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近來一些朋友圈裡眾籌民宿 有的可買住宿權
「在世界上最美的地方,建一座桃源」「沒做過導演的設計師,不是一個好的民宿主人」……最近,類似的民宿眾籌連結不時出現在朋友圈或某些微信群裡,三五千元就能買下幾晚的住宿權益或會員資格,有些民宿項目還承諾未來給予眾籌者一定的分紅。拋開住宿權益不說,把民宿眾籌當成一種「投資」,靠譜嗎?
「民宿眾籌」火到朋友圈
打開朋友圈一些熱門的民宿眾籌帖,「情懷」是被販賣的一個熱詞。這些民宿的發起者首先對民宿有著自己的想法,希望造不一樣的民宿;其次,民宿發起者的過往經歷多半高大上,可能曾經是設計師、導演、酒店從業者,或者已經有過比較成功的民宿經營項目。在講述這些故事的過程中,與民宿坐落地有關的美好山水也必不可少。
而這些民宿項目在網上的眾籌金額,通常從700元到50000元不等,不同金額的投入對應不同的權益——可能是入住民宿一晚和9折優惠,也可能是一定百分比的分紅權益和更低的住宿折扣。記者發現,一些頗為成功的酒店及民宿眾籌項目,在眾籌平臺上籌集四五百萬元乃至三四千萬元的例子並不鮮見。
對一些會玩的上海遊客來說,莫幹山、杭州、雲南麗江等地的民宿都不陌生,手上又有點閒錢,參與眾籌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
眾籌民宿存在不少風險
對於許多人投資民宿的熱情,曾在上海創辦十年設計公司、如今是莫幹山「雲溪上」民宿主人的餘味卻有著審慎的態度:「我現在幾乎每周都能碰到想做民宿的人,他們渴望我們分享更多關於投資和經營的經驗。但不是什麼人都適合做民宿,特別是僅有『情懷』的人要三思。」
在餘味看來,除了情懷,民宿發起人雄厚的資金實力是必要條件,還有與之匹配的多種能力。畢竟,精品民宿本身就是一種動輒數百萬投入的重資產。如果把民宿作為純粹的商業投資項目,多半會失望的。民宿有一個相對較長的回本周期,兩三年回本的項目是極少的特例。
餘味對民宿眾籌的興起也有自己的看法:任何投資都有風險,不能承擔風險的人不適合投資民宿。「今年民宿板塊的眾籌確實熱,但我還是建議,完全不了解民宿架構、不清楚民宿客戶群的人,最好別參與民宿眾籌或投資。」餘味說,眾籌很大程度上是未來建成後的民宿住宿權益的預付,其次才是「投資」屬性,喜歡、了解和看好民宿的人更合適。
對於真正喜歡民宿的人來說,參與眾籌的風險是什麼?餘味認為,最大的風險在於發起方資金不到位。由於精品民宿需要的投入少則兩三百萬,多則上千萬,發起方承擔的資本投入一般至少在七成左右,這絕不是一筆小投入。如果是幾個人合夥發起項目,在民宿申請、建造等過程中,存在諸多變數。一旦有合伙人中途退出,就可能導致項目進行不下去,之前投入的資金也未必能追回。另外一個風險,是民宿項目建成後,發起者或其代理是否有足夠的能力順利經營下去,達到營收預期,這是更長久的考驗。
民宿行業一兩年內將洗牌
在民宿投資和眾籌火熱的背後,未來形勢會怎樣?對此,資深旅遊人、《旅遊情報》雜誌出版人老謝有些悲觀。
前些天,老謝曾與十幾家莫幹山、杭州的民宿主人聚會,發現幾乎每家民宿都準備在一兩年內開出3—4家新店。這也就是說,這一區域的民宿會以三至四倍的速度增長,這還不包括老謝沒掌握的情況。老謝認為,兩三年內,國內的民宿會像經濟連鎖性酒店一樣,供應量會幾倍甚至幾十倍地湧現,這對於從業者和消費者來說都未必是好事。
儘管不完全認同老謝的悲觀態度,但餘味也承認,民宿業洗牌近一兩年內一定會出現。「莫幹山在冊的民宿現在有380家左右,無論是品牌、硬體還是經營理念,良莠不齊,一些體驗不好的民宿會讓消費者不再選擇這種住宿方式,這對整個行業都是損害。」從消費者角度來說,儘管精品民宿擁有一批70、80後粉絲,但他們對於民宿品質的要求頗為苛刻。現在不少精品民宿的價格動輒千元以上,其硬體和服務水平能否與這樣的價格相稱呢?
據悉,上海周邊,除了莫幹山,桐廬、松陽等地的民宿都在高速發展,再加上蘇州吳中區、上海浦東等地近期均已開始民宿試點,未來民宿行業面臨的競爭勢必相當激烈。這樣的境況,無論是對民宿發起者還是參與民宿眾籌的「發燒友」來說,恐怕都是不得不考量的因素。
(責編:燕帥、趙光霞)
自媒體智能分發平臺蜂起 內容爭奪激烈 如果說2015年是新聞客戶端的高峰年,那麼2016年各大網站掀起了自媒體智能分發平臺的熱潮。進入2016年以來,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各大網站、平臺等對內容的爭奪越來越激烈,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對內容創業者的影響如何?【詳細】
職責與使命——2016媒體融合發展論壇 8月22日,由人民日報社和深圳市委市政府聯合主辦的「職責與使命——2016媒體融合發展論壇」在深圳開幕。眾多業內人士、專家學者、新聞工作者齊聚,圍繞承擔新時期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與使命,進一步深化媒體融合發展工作,進行了深入交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