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英雄:在戰場上沒有倒下,卻死在雪山草地

2020-12-13 中國軍網

他們歷經苦難 我們收穫輝煌

——追記翻雪山過草地犧牲的紅軍無名英雄

新華社記者惠小勇、童方

在紅軍長徵走出草地見到的第一個村子——四川省若爾蓋縣班佑村,有一座名為「勝利曙光」的中國工農紅軍班佑烈士紀念碑,為了紀念千辛萬苦走過草地卻犧牲在最後一刻的數百位紅軍戰士而建,這是紅軍長徵過草地有史料記載犧牲人數最多的一次。

在「勝利曙光」的正面碑文前,記者看到時任紅軍十一團政治委員、開國上將王平回憶的這段悲壯往事:「紅三軍在草地裡走了整整七天,終於進到班佑。我們紅十一團過了班佑河,已經走出七十多裡,彭德懷軍長對我說,班佑河那邊還有幾百人沒有過來,命令我帶一個營返回去接他們過河。……走到河灘上,我用望遠鏡向河對岸觀察。那河灘上坐著至少有七八百人。我先帶通訊員和偵察員涉水過去看看情況。一看,唉呀!他們靜靜地背靠背坐著,一動不動。我逐個察看,全都沒氣了。我默默地看著這悲壯的場面,淚水奪眶而出。多好的同志啊,他們一步一搖地爬出了草地,卻沒能堅持走過班佑河。他們帶走的是傷病和飢餓,留下的卻是曙光和勝利。我們懷著沉痛的心情,一個一個把他們放倒,一方面是想讓他們走得舒服些,一方面再仔細地檢查一遍,不能落下一個還沒有咽氣的同志。最後發現有一個小戰士還有點氣,我讓偵察員把他背上,但過了河他也斷氣了。我們滿含淚水,脫下軍帽,向烈士們默哀、鞠躬告別。」

記者近日沿著紅軍長徵走過的道路,從四川省雅安市寶興縣翻越夾金山至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小金縣,經夢筆山再到紅軍長徵走過的大草原紅原縣和若爾蓋縣,一路尋訪得知,像在班佑這樣悲壯的犧牲並不是個例,由於傷病、飢餓、寒冷、缺氧等原因,很多紅軍戰士在翻雪山、過草地中犧牲了,大部分沒有留下名字。他們參與播種,卻沒有收穫。

海拔4114米的夾金山王母寨埡口,對當年翻越夾金山的紅軍是一道「生死關」。鄧穎超曾在回憶錄裡寫道:「夾金山上終年積雪,雪山必須在每天下午4點前走過,否則大風雪來了,就會凍死在山上,有些體弱患病的同志,一坐下來就起不來或行走緩慢,不能及時趕過山頂,就犧牲在雪山上。」

犧牲在雪山上的紅軍戰士不在少數,而接下來紅軍三過草地,因陷入沼澤、飢餓寒冷而生病掉隊等原因,死亡人數不斷增加。

黃克誠大將回憶過草地時曾寫道:「許多身經百戰的英雄好漢,在戰場上沒有倒下去,卻倒在草地裡,默默地死去。在艱難的跋涉中,死亡越來越多,後邊的人無需嚮導,順著絡繹不絕的遺體,就可以準確地找到行軍路線。」

紅一方面軍收容隊一名老紅軍回憶說:「晚上掉隊的同志背靠著背休息,第二天早上發現他們的身體完全冰冷僵硬,就以這樣的『睡姿』離開了世界。特別是快走出草地的最後兩天,像這樣靜靜地長眠在草地的是成片成堆。」

在阿壩州紅原縣和若爾蓋縣的交界處,「金色的魚鉤」「七根火柴」的塑像吸引著不少遊客駐足紀念長徵中犧牲的無名英雄。若爾蓋縣史志辦副主任徐紹勇介紹,當時一、四方面軍混編過草地,類似這樣舍己奉獻而沒有留下姓名的故事幾乎天天都有發生。

95歲的老紅軍楊光明講了兩個自己親身見證的故事。一個負傷的營級幹部,為了不耽誤大家行軍,自己跳進了一條河裡就犧牲了,臨走前說:「我再也不要耽誤你們,要是再耽誤你們,你們也過不去了。」

還有一個戰士,犧牲前捏著兩塊銀元在手裡,對領導講:「我就算革命成功了,革命到底了(犧牲了),我就交最後一次黨費,兩塊錢,請你們交給黨。」

除了犧牲的紅軍戰士,還有1000多名紅軍戰士因傷病留在了當地,隨後遭到國民黨軍隊和地方反動武裝殘忍殺害。極少數人倖存下來,在那片只能種一季的土地上辛勤耕耘,逐漸融入當地藏族同胞的生活。戰爭年代他們九死一生,新中國成立後他們成為基層農牧區的工作骨幹,毫無奢求。

在翻雪山、過草地中紅軍非戰鬥減員數量巨大,據統計,紅軍一、二、四三個方面軍過雪山草地的犧牲人數在兩萬左右。由於種種原因,大多數紅軍烈士沒有留下名字,沒有留下遺骨,也沒有留下可供後人瞻仰的墓碑。

只有一個例外,在紅原縣亞口夏雪山海拔4450米的埡口上,有一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紅軍烈士墓。

據紅原縣黨史地方志辦公室副主任賀建軍介紹,這裡埋葬著一個建制班的12名紅軍戰士,他們在1936年夜宿亞口夏山,因缺氧而窒息。直到16年後,他們的屍骨才被前來黑水剿匪的解放軍發現。

儘管這座紅軍墓所在位置偏僻,只能步行爬山才能到達,但仍有不少人來到墓前祭奠,懷念在長徵中犧牲的無名烈士。

犧牲在雪山草地中的無名英雄,和那些流落在長徵途中卻頑強生存的紅軍戰士,他們身上都體現了紅軍為解放窮苦大眾,不怕犧牲,甘於奉獻的精神。這就是民族的脊梁,他們歷經苦難,我們收穫輝煌。

(新華社成都10月19日電)

相關焦點

  • ...歷經苦難 我們收穫輝煌——追記翻雪山過草地犧牲的紅軍無名英雄
    鄧穎超曾在回憶錄裡寫道:「夾金山上終年積雪,雪山必須在每天下午4點前走過,否則大風雪來了,就會凍死在山上,有些體弱患病的同志,一坐下來就起不來或行走緩慢,不能及時趕過山頂,就犧牲在雪山上。」  犧牲在雪山上的紅軍戰士不在少數,而接下來紅軍三過草地,因陷入沼澤、飢餓寒冷而生病掉隊等原因,死亡人數不斷增加。
  • 【說不完的長徵】少年紅軍一樣爬雪山過草地
    在大人的照顧下爬雪山過草地  在紅軍隊伍裡,小鬼們常常受到特殊的照顧。長徵開始後,肖林達當上了勤務兵,負責隊長的日常事務。肖林達回憶,那不是他伺候隊長,而是隊長照顧他。那時候他行軍困難,隊長經常背著他。  1936年5月,肖林達所在的紅六軍團輾轉來到雪山腳下。
  • 101歲老紅軍趙建賢:三過雪山草地,至今還打綁腿
    部隊下雪山讓雪山變色  趙建賢的老家在四川通江大巴山裡,小時家窮吃不飽,他最大的心願就是像伯伯一樣參加紅軍。  1933年,17歲的趙建賢加入紅軍,被編入紅四方面軍31軍68團。「最忘不了的,就是三次過雪山草地。」老人說,第一次過雪山時,戰士們都穿著單衣草鞋。
  • 「爬雪山過草地」背後的原因,你一定要讀的歷史真相!
    中央紅軍在進入雲南以後,雖然長徵開始以來的困難局面有了一定的改觀,但是從整體上來看,還是樂觀不起來。因為找不到合適的落腳點,落不下腳,就沒有辦法建立起來新的革命根據地,中央紅軍還是得咬緊牙關,在不停的移動當中尋找生存和發展的機會。
  • (長徵勝利80周年)他們歷經苦難 我們收穫輝煌——追記翻雪山過草地...
    鄧穎超曾在回憶錄裡寫道:「夾金山上終年積雪,雪山必須在每天下午4點前走過,否則大風雪來了,就會凍死在山上,有些體弱患病的同志,一坐下來就起不來或行走緩慢,不能及時趕過山頂,就犧牲在雪山上。」  犧牲在雪山上的紅軍戰士不在少數,而接下來紅軍三過草地,因陷入沼澤、飢餓寒冷而生病掉隊等原因,死亡人數不斷增加。
  • 紅軍長徵記:雪山草地死裡求生的行軍
    本文所講的雪山草地是指四川、西康、青海、甘肅之間的三角地帶。這一帶地方是紅軍在遠徵途中所經過的特殊地方。據說紅軍自誕生以來,從未遭遇到在經過雪山草地時所遭遇的那樣的困難。其實在全中國,甚至在全世界也恐怕沒有這樣「怪」的地方吧!整個雪山草地的區域廣大非常。雪山地區的行程約三十一天,以裡程計算有二千七百裡左右,草地行程七天,約六百裡。有許多雪山草地,不僅是人跡罕至,而且有時在地圖上都找不到。
  • 一個湘西老紅軍的傳奇:許多戰友戰場上無敵,卻犧牲在雪山和草地
    敵人追不上我們,被我們轉暈了,就說紅軍是「鐵腳杆」,我們聽了非常得意。在龍家寨附近,我們沒收了一個生產火腿的大地主,紅軍戰士背著火腿行軍,個個喜氣洋洋。長徵中非常重要的是軍鞋。我們每個紅軍戰士從入伍的那天起,都要跟老同志學打布草鞋。行軍途中,每個戰士除腳上穿一雙外,腰上還捆著兩三雙布草鞋。
  • 爬雪山過草地 越過艱險天地寬
    記者「破例」走進碑園,紀念館進門處便是一幅300平方米的巨型油畫,上面畫有連綿起伏的雪山和一望無際的草地。1800平方米的展館內,主要以圖片和文字方式,記錄長徵的整個過程。其中,有一句話這樣寫道:「雪山草地,是紅軍長徵中經過的自然環境最為惡劣的地區。」 環境的艱苦,記者已有感受。
  • 101歲老紅軍趙建賢:三過雪山草地,至今還打綁腿
    部隊下雪山讓雪山變色  趙建賢的老家在四川通江大巴山裡,小時家窮吃不飽,他最大的心願就是像伯伯一樣參加紅軍。  1933年,17歲的趙建賢加入紅軍,被編入紅四方面軍31軍68團。「最忘不了的,就是三次過雪山草地。」老人說,第一次過雪山時,戰士們都穿著單衣草鞋。
  • 當年紅軍長徵,爬雪山過草地,他們走過的草地如今變成了什麼樣子
    同樣這也是我國歷史上一個非常難忘的事件,大家都知道紅軍長徵的時候曾經爬雪山過草地,那麼大家是否想過曾經紅軍走過的那片松潘草地如今變成了什麼樣子呢?當時他們走過的那片草地就在如今的四川省境內,四川省的地形大家也都很清楚,這片草地就處在三千多米高的高原上。
  • 走過雪山草地 之完美夢想
    在這個史無前例的歷史上更有一支很特殊的隊伍,他們爬上了雪山,走過了草地……在那無人無煙的原始森林裡奔走著那支特殊的隊伍,他們用自己最大的力量突破著樹木的重圍,他們用自己最磅礴的力量北上著。這個電影故事主要寫了兩個紅軍人物的偉大奉獻精神。
  • 雪山草地上的紅色長徵是香格裡拉最美的風景
    紅軍過草地「在迪慶,紅軍雖然前無強敵堵截,後無敵人追擊,天上也沒有了敵機的偵察、轟炸,但仍有一些土司和領主的武裝阻攔,以及地理環境、社會制度、民族信仰、語言、生活習慣的問題。」1936年3月1日,紅二、六軍團離開貴州盤縣向中甸進發,經過35天左右的急行軍,前衛部隊於4月20日晚抵達金沙江東岸山水坪至士旺約二百公裡長的沿江一線。
  • 三過雪山草地
    任榮16歲參加紅軍,三次爬雪山過草地,經受了生與死的鍛鍊和考驗。抗日戰爭時期,執行保衛陝甘寧邊區的戰鬥任務,參加了大生產運動。解放戰爭時期,率部轉戰於熱河、遼寧地區,參加了遼瀋戰役,身上多處負傷,左腳被炮彈炸成殘廢。韓戰爆發後,他不顧傷殘,主動請纓參加抗美援朝。他戎馬一生,經歷了許多重大事件。回憶70多年的革命生涯,令將軍最難忘卻的是長徵路上的經歷。
  • 演員劉夕圓出席《走過雪山草地》濟南首映禮
    劉夕圓《走過雪山草地劉夕圓寫真  搜狐娛樂訊 由山東阿伊泉影視傳媒公司與重慶電影集團聯合出品的十八大獻禮影片《走過雪山草地同很多主旋律影視劇作品不同的是,《走過雪山草地》的視角就是這些普通的小人物,這樣的表達也讓很多觀眾能更容易地接受和認知那段感人的歷史。  劉夕圓:「霍大姐」的成熟演繹  「霍大姐」這個角色始終貫穿全局,可謂是這支紅軍隊伍的領袖人物。面對戰友的離去確不能放縱的悲傷,而是繼續帶著戰士們翻過壯麗的雪山,越過無邊的草地。
  • 爬雪山過草地 老紅軍手繪「我走過的長徵路線圖」
    隨著採訪的深入,那些已烙入生命的記憶湧來:「長徵,爬雪山過草地,苦得很、太苦了!我們只有一個信念,打過去、打過去,再艱苦也要打過去!」據身邊工作人員介紹,老將軍傾力十多年,91歲高齡時寫成13萬餘字的回憶錄《難忘的徵程》,並用鋼筆親手繪製了「我走過的長徵路線圖」。
  • 死亡行軍:紅軍過雪山草地 遺體成悲壯「路標」
    採訪中,提到雪山草地,幾乎每一位經歷過長徵的老人,都用了一個「苦」字。  爬雪山、過草地,今天已成為人們體驗長徵精神的重要方式。然而,70多年前紅色大軍的雪山草地之行,卻無疑是人類歷史上最悲壯的死亡行軍。
  • 心中有信仰 腳下有力量——紅軍過雪山草地啟示
    橫斷山脈雪山草地上,紅軍的足跡依然清晰。那深深的腳印,從江西、福建、湖南、四川等地一路匯聚,譜寫出了紅軍長徵史上波瀾壯闊的篇章。這些足跡及其最終方向,更體現出信仰的力量。(小標題)「雪山低頭迎遠客」7月底的夾金山,雲霧繚繞,山腰森林茂密,山頂草甸翠綠。
  • 長徵紅軍過草地爬雪山,走過的雪山有幾座,你知道?
    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的歷史故事漸漸被人們遺忘,現如今戰士犧牲無人看,戲子離婚天下知。我只想說如果沒有紅軍,根本就沒有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長徵直到至今時隔80多年,你可曾知道紅軍爬過的5座雪山,現如今在哪裡?到底怎麼樣了?
  • 若爾蓋:雪山草地樹豐碑 長徵精神代代傳
    7月1日,若爾蓋縣巴西會議紀念館開展了以「雪山草地樹豐碑,長徵精神代代傳」為主題的「紅軍長徵在阿壩」紅色文化圖片展,利用若爾蓋縣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開展愛國教育活動。在巴西會議遺址,一排排整齊的圖片展板形成了一條「滿載」紅軍故事的「長徵路」。
  • 過雪山草地:鑄就長徵的不朽豐碑
    (張愛萍將軍《過草地》)……  紅軍長徵,如果把每支部隊的行軍裡程加起來,總共有8萬裡,而在四川的裡程最長。  過雪山草地無疑是紅軍長徵最為艱苦悲壯的時候。據我們的統計,紅軍在長徵途中所翻越的雪山有73座之多,這裡的雪山是指埡口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4000米以下的都沒有算。其中,在四川境內有67座,雲南有3座,甘肅有3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