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諾獎得主面對面
新華網德國林道7月1日電(記者唐志強)「不要害羞,無論是茶歇還是在其他社交場合,抓住機會去接觸那些諾貝爾獎得主!」德國林道諾貝爾獎論壇委員會主席康特斯特·貝蒂娜·貝納多特1日對數百名來自全球各地的青年學者呼籲。當天,第62屆林道諾貝爾獎得主論壇在德國南部小城林道開幕,來自全球69個國家和地區的約590名青年研究人員將在今後一周裡近距離接觸27名諾獎獲得主。
-
諾獎論壇開幕 王岐山幽默致辭 蒙代爾談中國哲學
諾獎論壇開幕 王岐山幽默致辭 開幕式後厄尼斯特·巴特勒、李政道等人分別做主題演講 9月5日,以「生命科學與人類健康」為年度主題的「2006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委員陳至立和北京市長王岐山分别致辭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今開幕 44位諾獎得主齊聚上海
10月29日,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將在此開幕。這是一場堪稱亞洲之最的世界級科技盛會。包括4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21位圖靈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菲爾茲獎得主在內的65位世界頂尖科學家,將在未來三天半內,與來自全球的百名優秀青年科學家,以及中國兩院院士、科技精英一起,圍繞「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體」主題,展開腦力激蕩,迸發智慧火花。
-
諾獎得主告訴你,掌握這10條黃金法則,諾貝爾獎離你更近!
諾貝爾獎是學界的巔峰獎項,能夠獲得諾貝爾獎的都是名副其實、承擔得起如此大的榮譽的人。所以想要獲得諾貝爾獎,就必須在學界具有很大的成就,這是得諾獎最重要的條件。Roberts也建議,不要將諾貝爾獎作為職業生涯的目標,而應「專注於你可以做的最好的科學」。運氣好得獎還需要一些運氣。Richard J. Roberts介紹,「一項對諾獎得主非正式的調查很快將證實,成就他們偉大發現的因素中,運氣佔很大一部分」。
-
想一睹「文青」氣質的諾獎得主?來這裡就對了
一場科學盛宴即將拉開帷幕,前來赴約的是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137位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將於10月30日-11月1日在上海召開。「科學天團」將至,有你要追的「星」嗎? 【兩位2020年諾獎得主是「文青」?】
-
多少諾貝爾獎得主晚節不保|大象公會
很少有人意識到,有多少諾獎得主在獲獎後轉投邪路,搞偽科學、偽理論,為保健品微商站臺,乃至加盟傳銷公司,收割全球韭菜智商稅。文|徐子銘中國大眾往往對科研工作者高看一眼,更是把諾貝爾獎及其得主奉為權威。出於這樣崇敬的心理,去年北京通州出臺政策,諾獎得主可以獲得最高 100 平米的人才公寓租金補貼,每月約 2000 多元,引來一片笑聲。但很少有人意識到,這些人中有多少在獲獎之後轉投邪路,做起偽學術、偽理論,乃至加盟傳銷公司,收割全球韭菜智商稅,根本不值得任何補貼。
-
對不起,我不要諾貝爾獎:那個第一個拒絕諾獎的男人,他有何底氣
不過今天便說點有趣的,歷史上最奇葩的諾獎得主。說是奇葩,乃是因為,這一位諾獎得主拒不接受諾獎的獎勵,甚至是有些瞧不起諾貝爾獎。這位便是法國的著名文學家,哲學家薩特。他說,他拒不接受任何官方的獎勵,對諾貝爾獎不屑一顧。諾貝爾獎委員會非常的尷尬,這是歷史上第一個拒絕了諾貝爾獎的人。甚至自此之後,諾獎為了避免尷尬,甚至改變了諾獎的規則。任何人,想要獲得諾獎,都必須有人舉薦,並且確認本人有這個意願。
-
屠呦呦獲諾獎 媒體盤點歷任中國領導人的諾獎情結
10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致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祝賀屠呦呦獲諾獎。微信公共號「政事兒」(gcxxjgzh)梳理發現,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和習近平等領導人都同樣關注諾獎,或接見諾獎獲得者、或閱讀諾獎作品等。以下為文章原文:10月5日起,媒體及社交網絡因為一個中國老人的名字而沸騰:屠呦呦。
-
為什麼中國很少諾貝爾獎獲得者?聽華人「諾獎」得主朱棣文怎麼說
作為擁有355項專利的擁有者,這個名字您一定不陌生,他就是諾貝爾獎的創立者諾貝爾。而「諾貝爾」獎更是對一個科學家、一個學者所獲成就的最大認同,然而國外頻頻獲獎,可中國人很少有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原因是什麼,聽華人「諾獎」得主朱棣文怎麼說。
-
直擊諾獎 | 歷年諾獎得主帶你親歷最強大腦的頂級書單
北京時間10月12日下午,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正式揭曉!據諾貝爾獎委員會官網消息,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R. Milgrom)和羅伯特·B·威爾遜(Robert B.Wilson)被授予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其原因是改進了拍賣理論和新拍賣形式的發明。
-
專訪:京都大學何以成為日本諾獎得主搖籃
新華社北京5月12日電專訪:京都大學何以成為日本諾獎得主搖籃——訪京大校長山極壽一新華社記者楊汀6日至10日,由中國科學院和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共同主辦的2016年中日大學論壇及系列活動在北京和濟南舉行,中日24所著名高校校長共同探討了如何推進科技創新
-
張鋒拿下「諾獎風向標」阿爾伯尼獎,為第二位華人得主
張鋒拿下「諾獎風向標」阿爾伯尼獎,為第二位華人得主 澎湃新聞記者 王盈穎 綜合報導 2017-08-16 21:42
-
一文看懂┋2020年三大諾貝爾科學獎|諾獎|生物化學家|諾貝爾獎...
其中,年齡最大的獲獎者是2019年化學獎得主之一——被譽為「鋰電池之父」的美國科學家古迪納夫,當時他已97歲。面對這份「遲來的」榮耀,古迪納夫表示:「活到97歲,你可以做任何事情。能獲得諾貝爾獎,我感到既榮幸又受寵若驚。」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一直到現在,在傳統自然科學領域中有一個有趣的趨勢——諾貝爾獎得主獲獎時的年齡越來越大。
-
哈佛劍橋諾貝爾獎得主超百位,清華北大和世界一流大學差距大
哈佛大學歷史和當前均排名第一,麻省理工、斯坦福、普林斯頓、耶魯2000年後相比2000年之前,諾獎得主增加較多;加州伯克利、劍橋、芝加哥、哥倫比亞和牛津等校,2000年後獲得的諾貝爾獎相對減少。另外亞洲的日本京都大學、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進步明顯,衝進2000年後前20榜單(日本東京大學累計16名諾獎得主,進步也較大)。前文分析的都是各大學校友和正式教職工獲得諾獎情況,下面我們來單獨分析校友獲獎情況,來了解下各大學培養諾貝爾獎得主的能力。
-
諾獎得主研究的「氧氣感知通路」是什麼?對人類有何貢獻?
當北京時間今日17時30分,諾貝爾獎委員會總秘書長託馬斯·佩爾曼宣布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威廉·喬治·凱林,彼得·拉特克利夫,格雷格·塞門扎時,這是大部分人都有的疑問。細胞如何感知和響應細胞外的氧氣供給,這種偏專業的表述對於普通人而言的確有些拗口。
-
與諾貝爾獎得主做校友,細數狂攬諾貝爾獎的德國名校
和諾獎得主做校友是種什麼體驗截止到2019年,德國僅8000萬的人口已經獲得了共計108個諾貝爾獎,位居世界第三。在德國,這意味著,幾乎每所精英大學,都有幾位到數十位的諾貝爾獎得主校友,能到這樣的高等學府深造,可謂是與有榮焉。其濃厚的學術氛圍,更是讓人趨之若鶩。
-
2020諾貝爾獎即將揭曉,來看看諾獎得主最多的大學都是誰?
2020年諾貝爾獎揭曉日期臨近,成為學術界乃至全社會關注的一件大事。2020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將有哪些不同?對人類社會產生深遠影響的諾貝爾獎成果有哪些?培養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大學有哪些?來隨留學君一探究竟吧!
-
培養諾獎得主需要哪些要素——訪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理事長浜口...
新華社東京11月23日電 專訪:培養諾獎得主需要哪些要素——訪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理事長浜口道成 新華社記者華義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理事長浜口道成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日本近些年獲得了不少諾貝爾獎,獲獎的背後有著不少要素,這跟科學家們堅定的科學精神、
-
日本年均一個諾獎!中國距離諾獎大國還有多遠?
又是一年諾獎季。近日,2018年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依次揭曉,表彰各位獲獎者在發現負性免疫調節治療癌症的療法、雷射物理、酶的定向演化等領域的貢獻。隨著獎項的揭曉,一個話題卻上了熱搜,引發熱議:年均一個諾獎!
-
五問諾貝爾獎為什麼,拒領諾獎的大咖都有誰?
拒領諾獎的大咖是真清高還是假清高,是真君子還是偽君子?諾貝爾獎是世界範圍內非常權威的一個獎項,如果獲得諾貝爾獎,可謂名利雙收。 單就諾貝爾獎的獎金來說,就高達600多萬元人民幣,曾經獲得中國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就曾揶揄道:諾貝爾獎的獎金還不足夠在北京買一套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