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煙臺、濰坊、濱州公安機關在推進「三個一」齊魯數據警務建設、信息化建設供給側改革、建立「信息服務110」制度、深化智慧化應用中的探索實踐。
資源整合 數據治理 要素重組 流程再造 煙臺:加快治理融合讓大數據發揮最大價值
2018年,煙臺市公安局在山東省公安廳20項維護安全穩定工作考核中,6項工作居於全省首位,15項進入優秀等次,優秀率為全省第一。作為全國唯一獲得「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城市」榮譽「七連冠」的城市,煙臺4次捧得「長安杯」。何以連續7次獲此殊榮?顯然離不開煙臺公安機關警務效能的顯著提升。近年來,煙臺市公安局堅持以實戰需求為導向,把數據警務作為核心工程、戰略工程大力推進,通過資源整合、數據治理、要素重組、流程再造,形成了具有煙臺特色的智慧公安品牌。
整合資源打破壁壘變信息孤島為融合共享
建設數據警務是推動公安工作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煙臺公安機關按照大整合、高共享、深應用的思路,出臺《關於加快數據治理融合的意見》,統籌推進全市公安機關大數據頂層設計、優化治理和服務支撐。
煙臺公安機關牢固樹立融合、開放、共享理念,著力整合全市政府部門、公共服務機構和公安業務隊伍信息系統。按照標準化、標籤化、模型化、業務化「四化」標準,治理和使用數據。他們將數百億級的數據分為5大類、400多個標籤,讓龐大無序的數據能夠「活」起來、「動」起來,讓基層單位和民警能夠方便、準確地使用數據,這一做法得到了上級公安機關的肯定。
為使大數據在警務綜合、服務民生等「五大主題應用」中發揮最大價值,煙臺公安機關與全國領軍高科技企業、科研機構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建立互利共贏的警企合作新機制,大力建設圖像技術、大數據、人工智慧、可視化4個智慧警務實驗室;依託省公安廳「一個門戶」,匯聚300億餘條信息,自主研發「警搜」「魔方」「獵鷹」等多個警用系統,並將人臉識別、語音識別、智能決策等科技成果投入實戰應用;組織攻堅小組最大限度地聯通數據、匯集需求、再造流程,讓種類繁多的數據系統實現組件化、模塊化、便捷化,讓每項工作都擁有「最強大腦」的後臺支撐,實現內外網數據一站式查詢、無縫隙對接,使每名民警和群眾都享受到最便捷的前端應用。
創新機制重塑架構變各自為戰為聯合打擊
著眼打擊犯罪主業,煙臺公安機關著力推動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前沿科技與警務實戰深度融合,倒逼傳統警務向現代警務轉型升級。
按照打造數據警務的目標,煙臺公安機關整合情指中心、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四大智慧警務實驗室和網際網路監控中心,提升大數據合成研判作戰水平;統一市、縣、派出所三級架構名稱和模式,市局採取刑偵、網安等警種部門成建制入駐的方式,集中手段資源,為實戰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過程支撐。他們堅持「機構整合、流程統一、工作融合、運行一體」工作機制,推行「1+6+N」即1個數據中心、6個重點警種、N個信息化工具和模塊應用的運行模式,實現網偵、刑偵等全手段的即時調用權,全市武器裝備庫、警力資源庫等基礎資源庫的調配使用權,以及緊急止付、停機等權限的直接決斷權。他們實施多警種常態化「日、周、月」信息會商研判機制,統一信息、研判、意見「出入口」,推行情指行一體化合成模式,集約利用數據、手段、裝備、預案、警力,集中為全警提供全方位支撐。
近年來,煙臺公安「一點發起、全市響應、體系支撐、精準打擊」的合成作戰工作格局發揮出強大威力,掃黑除惡、追逃等工作戰果卓著。2018年,全市電信網絡詐騙發案數、被騙金額同比分別下降10.2%和40.9%,自偵本地案件數、抓獲數、破案率保持全省第一。
聚焦一線服務基層變孤軍奮戰為全時支撐
數據警務助推智慧公安快速發展,在服務群眾、助力基層中激發出強大數據潛力和戰機捕捉能力,實現警務工作從「經驗主義」向「數據決策」轉變。
依託大數據融合的手段支撐,煙臺公安實現了指揮調度扁平化、數位化和可視化,起到了一舉多得效果。基層民警在偵辦普通案件需查詢案件線索時,可隨時通過合成作戰平臺向上級合成作戰研判中心發起網上合成請求,並在網上獲得即時反饋,不再使用紙質審批流程,基層民警不用往返於多個部門,節約了人力物力,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辦案的時間和成本;同時,民警接處警工作更加規範化、標準化、精細化,進一步降低了管理成本。民警在偵辦重大案件時,可組成專案組直接進駐合成作戰研判中心,相關警種同步上案,發起多警種合成作戰。同時,民警在社區走訪、執勤巡邏、執法辦案中獲取的零散線索,也可在系統的「案事件線索庫」內隨時上傳、隨時下載,方便開展跨區域、跨單位、跨警種的串並、比對、協查工作。去年以來,煙臺公安機關累計接收合成請求11528條,響應反饋線索7254條,案件處結效率大大提高,在處置多起急難案件中發揮了「殺手鐧」作用。
2018年,煙臺公安機關將雙向音視頻通話應用於報警系統,首創新型直播互動報警方式 ——「@110」「@122」「@119」。報警人通過微信可一鍵與民警面對面,實現了報警人身份、位置等數據自動抓取,現場警情以視頻方式固定留存,為後續警情調查處置提供了便利,為群眾在複雜、特殊場景下提供了報警新方式。一年來,煙臺公安共接群眾報警3.6萬起,讓報警人真切感受到民警就在身邊。
強化組織領導 完善頂層設計 創新工作舉措 濰坊:聚焦實戰應用打造智慧公安
濰坊市公安局緊緊圍繞山東省公安廳關於基層基礎建設三年攻堅戰的決策部署,堅持「實戰引領、科技支撐」理念,強化組織領導,完善頂層設計,創新工作舉措,全力實施公安大數據戰略,著力打造智慧公安,信息化服務基層、服務一線、服務實戰的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
推進「五張網」建設,築牢基層基礎「四梁八柱」
濰坊公安機關準確把握現代警務發展規律和機遇,布局推進視頻監控網、「一標三實」基礎信息網、刑事技術網、社會數據共享網、人防隊伍網「五張網」建設,將其作為公安機關打防管控和基層基礎工作的「四梁八柱」,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他們完善視頻監控網,在量上推動增點擴面、實時接入,在質上提升建設、運用維護和應用水平,全市視頻監控達29.5萬路,接入市局平臺20萬路,是2017年初的6倍,運用維護完好率提升至95%以上,每名基層民警都能按權限共享使用全市所有視頻。建成環濰坊、環縣市區、環鄉鎮三級視頻監控防控圈,同步建設人、車、機實時智能感知設備,實現了對進出濰坊各類人員的全程掌控。建設「雲防系統」,中心城區38處高空雲眼、205處高空球機,與主城區4.5萬路監控高高聯動、高低聯動,實現了指揮調度的全程可視、實景展現。
他們完善「一標三實」基礎信息網,藉助「智慧小區」建設自動採集各類人員、單位、車輛信息,成為基礎管控的「航母級」綜合平臺。
他們完善刑事技術網,建成全省最大的DNA-Y資料庫,構建完善信息網絡。
他們完善社會數據共享網,推動市委、市政府出臺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管理辦法,26個主要政府部門信息資源、39條企事業單位實時數據專線實現共享;與阿里巴巴、騰訊、滴滴、百度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引進社會資源數據185種184億條。
他們完善人防隊伍網,依靠公安專業力量創新開展專業化處警、常態化巡防,組織警務助理、網格員和企事業單位內保組織、小區物業安保力量輔助聯動,通過設立專項獎勵基金等手段,吸收環衛、水電等從業人員和治保積極分子、志願者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平安建設,築牢群防群治的銅牆鐵壁。
著眼「警務大腦」定位,推進合成作戰指揮中心建設
濰坊市公安局深入貫徹山東省公安廳關於建設「四位一體」實戰型指揮中心的部署,大力推進資源整合、警種進駐、機制創新,構建市局與17個縣市區局、203個派出所一個平臺作戰、一鍵指令下達、扁平化指揮、多警種合成的作戰體系,在重大案事件應急處置、重大活動安保和中心城區一體化打防管控等工作中取得顯著成效。
指揮中心配套建設「立體雲防、多維感知、智警大腦、合成指揮」四大系統,匯聚「五網」信息數據,17個警種的系統平臺、資源手段進駐,並引入社會信息資源進行多維度數據關聯融合、多軌融合監測發現,實現了資源、手段、人員、工作融合提升。探索建立一體化運行、常態化會商、一體化打防管控、「滴滴打車」式接處警四項運行機制,打造預知預警、精準打擊和動態管控「三項功能」智能指揮樞紐。統籌抓好縣市區合成作戰指揮中心、派出所勤務指揮室建設,全力構建市、縣和派出所一體運行、順暢高效的三級架構合成作戰指揮體系,切實發揮合成作戰指揮效能。
他們整合進駐警種信息資源,建立「信息服務110」制度,開通服務基層便捷通道,按需快速查詢、推送各類信息,最大限度為一線實戰提供全方位服務支撐。研發建設視頻監控智能巡查平臺,提升了公安機關事前、事中發現預警處置能力。
加強數據警務建設,打造公安工作效能「倍增器」
濰坊公安機關依託國家大數據戰略,重點抓好數據採集、融合、應用,著力打造數據警務、智慧公安。
在強化頂層設計方面,他們成立全市公安大數據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科學統籌、總體把握、集約推進信息化建設項目,提升公安大數據建設規劃的前瞻性、先進性和科學性;同時推進數據融合,深入開展數據「破壘共享」工程,解決公安內部資源手段不共享問題,凡是沒有明確要求不能共享的,所有結構化數據都納入公安大數據中心統籌管理、共享共用。在強化基礎保障方面,全市公安視頻專網和三級網實現萬兆擴容、四級網實現千兆擴容,基層一線民警終端配備率達到100%。
他們將公安信息化建設納入「智慧濰坊」總體發展規劃,與阿里巴巴、騰訊、華為等網際網路領軍企業開展戰略合作,大力推進網際網路新理念、新技術、新應用與警務工作融合發展,創建了濰坊「智慧警務」新模式。集動態感知、多維融合、智慧決策為一體的「警務大腦」實現了對人、車、物的「多維聯控、一網展現」,智慧社區APP等系統平臺實現了從被動應對處置向主動預測預警預防的轉變,智慧交通綜合管控系統為強化城市交通擁堵治理提供了有效手段和有益借鑑。
數據轉化為戰鬥力基層民警嘗到信息化甜頭 濱州:大數據為警務實戰插上騰飛之翼
「我們派出所在城鄉接合部,人員複雜,管理難度大。過去巡邏密度很大,但是針對性不強,效果也不明顯。後來市局定期給我們推送本地及周邊地區發案規律特點,指導有針對性地巡邏,有了『大數據』,我們抓現行反應更快了,轄區的發案量也明顯下降了。」濱州市公安局霑化分局富源派出所民警陳建學眼中管用的「大數據」來自濱州市公安局大數據支撐服務中心。
在濱州,信息化建設讓每名基層「單兵」背後都有了強大的數據支撐。2018年7月,濱州市公安局組建大數據支撐服務中心,從資料庫建設到數據使用都以基層需要為核心,以提升實戰水平為目標。數據轉化為戰鬥力,讓基層民警嘗到了信息化的甜頭,也為全市公安工作插上了騰飛之翼。
「基層定製」讓「雲端」數據落地
警力不足是濱州公安面臨的現實問題。用海量數據和先進算法減輕民警工作量,實現警力無增長改善,是濱州公安的一條應對之策。在部署2019年工作時,濱州市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趙永生強調,要靠前抓好信息化建設,立足為基層服務、為實戰服務,推進信息化建設供給側改革,努力在構建齊魯「數據品牌」上先行一步。
推進信息化建設供給側改革的關鍵是提煉基層民警需求。但如果基層民警不掌握大數據技術,不了解大數據解決問題的方法,就不懂如何提煉需求;而技術人員不從事具體警務業務,不了解民警思維方式,就不知道怎樣提供更好的服務。為有效解決「對接難」的問題,濱州公安機關信通部門推出「融入基層+定製服務」舉措,僅2018年就匯聚大數據服務需求73項。他們的具體做法是:大數據支撐服務中心在基層建立駐隊工作站,選擇有代表性的刑警大隊、派出所和特巡警大隊,選派技術民警駐隊蹲點、隨警作戰;在後臺分別以人員偵控、「一標三實」、智慧巡防為課題,充分運用警務數據和技術手段,建立數據分析模型,服務基層所隊,配合個案偵辦,並由駐隊技術人員及時反饋應用效果,總結基層民警的好經驗、新思路,幫助後臺民警不間斷地採集個案樣本、豐富數據算法、優化運算邏輯,進一步提高從信息到戰果的轉換效率。數據模型成熟後在全市公安機關推廣應用。
2018年,濱州市公安局大數據支撐服務中心技術人員在隨警工作時針對轄區盜竊原油違法犯罪進行專項研究,建立車輛篩查模型。駐隊民警在配合基層所隊巡邏時進一步總結案件特徵,再推送給技術人員進一步細化數據分析模型,分析結果推送油區所隊重點巡查。2018年7月31日3時30分許,派出所民警根據平臺推送信息重點對濱州市霑化區與東營市河口區搭界的312省道車輛進行巡邏排查,當場抓獲盜竊原油嫌疑人5名,扣押車輛4臺,成功打掉以劉某飛為首的盜竊原油團夥。
「智慧大腦」開啟精準打擊新時代
2018年11月11日,鄰近地市公安機關將一名涉嫌強姦在逃人員的信息上傳到公安網,濱州公安伺服器模型自動獲取了這條信息,並迅速關聯嫌疑人相關信息。在逃人員進入濱州市後,民警根據布控報警進行信息比對,分析其行進路線,並通知值班民警在指定地點守候,該在逃人員剛一到達就被民警抓獲。此時距布控系統報警僅1小時。
打擊犯罪是跟時間賽跑,大數據這一公安機關的「智慧大腦」不僅分析速度快、指揮調度快,也使打擊更加精準。為使大數據更好地服務偵查打擊,濱州公安建立警情推送、研判反饋、指導防控、現行打擊流程,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偵查打擊模式,實現了對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的精準布防、精準打擊。
在服務偵查打擊工作中,大數據支撐服務中心發現「找人難」是辦案民警最頭痛的問題,也是佔用民警時間最多的環節。中心經過分析,讓計算機自動篩查出可疑線索推送給辦案民警,大大提高了民警的工作效率。這一模式在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18年9月,濱州市公安局濱城分局刑警大隊請求落地查控8名涉惡人員,中心利用3個模型很快分析出相關信息,僅用6小時8人全部落網!
2018年,濱州公安機關共利用大數據直接協助基層所隊處理案件187起,抓獲在逃人員93名,抓獲刑事與行政案件違法犯罪嫌疑人221名。
「手邊的大數據」助力基層管控
大數據讓打擊更高效的同時,也讓防控更嚴密。為更好對接基層管理防範工作需要,濱州公安機關發揮「智慧大腦」的智能化運算、分析、推送優勢,開展數據挖潛、信息篩查、精準定位等系列工作,在這個過程中由計算機自動運行的環節編寫成人房一致、人員活動等分析數據模型,實現及時預警、實時管控。
在派出所流動人口管理工作中,大數據已經成為民警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以前民警挨家挨戶走訪採集信息,但能敲開門的往往是常住人口,流動人口反而管不起來,需要民警反覆走訪,既浪費了警力,又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現在通過大數據比對,大數據支撐服務中心對人房一致的直接標籤化,將需要重點核查的通過平臺向轄區民警推送指令,信息採集工作實現了質的飛躍。
同時,大數據中心還搭建數據模型,自動與「一標三實」相關聯,縮小民警走訪範圍;此外,中心還開發了事務轉辦系統,將非必須由民警辦理的事務轉辦給警務輔助人員、警務助理、網格員、公益崗人員辦理。多種手段綜合應用,有效減輕了派出所民警的工作量。
(原標題:深化信息化應用 讓數據「活」起來警務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