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市數據資源局聚焦「數字馬鞍山」建設,堅持「四重」原則,切實規範政務信息化項目評審程序,加強全流程監管,大力推進信息系統整合和數據資源共享,以信息化、數位化助力市直各部門管理服務水平提升。
一是重應用,聚力推進重點領域信息化項目建設。加強與市直相關部門的協同配合,堅持應用導向、需求牽引,按照民生優先、急用先上的原則,今年以來,審核支持49個市級政務信息化項目,建設總預算1.5億元。在智慧醫療方面,審核同意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和「智醫助理」系統建設,構建面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應用服務體系,提高分級診療能力和服務質量,助力我市在醫療健康方面加快融入長三角,全面提升我市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在智慧校園方面,支持二中、二十二中、安工大附中等學校打造智慧課堂、班班通系統,改進教學方式,優化教學過程,增進課堂交互協作,實施精準教學,形成伴隨式、診斷性評價體系。在智慧交通方面,支持智慧停車為民辦實事項目,向市民提供車位查詢、停車誘導、無感支付等服務,實現全市停車資源智慧化、精細化管理;同時構建全市高速公路指揮調度平臺,整體規劃轄區高速公路路網監測和安全防控建設體系,實現高速公路惡劣天氣精準預測、事故精準定位、應急處置便捷高效、全區路網可視可管。在智慧政務方面,支持推進不動產登記「提升行動」改革系統,建成「一網」通、「一單」清、「一窗」收、「一站」辦的不動產登記服務平臺,實現全方位網際網路服務模式;打造不見面開標系統,降低企業參加投標成本,激發市場主體,促進公平公正交易,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實現公共資源交易「零跑腿」。此外,還聚焦應急、城管、營商環境等重點領域,審核同意消防救援實戰指揮平臺、源頭治超執法信息系統、生活垃圾終端處置設施監管、「惠企通」服務平臺等項目的建設,助力提升管理服務水平。
二是重規範,著力完善信息化項目管理機制。為提高政務信息化項目管理水平、規範工作程序,與國家、省級信息化項目管理辦法相銜接,市數據資源局在深入調研基礎上,對原政務信息化項目管理辦法進行了全面修訂。在修訂的過程中,參考借鑑合肥、南京、杭州、嘉興、湖州等先進地市經驗做法,結合我市實際,廣泛徵求市直各部門意見,進行了多輪修改完善。新的市級政務信息化項目管理辦法將立足於構建政務信息系統統籌協調和長效管理機制,更加注重系統集成和數據共享,將新建項目與「皖事通辦」平臺、大數據中心平臺和即將建設的「城市大腦」運營指揮平臺的對接作為項目審批的剛性要求,真正通過大數據中心基礎平臺將數據歸集起來,通過「城市大腦」樞紐平臺將系統聯動起來,同時規範總包工程中信息化部分的審核把關,以實現對信息化項目的全口徑統一管理。
三是重專業,動態調整項目評審專家庫。為充分發揮信息化專家在決策諮詢服務等方面的專業作用,市數據資源局依託我市高校、大型企業、市直大單位信息中心組建成了信息化項目評審專家庫。目前,專家庫有專家115名,其中高級工程師以上職稱84人。今年以來我局對專家所處的信息化領域細分為軟體開發、系統集成、硬體設備等多個應用層面以對應不同信息化項目的差異化需求,為我市信息化項目的諮詢、評審、驗收儲備了專業、權威的智囊團隊。對專家的評審情況施行評分制,促使專家按照評審工作流程和標準進行評審,為全市政務信息化項目建設提供專業性智力支撐。
四是重績效,嚴把項目審核關。在信息化項目審核與備案過程中,對能夠促進部門業務創新發展、提高政府效能且惠企利民的電子政務項目予以支持;對可建可不建、建設無實效的電子政務項目立項一律不予通過。歷經專家論證、掛網公示、質疑澄清等環節,重點審查方案是否完整合理、是否符合我市智慧城市總體要求、是否利於系統整合集成和數據共享應用,以及預算是否合理、政府採購是否公平公正等內容,並將審核結果作為項目招標的前置條件。近三年來,市直部門申報市級政務信息化項目計劃共289個,資金需求11.26億元,通過嚴把項目審核關,經專家評審、統籌整合後,予以支持項目190個,計劃安排資金3.91億元,核減不合理項目99個,省減資金達7.35億元,資金省減率65.3%。在項目建設事中事後,引入第三方監理、第三方驗收和績效評價,通過市場化專業機構,對項目實施過程進行全程監督,並對應用效果進行評價,有效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保障項目質量。
【來源:馬鞍山市數據資源管理局(政務服務管理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