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實業根基 重燃創新激情 以火炬擔當引領中山高質量崛起

2020-12-17 中山網


8月13日,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建區30周年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火炬開發區舉行,來自國內政商學界的領導嘉賓、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回首過去,展望未來,為火炬開發區三十而立再出發把脈開方、共謀良策。市委書記賴澤華講話,省科技廳副廳長楊軍、國家科技部火炬中心高新區管理處處長周力出席研討會。

30年前,乘著市場經濟和思想解放的浩蕩東風,火炬開發區正式掛牌成立,中山發展進程由此翻開新的一頁。30年來,火炬人秉承「敢為天下先」的城市精神,大膽探索、開拓進取,火炬開發區從一片荒地灘涂建成了一座充滿創新活力、產業興旺、人才集聚、環境優美的高新技術產業新城,闖出了一條體制創新、園區建設、產業轉型的特色路子,一度創造了火炬速度、火炬模式、火炬效益、火炬品牌,為中山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作出了特殊重要貢獻。

賴澤華指出,回望過去,是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賦予火炬開發區改革開放「試驗田」的光榮使命;是敢與皓月爭輝的「火炬計劃」給了火炬開發區施展身手的廣闊舞臺;是各級領導的關心和全市人民的支持給了火炬開發區奮力前行的源源動力,火炬開發區生逢其時、應運而興。30年的實踐啟示我們,發展是火炬開發區的歷史責任,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帶動中山實現工業興市、科技強市,是火炬開發區的價值所在。不管外部環境如何變化,火炬開發區堅守實業的精神不能丟,銳意創新的勇氣不能缺,必須堅定不移做好做實「高」與「新」的大文章,敢於對標先進、趕超一流,善於統籌兼顧、協調發展,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和力量,在新時代繼續引領中山實現高質量崛起。

賴澤華指出,展望未來,「雙區驅動」為火炬開發區提供了「二次創業」「再次騰飛」的黃金窗口期;國務院《關於促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的重磅出臺給火炬開發區送來揚帆遠航的東風;「重振中山虎威」的號角為火炬開發區賦予新的歷史使命,火炬開發區必將再次奮起、再鑄輝煌!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火炬開發區要立足灣區,面向世界,登高望遠,從更高層次、更寬視野、更大格局上謀劃推進發展,奮力創造不負時代、不負國家、不負人民的新業績。要著力打造推動高質量崛起的火車頭,全力做好「融」的大文章,積極擁抱大灣區、擁抱大城市、擁抱高科技,密切跟進掌握,搶佔產業制高點。要著力打造引領創新發展的主引擎,集聚高端創新資源,吸納培育高端人才,開展技術聯合攻關和產業化應用,支持重大創新成果落地轉化,打造灣區西翼創新高地。要著力打造深化改革開放的先行區,堅持「更高層面開放、更寬領域開放、更深程度開放」,積極探索合作機制,打造創新共同體,拓展火炬開發區發展空間。要著力打造城市建設和社會治理的新樣板,對標雄安新區和國內外最高最好最優,提升城市設計,優化城市形態,統籌謀劃推進教育、醫療、文化等功能配套設施建設,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市委副書記、火炬開發區黨工委書記陳文鋒表示,火炬開發區要堅守高新技術產業化這一初心使命,把挑戰視為最大的機遇,卯定下一個十年、三十年乃至百年,以過去「想都不敢想」的大格局破題發展。目標是以2024年大橋時代來臨為界,初步實現與深圳等珠江東岸先進地市在創新融合、產業融合、交通融合、制度融合、環境融合等方面的初步匹配。主要路徑是「一三五」戰略:「一」即以打造中山創新發展主引擎為一條主線;「三」即著力打造先進裝備製造、健康醫藥、光電三大增長極,讓優勢更優;「五新」即堅持以「謀劃新格局、培育新動能、建設新載體、激發新活力、形成新風尚」為具體抓手,加快推進「二次創業」,全力建設國家級一流高新區。

會上,圍繞「高」「新」這兩篇文章,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英澤,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副研究員、中國高新區研究中心主任劉會武,廣東藥科大學校長郭姣,騰訊雲政務副總經理楊革生,毅達資本合伙人、廣東財經大學特聘教授戴華坤,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單樑,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產業規劃研究中心主任劉戰國等嘉賓,就科創載體建設、成果轉化和前沿技術變革等話題展開頭腦風暴,為火炬開發區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會上還舉行了火炬開發區與騰訊雲計算(北京)有限責任公司籤約儀式。雙方將在新基建、雲計算、大數據、製造業與網際網路融合、數字文創、新型智慧城市、數字政府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推動騰訊WeCity解決方案落地,並攜手打造國際數字文創主題商圈,推進留創園創新中心建設,全方位、多領域助力中山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市領導唐穎、楊文龍、李長春、馮煜榮、雷嶽龍出席研討會。

相關焦點

  • 火炬開發區建區30周年高質量發展研討會舉行
    30年來,火炬人秉承「敢為天下先」的城市精神,大膽探索、開拓進取,火炬開發區從一片荒地灘涂建成了一座充滿創新活力、產業興旺、人才集聚、環境優美的高新技術產業新城,闖出了一條體制創新、園區建設、產業轉型的特色路子,一度創造了火炬速度、火炬模式、火炬效益、火炬品牌,為中山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作出了特殊重要貢獻。
  • 創新驅動產業升級,中山火炬開發區為高質量發展貢獻...
    創新驅動產業升級,中山火炬開發區為高質量發展貢獻...,中山火炬開發區為高質量發展貢獻「火炬力量」》創新在前列中山火炬開發區的創新之路:科技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關鍵環節如何讓科技成果轉化市場「活」起來?
  • 新火炬再出發!中山高新區建區30周年高質量發展研討會舉行
    事實上,這也是火炬開發區「二次創業」的邏輯。今年初召開的中山市委十四屆八次全會提出,努力把火炬開發區打造成「創新發展的主引擎」「重振中山虎威加快高質量崛起的先行示範區」「一流國家級高新區」。今年4月,賴澤華一行到火炬開發區時,強調火炬開發區是國家級高新區、中山創新發展的「主引擎」、引領全市高質量崛起的「火車頭」。一流的高技術產業開發區不僅需要紮實的產業基礎、領先的創新動力,也需要一流的城市載體。經過30年的發展,火炬開發區已經意識到已有的舊村、工業園已經不能承載高新技術產業的落戶,不能滿足高水平人才的生活需求。
  • 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以高質量發展擎起「科創火炬」
    1990年,原國家科委(現為科技部)、廣東省人民政府和中山市人民政府設立了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這是廣東省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多年來,中山火炬開發區堅持改革開放,銳意進取,已從小漁村蛻變為世界眾多知名企業和精英人才的薈萃之地。
  • 裘東耀勉勵廣大女企業家在高質量發展中顯身手展擔當
    他說,女企業家們雖然創業經歷不同、企業發展各異,但都滿懷創業激情和執著追求,以「巾幗不讓鬚眉」之志,創造了人生精彩和事業輝煌,生動闡釋了「和韌行實·三江競秀」的寧波女企業家精神,令人敬佩。  裘東耀說,當前,寧波發展既擁有許多重大戰略機遇,又面臨許多困難挑戰。希望全市女企業家把握大勢、堅定信心,搶抓機遇、銳意進取,弘揚新時代浙商甬商精神,在全市高質量發展中顯身手展擔當、爭做主力軍。
  • 涵養工匠精神:課程思政參與中山高質量崛起的實踐路徑
    中山有著較為紮實的產業基礎,要打贏經濟翻身仗,重振中山虎威、加快高質量崛起,優勢在產業,出路在產業、突破口仍在產業,尤其是製造業。圍繞產業發展,近年來,中山正在推動領軍企業培育,重點培育一批百億級龍頭企業,優選扶持一批技術水平高、成長性好的「隱形冠軍」「瞪羚企業」。這些措施能否落地見效,還要看有沒有一大批具備工匠精神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 第五屆中國創新挑戰賽(廣東•中山火炬)供需對接會成功舉辦
    9月22日,第五屆中國創新挑戰賽(廣東•中山火炬)暨第三屆「創客灣區」中山火炬技術對接挑戰賽供需對接會暨專家論壇在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科技金融綜合服務中心成功舉辦。
  • 讓「工業園區文化」熠熠生輝——中山火炬開發區創新公共文化服務...
    原標題:讓「工業園區文化」熠熠生輝  ——中山火炬開發區創新公共文化服務紀實  在中山這座人文底蘊深厚的城市裡,亟待被傳承與發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有很多。火炬開發區宣傳文體服務中心主任李慧表示,打造原創文藝精品,關鍵是根植於民俗文化的土壤,沒有「沉下去」,就不會「浮上來」,沒有繼承、發揚,就不會有真正的創新。
  • 【組圖】泉州:技術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10月16日至24日,泉州市委宣傳部組織中央、省、市媒體走進各縣(市、區),尋找「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目標」的典型經驗和先進事跡,記者在採訪時發現,一批民營企業積極推進機器換工和搭建技術創新平臺,不斷加快轉型升級步伐,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新華網 王雄 攝
  • 擴容火炬開發區 打造發展主引擎
    中山發出「重振虎威」動員令後,加快推動中山高質量崛起已成為全市上下的共識。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董事長張傳衛帶來了一批聚焦中山未來發展的建議。他在一份建議中提到,建議中山市火炬開發區擴區擴容,破解發展空間瓶頸,推動中山加快實現高質量崛起。
  • 科技引領發展 「高新」成為引擎
    時光回到30年前,中山火炬開發區現在所處之地還是灘涂與農田、蕉林、農舍、村莊。1990年,國家科技部、廣東省人民政府和中山市人民政府在這片中山東部區域共同創辦全國首批帶「火炬」字的國家級高新區,從此中山開啟了創新引領發展的新篇章。30年後的今天,這裡已匯聚了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知名企業300多家,世界500強投資企業近20家。昔日的東部小鎮,變成了具有國際化氣息的科技創新之城。
  • 聚焦「五大抓手」,中山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之路這樣走
    會上還發放了《關於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表明了市委市政府「不惜重本、敢下血本」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心。與會製造企業代表表示,這次會議鼓舞人心、催人奮進,企業必將努力克服疫情影響,重整行裝再出發,為中山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 王少峰:以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堅守初心踐行使命
    省委黨校舉行2019年秋季開學典禮王少峰勉勵學員:以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堅守初心踐行使命華聲在線9月4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孫敏堅)9月3日,省委黨校他強調,要始終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根本任務,深化主題教育,提升理論素養,加強黨性鍛鍊,以堅守初心踐行使命的實際行動,奮鬥新時代、彰顯新擔當、展示新作為。 王少峰指出,要矢志不渝恪守絕對忠誠,始終把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作為首要政治擔當。要旗幟鮮明弘揚鬥爭精神,始終以鬥爭意志、毅力和精神抓落實促發展攻難關破難題剎歪風樹正氣。
  • 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
    、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中國技術成果產業化(中山)示範基地、國家火炬計劃裝備製造中山(臨海)基地,中國綠色食品產業基地,七塊國家級牌子居全國高新區之最。   在廣東,中山「火炬速度」一直令人交口稱頌;在產業園區經營方面,中山「火炬模式」和「火炬現象」在全國高新區廣為流傳,開放和勇敢的中山火炬人以實際行動書寫了一個現代工業的火炬傳奇。
  • 「正心誠意」創新做好杏仁餅 中山咀香園躋身百年老店
    從1918年到2018年,再到未來,咀香園的經營者認為,「正心誠意」和「創新」是讓企業走過百年風雨、堅守產品質量、傳承文化精神的密碼。咀香園作為著名廣東手信、正宗中山特產的代表,是嶺南文化對外傳播的窗口之一,已經超脫了傳統企業概念的束縛,成長為中山市乃至廣東省的一張身份名牌。
  • 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中建八局實踐—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高質量...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中建八局作為中建集團排頭兵,始終把高質量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堅持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不斷推動企業發展模式創新、技術創新變革、核心動力變革,在超高層、深基坑、鋼結構、設備安裝、文化旅遊、基礎設施等領域長期處於領先地位。
  • 中山火炬開發區
    中山火炬開發區,她就是國家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中山火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於1990年3月由國家科技部、廣東省政府和中山市政府共同創辦,並於次年被國務院批准為首批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994年區內創辦了首家規模最大的國家健康科技產業基地;1999年興辦了全國目前規模最大、技術設備最先進的中國包裝印刷生產基地;2000年3月被國家科技部和外貿部認定為第一批國家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成為擁有四個國家級基地牌子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中山共青團發出青春集結號,爭做「四最」青年突擊隊!
    他們勇於擔當、攻堅克難、敢打能勝 為奮力實現中山重振虎威 加快高質量崛起貢獻青春力量!在啟動儀式上,團市委書記張喬楚向中國科學院藥物創新研究院中山研究院、岐江新城石岐總部經濟區、中山市未達標水體綜合整治工程、影石創新(中山)科技有限公司等中山市重點平臺、企業單位代表授予「爭創『四最』青年突擊隊」旗幟,深中通道青年代表作「『四最』青年突擊隊」誓師宣言,發出「為奮力實現重振中山虎威加快高質量崛起貢獻青春力量」的中山青年最強音
  • 中山火炬:完善科技創新體系,邁向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
    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是科技部、廣東省政府和中山市政府於1990年聯合創辦的第一批國家高新區。全區常住人口約23萬,面積90平方公裡。成立20多年來,中山高新區在科技部和廣東省科技廳的悉心指導和中山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艱苦創業、勇於探索,走出了一條在一片荒地和灘涂上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道路。
  • 蘇商精神:蘇企縱橫四海的價值擔當
    近代,以張謇、榮氏兄弟為代表的蘇商,懷抱「實業救國」的理想,開中國民族工商業之先河。他們興辦企業、發展教育、修建道路、扶孤恤貧……為蘇商注入了立足實業、崇文重教、心繫家國的精神基因。  伴隨改革開放的春風,蘇商再一次以實業報國的姿態,勇作市場經濟大浪中的弄潮兒。他們以共同富裕為目標,成為「摸著石頭過河」的實踐者和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