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第五屆中國創新挑戰賽(廣東•中山火炬)暨第三屆「創客灣區」中山火炬技術對接挑戰賽供需對接會暨專家論壇在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科技金融綜合服務中心成功舉辦。
此次活動由供需對接會和產業發展專家論壇兩部分組成,中山火炬開發區經濟發展和科技信息局四級調研員王悅、華南理工大學教授文尚勝、華南理工大學教授魏坤、廣東省科學院技術專家、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企業、行業協會、眾創空間、投融資服務機構等單位代表參加了本次活動,超13000人次觀看了活動的線上直播。
第五屆中國創新挑戰賽(廣東•中山火炬)暨第三屆「創客灣區」中山火炬技術對接挑戰賽是由國家科技部指導,科技部火炬中心、廣東省科技廳主辦,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承辦,以「揭榜比拼」方式,面向社會公開徵集解決方案的創新眾包服務活動。自2020年7月啟動以來,挑戰賽中山火炬賽區共挖掘企業技術需求130項,發布企業技術需求130項,其中生物產業29項、光電信息產業 37項、高端裝備製造產業 42項、新材料產業7項、節能環保產業 11項、現代服務業 4項。
廣東省科學院深度參與挑戰賽需求解決方案對接工作
供需對接會上,現場發布了廣東金弘達自動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山洪力健康食品產業研究院有限公司、創味舌尖凍乾食品科技(中山)有限公司、大展智能裝備(廣東)有限責任公司、中山奕安泰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中山沉香學會,中山元一沉香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廣東文惠環保有限責任公司、廣東惠利普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市美盈家具有限公司、中山市東潤智能裝備有限公司、中山市百鳥電子有限公司等12家企業的技術需求。來自廣東省科學院智能製造研究所的代表陳宇研究員、廣東省科學院測試分析研究所的代表雷永乾副研究員、廣東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的代表葉偉副研究員分別就其所在研究所的研究領域和服務方案做了介紹。
廣東省科學院智能製造研究所研究員陳宇做介紹
陳宇表示,廣東省科學院智能製造研究所聚焦智能製造產業發展,開展五大方向研究和產業化推廣,包括智能傳感技術、智能裝備技術、機器人技術、製造業信息化技術、輕量化設計及可靠性測試技術,專業從事智能製造領域技術研發、技術服務的員工近300人。
廣東省科學院測試分析研究所副研究員雷永乾做介紹
雷永乾表示,廣東省科學院測試分析研究所(中國廣州分析測試中心)是以理化分析測試為重點的綜合性研究和服務機構,是華南地區唯一的國家級分析測試中心,重點服務包括環境檢測與監測、危險廢棄物鑑別與風險評估、應急監測等。
廣東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葉偉做介紹
葉偉詳細介紹了廣東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關於沉香資源開發利用方案,以案例的形式展示了微生物研究所解決技術需求的流程與方法。
隨後,在自由交流對接環節上,供需雙方圍繞技術需求開展了深入的溝通與交流,對接效果顯著。
供需對接會結束後,省科學院技術專家團隊實地走訪了廣東惠利普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這是繼企業需求挖掘工作後挑戰賽組委會第二次組織專家團隊走訪該企業。通過前期走進企業挖掘需求和持續跟進企業需求難點提煉,目前廣東惠利普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出的技術需求已得到初步論證,相關技術專家在密切對接中。
走訪廣東惠利普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電與生物醫藥專家為企業發展建言獻策
產業快速發展離不開先進理論的指導。為進一步加快火炬開發區建設創新型產業集群的步伐和為實現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活動組委會邀請了華南理工大學發光材料與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廣東省光電技術協會會長文尚勝和華南理工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研究院教授、廣東省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理事魏坤就中山火炬開發區「聚力攻堅,加速建設科創火炬和創新型產業集群」這一命題分別展開光電領域專題講座和生物醫藥領域專題講座。
文尚勝教授做分享
文尚勝表示,中山光電產業已有近30年發展歷史,上下遊產業鏈相對完善,在本次挑戰賽中山火炬賽區發布的技術需求中,涉及光電相關技術的需求共52個,他將全力協調推動廣東省光電技術協會、華南理工大學光電行業校友會等光電相關行業機構參與技術解決方案的徵集。同時,文尚勝建議「老闆少想怎麼做第一,多想怎麼做唯一!」,認知自己,腳踏實地,先做強,再謀劃做大,才是企業家的必由之路。
魏坤教授做分享
新經濟環境下企業生存的護城河與城牆是什麼?魏坤表示,技術創新和產業周期性迭代,導致了企業核心能力的不斷破裂與重建,形成生物醫藥聯盟協同創新機制,實現高校院所與企業間的知識共享與交互,加速知識流動聚集,將有效解決生物醫藥行業長期處於低、散、小狀態,企業無能力提出協同創新的整套技術與產品方案和無力獨立完成技術集成和系統化任務等難題。
本次活動是挑戰賽中山火炬賽區的第一場供需對接活動,後續將繼續聯動省內外高校院所、技術機構、行業協會、孵化園區等向全社會公開徵集技術解決方案,在更大範圍內集聚創新資源和創新要素,打通成果轉化的「最後一公裡」,助力中山企業快速發展。
責任編輯: WY-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