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諾貝爾獎即將揭曉,來看看諾獎得主最多的大學都是誰?

2021-01-17 網易新聞

2020年諾貝爾獎揭曉日期臨近,成為學術界乃至全社會關注的一件大事。

2020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將有哪些不同?

對人類社會產生深遠影響的諾貝爾獎成果有哪些?

培養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大學有哪些?

來隨留學君一探究竟吧!

2020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

因疫情改為線上進行

據中新網報導,諾貝爾獎委員會近日在官網發布聲明說,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12月將不再舉行傳統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頒獎儀式將改為線上舉行。

聲明稱,新冠疫情仍在全球持續蔓延,12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和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辦的頒獎儀式將通過瑞典國家電視臺和挪威公共電視臺直播,同時會通過諾貝爾獎官網向全球直播。

聲明說,在斯德哥爾摩市政廳舉行的頒獎儀式將只允許一小部分觀眾參加。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儀式將在規模較小的奧斯陸大學禮堂舉行,現場觀眾人數也將減少。

聲明還稱,今年諾貝爾獎各獎項名單即將於10月5日至12日宣布,新聞發布會屆時將通過諾貝爾獎各媒體平臺官方帳號播出。

諾貝爾基金會執行長拉爾斯·海肯斯滕當天接受瑞典媒體採訪時表示,今年的獲獎者將在瑞典駐相關國家的大使館或其從事研究的大學被授予諾貝爾獎章和證書。

諾貝爾基金會曾於今年7月宣布,將於10月照常宣布諾貝爾獎各獎項名單,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12月將取消舉辦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頒獎晚宴。

12月10日是瑞典化學家和發明家諾貝爾的逝世紀念日,每年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都安排在這一天舉行。依照慣例,當年各獎項獲獎者會前往斯德哥爾摩出席頒獎儀式和晚宴,並參加獲獎者講座、音樂會等一系列諾貝爾周活動。

諾貝爾基金會:

2020年獲獎者獎金為1000萬瑞典克朗

據中新網援引路透社報導,當地時間9月24日,諾貝爾基金會主任拉爾斯·海肯斯滕表示,2020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獎金將增至1000萬瑞典克朗。

據路透社援引瑞典財經類報紙《每日產業》報導,2020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獎金將增至1000萬瑞典克朗。受各種因素影響,諾貝爾獎得主的獎金金額一直在不斷變化。

據此前報導,諾貝爾獎的獎金來自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產投資收益。其遺產總規模按照目前的價格換算,約有18億瑞典克朗。

諾貝爾在去世前1年,也就是1895年寫下遺囑,提到希望以「安全的有價證券」作為投資對象。但如果按照諾貝爾的遺囑,可能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時,資金就會耗盡。於是,諾貝爾基金會在瑞典政府的許可下,還向房地產和股票等進行投資,最終才使資金得以恢復。

「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是指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五個獎項,包括:物理學獎、化學獎、和平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和文學獎,旨在表彰在物理學、化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以及文學上「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以及瑞典中央銀行1968年設立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用於表彰在經濟學領域傑出貢獻的人。

影響人類生活的十大諾獎成果

01

青蒿素每年「拯救2億人口」

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獲獎人之一:屠呦呦

1972年,受中國典籍《肘後備急方》啟發,屠呦呦成功提取出治療惡性瘧疾的青蒿素,被譽為「拯救2億人口」的重大發現。

青蒿素已被廣泛用於瘧疾肆虐地區。僅在非洲,這就意味著每年超過10萬人因此得救。

02

史上第一張X光照片拍了一隻手

19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獲獎人:威廉·康拉德·倫琴

1895年11月8日,德國物理學家威廉·康拉德·倫琴在家中實驗時發現了X射線,他借妻子的手拍攝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張X光片,為開創醫療影像技術鋪平了道路。

1896年,X線便應用於臨床醫學,第一次在倫敦一婦女手中的軟組織中取出了一根縫針。今天,X射線診斷結果可顯示更清晰的細節。在現代數位技術的幫助下,X射線診斷還能提供人體內部三維圖像。

03

合成氨讓人類擺脫天然氮肥的局限

1918年諾貝爾化學獎

獲獎人:弗裡茨·哈伯

19世紀以前,農業所需氮肥主要來自有機物副產品,如糞類、種子餅及綠肥。如能將空氣中豐富的氮固定下來並轉化為可被利用的形式,糧食問題就會得到極大緩解。

弗裡茨·哈伯是從事合成氨的工藝條件試驗和理論研究的化學家之一。1909年,哈伯率先從空氣中製造出氨,使人類擺脫了依靠天然氮肥的被動局面,加速了世界農業的發展。

04

胰島素為糖尿病患者帶來曙光

192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獲獎人:弗雷德裡克·班廷、約翰·麥克勞德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代謝疾病,在二十世紀之前,糖尿病被看做不治之症。

1922年夏天,班廷與麥克勞德從狗的體內分離出消耗糖所需的活性物質,並把這種物質注入一條患有糖尿病、瀕臨死亡的狗,這條狗的病情很快就出現了好轉。這種物質正是胰島素。

05

青黴素讓人類不再恐懼細菌感染

194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獲獎人:亞歷山大·弗萊明、恩斯特·伯利斯·錢恩、霍華德·弗洛裡

曾經,人類對細菌感染束手無策,無數人因此喪命。直到青黴素被發現,人類才開始逐漸脫離被細菌感染支配的恐懼,平均壽命得以顯著延長。在他們共同努力下,青黴素從實驗室走向現實生活、造福人類。

06

鋰電池:創造可充電的綠色新世界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

獲獎人:約翰·古迪納夫、斯坦利·惠廷厄姆、吉野彰

他們的研究使鋰電池體積更小、容積更大、使用方式更穩定,實現了商業化,開啟了電子設備便攜化進程。

1991年,索尼製作出世界上第一款商用鋰電池,從此手機、照相機、手持攝像機乃至電動汽車等領域步入了可攜式新能源時代。

07

常溫常壓催化出便捷廉價塑料

1963年諾貝爾化學獎

獲獎人:卡爾·齊格勒、居裡奧·納塔

20世紀50年代,德國化學家卡爾·齊格勒合成了齊格勒—納塔催化劑,並將其用於聚乙烯的生產,得到了支鏈很少的高密度聚乙烯。義大利化學家居裡奧·納塔將這一催化劑用於聚丙烯生產,得到了高聚合度、高規整度的聚丙烯。

齊格勒—納塔催化劑的出現使得很多塑料的生產不再需要高壓,減少了生產成本,實現了對產物結構與性質的控制。

08

胃病罪魁禍首竟是幽門螺桿菌

200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獲獎人:巴裡·馬歇爾、羅賓·沃倫

以前的學者普遍認為胃酸不可能讓細菌存在,也一直未找到治療胃病的根本方法。兩位來自澳洲的科學家羅賓·沃倫和巴裡·馬歇爾證實,幽門螺桿菌導致了胃炎和胃潰瘍。

潰瘍病從原先難以治癒、反覆發作的慢性病,變成一種短療程抗生素和抑酸劑就可治癒的疾病。

09

動物飼料因這一方法貯存更久

1945年諾貝爾化學獎

獲獎人:阿爾圖裡·伊爾馬裡·維爾塔寧

現如今人們一年四季隨時可以買到牛奶、奶酪等奶製品,而在很久之前,由於冬季的飼料短缺,導致奶牛等牲畜的產奶量降低,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1924—1948年,芬蘭生物化學家阿爾圖裡·伊爾馬裡·維爾塔寧在赫爾辛基大學研究青貯飼料腐爛的發酵過程。由於發酵產物的乳酸能提高青貯飼料的酸度而終止發酵。基於此原理,他研究出一種AIV法,既可防止腐爛而又不影響其使用和營養價值。

10

試管嬰兒助更多家庭盡享天倫

201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獲獎人:羅伯特·愛德華茲

1978年7月25日,「試管嬰兒之父」——英國生理學家羅伯特·愛德華茲幫助世界上第一個試管嬰兒來到人間。他發現了人類受精的重要原理,成功實現人類卵細胞在體外受精。

全世界大約有10%的夫婦遭受不育症的折磨,這一切都隨著體外受精技術的問世而得到解決,每年數以百萬計的家庭因此受益。

留學關注

全球諾貝爾獎獲得者最多的大學

從某種程度上看,培養諾貝爾獎得主的數量反映了一所大學的質量。維基百科曾經統計過1901年以來培養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30所大學,留學君整理出了TOP10,一起看看吧~

TOP1

哈佛大學

Harvard University,享譽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學,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員。

哈佛大學坐落於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都市區劍橋市,是美國本土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建立於1636年。哈佛大學在文學、醫學、法學、商學等多個領域擁有崇高的學術地位及廣泛的影響力,被公認為是當今世界最頂尖的高等教育及研究機構之一。

TOP2

劍橋大學

University of Cambridg

一所世界頂尖的公立研究型大學,坐落於英國劍橋。

劍橋大學是英語世界中第二古老的大學,採用書院聯邦制,前身是一個於1209年成立的學者協會。劍橋大學在眾多領域擁有崇高學術地位及廣泛影響力,被公認為當今世界最頂尖的高等教育機構之一。

TOP3

加州大學

伯克利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世界最頂尖的公立研究型大學之一。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坐落在美國舊金山灣區的伯克利市,被譽為「公立常春藤」,在學術界尤其享有盛譽。作為加州大學的創始校區,伯克利以自由、包容的校風著稱,其學生於1964年發起的「言論自由運動」在美國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改變了幾代人對政治和道德的看法。

TOP4

芝加哥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世界頂尖私立研究型大學,常年穩居多家世界大學排行榜前十位。

芝加哥大學坐落於美國國際金融中心芝加哥,該校誕生了芝加哥經濟學派等眾多知名的芝加哥學派,創立了法律經濟學,是經濟學、法學等社會科學學科的世界級學術重鎮。芝加哥大學於1890年由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創辦,素以盛產諾貝爾獎得主而聞名,約40%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與芝大相關。

TOP5

哥倫比亞大學

Columbia University,是一所位於美國紐約曼哈頓的世界頂級私立研究型大學。

哥倫比亞大學為美國大學協會的十四所創始院校之一,常春藤盟校之一。哥倫比亞大學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五所大學之一,也是培養諾貝爾獎獲得者最多的大學之一。哥倫比亞大學擁有世界一流的法學院、商學院、醫學院、新聞學院、國際關係學院、工程學院等。

TOP6

麻省理工學院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學。

麻省理工學院位於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都市區劍橋市,創立於1861年,早期側重應用科學及工程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麻省理工學院倚靠美國國防科技的研發需要而迅速崛起。麻省理工學院素以頂尖的工程學和計算機科學而著名,與史丹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一同被稱為工程科技界的學術領袖。

TOP7

史丹福大學

Stanford University,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學,於1885年成立。

史丹福大學位於美國加州舊金山灣區南部帕羅奧多市境內,臨近著名高科技園區矽谷,與舊金山北灣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共同構成了美國西部的學術中心。史丹福大學為矽谷的形成和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培養了眾多高科技公司的領導者。此外,斯坦福的校友涵蓋30名富豪企業家及17名NASA太空員,亦為培養最多美國國會成員的高等院校之一。

TOP8

加州理工學院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創立於1891年,是世界頂尖的私立研究型大學。

加州理工學院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東北郊的帕薩迪納,在全球科技界久負盛名,在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和空間科學等領域均為世界頂級,還協助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負責管理著名的噴氣推進實驗室。「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1939年獲得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並在此長期任教,亦參與創建了噴氣推進實驗室。該校還是CBS美劇《生活大爆炸》的故事背景地。

TOP9

牛津大學

University of Oxford,位於英國牛津,世界頂尖的公立研究型大學。

牛津大學採用書院聯邦制,與劍橋大學並稱為牛劍,英國G5超級精英大學。牛津大學是英語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學,也是世界上現存第二古老的高等教育機構。該校湧現了一批引領時代的科學巨匠,培養了大量開創紀元的藝術大師、國家元首。牛津大學在數學、物理、醫學、法學、商學等多個領域擁有崇高的學術地位及廣泛的影響力,被公認為是當今世界最頂尖的高等教育機構之一。

TOP10

普林斯頓大學

Princeton University,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學,常春藤盟校成員。

普林斯頓大學位於美國東海岸新澤西州的普林斯頓市,是美國大學協會的14個始創院校之一。普林斯頓大學以重質量、重研究、重理論的傳統享譽世界,普大堅持學術至上原則,至今,學校沒有開設社會上最熱門的學科:法學、商學、醫學,這與習俗追求以及社會時尚完全不同。

來源:中國新聞網,科技日報。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刪。

記者:屈琦

監製:李璨

關注

【留學事務所】

微信公眾平臺

點擊下方圖片,了解留學雜誌↓↓↓

聯繫我們

讀者熱線:400-803-1977

關注留學行業最新消息

客觀深入報導行業事件

提供有價值的優質服務

想你所想 為你而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諾獎得主告訴你,掌握這10條黃金法則,諾貝爾獎離你更近!
    就在剛剛,2019年諾貝爾獎的最後一個獎項已經揭曉。今年一共有13人獲得了諾貝爾獎,同時也有千千萬萬的被提名者落選。許多人在關注諾貝爾得主的時候,也在思考一個問題:怎樣才能獲得諾貝爾獎?這個問題,或許獲得過諾貝爾獎的得主有發言權。
  • 2006諾獎北京論壇到 諾貝爾獎得主今為心血管病把脈(組圖)
    本周四下午2點30分在中國科技館舉辦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生命科學與人類健康主題展」上,包括羅伯特A·蒙代爾在內的諾獎得主將在展覽現場與市民面對面。  北京飯店為諾獎群英定專餐  今天,隨著諾貝爾獎得主阿龍·西查諾瓦抵達首都機場,七位諾獎得主將全部抵京。
  • 一文看懂┋2020年三大諾貝爾科學獎|諾獎|生物化學家|諾貝爾獎...
    美國天文學家,任職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她是迄今諾貝爾獎得主中的第54位女性,也是第4位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科學家。獲獎理由是「發現了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緻密天體」,獎金份額為1/4。    其中,年齡最大的獲獎者是2019年化學獎得主之一——被譽為「鋰電池之父」的美國科學家古迪納夫,當時他已97歲。面對這份「遲來的」榮耀,古迪納夫表示:「活到97歲,你可以做任何事情。能獲得諾貝爾獎,我感到既榮幸又受寵若驚。」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一直到現在,在傳統自然科學領域中有一個有趣的趨勢——諾貝爾獎得主獲獎時的年齡越來越大。
  • 哈佛劍橋諾貝爾獎得主超百位,清華北大和世界一流大學差距大
    諾貝爾獎是當代最權威的科學獎項,尤其是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三大自然科學類獎項,被普遍視為相應領域最有聲望的獎項。由於大部分諾貝爾獎得主都是由大學培養的,工作單位也多是大學,因此,觀察各大學諾貝爾獎得主的人數,能從側面反映各大學甚至各國的基礎學科研究實力。
  • 與諾獎得主面對面
    新華網德國林道7月1日電(記者唐志強)「不要害羞,無論是茶歇還是在其他社交場合,抓住機會去接觸那些諾貝爾獎得主!」德國林道諾貝爾獎論壇委員會主席康特斯特·貝蒂娜·貝納多特1日對數百名來自全球各地的青年學者呼籲。當天,第62屆林道諾貝爾獎得主論壇在德國南部小城林道開幕,來自全球69個國家和地區的約590名青年研究人員將在今後一周裡近距離接觸27名諾獎獲得主。
  • 12月25日,3位諾獎得主將助陣揭曉中國國際學校排行榜
    (原標題:12月25日,3位諾獎得主將助陣揭曉中國國際學校排行榜)
  • 2020諾貝爾獎|自然科學獎背後的高校故事(一)
    這是諾貝爾獎的魅力。北京時間2020年10月5日17:30分開始,本年度的諸個諾貝爾獎將依次揭曉。瑞典斯德哥爾摩的兩個學術機構——卡羅琳斯卡學院與瑞典皇家科學院內的諾貝爾委員,會選擇最新諾獎得主的工作,進入到了最後關鍵階段。
  • 世界各國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三十所大學排行榜,有你的學校嗎?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頒獎又來了。諾貝爾獎(英語:Nobel Prize),是根據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遺囑於1901年開始每年頒發的五個獎項,包括: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1968年,瑞典中央銀行設立了瑞典銀行紀念諾貝爾經濟科學獎,通稱「諾貝爾經濟學獎」。諾貝爾獎普遍被認為是所頒獎的領域內最有聲望的獎項。
  • 想一睹「文青」氣質的諾獎得主?來這裡就對了
    一場科學盛宴即將拉開帷幕,前來赴約的是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137位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將於10月30日-11月1日在上海召開。「科學天團」將至,有你要追的「星」嗎? 【兩位2020年諾獎得主是「文青」?】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中國為何很難出諾獎?4個原因
    諾貝爾獎#對於搞科研的人來說,獲得諾貝爾獎絕對是最一個最高殊榮,諾獎旨在表彰在物理學、化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以及文學上「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10月5日揭曉,哈維·阿爾特、麥可·霍頓和查爾斯·M·賴斯3人獲將,其中,麥可·霍頓是英國人,查爾斯·M·賴斯、哈維·阿爾特是美國人。三人獲獎理由是發現C型肝炎病毒,C型肝炎病毒的發現揭示了其餘慢性肝炎病例的原因,並使驗血和新藥物成為可能,從而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 為什麼中國很少諾貝爾獎獲得者?聽華人「諾獎」得主朱棣文怎麼說
    作為擁有355項專利的擁有者,這個名字您一定不陌生,他就是諾貝爾獎的創立者諾貝爾。而「諾貝爾」獎更是對一個科學家、一個學者所獲成就的最大認同,然而國外頻頻獲獎,可中國人很少有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原因是什麼,聽華人「諾獎」得主朱棣文怎麼說。
  • 五問諾貝爾獎為什麼,拒領諾獎的大咖都有誰?
    原創:文章首發於牛虻公眾號 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利祿忘不了!拒領諾獎的大咖是真清高還是假清高,是真君子還是偽君子?諾貝爾獎是世界範圍內非常權威的一個獎項,如果獲得諾貝爾獎,可謂名利雙收。
  • 直擊諾獎 | 歷年諾獎得主帶你親歷最強大腦的頂級書單
    北京時間10月12日下午,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正式揭曉!據諾貝爾獎委員會官網消息,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R. Milgrom)和羅伯特·B·威爾遜(Robert B.Wilson)被授予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其原因是改進了拍賣理論和新拍賣形式的發明。
  • 世界50所最頂級大學中,誰獲得的諾貝爾獎最多?
    ·羅斯福、貝拉克·歐巴馬在內的8位美利堅合眾國總統,而哈佛的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員中共產生了158位諾貝爾獎得主(世界第一)、18位菲爾茲獎得主(世界第一)、14位圖靈獎得主(世界第四)(截止2018年)。
  • 日本年均一個諾獎!中國距離諾獎大國還有多遠?
    又是一年諾獎季。近日,2018年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依次揭曉,表彰各位獲獎者在發現負性免疫調節治療癌症的療法、雷射物理、酶的定向演化等領域的貢獻。隨著獎項的揭曉,一個話題卻上了熱搜,引發熱議:年均一個諾獎!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他們發現了C肝病毒!
    由此,2020年「諾獎周」正式開跑。作為最具權威的醫學獎項之一,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研究成果,深刻影響著社會發展,也一次次見證了人類對各類疾病的不懈戰鬥,對生命奧秘的不息探索。
  • 揭曉!2020年諾貝爾獎來了!
    這幾天,諾貝爾獎陸續的揭曉刷爆了大家的朋友圈。截止北京時間10月12日,2020年諾貝爾獎的6個獎項均已「名花有主」。對於這些偉大的科學家,我們應該記住他們的姓名,但更應該了解的是他們為人類做出了哪些貢獻。
  • 張鋒拿下「諾獎風向標」阿爾伯尼獎,為第二位華人得主
    張鋒拿下「諾獎風向標」阿爾伯尼獎,為第二位華人得主 澎湃新聞記者 王盈穎 綜合報導 2017-08-16 21:42
  • 盤點有趣的物理諾獎故事:最年輕的僅為25歲
    1915年勞倫斯·布拉格(Lawrence Bragg)和他的父親一起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當時他只有25歲,這使得其成為最年輕的諾貝尓物理學獎得主。 2020年諾貝爾物理獎公布結果出爐,由黑洞物理理論學家彭羅斯和另兩位天體物理學家共同獲得。我們來回顧一下歷史上的一些物理諾獎故事。
  • 中國人如何才能拿到更多諾獎?
    很多人比較看重科學類諾貝爾獎的獲獎,今天談談這個。 屠呦呦沒有當選院士,卻拿了諾獎 同在東亞,截止2019年,已有27名日本人獲得了諾貝爾獎(包括2名美籍日裔諾貝爾獎獲得者)。除歐美諸國之外,日本是獲獎人數最多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