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運港碼頭作為珠江西岸的「城市會客廳」,潛力不容小覷。
受中山翠亨新區管委會委託,高力國際諮詢服務華南團隊為翠亨新區馬鞍島客運港綜合開發片區提供概念定位及商業策劃諮詢服務:
以創新的客運港口TOD發展模式,港產城融合發展理念,為項目片區重新描畫發展南圖。
團隊預測客運港片區建成後,在港口TOD發展模式的驅動下,客運港、軌交樞紐、深中通道等交通要素共同作用,將為翠亨新區帶來更豐富的產業人口及旅遊人群,為中山的城市升級發展提供新的動能。
高力國際的執行董事陳厚橋表示,作為中山一直以來面向世界的窗口門戶,中山客運港可以說是中山連接世界的橋梁。
依託翠亨新區全新的平臺,馬鞍島客運港綜合開發片區不但會打造成大灣區的濱海地標、中山市的城市形象代表和城市客廳,還將會成為進一步推動中山市經濟快速發展的引擎,為中山吸引港澳乃至國際技術、資金和人才提供助力。
港口TOD模式的啟動,並非空穴來風。
在月初翠亨新區政府網上發布的《中山翠亨新區起步區F單元客運碼頭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調整(2020)》中,就有跡可循。
規劃中透露了濱海地標「未來之門」所在地塊的不少信息:用地面積19.94萬㎡,容積率2.8,建築密度40%,綠地率15%以及限高330米。
當中,連片的商業商務用地+2條軌道交通+客運碼頭,顯然該區域將採用TOD模式開發。
而客運碼頭也在近期有了新動靜。
這樣的回覆,正好與上述的規劃調整對應上。
近年來,中山在新的城市整體規劃中提出「一主三副,一城雙核」的城市空間結構,位於中山東部的翠亨新區定位提升至「城市主中心」之一。
如何讓翠亨新區發展為「高新技術聚集區、創新中心、產業中心、高新技術中心企業聚集地」,成為了一道難題。
從近兩個月來看,翠亨新區,確實在方方面面的啟動:
1、雅居樂與平安,聯合拿下460+米的地標綜合體;
2、佔地超60萬平的灣區國際醫療城,首塊地拍出;
3、大灣區博物館、60米高文化酒店拍出;
4、480南塔地標跟濱海地標紛紛落實用地,或將掛出;
5、客運港碼頭以TOD模式發展...
未來,還有一宗宅地在9月30日拍出,毋庸置疑,翠亨新區正在朝著灣區西岸的樞紐中心逐步發展。
我們可以期待,一座國際化現代化創新性城市新中心,正在灣區西岸冉冉升起。
當下的深中兩側,因為超級工程深中通道,已是風口,更是趨勢。風口之下,這裡有能讓深圳人和灣區人席地而坐的剖析內容。珠江口,這一個未來之地,你當應該提前謀劃,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