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抓「雙區」發展機遇,中山翠亨新區戰略謀劃繪就新藍圖

2020-12-15 澎湃新聞

十二月,天氣微涼,翠亨新區在這個冬季卻忙的火熱,項目籤約、企業落地、招商大會成功舉辦,翠亨新區產業項目建設的異常火爆,但這僅僅只是翠亨新區宏偉發展藍圖的一個縮影。

 

12月2日,康方灣區科技園奠基,同日,灣區未來城項目啟動動工儀式,翠亨新區重大項目招商籤約大會籤約共20多個重大項目,12月3日,龍頭藥企石藥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籤約翠亨新區。

一個項目是一個增長點,一個產業就是一個增長極。

隨著這批重點項目的落地,翠亨新區以總部經濟為主要業態,以生物醫藥、數字經濟和人工智慧、先進裝備製造和高端現代服務業等主要產業發展方向,正從規划走進現實,翠亨新區距離建設「國家化現代化創新型城市新中心」又邁進了歷史性的一大步。

從中山市區驅車,經翠亨快線進入翠亨新區,放眼望去,翠亨新區早已擺脫其前身臨海工業園的模樣,一棟棟大樓赫然林立,一個個產業園迅速崛起,翠亨新區成為一個冉冉新起的新區。

  

逐夢航程,迎來新出發。

2020年是中山翠亨新區成立的第七年,總規劃面積230平方公裡的翠亨新區,在變革中新生,在奮進中發展。

截至2020年,新區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76億元、工業總產值982億元。已落地產業項目143個,規上工業企業47家。

東望深圳,北接廣州,南連珠海、澳門,翠亨新區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地位非常突出,為振興中山經濟、加快中山高質量崛起,翠亨新區被中山市委市政府賦予「灣區建設主陣地、精品城市示範區」的時代使命,是中山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攜手火炬開發區、岐江新城共同打造全市「三核鼎立」的重大發展平臺。

  

2018年底中山市委、市政府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和深中通道建設歷史機遇,將新區定位明確為「國際化現代化創新型城市新中心」。

翠亨新區每月都有新亮點,每季都有新變化,每年都有新形象……七年彈指一揮間,中山翠亨新區不斷升級、日新月異,在大灣區發展建設的過程中,貢獻了強大的「新區力量」。

處於粵港澳大灣區優勢位置的中山翠亨新區,在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精準科學的頂層設計、優質周密的謀劃藍圖中,步入了發展「快車道」。

抓機遇:臨海工業園走向翠亨新區

新時代,新方位,新使命,新作為。

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給人類發展帶來了深刻變化,全球產業化高端化趨勢越來越明顯,中山市政府為了抓住機遇,發展中山經濟,決定在臨海工業園的基礎上,對園內相關產業轉型升級,開闢新的發展道路。

思路決定出路,態度決定高度,格局決定結局。

  

2013年3月25日,中山翠亨新區管委會正式掛牌成立,翠亨新區是中山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區、廣東省轉型升級重大平臺。

伊始,翠亨新區定位為「海內外華人共有精神家園探索區」,進一步把海峽兩岸和海內外華人匯聚在中華文化的旗幟下,建設海內外華人共有精神家園,為廣東建設文化強省探索新路;「珠三角轉型升級重要引領區」,建設珠三角產業結構高級化、產業發展集聚化、產業競爭力高端化的轉型升級高端平臺;「嶺南理想城市先行區」,在珠江西岸率先走出一條生態優先、文化引領、產城融合、智慧創新、和諧善治的新型城市化道路;「科學用海試驗區」,高標準利用河、海、自然和岸線資源,加快發展海洋生物、海洋裝備製造、遊艇製造與應用、濱海旅遊等產業,豐富紅樹林生態溼地旅遊內涵,協調濱水生活岸線,打造人水和諧、與水共生的生態濱海環境,為廣東建設海洋經濟強省作出示範。

經過多年的探索,翠亨新區從一個產業園變為初具規模的高科技發展新區。

  

2017年3月,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正式提出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標誌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式成為國家戰略。

為了進一步加速新區發展,抓住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快車,翠亨新區經過多番思考,對新區發展重新謀劃、重新定位。

中山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市環灣布局、向東發展的決策部署,翠亨新區成為參與大灣區建設的主陣地。2018年底翠亨新區定位明確為「國際化現代化創新型城市新中心」。

今年翠亨新區確立「三年打基礎、十年見新城、十五年大發展」的建設時序,未來中山翠亨新區將繼續高標準建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

源源不斷地規劃「活水」,讓翠亨新區發展動力十足。

高謀劃:科學決策,體現智慧與擔當

觀大勢,謀全局,闖新路。

翠亨新區,站在珠三角發展的重要關口,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

翠亨新區發展到現在,是一步步科學決策的續力堅持。

  

2018年翠亨新區修編《中山翠亨新區總體規劃(2012-2035年)》,規劃分為近期2012-2020年,遠期2021-2035年。其中翠亨新區規劃範圍包括南朗鎮、橫門島及東部臨海區域,總規劃面積為232平方公裡;按照「生態優先、文化引領、產城融合、科技創新」的理念,構建「雙心、一軸、多廊、六區」的空間結構,沿翠海道打造多元功能的城市綜合發展軸,對起步區進行了規劃調整;以東部的中山港澳客運碼頭聯檢大樓「未來之門」為龍頭,多條內陸水系,獨居特色的景觀橋設計,構建出一條聯通山、海、城、河湧、溼地的創智服務軸;在科學城的心臟位置,多個現代化建築群構建成城市創新中心,打造創新前沿陣地;整體空間按照門戶綜合服務區,西部生態溼地休閒區,中部創智綜合服務區,北部科創啟動區(灣區國際醫療城),南部品質生活區區分,實現真正的產城融合。

 

善於捕捉機會者為俊傑。翠亨新區充分利用其豐富的資源,抓住「雙區」機遇,加速高質量經濟發展,完善城市建設,從更高層次、更寬視野、更大格局上大膽謀劃城市未來。

今年翠亨新區被賦予了「灣區建設主陣地、精品中山示範區」的口號,在此基礎上,翠亨新區提出了「三個目標」、「六個一流」、「五個平臺」的「三六五」開發建設思路。

——三個目標,2019年中山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翠亨新區(起步區)建設國際化、現代化、創新型城市新中心的戰略目標。

——「六個一流」城市建設新標準。一流的生態環境、一流的城市基礎設施、一流的政務服務和國際化營商環境、一流的產業和龍頭項目、一流的公共服務配套、一流的創新創業人才集聚等「六個一流」建設要求。

——「五大平臺」核心抓手。一是依託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粵澳全面合作示範區,爭取將新區納入廣東自貿區擴容範圍,打造國家級平臺。二是依託中科院藥物創新研究院華南分院、灣區國際醫療城、中山科技大學,創建生物醫藥科技國際合作創新區。三是依託哈工大人工智慧與無人裝備研究院、西灣區塊鏈數字經濟示範區、視頻大數據基地,建設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產業發展試驗區。四是依託新區城市中軸帶,打造高端現代服務業總部集聚區。五是依託翠亨國家溼地公園、濱水環境提升工程、大型文旅項目,打造灣區商務旅遊休閒重要目的地。

  

如今翠亨新區正朝著「國家化現代化創新型城市新中心」的目標,按照「六個一流」城市建設新標準穩步前進,「五大平臺」核心抓手也在加速建設中;翠亨新區發展大藍圖正從紙上逐漸躍進現實,未來,翠亨新區將在大灣區,樹立起高質量發展的新標杆。

大改革:產業升級規劃清晰,創新性科技新區穩步前進

一座新城的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何況是肩負轉型升級、融入灣區、對接深圳使命的中山翠亨新區。

翠亨新區的前身是臨海工業園,主要以船舶製造、海洋工程、機械製造等為主的傳統重型製造業企業,面對新時代、新的科技革命浪潮,臨海工業園面臨前所未有的難題。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為拉動中山市經濟發展,加快高質量崛起,中山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設翠亨新區的構想。2013年,中山翠亨新區的掛牌成立,開始了臨海工業園全面轉型升級、提質擴容的新局面。

近年來,新區緊扣「灣區建設主陣地、精品城市示範區」的時代使命,解放思想,大膽探索,全力推進改革發展建設,為新區快速崛起注入強勁動力。

翠亨新區確立了以總部經濟為主要業態,以生物醫藥、數字經濟和人工智慧、先進裝備製造和高端現代服務業等為主要產業發展方向,以翠亨科學城為核心空間載體,以灣區國際醫療城、灣區國際設計港等「園中園」為主要模式的產業空間布局。

在打造引領未來城市發展潮流樣本典範的過程中,一個具有現代特徵、高科技、國際化的高品質新區正款款走來……

  

臨海科技金融新城、灣區國際醫療城、哈工大機器人(中山)無人裝備與人工智慧研究院等產業高科技項目建設提速,冠科生物技術(中山)有限公司、金雅福集團等全球知名企業相繼入駐,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合作平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設計港、中山翠亨中深科技園、哈工大智能產業裝備園等安扎在翠亨新區……

群雄奮起,高揚特色,為高質量發展的中部樣本蓄積了無窮的發展潛力。翠亨新區「國家化現代化創新型城市新中心」初現雛形。

全方位:生態、文化、城市建設多面開花,樂活一城百姓

11月,翠亨國家溼地公園依舊青蔥如夏。每到周末,翠亨國家溼地公園預定名額一下子就被搶光,且翠亨國家溼地公園更是經常刷爆中山人的朋友圈。

  

「來到翠亨新區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空氣好,綠色增多,環境宜居。」來自中山市區的李先生說道,每逢周末或節假日李先生都會帶家人來翠亨國家溼地公園親子遊,與家人一起享受翠亨國家溼地公園的怡人景色,同時也讓孩子了解更多大自然的知識。

這只是中山一位普通市民在翠亨新區的直觀感受。如今,一座灣央之城、生態之城、宜居之城、創新之城,正崛起於珠江口岸、伶仃洋畔。

 

翠亨國家溼地公園規劃面積625.6公頃,其中溼地面積395.44公頃,該區域現有成片的紅樹林、灘涂地、桑基魚塘,還有多條小河流橫穿其中,有無數的白鷺等鳥類在這裡繁衍生息,生物豐富、多樣,是珠江流域河口溼地生態系統和紅樹林溼地生態系統的典型代表。如同一葉碩大的「綠肺」,聳立於翠亨新區,為新區人民擔扛「吐故納新」重任。

曾受到農業汙染的開心農場轉變為國家級溼地公園。

翠亨新區創建之初,新區政府便規劃將翠亨新區建設成一個生態之城,規劃沿著中心河打造南北向生態綜合發展軸,沿著眾多條河湧、水網、打造景觀廊道和視線通廊。建設不低於100米寬的環島濱海綠帶。

 

據悉,翠亨新區開放翠亨國家溼地公園、翠湖公園等公園,未來,翠亨新區還計劃建設13個特色公園,起步區規劃綠地面1347.18公頃,其中公園綠地237.80公頃,公園綠地500米服務覆蓋率為100%,爭取將翠亨新區建設成「園林之城」,它們就像一張綠色的網,串聯起中山翠亨新區豐富多樣的自然、生態和文體資源。

  

除此之外,翠亨新區規劃建設22所中小學、2所三甲醫院和12個社區服務中心、一批文體等城市生活配套設施,南部科學城片區布局碼頭綜合體、超級街區、國際醫療城、國際創新園、國際設計崗、國際文旅城等片區,締造大灣區宜居宜業的一流城市環境。

目前,新區已建成46公裡長市政路網,3個公園,2個110千伏以上變電站,和國際人才公園、小學、圖書室等生活設施,為125家企業和2.2 萬多居民提供了基本生產生活配套。

未來翠亨新區力爭到2023年底深中通道通車,完成129公裡城市幹路網、42公裡地下綜合管廊、城市水電氣通訊交通和文教衛體商等城市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為5-10萬名創新創業人才和商旅客流工作生活提供良好的城市服務。

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一張灣央之城、創新之城、生態之城、宜居之城的謀劃藍圖大網已織成,翠亨新區正依照規劃的藍圖提檔進位、行穩致遠地前進,努力譜寫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化現代化創新性城市新中心的新篇章。

翠亨新區「灣區夢」未來可期!

                                                                                                                                                                             編輯:趙妙

相關焦點

  • 搶抓「雙區」建設機遇,中山翠亨新區繪就嶄新藍圖
    2018年底,中山市委、市政府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和深中通道建設歷史機遇,將翠亨新區定位明確為「國際化現代化創新型城市新中心」。翠亨新區每月都有新亮點,每季都有新變化,每年都有新形象……七年彈指一揮間,中山翠亨新區不斷升級、日新月異,在大灣區發展建設的過程中,貢獻了強大的「新區力量」。處於粵港澳大灣區優勢位置的中山翠亨新區,在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精準科學的頂層設計、優質周密的謀劃藍圖中,步入了發展「快車道」。
  • 翠亨新區上升國家戰略 中山錦繡海灣城搶佔先機
    翠亨新區迎來發展黃金時代建議將翠亨新區上升為國家戰略發展平臺,是中山的全國人大代表每年都特別關注的焦點。「我建議國家出臺支持翠亨新區發展的政策體系,支持翠亨新區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平臺之一,與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橫琴一同列入『粵港澳自由貿易區』試點範圍,幫助翠亨新區找準切入點,在下放經濟管理權限、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創新土地管理制度、引進高端人才等方面予以積極支持,為加快翠亨新區建設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賀優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 龍門:搶抓「雙區」機遇 發展「大山經濟」
    南崑山上,陽光穿過茂密的枝葉,斑駁樹影中呈現一片綠意盎然的生機;惠州產業轉移工業園內,一批新項目落戶動工,工人揮汗如雨為龍門建設大健康產業園區「添磚加瓦」。  這就是現在的龍門。一邊是用心保護的優質大山資源,一邊是正在繪就的千億級園區宏偉藍圖。沒有了工業考核的後顧之憂,面臨融入「雙區」發揮生態優勢的重大機遇,龍門迎來了發展黃金時期。
  • 中山民眾:深圳外溢橋頭堡,中山發展新引擎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速,中山發展迎來新機遇中山,古稱「香山」,位於珠江三角洲中南部,珠江口西岸,北連廣州,毗鄰港澳,與大灣區三大極點陸路相連。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出臺,大灣區建設從開局起步轉向全面鋪開、縱深推進的新階段,《綱要》中9次被提及的中山,城市價值蓄勢崛起。
  • 走進翠亨新區 解讀屬於它的「前世今生」
    早在2011年迎接百年辛亥歷史契機時,「翠亨新區」的設想就誕生了。翠亨新區位於中山東部沿海,範圍包括馬鞍島、南朗鎮及火炬開發區一部分,起步區面積約10平方公裡,集中建設區面積約50平方公裡,總體統籌整合規劃面積約230平方公裡,擁有26公裡長的海岸線。2013年3月25日,中山翠亨新區正式掛牌。與此同時,部分重點項目籤約儀式也在翠亨新區規劃館舉行。
  • 中山深圳謀劃直通地鐵!翠亨新區至深圳15分鐘內抵達
    隨著同城發展不斷提速,除了規劃中的廣州地鐵18號線延長線將延伸至中山,未來中山與深圳之間也將謀劃開啟直通地鐵,從中山15分鐘內可抵達深圳!記者從昨日舉行的「深中立體交通互聯互通聯合課題」調研會議上獲悉了這一消息。
  • 讓翠亨新區和南朗鎮儘快融合發展
    作為新中山人,本人已在中山生活了將近20年時間,對於中山有著極深的情感,對於中山近幾年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也比較揪心,不吐不快,聊陳幾點建議,拋磚引玉。一 、近幾年中山的發展放緩,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土地利用效率不高。
  • 搶抓「雙區」建設歷史機遇 推動鹽田在新時代高質量發展
    搶抓
  • 禪城南莊鎮:搶抓「雙區」機遇 鍛造「都市田園」新優勢
    南莊鎮委書記陳輔明在代表鎮黨委作工作報告時提出,要強化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和底線思維,科學把握「危與機」「穩與進」關係,在抓緊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的同時,迅速搶抓「雙區」機遇優化布局,拓展和鍛造「都市田園」新空間新優勢,奮力開創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新局面。
  • 中山翠亨新區獲授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全力建設兩岸交流合作示範區
    總規劃面積約230平方公裡,集中建設區80平方公裡,起步區35平方公裡。翠亨新區以孫中山這一海內外廣泛認同的一代偉人為重要紐帶,圍繞「傳承中華文化、弘揚愛國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主旨,按照文化引領、生態優先、產城融合、智慧創新、和諧善治的發展理念,定位為打造海內外華人共有精神家園探索區、珠三角轉型升級重要引領區、嶺南理想城市先行區、科學用海試驗區。
  • 中山濱海地標+客運碼頭TOD,翠亨又一重大利好曝光!
    今日(9月16日),高力國際團隊為翠亨新區馬鞍島客運港綜合開發片區重新描畫發展藍圖。
  • 天府新區工作委員會書記劉任遠:努力在新發展階段為成都城市戰略...
    在中共四川天府新區工作委員會書記劉任遠看來,「十三五」期間,特別是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成都市委堅定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聚力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推動成都城市能級實現歷史性躍升,「成績單」厚重亮眼。「十三五」期間,開闢永續發展空間,重塑城市經濟地理,實現了城市發展格局由「兩山夾一城」到「一山連兩翼」的千年之變。
  • 碧桂園與保利地產合作中山翠亨新區項目已啟動
    碧桂園歷經79輪拿翠亨新區地塊歷歷在目與唐家灣土拍地塊僅5公裡距離的翠亨新區地塊【W25-16-0048地塊】,因其位於深中通道橋頭堡的熱門區域,同時鄰唐家享翠亨的優越區位,2輕軌4高速4快線的多維立體交通,因此從拍地之始就成為關注焦點
  • 搶抓機遇!中山、肇慶兩市合作將大有可為
    期間,兩市召開對口幫扶工作聯席會議,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在攜手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同時,進一步深化學習互鑑、共謀合作發展,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作出應有貢獻。中山市委書記賴澤華、市長危偉漢,肇慶市委書記範中傑、市長呂玉印出席會議。
  • 大灣區「施工圖」裡的中山機遇
    大灣區關鍵節點的建設,是中山實現新一輪大發展、全面提升城市品質的核心。圖為中山城區。   抓住歷史性機遇,中山提出以改革創新的精神高水平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城市,其中最為明顯的一個布局是城市東移戰略。在今年中山市政府工作報告中,「積極推動環灣布局向東發展」被作為全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首項工作。報告提出,要順應灣區城市發展的普遍規律,推動中山環灣布局,加快城市發展重心向東延伸。
  • 南沙欲並中山四鎮 中山官員稱與翠亨新區衝突
    源於地緣相近的原因,中山東部尤其是東北部鎮區,其部分產業發展受到了南沙的輻射。即便如此,對於將三角、民眾、南朗、黃圃鎮區合併入南沙新區的可能方案,中山各個階層在心理上不能認同。  源於地緣相近的原因,中山東(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部尤其是東北部鎮區,其部分產業發展受到了南沙的輻射。即便如此,對於將三角、民眾、南朗、黃圃鎮區合併入南沙新區的可能方案,中山各個階層在心理上不能認同。
  • 推動廣州深圳佛山地鐵延伸到中山!
    未來五年將基本決定中山在區域經濟版圖中的地位,可以說是「五年定百年」。必須搶抓「雙區驅動」戰略實施和深中通道建設的黃金期、窗口期、機遇期,按照省委賦予的「三個定位」要求,樹立灣區視野、灣區思維,跟上時代步伐,努力闖出新路,開創發展新格局。要以大交通構建新樞紐。
  • 搶灘深中通道登陸點,共築中山翠亨城市智能體
    2013年8月,中山翠亨新區獲批成為第二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2017年《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廣東省沿海經濟帶綜合發展規劃(2017-2030年)》中山市明確翠亨新區為中山城市核心發展區域;而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綱要》的發布,中山以翠亨新區為核心,重點打造珠江東西兩岸融合發展的橋頭堡,以「打造珠三角轉型升級新引擎、建設宜居精品城市」為目標,高標準、高起點引導翠亨新區的建設和發展。
  • 中山市重點項目集中動工儀式暨翠亨新區重大項目招商籤約大會舉行
    11月26日,經過長達7個月的談判和2個月的籌備,廣東西灣裕新國際產業園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下稱「西灣裕新」),在翠亨新區正式成立。以中山翠亨新區臨海科技金融新城二期項目為起點,西灣裕新目標是將其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產業標杆、珠江西岸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地、引領粵港澳大灣區前沿產業發展的百億級園區。底氣何在?
  • 第四屆海峽兩岸中山論壇圓滿收官 與會人士呼籲共同深化兩岸融合發展
    中山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賴澤華在開幕式致辭時表示,中山人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把偉人故裡建設得更加美麗」的殷切寄語,按照省委的要求,搶抓「雙區驅動」重大歷史機遇,努力把中山打造成為珠江東西兩岸融合發展支撐點、沿海經濟帶樞紐城市、粵港澳大灣區重要一極。在開幕式上還發布了《2020年廣東省貫徹落實相關惠臺政策措施辦事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