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雪,寒冷也隨著大雪節氣而到來,而人們常說冬季是進補的時節,也符合中醫的養生理念,冬季屬藏,為來年健康做好準備,由於天氣的寒冷,人的身體各項機能代謝減慢,人體精氣也就收斂起來了,此時進補,最有利於人體五臟的吸收,可以達到養生的目的,但是所謂進補,如果你沒有一個好的脾胃,好的吸收消化的功能,即使營養補充,但是沒有被身體吸收和利用,如何達到進補的效果,所以養脾胃是關鍵,
進補時,先養胃,更健康,吃三菜,飲三水,做好基礎,更健康!
三菜:
1、紅薯
紅薯:在《綱目拾遺》記:「補中,暖胃,肥五臟,天寒食用,正氣養胃,化食去積,兼可清腸減肥。」紅薯:營養成分中含有維生素、膳食纖維,大量的黏液蛋白,並且紅薯屬於鹼性食物,不僅有防癌抗癌,保肝益腎的作用,主要是紅薯有和胃、暖胃,健脾胃的作用,對於冬季進補的人們,養好脾胃是基礎,建議大家食用:黃心的紅薯。
2、生薑
常言道:「家有生薑,小病不慌」,生薑就是調味料,而在中醫裡也是入藥的物質,
生薑,性辛溫,有散寒驅寒,和胃的作用,生薑主要就是補暖,所謂對於胃寒有暖胃的功效,或是身體寒涼的人,生薑有一定的作用。生薑做調料,煮粥,泡水,給孩子用姜水洗澡等都可以。
3、帶魚
魚是很有營養價值的食物,不僅有豐富的蛋白質,還含有不飽和脂肪酸等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帶魚:中醫認為有和中開胃,暖胃補虛,養脾胃的作用功效,所以冬季吃魚可以選擇帶魚,對於一些脾胃虛弱的患者具有很好的調養、保健作用。
三茶:
1、蒲公英水
蒲公英就是我們說的婆婆丁,老一輩人很喜歡吃,有降胃火,消胃炎,解毒的作用功效,並且現代的醫學研究證明,蒲公英可以殺死幽門螺旋桿菌,減少胃潰瘍的發生機率,是天然的抗生素,針對各種類型的胃脘之痛,胃熱上火,食欲不振等有很好的功效,是藥食同源的小植物,食用的安全度很高,
2、枸杞紅棗水
可以把枸杞、紅棗,或是在加一些生薑,泡水飲用即可,
枸杞:性甘平,一直用於補血養血,清肝明目」,有降糖降脂的,而且有養胃的功效。紅棗:性溫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維生素,有養胃、護肝、解毒抗癌之效,生薑:驅寒、散寒、暖胃的作用。三者搭配在一起,改善脾胃的不適,緩解胃寒,預防感冒等功效。
3、山楂水
山楂,有開胃化機,助消化不良,積食胃脹有一定的作用,並且有降血脂的作用,但是很多人不喜歡酸,所以可以泡水或是煮水喝,山楂:性溫,有消食健脾,開胃, 收斂止痢,防癌抗癌的諸多有益的功效。
註:牙齒更替期的兒童和孕婦,應少食山楂,空腹不宜吃山楂。
進補時,先養胃,更健康,做到三忌三宜,做好基礎,更健康!
三忌:
第一忌:忌冷
胃是很喜歡溫暖的器官,所以不僅是要禁止食用一些,寒涼的食物,像:涼菜、生食、冰水等等,這些食物都會損傷胃黏膜,引起急性腸胃炎,也是是傷胃的元兇,像是水果對於胃不好的人儘量煮著吃,效果更佳。隨著冬季的來臨,保暖對胃也是很重要的,一旦胃著涼啦了,就極易導致舊病復發,也會導致胃痛、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的發生,尤其是肚子的保暖,並且對於女性來講,不僅對胃,對婦科也是有幫助的。
第二忌:忌吃
胃主要就是食物的儲存,加工等工作,所以吃不對是最損傷胃的,而我們又離不開吃,所以要更加注意。
其一,胃最怕是不吃,很多人習慣不吃早餐,空了一夜的胃被胃酸刺激黏膜,長時間很易患胃腸疾病,也會使膽汁中的膽固醇沉積,形成膽結石。
其二,就是胃怕多吃,吃得多會導致胃酸、胰液、膽汁等消化液分泌增加,導致膽管胰管等相對狹窄、梗阻,造成消化功能紊亂。
其三,胃怕吃得太晚,晚餐吃太晚,胃腸道沒時間消化,會使消化功能出現異常,並且胃腸得不到休息,胃黏膜便不能得到及時修復,可能增加胃癌風險。
第三忌:忌拖
很多人都認為,胃疼是小毛病,吃點藥就好了,但是所有的癌症都是有小毛病變成大毛病的,並且研究發現,只有10%左右的人,是在早期發現胃癌的,所以不要忽視你的胃病,別再一拖再拖啦。
三宜:
1、早上一杯溫開水
一夜之後,身體處於脫水的狀態,早上一杯水補充身體水分,增加身體的代謝和生理功能,同時一杯溫水,有滋潤我們腸胃,給消化道一點「潤滑劑」,同時促進胃腸的蠕動,並且保護胃黏膜,為早餐做好基礎準備。在餐前半小時喝一杯溫開水,不宜過燙,並且150毫升即可。
2、飯後要做好運動
人們常講:「飯後走百步,活到九十九」,飯後半個小時適合運動,增加腸胃的蠕動和消化,為我們腸胃分擔工作,減少負擔,並且飯後運動有降血糖,血脂的作用,預防胃腸道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飯後揉肚子:飯後半小時,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按揉肚子,力度適中,有促消化,助蠕動,暖胃的作用。
2、養胃不能太憂愁
中醫講:「憂思傷脾」,脾胃互為表裡,長期處於憂愁的狀態,就會導致脾胃不和、脾胃功能失調等。人體的胃是有自我保護的機制,當一個人處於壓力,憂愁的時候,就不想吃飯,這是胃停止工作,保護自己,但是長期的這樣,導致植物神經系統紊亂,胃部功能發生異常情況,就會出現胃酸增多,胃黏膜損傷,胃出血等症狀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