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微信朋友圈發「眾籌」邀約 123個股東欲合夥開茶樓
最近,杭州有人想開一家茶樓,在微信朋友圈裡發出「眾籌」(譯自crowd funding一詞,即大眾籌資或群眾籌資)邀約,48小時就籌集了123萬元資金。
現在,一種以網際網路思維建立起來的茶樓或者咖啡館已經在杭州、北京、深圳等創業氛圍濃厚的城市風靡起來。在資金籌集上,均採用「眾籌」形式,一個茶樓或咖啡館可能有上百位股東。
A
兩天籌集到123萬元資金
2月15日晚10點23分,微信公眾號「B座12樓」的聯合發起人、杭州盈開投資合伙人蔡華幫朋友轉發了一條餐廳轉讓信息。隨後有人向他提議,找幾個朋友把餐廳「眾籌」下來玩玩吧。
當晚11點39分,蔡華發出「眾籌」邀約,「景區梅靈路靈隱路附近三層花園餐廳,還有六年租期,因朋友有其他事急轉,現我們組織眾籌入股10000(元)一人,本人可享受終生免費用茶,有興趣加入的聯繫我,100人跨界認識一起玩。」
2月16日凌晨0點25分,居然已籌集了40萬元。
當晚11點30分,蔡華繼續發消息:「就這麼多信息,敢確定投一萬元一起玩嗎?這個東東的玩法是這樣的:1、120人,大家都是股東,2、120中選出10人左右組成股東委員會,3、由委員會聘請運營管理人員,4、管理人員也可以來自股東。」
2月17日晚11點,一篇名為《一萬塊,你想幹什麼》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流傳開來,為茶樓搭了一個初步框架,文末附上了蔡華的支付寶帳號。
2月18日,帳戶上多了120多萬元。
前後48小時,「眾籌」到123萬元。
蔡華告訴記者,這123位投資者來自金融、房產、媒體、網際網路等各個行業,2/3是朋友圈裡的好友,剩下的1/3是轉了一層的,好友的好友。其中約有20名左右的股東在外地,最遠的在石家莊,會坐飛機趕到杭州開會。
B
玩法:不分紅、不退股
如果和蔡華沒有任何交集,光看那篇《一萬塊,你想幹什麼》,你會覺得對方極為無釐頭。要人出1萬元錢,卻不給任何具體信息,只告訴你「不會被承諾任何東西,想玩?先打錢吧」,而且這筆投資五年裡不分紅、不退款,只能轉讓。
蔡華說,當初就想試試能不能找到一群可靠的合作夥伴,如果能在錢的問題上達成一致,後面的工作會容易很多。至於茶樓未來壯大了會不會分紅,他表示,到時候大家再說。
實際上一開始打錢進來的不只123個人,有兩三個人通過微信詢問蔡華關於回報率的事,都被他勸退了。
3月2日,茶樓123位投資者在杭州第一次聚會。蔡華在介紹自己身份時特地加上了「有房有車」,想打消打款人的顧慮,並且給予最後30小時的退款期。至今,決定退出的人並不多,甚至仍有20多人想擠進初創團隊。
「這件事本身就是理想化的,朋友轉發了這條信息,我信任這個朋友就打錢了,這是產生自網際網路的獨特信任體系。」一位參與者說。
通過朋友圈的分享,這個已有123位股東的茶樓僅用一天就籌集到了229個名字。還有幾十位應聘者競聘掌柜一職,一位小夥子特地從黑龍江打飛的過來,還有海外留學歸來的美女,甚至有投資者想來全職管理茶樓。
蔡華覺得,只要信息能讓用戶感知足夠「溫度」,200人(後期還會加入77個供應商代表)的圈子最終會輻射到20萬甚至200萬人。「這也就是網際網路的魅力所在。如果只是一家普通的茶樓,我不會去做,其他人也不會來。」
現在,這123人的初始團隊被分拆成了圈子、媒體、經營、商業等七個小組,由股東自願承擔起各項職責。
C
想供貨的不少,同樣暫無分紅
記者了解到,這個還沒確定名字的茶樓想玩點最新的花樣。比如,鼓勵行動支付,付現金的用戶會有一筆額外支出。茶樓裡小到花花草草,大到智能電視,都會貼上二維碼,客人可以直接掃碼購買。
當然,最近行動支付發展碰到了點困難,蔡華說,「如果國家對這個提出暫停,那我們就換個東西來玩。」
「核心還是圈子,茶樓只是線下的據點。對很多公司來說,我們可能還是線下的體驗店,形式有很多種,最主要的是有參與感,大家能夠玩到一起。」
據了解,目前,茶樓還在選址中,有很多不錯的物業都主動來聯繫,請他們入駐,有的甚至想送裝修和家居。
3月5日,茶樓通過微信圈尋找供應商,兩天收到近百位供應商登記的信息,除了茶、乾果等食品,連設計、服裝、家具、裝修甚至汽車潤滑油、剎車片都有。
對於預留的77名供應商席位,除了要出1萬元資金以外,每年還要給茶館免費提供1-2萬元的產品。「供應商不是一定可以、也不是必須成為股東。」
即使是免費提供產品的供應商,五年內也沒有分紅,但茶樓可以成為他們產品的線下體驗點和銷售點。
D
股東這麼多,事情怎麼辦?
前兩年開始,就有不少人通過「眾籌」進行創業。蔡華這次玩眾籌,主要的特點就是在微信圈裡進行,改變了信息流轉的方式,所以,籌集資金速度很快。另一方面,他表示,自己的玩法是大家同股同權,一人一萬,大家都一樣,沒有大股東。
股東一多,想法就多,容易影響進度。蔡華覺得,這也是這個茶樓面臨的最大挑戰,也是他的最大動力。「我就是想能不能幹成這麼難的事。有挑戰,有樂趣!」
蔡華坦言,在實際過程中也是遇到了一些問題的,不過,「目前,我們節奏都控制得還好,既要讓大家公開公平地發表意見,也要快速執行、形成最終意見。」
股東多了,工商註冊也是一個問題,雖然即便是200個股東,工商也會給登記,但後期如果涉及手續變更,會很麻煩,必須所有股東都到場。所以,蔡華他們打算用股東委員會代持股份的方式去工商註冊。 □本報記者 褚睿雅 文並攝
(來源:今日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