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發出「重振虎威」動員令後,加快推動中山高質量崛起已成為全市上下的共識。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董事長張傳衛帶來了一批聚焦中山未來發展的建議。他在一份建議中提到,建議中山市火炬開發區擴區擴容,破解發展空間瓶頸,推動中山加快實現高質量崛起。
■急需破解發展空間瓶頸
火炬開發區是全國第一批國家級高新區,也是中山市唯一的國家級高新區。經過30年的發展,火炬開發區以佔全市不到5%的土地面積創造了約14%的GDP,誕生高新技術企業425家,為中山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實踐證明,火炬高新區是中山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抓手和主陣地。
張傳衛表示,1995年以來,火炬開發區總體土地面積未進行過調整,新項目和土地之間矛盾突出,發展空間瓶頸導致高新區經濟科技發展嚴重受阻。近年來,全國超40家高新區普遍採取了擴區擴容管理,在全國高新區實現爭先進位。其中不乏深圳高新區、東莞高新區、珠海高新區等周邊案例,其中深圳國家高新區擴容14倍。火炬開發區擴區擴容步伐已嚴重滯後,擴區擴容是目前破解發展空間瓶頸的現實需求。
伴隨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深中通道和深茂高鐵等重大戰略通道加快建設,中山正迎來重振虎威、加快高質量崛起的歷史性機遇。火炬開發區要實現新一輪高質量崛起,亟待從更大格局、更快速度謀劃擴區擴容,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世界一流高新區,打造中山創新發展的主引擎。火炬開發區擴區擴容有利於構建灣區重大產業創新平臺。中山布局做實東部環灣創新發展帶,需要整合火炬區、三角民眾產業園區,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健康科技、數字經濟、光電等高技術產業,打造世界級智能製造基地。
張傳衛建議,將翠亨新區、南朗鎮、三角鎮、民眾鎮一併納入火炬區統籌規劃發展,充分發揮國家高新區的品牌、政策、管理優勢和產業集群優勢,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世界一流高新技術區,實現區域產業統籌布局、創新資源整合協同配置,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和粵港澳大灣區重大產業平臺,賦予平臺重大創新發展新動能。
■引導科技創新資源集聚高新區
火炬開發區擴區擴容如何實現?張傳衛認為,首先要建立完善高新區發展規劃和政策體系,高標準編制總體發展規劃及各專項規劃。制定和出臺高新區創新扶持政策,在創新型企業培育和扶持、人才吸引、科技金融創新、創新平臺建設、土地出讓及保障房建設等方面研究制定一系列含金量高、操作性強的優惠政策,營造最有利於高新技術產業大發展的良好生態環境。
他建議在科技創新資源配置方面整合創新資源,發揮創新資源對各特色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在高新區優先布局大學、科技基礎設施、新型研發機構、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基礎設施和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引導科技創新資源向高新區集聚。
在產業空間開發建設和管理政策的創新方面,破解產業空間對產業發展的制約。健全管理機制,提高土地等產業空間資源的集約節約利用水平。調動社會多元資本驅動高新區建設發展,促進園區孵化器、加速器、創客空間、專業園等孵化載體的建設,強力支撐高新區加速發展。
張傳衛還提到了配套的重要性,他建議完善公共配套設施,以吸引人才為核心,制定和實施公共配套設施和園區環境提升計劃,加快完善各園區交通、教育、醫療、商務、文體、安居等公共配套設施,建設一批新一代智慧型、創新型、生態型科技新城,打造宜居宜業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