散貨船訂單。
  • 日媒:中國在全球軌道交通市場嶄露頭角
    《日本經濟新聞》9月28日文章,原題:中國在全球軌道交通市場嶄露頭角世界最大規模的軌道交通展「InnoTrans」9月22日至26日在德國柏林舉行,以德國西門子、法國阿爾斯通等歐美巨頭為首,日本日立、中國南車等全球的大型企業紛紛發布了新型車輛。
  • 日本新幹線緊盯中國海外高鐵項目搶訂單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日本在海外不遺餘力推銷新幹線最近取得了一些進展,儘管有關項目仍未最終確定,但日媒已經樂觀地刊登報導:「日本有望獲印度首條高鐵訂單」「泰國總理:最終目標或是新幹線」。近年來,中國高鐵出口帶來的競爭壓力讓日本有些喘不過氣來。
  • 除了中日 西班牙也要加入全球高鐵爭奪戰(圖)
    巴斯克斯在接受英媒採訪時,透露了西班牙國鐵在全球進一步競爭的野心,「西班牙國鐵面臨巨大的機會,我們現在有可能成為一個全球鐵路運營者。」  扭虧為盈  在歐債危機後,西班牙經濟衰退,西班牙國鐵亦深受其苦。2013年的一場重大災難更是加深了西班牙國鐵的危機。
  • 看了日媒這張圖,就懂日本為何焦慮不安了
    日本經濟新聞12月11日發表文章稱,中國在向發展中國家出口基礎設施方面領先,但最近,日本企業也開始捲土重來。 關於兩國在各主要市場的基建份額,日媒根據2015年數據做出下圖: 準備以技術為賣點,與國內民營企業聯合承接訂單。 另一宗是,日本還將與土耳其政府合作,從2018年春季開始在第三國進行基礎設施開發,助推在非洲和中東地區的基礎設施開發業務。 據介紹,日本與孟加拉國現已就該基礎設施開發,建立了由兩國政府和民營企業參加的基礎設施開發相關協商共同體。該共同體的特點是不用與其他國家進行招標競爭,憑藉技術優勢,由日本單獨進行談判。
  • 中國核電高鐵技術走向全球 日媒:昔日"徒弟"成對手
    中國核電高鐵技術走向全球 日媒:昔日"徒弟"成對手 2018-05-10 13:37:09
  • 日媒稱臺斥千億日元購新列車 臺灣高鐵公司:還在評估
    據臺灣「中央社」援引日媒報導,臺灣高鐵公司計劃增購新列車,日本JR東海公司銷往海外的新型新幹線「700I-bullet」車輛可望被相中。日本JR東海鐵路公司稍早時候宣布,已接到來自臺灣高鐵公司的一張價值一千億日元(約60億人民幣)的訂單。對此,臺灣高鐵公司予以否認,並稱運量需求及採購案都還在評估中。
  • 日媒:日本欲打造世界最快高鐵 時速360公裡
    參考消息網5月12日報導日媒稱,日本新型新幹線列車「試跑」,欲打造世界最快高鐵。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5月10日報導,在東日本旅客鐵路公司的新幹線綜合車輛中心(位於宮城縣利府町)公開的車輛為10輛編組,全長250米。車體以泛藍的銀白色為基調,帶有綠色線條。被稱為「鼻子」的車頭部分長22米,為史上最長。
  • 日本欲向東協投資200億,印尼送上鐵路訂單!泰國卻堅定選擇中國
    很長的一段時間,日本憑藉先進的製造業,在全球基建領域大放異彩,不過由於製造企業屢屢爆出造假醜聞,日本的基建名聲受到了不小影響。同時,中國的崛起也讓全球基建的話語權實現轉移,比如近年來,中國先後拿下了許多東南亞國家的鐵路項目,日本在東南亞的市場份額面臨持續萎縮。
  • 最新,中國有望拿下英國868億高鐵訂單!日本「攪局」也沒用?
    1、中國高鐵有望拿下4868億大單,而日本只收穫33億列車訂單 據觀察者網報導,日本日立製作所7月31日宣布,接到了英國鐵路運行公司Abellio UK在該國中東部城際高鐵的165節新型車廂(33列)的訂單,訂單額為4億英鎊(約合人民幣33億元),計劃2022年投入運行。
  • 日媒稱中國允許泰國用大米橡膠換高鐵
    參考消息網11月6日報導 日媒說,據相關人士11月4日證實,中泰之間正在協調,允許泰國以大米和天然橡膠代替一部分現金用於進口中國的高鐵列車。針對想要提高農產品出口的泰國,中國適時打出了「經濟外交牌」。
  • 65億高鐵大單西班牙給了日本,中國失之交臂?背後的原因令人深思
    在關於高鐵技術發展上,國際上流傳著一種說法:"高鐵源於日本,發展於歐洲,可在中國得到蓬勃發展"。自從1964年,日本的東海道新幹線開始了首次運行,也成為了全球第一個以商業為性質的高速鐵路。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家認可中國的高鐵技術,在全球各地掀起了一片由中企負責的高速鐵路建設的浪潮。而在中國高鐵憑藉著強硬的技術基本壟斷世界高鐵工程背景下,西班牙國家竟然做出了一個令人費解的選擇。
  • 日媒:印度要借新幹線重回鐵路大國 各國欲瘋搶訂單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印度首條高鐵建設計劃已經啟動。該項目將連接印度西部製造業發達的古吉拉特邦與商業城市孟買,採用日本的新幹線技術。印度的鐵路總裡程超過6萬公裡,在全球少有。不過由於線路老化,導致事故頻發。莫迪政府希望通過構築高鐵網絡,恢復鐵路大國的地位。
  • 日媒:中國高鐵技術與日本新幹線差距正逐步縮小
    (原標題:中日韓高鐵比拼:中國正逐步縮小與日本新幹線差距)
  • 中國輕紡城:冬季複合布訂單承接局部增加
    中國輕紡城:冬季複合布訂單承接局部增加 2020-12-03 08:10:39 來源:全球紡織網 作者:蔣建仁 近期,中國輕紡城傳統市場冬季複合布掛樣上市繼續增加
  • 中國每年進口多少大米?印度不在6大供應國名單,但「野心」很大
    在印度媒體曝出向中國大批出口大米的消息後,再次引發了關於糧食安全甚至糧食危機的疑問,這是繼今年年初進口越南大米的爭議話題(越南將各種大米歸入禁止出口清單名錄)後的又一輪探討。印媒報導稱,中國和印度貿易商已籤訂合同,將從12月至2月出口10萬噸碎米,合同價格大約為每噸300美元。
  • 被中國高鐵反超後,法國巨頭不甘心,斥資488億元加入競爭!
    被中國高鐵反超後,法國巨頭又有新行動標題二:近些年來,早已成為「國家名片」之一的中國高鐵,因為在技術、性價比等方面具有越來越高的優勢,因此在全球的市場份額也不斷增加,令日本、德國和法國等多國高鐵巨頭的市場份額受到擠壓。其中,曾在全球高鐵市場份額中佔據第一的法國阿爾斯通,被中國反超之後,如今已經降至全球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