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垃圾場轉型 臺北市設置福德坑太陽能園區
索比光伏網訊:臺北市木柵區福德坑的垃圾掩埋場將搖身一變,成為全臺首座垃圾場轉型的太陽能發電園區、同時也是臺北市首座地面型太陽能發電站。臺北市環保局在7月30日與大同公司正式籤約,預計年底就能完工。福德坑太陽能發電系統位於福德坑環保復育園區,前身為垃圾掩埋場。本案採「政府出地、民間出錢」的BOT方式來推行,臺北市政府每年將可從賣電收益中獲取10%回饋金,接近新臺幣100萬元。
-
掩埋場改建為太陽能廠 「臺北能源之丘」啟用
臺北市環保局於2017年2月17日宣布,位於木柵、全臺首座以掩埋場改建之太陽能電廠「臺北能源之丘」正式啟用。「臺北能源之丘」於福德坑環保復育園區內,因腹地大、日照充足,經專家評估後適合發展再生能源。北市府與大同公司合作,在佔地3公頃的面積上建置了「能源之丘」,鋪設共計8,000片太陽能板,總發電容量200MWp,年發電量達200 萬度,相當於減少排放1000噸之二氧化碳。臺北市長柯文哲於臺北能源之丘啟用典禮上致詞時表示,「非核家園」是個理想,但不能只是空談,應以如何獲得安全、乾淨的新能源為目標。
-
臺灣臺電公司於澎湖七美島設置全臺首座離島大型智能微電網
打開APP 臺灣臺電公司於澎湖七美島設置全臺首座離島大型智能微電網 工程師4 發表於 2018-05-27 09:40:00
-
七美綠能園區!臺灣首座智慧微電網
打造綠色家園,臺灣臺電公司於澎湖七美島設置全臺首座離島大型智能微電網,以太陽能及風能「風光互補」功效建構澎湖成為全國綠能低碳示範島,跨出創造再生能源第一步。臺電指出,澎湖七美島居住人口4000多人,平均一年使用電力約780萬度,主要仰賴七美發電廠供電,臺電陸續興設155KWp和200KWp太陽光電系統,現階段太陽能供電達48萬度。
-
設太陽能發電系統 臺北車站將成臺首個日光車站
中新網9月24日電 臺北車站可望成為全臺首座「日光車站」。在臺當局「經濟部能源局」建議下,臺鐵局決定於臺北車站西側設置太陽能光電發電示範系統,完成後一年可產生十萬千瓦(KW)電力,為臺鐵年省500萬至1000萬元(新臺幣,下同)的電費。
-
塔斯馬尼亞支持太陽能發展 推出200%可再生能源計劃草案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為了在2040年之前實現其全球領先的200%可再生能源目標,塔斯馬尼亞政府發布了可再生能源行動計劃草案,概述了其在未來20年內發展該州可再生能源發電的願景和一系列行動。並強調,沒有比現在更重要的時刻用來向可再生能源的過渡,以幫助經濟中從Covid-19的打擊中復甦。
-
對標德國能源轉型 江蘇省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發展路徑分析
江蘇省與德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對比江蘇省和德國均處於平原地區,工業較為發達,可再生能源資源稟賦較為豐富,且均將發展可再生能源發電作為推動能源轉型的主要途徑。通過對江蘇省與德國相關數據的對比和分析,可為江蘇省可再生能源發展提供有益參考。裝機及發電量。
-
臺灣省臺北市試設具有充電功能的太陽能、風力路燈
索比光伏網訊:結合可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與蓄電池,照明設施還能更加環保。臺北市大安森林公園設置了一盞風力太陽能路燈,搭配儲電箱與2組USB充電座,不僅可供照明、還可提供USB充電功能,嘉惠民眾。鑑於今年2月6日的臺南震災,臺北市政府於2016年4月頒布了臺北市防災公園精進計劃。
-
哥斯大黎加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
哥斯大黎加國家能源控制中心的數據顯示,2020年哥斯大黎加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佔全國發電總量的比例達到99.78%,化石燃料發電量創1986年以來最低紀錄。 分析認為,氣候多雨、人口較少、工業化程度較低,為當地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了有利條件。根據哥斯大黎加國家電力電信公司數據,2018年哥全國總裝機容量為3610兆瓦,發電總量為11355.45吉瓦時,98.6%的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目前,水電是哥斯大黎加電力的主要來源,佔比近72%,地熱能、風能、生物質能和太陽能是補充能源。可再生能源電力供給網絡幾乎覆蓋全國。
-
印度可再生能源發展前景難料
在此情況下,印度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仍存在不確定性,甚至有分析稱,印度無法實現「到2022年可再生能源累計裝機量達225吉瓦」的目標。 太陽能發電成主要驅動力 根據印度財政部的計劃,2020年擬為印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部撥款30億美元,同比增加8.1億美元,增速達10.62%。在所有可再生能源項目類型中,太陽能發電項目是最受青睞的。
-
臺北市垃圾掩埋復育公園 將設太陽能發電系統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臺北市環保局為開發再生能源,擬開放垃圾掩埋場復育改建而成的公園綠地,供太陽能源廠商租地設置太陽光電發電系統,所生電力可售予臺電,預計今年6月對外招標。環保局垃圾掩埋場長李宗典表示,垃圾掩埋場封閉後復育轉型的場地,腹地廣大,適合發展太陽能光電,例如轉型為公園的福德坑環保復育園區有37公頃、山水綠生態公園佔地21公頃,另在北投垃圾焚化廠的屋頂,初步評估可設置太陽能光電系統。環局委託工研院協助評估3處可出租業者設置太陽光電發電系統的區域,預估年發電量逾100萬度。
-
蔡英文參觀屏東漂浮式太陽能系統 承諾優先發展新能源
臺灣新任總統當選人蔡英文於2月18日前往屏東縣參加全臺首座水上漂浮式太陽能發電站啟用典禮。該電站目前裝機量102kW,未來將擴展到499kW。蔡英文參觀後表示,民間研發動能與創意充足,新政府也決心推動再生能源,承諾新國會將優先推動《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以及《電業法》,大力協助發展。
-
垃圾發電|臺灣鹿港鎮垃圾掩埋場轉光電園區 創彰化第一
垃圾發電|臺灣鹿港鎮垃圾掩埋場轉光電園區 創彰化第一北極星固廢網訊:垃圾發電!彰化縣鹿港鎮位於海邊的垃圾掩埋場,經過長期封場復育,鎮公所思考多用途利用,和新日光能源科技合作,2.5公頃閒置地轉型光電園區,是彰化縣第一座垃圾掩埋場設置太陽能發電系統,預估年產360萬度電,可供應1800家戶全年使用。
-
臺灣桃園市「四大方案」強推太陽能發電
臺灣桃園市持續推動太陽光電發展,繼2015年宣布全面啟用公用房舍裝設太陽能發電屋頂後,又於今年推出「四大方案」,鼓勵工廠出租屋頂空間,用於裝設太陽能系統。同時,市府表示將引進水上漂浮型的太陽能發電設備,善用桃園廣大的埤塘空間;積極在臺灣開發太陽能專案的大同公司,也表示力挺計劃。
-
日本多摩市建清潔能源城 利用太陽能提供全城電力
為了尋求新的替代能源,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逐漸在日本成為潮流。近日,東京地區的多摩市計劃在所有市民和公共設施屋頂安裝太陽能發電裝置,用太陽能電力保證全城的供給。據《日本經濟新聞》消息,東京都多摩市為實現全城太陽能發電自給自足,計劃在年內成立專項市民基金會,由市民集資,並共同受益。基金會將首先在多摩居民新村的住宅屋頂上安裝太陽能發電板。
-
非洲國家積極推動能源綠色轉型(國際視點)
核心閱讀非盟《2063年議程》將提升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作為重要目標之一。當前,非洲國家正積極推動能源綠色轉型和溫室氣體減排行動,促進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在不久前召開的非洲環境問題部長級會議第八屆特別會議上,54個非洲國家一致同意實施綠色復甦計劃,致力於推動更低碳、更具韌性、可持續性及包容性的經濟發展。
-
日本計劃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太陽能風力成主力電源
日本經濟產業省日前披露了預計在今年夏季的內閣會議上通過的《能源基本計劃》草案。該草案首次明確寫入,將推動太陽能和風力等可再生能源成為「主力電源」。據統計,2016年日本可再生能源發電佔比僅為15.3%。根據日本2015年制定的一項目標,到2030年要讓可再生能源佔比升至22%—24%,核電控制在20%—22%,化石燃料降至56%。
-
可再生能源能否成就中國?
中國的底氣 12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視頻在氣候雄心峰會上宣布了新的國家自主貢獻: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 「碳中和」目標倒逼中國能源轉型大幅提速,推動可再生能源進入「倍增」階段。
-
東協十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對中國能源企業的機遇與挑戰
目前東協能源消費中化石能源佔比74%,可再生能源消費僅佔6%,但優越的可再生能源資源為東協國家發展可再生能源、推進能源轉型奠定了基礎。終端能源消費中,電力消費佔比從2000年的10%增加到2016年的16%,其中新加坡、越南、汶萊、菲律賓的電力消費佔比超過20%,高於世界平均水平。柬埔寨、印尼、緬甸電力消費佔比相對較低,但每年能夠保持穩定的上漲,東協國家在電力可及問題方面持續改善。
-
臺北黃金博物館把能源變黃金
2009年3月,設置於黃金博物園區的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機組正式運轉,為具有能源特色背景的黃金博物園區,賦予時代新意及教育功能。在電力逐漸成為能源運用的主角,再生能源的使用已成為獲取電力的最佳來源;具備太陽能與風能的運轉發電後,除了可以提供園區展館的電力所需,為節能減碳創造實質效益,同時還能增添生態博物館的環境教育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