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櫚大道|與諾獎得主面對面 亞洲最美校園——香港中文大學

2020-12-13 棕櫚大道留學

香港中文大學(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簡稱港中大(CUHK),成立於 1963 年,是一所亞洲頂尖、享譽國際的公立研究型綜合大學。

港中大是香港地區乃至亞洲首屈一指的大學,該校以「中國研究」、「轉化醫學」、「環境與持續發展」、「資訊與自動化科技」為四大重點研究領域,以書院制中英雙語並重為特色,也是香港唯一有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及圖靈獎得主任教的大學。

(圖片來源於港中大官網)

棕櫚君今天將為大家介紹這所頂尖名校的基本信息、優勢專業和錄取要求,幫助有意向申請港中大的同學更好地了解目標院校和專業。

01 大學基本信息

PART 1/學校概況

地理位置:

中國香港是聞名於世的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與紐約、倫敦並稱為「紐倫港」。作為中西方文化的交匯地區,香港在各方面的優勢突出,還在 GaWC 城市排名中躋身世界一線城市行列。

港中大是香港佔地面積最大的大學,校園位於沙田西北隅,依山傍海,樹木鳥類繁多,人文氣息濃鬱,曾被評為「亞洲最美校園」。這裡的交通也極為便捷,坐火車從九龍到中大只需三十分鐘,從羅湖邊境則只需二十分鐘。

(圖片來源於港中大官網)

學生組成:

據官網顯示,截至 2018 年底,港中大轄 9 個書院、8 個學院及研究院,共有在校學生 21051 人,其中本科生 17374 人,研究生 3677 人。

師資力量:

港中大是香港唯一有諾貝爾獎得主、菲爾茲獎得主、圖靈獎得主任教的大學。截至 2018 年,學校擁有教學人員 1701 人,其中教授級別共 1044 人,各類講師 657 人,還有研究人員約 1651 人。

作為當代新儒家的主要陣地,港中大先後聚集了錢穆、林語堂、莫裡斯、楊振寧、白先勇等一大批學術巨匠,培養了以史學家餘英時、數學家丘成桐、銀行家鄭海泉為代表的各界傑出人才。

(圖片來源於港中大官網)

PART 2/學校排名

作為亞洲最具特色的大學之一,香港中文大學在各項權威排名中位居前列。在 2019-2020 QS 世界大學排名中,港中大排名全球第 46。

在 2020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亞洲第 7,世界第 57;

在 2016-2019 路透社亞太區最具創新力大學排名中位列全港第 1;

在 2020 泰晤士高等教育最國際化大學排名中位列全球第 5;

在軟科 2018 年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中位列全港第 1。

(圖片來源於港中大官網)

PART 3/娛樂和設施

學校宿舍:

在港中大,各書院共有超過二十幢宿舍,連同六幢研究生宿舍,提供了逾九千個床位。國際生舍堂於 2005 年啟用,為本地、非本地及交換生提供融合多元文化的住宿環境。

大部分宿舍都是兩人一間,部分樓有三人間,沒有上下鋪,每人有一個自己獨立的書桌,一張床和一個衣櫃。

所有本科生都有機會在修業期間入住宿舍最少一年,宿位分配的準則包括學生往返大學所需時間、家居環境及對學生活動的參與。學生會、書院宿生會及其他學生團體的主要委員可以優先考慮分配宿位。

儘管研究生申請到宿舍的機率很低,但還是可以碰一碰運氣的,如果有意願的話要及早申請,注意截止日期。

(圖片來源於港中大官網)

社團活動:

在港中大,每個學生在學習上屬於文、理、工、商某一個學院,在生活上則屬於不同的書院。每個書院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制度,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更廣泛的交友圈。書院內部還有各種學生社團,活動極為豐富,給學生提供很多鍛鍊的機會。

休閒娛樂:

港中大因為書院制的架構,每個書院一般都有自己的宿舍、食堂、體育館和圖書館等設施。

港中大圖書館系統有豐富而全面的館藏,在香港可以說是數一數二。校內體育設施也非常健全,配備室外運動場、體育館、遊泳池,另有網球場、壁球室、健身室和水上活動中心。書院更設有燒烤場供教職員及學生使用。

(圖片來源於港中大官網)

02 熱門優勢專業

根據港中大官網顯示,學校設有 8 個學院,另有提供多項修課式、研究式碩士及博士課程的研究院

文學院(Faculty of Arts)

工商管理學院(Faculty of Business)

教育學院(Faculty of Education)

工程學院(Faculty of Engineering)

法學院(Faculty of Law)

醫學院(Faculty of Medicine)

理學院(Faculty of Science)

社會科學學院(Faculty of Social Sciences)

港中大開設多個主修、輔修、雙學位課程,其中有 22 個優勢專業進入 2020 QS 世界大學學科排名全球 Top 50。此外,學校還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等高校合辦多個本科及碩士課程。

(圖片來源於港中大官網)

人文社科類專業

香港中文大學一向以人文社科類專業見長,在傳播學、中國研究、語言學、社會科學等領域的研究實力較強。

傳播學是港中大的強勢學科,下設國際傳播、新聞、新媒體、廣告、企業傳播五大專業,經常能請到業內著名學者、媒體人士作為客座教授,緊跟社會熱點。學生也有大量機會近距離接觸媒體行業,進行實地研究。

在 2020 QS 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港中大的人文社科類專業排名較為靠前:

傳播及媒體研究專業位列全球第 15;

現代語言學專業位列全球第 29;

哲學專業位列全球第 30;

社會政策及行政學專業位列全球第 34;

語言學、社會學與人文學科並列全球第 39。

(圖片來源於港中大官網)

商管類專業

港中大的商科是亞太地區商科教育的翹楚,學院開辦的 MBA 課程和 EMBA 課程國際知名,一向在亞太地區乃至世界名列前茅。

會計與金融專業在歷年 QS 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都排名靠前。同時一年制的課程能夠滿足許多已有工作經驗的申請者,課程中有大量的實踐內容,很多項目直接對接企業,實操性很強。

會計與金融專業位列全球第 32

經濟與計量經濟學專業位列全球第 47

理工類專業

雖然香港中文大學的人文氣息偏重,但理工科的許多專業亦有可圈可點之處。理學院的教研隊伍包括一位諾貝爾獎得主、一位菲爾茲獎得主,以及多位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教學質量獲得國際認同。

港中大的數學系堪稱一流,屬於較為強勢的專業之一,在 2020 QS 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位列全球第 31。

03 碩士申請要求

PART 1/入學要求

學歷要求:

據官網顯示,申請人必須持有受認可的大學頒授的學士學位,應屆畢業生在課程開始之前若能獲取所需學歷資格亦可申請入學。

此外,某些學位課程會有更具體的要求,會通過安排筆試或面試進一步測試申請人就讀該課程的能力。

英語成績:

如果申請者來自香港以外的大學或研究機構,而且未使用英語作為教學語言,則需要提交語言考試成績作為英語水平證明。

各學院和專業要求的語言水平不同,但一般需要達到:

託福:79

雅思:6.5

GMAT:21(Verbal)(部分專業要求)

今年 6 月份的雅思託福考試已經全面取消,針對這一情況,港中大官宣研究生申請承認「多鄰國」考試,一般須達到105 及以上。

每個專業對學歷和語言的申請要求各有不同,在準備申請時需要進入官網查詢不同項目的具體要求。

(圖片來源於港中大官網)

學費標準:

港中大各個專業的學費不同,不同專業之間差異比較大,商科較貴,其他學科(包括文科、工科、社科、教育類)相對學費較低,一年約為 10 到 15 萬港幣。可前往官網查看目標專業的最新收費標準。

為鼓勵優秀的內地學生就讀,香港中文大學提供多個獎學金名額,設有 1700 餘項獎學金。據官網 2018 年底數據顯示,頒予本科生的獎學金數目達到 8302 項,總額達到 169,852,988 港元。

PART 2/申請流程

關於碩士申請,港中大給出了一套基本流程,學生可直接通過學校官網在線提交申請。

選擇目標專業,了解入學要求

準備申請材料,所需文件因課程而異,通常包括:畢業證書、成績單、英語語言能力證明、PS、CV、推薦信等

在線填寫申請表,提交申請材料,支付申請費

等待面試,申請獎學金

在申請前,同學們要充分了解目標專業的錄取要求與所需材料。由於申請人數增多或招滿等原因,部分專業會提前關閉申請,所以應密切關注目標專業的網申開始時間與截止時間。

(圖片來源於港中大官網)

PART 3/畢業生概況

據港中大官網顯示,學士學位畢業生的就業率高達 76.9%,分布於行政管理、教育、金融、資訊科技等不同行業,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選擇繼續深造。

(圖片來源於港中大官網)

截至 2018 年底,港中大的校友組織多達 134 個,遍布世界各地。

(圖片來源於港中大官網)

-END-

相關焦點

  • 與諾獎得主面對面
    新華網德國林道7月1日電(記者唐志強)「不要害羞,無論是茶歇還是在其他社交場合,抓住機會去接觸那些諾貝爾獎得主!」德國林道諾貝爾獎論壇委員會主席康特斯特·貝蒂娜·貝納多特1日對數百名來自全球各地的青年學者呼籲。當天,第62屆林道諾貝爾獎得主論壇在德國南部小城林道開幕,來自全球69個國家和地區的約590名青年研究人員將在今後一周裡近距離接觸27名諾獎獲得主。
  • 與諾獎得主線上交流!衡中學子受邀參加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活動
    2021年1月1日上午,衡水中學任子拓、郝斌、李卓凡三位同學受邀參加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主辦的「高中生對話院士:科學、人生、夢想」線上對話活動之新年特別節目「與諾獎得主面對面」,與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里耶·瓦謝爾教授講科學、聊人生、談夢想。
  • 遇害中國博士父母抵美:冒雨出席校園追悼會 諾獎得主中文致哀
    師生悼念範軼然(芝加哥大學官網)海外網1月15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14日報導,中國留美博士範軼然日前在芝加哥遭槍擊,不幸身亡。13日其父母抵達芝加哥,並在14日前往兒子生前就讀的芝加哥大學,身穿黑色羽絨服出席學校舉辦的悼念會。
  • 遇害中國留學生父母出席悼念活動 諾獎得主中文致哀
    來源標題:遇害中國博士父母抵美:冒雨出席校園追悼會 諾獎得主中文致哀 據美國《世界日報》14日報導,中國留美博士範軼然日前在芝加哥遭槍擊,不幸身亡。
  • 2006諾獎北京論壇到 諾貝爾獎得主今為心血管病把脈(組圖)
    本周四下午2點30分在中國科技館舉辦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生命科學與人類健康主題展」上,包括羅伯特A·蒙代爾在內的諾獎得主將在展覽現場與市民面對面。  北京飯店為諾獎群英定專餐  今天,隨著諾貝爾獎得主阿龍·西查諾瓦抵達首都機場,七位諾獎得主將全部抵京。
  • 「光纖之父」、諾獎得主、前香港中文大學校長高錕逝世,享年84歲
    香港01新聞9月23日報導,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高錕逝世,享年84歲。高錕一生最大成就,莫過於發明光纖通訊,亦因如此,他有「光纖之父」之稱,享譽全球。高錕一生都離不開科學,曾為入讀心儀的電機工程系,刻意到英國留學。高錕在六十年代已提出光纖理論,但初時不獲認同,更被批評「痴人說夢」。
  • 芝加哥大學悼念遇害中國博士,諾獎得主中文致哀
    consider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芝加哥大學悼念遇害中國博士
  • 芝加哥大學燭光追悼遇害中國博士 諾獎得主向其父母中文致哀
    其中,在芝加哥大學就讀的30歲中國留學生範軼然,不幸遭槍殺身亡。▲當地時間1月14日,芝加哥大學為不幸遇害的範軼然舉行了燭光追悼活動。視頻截圖芝加哥大學在此前的訃聞中寫道,範軼然是該校布斯商學院和肯尼斯·格裡芬經濟系聯合項目四年級博士生,在師生們的共同記憶中,他是一位有前途的學者、慷慨的同學和善良的朋友。
  • 香港中文大學CUHK博士招生簡章
    導航欄在此▼(文章乾貨很多,請慢慢品味)
  • 出過「兩位」諾貝爾獎得主,菲爾茲獎得主任教
    香港中文大學,簡稱港中大,於1963年成立,是香港唯一採用書院聯邦制的大學。對於很多不了解的人來說是一所比較陌生、存有誤解的大學,初聽它的名字你肯定以為它光是一所只有文科的大學,事實並非如此,香港中文大學是一所以「中國研究」、「生物醫學科學」、「信息科學」、「經濟與金融」、「地球信息與地球科學」為五大重點研究領域的公立研究型綜合性大學,該領域的研究堪稱世界級,它是由新亞書院、崇基學院、聯合學院合併而成,被譽為是亞洲最美校園之一
  • 我在香港的回憶-7 香港中文大學之遊
    香港中文大學由新亞書院、崇基學院及聯合書院於1963年合併而成,現已發展成為轄九大書院的書院制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起源於清朝中期(1845年)至民國初年在大陸地區成立的教會大學和私人大學,是香港歷史源流最久遠的高等學府。
  • 深圳目前已建起11家諾獎實驗室
    原標題:諾獎實驗室 深圳大集結   如果給諾貝爾科學獎得主製作一張活動地圖,深圳實驗室集群會是一個新熱點。深圳商報記者近日從深圳市科創委獲悉,深圳目前已建起11家諾獎實驗室,這意味著11位諾貝爾科學獎或圖靈獎得主每年至少在深圳工作一個月。
  • 中國國際科技會議中心邀諾獎得主為中學生講座
    原標題:中國國際科技會議中心邀諾獎得主為中學生講座   9月11日上午,應中國國際科技會議中心邀請,199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所長厄溫·內爾,世界知名科學教育活動中心XLAB實驗室創辦者和負責人、厄溫·內爾教授夫人伊娃·瑪利亞內爾訪問上海市青浦區,在青浦高級中學進行講座,受到師生們的熱烈歡迎
  • 諾獎得主賽珍珠《大地》三部曲再版
    她是「最能讓西方了解中國的作家」 她的作品是再現百年前中國農民關於土地的信念史 諾獎得主賽珍珠《大地》三部曲再版 還有一位諾獎作家的獲獎作品,寫的也是中國人與土地的關係,那就是美國作家賽珍珠和她的作品《大地》。  2019年11月,由聯合讀創出品的賽珍珠《大地·三部曲》(《大地》《兒子們》《分家》)全新未刪節版與中國讀者見面。此次譯本由中國社科院著名學者王逢振、師從學者朱光潛的著名翻譯家韓邦凱等人傾力獻譯。
  • 香港中文大學在深圳開分校,招來4個諾貝爾獎得主當老師
    香港中文大學在深圳開分校,招來4個諾貝爾獎得主當老師 說起港中大,在多數學子心中算是夢寐以求的高校。全球排名50強,亞洲排名前10強,中國排名前5強,這樣的成績絕非偶然。1949年大批出色的內地學者和教育家來到香港,並開辦不少,其中新亞書院、崇基學院、聯合書院最為著名。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特聘教授保羅·米爾格羅姆獲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他目前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特聘教授,於2019年9月正式受聘成為深高金能源市場與能源金融實驗室顧問委員會主席。他還是史丹福大學經濟系講座教授、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及工商管理研究生院教授。他曾獲2008年內默斯經濟學獎、2012年BBVA基金會知識前沿獎、2017年CME - MSRI創新定量應用獎以及2018年美國全國科學院卡蒂科學進步獎。據諾貝爾官網介紹,兩位教授研究領域是拍賣的運作方式,並為包括無線電頻率一類難以用傳統方式拍賣的商品和服務設計了新的拍賣形式。1994年,美國政府首先使用其中一種拍賣形式將無線電(FCC)頻率許可證出售給電信運營商。
  • 遭槍擊遇害中國博士父母抵美,冒雨出席追悼會,諾獎得主中文致哀
    來源標題:遇害中國博士父母抵美,冒雨出席校園追悼會,諾獎得主中文致哀 據美國《世界日報》14日報導,中國留美博士範軼然日前在芝加哥遭槍擊,不幸身亡。
  • 諾獎主持人中文請莫言 頒獎詞稱「莫言是詩人」
    頒獎   瑞典國王率王室成員   今年,在斯德哥爾摩音樂廳大約有1570人蒞臨現場,觀看本屆諾獎得主從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上接過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證書及金質獎章。臺上就座的有95人,其中有瑞典皇家科學院的成員、卡羅林斯卡醫學院諾貝爾委員會成員、諾貝爾基金會成員和前諾獎得主。
  • 張鋒拿下「諾獎風向標」阿爾伯尼獎,為第二位華人得主
    張鋒拿下「諾獎風向標」阿爾伯尼獎,為第二位華人得主 澎湃新聞記者 王盈穎 綜合報導 2017-08-16 21:42
  • 特色大學解讀(7)中西合璧教學模式——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國內近些年成立了不少新的大學,其中也包括了雖然成立時間比較短,但具有獨特的教學理念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本期,我們將從師資力量、辦學特色、校園生活、學校優勢、招生信息等方面就來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香港中文大學(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