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疫情過後,如何正確投資民宿產業?寒舍文旅集團董事長殷文歡來為大家解答
寫在前面的話
2020,疫情洶湧,給文旅行業造成巨大影響。隨著疫情防控局勢穩定,作為行業中的企業領袖者要有思考,通過自身的閱歷、經驗及觀察,給文旅人提供思路和建議,齊心助力文旅行業發展。
寒舍文旅集團董事長殷文歡
作為《法治周末》第二期文旅講壇的成員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課題是
《疫情過後,如何正確投資民宿企業?》
大家好!我是《法治周末》文旅講壇的成員殷文歡,今天分享的課題是《疫情過後,如何正確投資民宿產業?》。
民宿產業是文旅產業中重要的版塊,也是文旅內容展示的窗口和載體。我認為不能孤立的發展民宿,而是要將美食、美景、美物、美好心情,打包起來,給公眾帶來全方位多感官體驗。這樣才能收穫好口碑,提升美譽度。
民宿產業在項目投資建設及項目合作前期,首要要求土地性質明確清晰,這樣既保證了投資者的利益,也保證了當地政府以及村民的利益。自然條件再好,各種資源再有優勢,但土地性質及產權不清晰,絕對不能碰。
全國這幾年投資的民宿項目,由於土地性質或產權不清晰被迫拆除,盲目跟隨景區投資建設被迫關門的案例不在少數,這不僅造成投資失敗,大量資金付諸東流,也造成社會資源及公共資源的嚴重浪費。
當前,全國很多特色民宿不斷湧現,有特色的民宿,往往就會吸引消費者前去體驗。但如果只在硬體投入和軟裝布置上下功夫,是沒有核心競爭力的,而且還很容易被迭代超越。
因此,我認為核心是要在服務上下足功夫,深挖「在地文化」,因為這是特色「非標」酒店的魂。但很多經營者忽略了這一點,重資產、大投入,沒有太多核心價值體系,這樣則很容易被淹沒在特色民宿的浪潮中。
這幾年,民宿行業的現狀中,我注意到有很多忽略「在地文化」的挖掘,而注重硬體設施投入的案例。沒有文化內容的特色民宿只是一副好看的皮囊,而沒有有趣的靈魂,不能成為常青樹。
民宿的表現形式是為了更好的呈現文化存在,所以,我建議民宿投資者在項目的打造上,應從深耕「在地文化」入手,這樣才有長足發展的基石。
此外,民宿行業同質化問題嚴重,民宿經營理念良莠不齊,致使很多經營者陷入困境。我作為較早的民宿產業投資經營者,目前有兩個方面最為擔憂:一方面,眾多民宿投資者盲目跟風效仿,同質化嚴重,造成很多資源浪費;另一方面,每個項目都與環保理念貫穿其中,倘若很多民宿投資者不注重環保理念,將會對鄉村生態環境帶來很大的破壞。
總體來講,在我看來現階段不建議再單一跟進民宿產業投資,目前民宿產業市場已趨於飽和、部分地區出現供大於求的現象,已進入根據市場情況逐步優化的階段。與此同時,民宿的運營,也受到如國家政策、旅遊淡旺季,以及其他不可控等客觀因素的影響。
此次疫情下民宿行業受到嚴重影響,2020年上半年的重要節假日,春節假期、清明節假期均受到牽連,目前看來,疫情甚至會影響到五一黃金周假期的出行。而今年後半年,文旅產業,包括民宿產業,都需要逐步從復甦到振興的過程。現在很多學校推遲開學,企業推遲復工,都將會影響到暑期的旅遊市場。
如果是二、三線城市的高端民宿,原來以一線城市的長線遊消費客群作為主力,現就需要以周邊客群周末遊作為主力。這樣一來,消費格局就會有所變化,住宿頻率、住宿周期、客房單價都需要有所調整,客群需求也需要作出相應調整。
此次疫情的突襲,我認為對文旅行業來講,不論從企業的應急能力、資金能力、管理運營能力,無疑是嚴重的考驗,當然,也給文旅產業各生態鏈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機遇。
我希望文旅行業、民宿行業同仁,在此期間不要懈怠,養精蓄銳,蓄勢待發,做好服務培訓、在線學習等,以良好的狀態迎接疫情過後,文旅行業井噴式反彈式增長。
最後,我作為北京較早進入民宿領域的創業者,除了自救,在民宿產業「嚴冬」時期,還作為中國飯店協會文旅委員會執行主席,提出了抱團取暖的方案,暨成立鄉村微酒店聯盟。在鄉村微酒店聯盟的平臺上實現全國各地民宿、鄉村酒店、非標酒店的換住,以及未來的全球民宿體系換住。這樣一來,鄉村民宿可以增加客房入住率,減少淡旺季的影響,該方案供我們文旅人參考。
以上是我的觀點和建議,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