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雪山過草地」背後的原因,你一定要讀的歷史真相!

2020-12-13 早安研習社

中央紅軍在進入雲南以後,雖然長徵開始以來的困難局面有了一定的改觀,但是從整體上來看,還是樂觀不起來。

因為找不到合適的落腳點,落不下腳,就沒有辦法建立起來新的革命根據地,中央紅軍還是得咬緊牙關,在不停的移動當中尋找生存和發展的機會。

在這期間,「爬雪山過草地」的故事可以說是最驚心動魄的。

下面咱們就好好講一講紅軍長徵,到底是如何爬雪山,怎麼過草地的。

時間還得追溯到1935年6月。

當時中央紅軍長徵剛剛完成「強度大渡河」戰役。在取得了這場勝利之後,紅軍將士士氣大振,下一步的計劃就是從瀘定往北走,去和第四方面軍會合。

從瀘定向北的路上,有一座險峻無比的大雪山,這座大雪山,叫做夾金山,主峰海拔4200多米。

在當地流傳著的一首民謠:

「夾金山,夾金山,鳥兒飛不過,人不攀。要想越過夾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間!」

可見這座山的險峻和環境的惡劣。

夾金山

要翻過這條雪山,紅軍有三條路可以走。

一是走西面,從雪山西坡繞過去。這條路在當時是商隊走的小路,通往川北的阿壩地區。

二是走東面,走東側的大路,沿途都是人口較多的城鎮可以通往成都。

三是走中間,直接翻越大雪山,克服低溫低氧,高寒高冷的氣候環境。

到底該怎麼選?當時的中共中央一致決定,就走第三條路,翻越大雪山

可能同志們會有疑問:這三條路,前面的兩條,無論如何都比翻雪山要好得多吧?

聽起來,大路小路都好走,可中央紅軍為什麼偏偏選擇這麼一條最不好走的路呢?

我們先保留這個疑問,最後再慢慢分析。

當前的情況是該如何翻雪山?

中央紅軍首先制定了戰術。派出了一支先遣部隊,用刺刀在大雪山堅硬的冰面上挖出腳窩,也就是挖出來一個一個的可以讓後面的人踩進去,不至於滑倒的小冰坑,後面的大部隊,就踩著這些腳窩前進。

一支部隊按照這種方式行軍,部隊會被拉長,速度必然會慢下來,而且越往上走,山勢就越陡,空氣也越來越稀薄,很多官兵都開始有缺氧的感覺了,劇烈地喘氣,而且雪面上反射的強光還讓他們睜不開眼睛,爬著爬著,狂風驟起,捲起了漫天的雪霧,雪流撞擊在冰凍的巖石上,激起了巨大的雪浪。

有人無意識地朝遠處張望,結果一下子就眩暈了,倒在雪地上,再也起不來了。紅軍幹部馬上下達命令,要求所有士兵都不準四處看,要低頭走路,視線絕對不能超過三米。

紅軍爬雪山

即便如此,還是有許許多多紅軍不停地倒下了,而死亡最多的就是炊事員和擔架員。

炊事員死亡的原因,多數是因為違反了輕裝行軍的規定,偷偷的在自己身上塞了儘可能多的食物,為的就是希望能在路上給戰友們吃頓飽飯。最後因為負重太多,體能消耗過大,累死了。

而擔架員則是不忍心丟下那些在作戰中負傷的戰友,拼死也要抬著擔架前進,很多都累倒了。

紅軍就這樣一步步地艱苦跋涉,總算是快要下山了,先鋒部隊先下到了山腳,發現前面有個小村莊,村莊四周有不少人背著槍的人在巡邏。紅軍戰士儘管已經非常疲勞了,可是他們還是本能地做好了戰鬥準備。

當前形勢十分緊張,不過萬幸的是前面那些背著槍的人不是敵人,而是紅四方面軍派來接應中央紅軍的聯絡人員,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就以這種戲劇性的方式,在雪山腳下會合了。

兩軍會合以後,紅軍的力量當然就變得強大了。但是會和以後,因為紅四方面軍的領導人張國燾搞內部分裂,把情況搞得很亂,後來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又分開行動,中央紅軍繼續往西北移動。

可是禍不單行,就在這個時候,蔣介石最精銳的一支嫡系部隊,國民黨軍第一軍也正在向中央紅軍逼近,形勢相當危急。

統帥第一軍的將領是胡宗南,此人深得蔣介石的器重。

胡宗南

部隊長途跋涉的情況下,和這樣難纏的對手硬碰硬地去死拼,顯然不是上策。

紅軍前面有一片大草地,叫做松潘大草地,這是一塊南北綿延約200公裡,東西最寬處有100公裡,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溼地,這裡杳無人煙,就連野獸的足跡都找不到。

松潘大草地

這裡四處都是鬆軟的沼澤地,一不小心陷進去,就很難再爬出來了,這個地方到處都是陷阱,但是紅軍就偏偏選擇了這樣一條陷阱之路,冒著巨大的傷亡危險,毅然決然地走上了這片大草地。

與過雪山一樣,紅軍這次也是選擇了一個看起來最險最難得路。

同樣的還是派出先遣隊打前陣。他們首先進入了大草地,這裡野草叢生,水草上霧氣繚繞,草叢下面是一片一片的泥潭,草地裡的水都是淤黑的,裡面充滿了腐殖質和微生物。如果在這兒腳被劃破了,傷口被水一泡就會爛掉

先遣隊員奮力前行,他們想盡各種辦法,探出安全可行的道路,在這裡留下路標。可是,儘管先遣部隊做出了這麼大的努力,他們留下來的路標,因為不停的大雨和湧動的泥潭,很多都不見了蹤影。

紅軍過草地

大部隊進入草地,這可比爬雪山那次還要艱苦很多,傷亡也還要更大。在七天六夜以後,紅軍終於走出了松潘大草地,來到了位於大草地東北方向的戰略要地——包座

包座

國民黨軍隊在得知紅軍穿過草地意圖後,急忙派兵北上增援包座。紅軍部隊在包座與增援的敵軍進行了一場遭遇戰。

紅軍戰士英勇作戰,結果紅軍大獲全勝,拿下了包座,打開了繼續往北進入甘肅南部的通道,紅軍的長徵形勢也就從此一片大好。

可是問題還是一直環繞在我們心中。

面對雪山,明明有更好的路可走,可中央紅軍為什麼要選擇最難最險的翻越雪山這條路?

翻過大雪山,中央紅軍成功與紅四方面軍會師,面對蔣介石嫡系部隊,為什麼又做出了過草地這樣一個犧牲更大、損失也更多的決定?

講到這裡,我要提起《孫子兵法》中的一種用兵方式

「趨其所不意。」

也就是向著敵人意想不到的地方行軍。

主席在當時沒有看過《孫子兵法》,但是他的「遊擊戰」思想恰恰與《孫子兵法》不謀而合。

「遊擊戰」打的就是出其不意,比如說"四渡赤水",兜大圈子,把親赴貴陽前線指揮的蔣介石都給兜暈了。

而爬雪山,也是同樣的道理。

當時蔣介石親自飛到離戰場不遠的成都來督戰指揮,他這個人跟主席打了這麼多年的交道,吃了很多苦頭,已經自認為很了解紅軍的戰術。

蔣介石提醒手下,千萬不能疏忽大意,被紅軍避實擊虛、聲東擊西的那一套給唬住。

可是呢,說著容易做到難。

這時候,紅軍中央早已經出了一招,命令一支紅軍軍團獨自向東假裝成主力行軍,結果蔣介石就真的被唬住了,設計出來了圍堵紅軍的線路,卻單單漏算了大雪山這一條路,蔣介石根本就沒有想到中央紅軍會選擇翻越大雪山。

所以,爬雪山這個決定,乍一看上去不太合理,可恰恰正是因為它出其不意,才收到了奇效,成功保存住了中央紅軍的主力。

同樣的道理,「過草地」這一次,胡宗南幹算萬算,他也沒有算到紅軍竟然會選擇天然陷阱大草地去走。

紅軍那邊已經判斷好了胡宗南會漏算這一步,於是險中求勝,就走大草地,結果就走出了一片新天地,取得了戰略主動。

相關焦點

  • 爬雪山過草地 信念與意志的考驗
    爬雪山過草地 信念與意志的考驗 發表時間:2016-06-26   來源:人民日報  就在這群山附近,紅軍遇到了長徵以來最為艱難的道路:雪山和草地。紅軍三大主力在數次過雪山草地期間,非戰鬥減員至少在萬人以上。死亡最多的,是擔架員和炊事員。擔架員不願意丟下那些在戰鬥中負傷的紅軍戰友,炊事員背著做飯的大鍋和儘可能多的食物,很多炊事員在雪山頂上坐下,就永遠不能再站起來了。
  • 紅軍爬雪山過草地,那些草地現在不見了呢
    紅軍爬雪山過草地,那些草地現在不見了?工農紅軍1935年過的草地,就是川西北的松潘大草地,覆蓋範圍包括今天的松潘縣、紅原縣、若爾蓋縣,當年這是生命禁區、死亡陷阱。松潘草地是長江與黃河的分水嶺。1,天氣惡劣,因為沼澤溼氣大量蒸發,草地上經常籠罩著陰森迷濛的濃霧,看不清方向,部隊行軍不能掉隊,一旦掉隊,就不知道前進方向了。2,沼澤地,土壤已經液化,沒有堅實基礎,行軍部隊非常容易陷入泥地後,無法拔腳,越掙扎陷越深,無法施救。3,無人居住,沒有村落,後勤供應增加保障等於零。
  • 長徵紅軍過草地爬雪山,走過的雪山有幾座,你知道?
    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的歷史故事漸漸被人們遺忘,現如今戰士犧牲無人看,戲子離婚天下知。我只想說如果沒有紅軍,根本就沒有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長徵直到至今時隔80多年,你可曾知道紅軍爬過的5座雪山,現如今在哪裡?到底怎麼樣了?
  • 種下「紅色」的種子 看小紅軍過草地爬雪山
    在紹興市魯迅幼託中心有一條紅色遊戲帶,在園的中大班孩子每周都要參加一次
  • 電視劇《長徵大會師》將亮相 實景拍攝爬雪山過草地
    電視劇《長徵大會師》將亮相 實景拍攝爬雪山過草地 2016-11-該劇集結佟瑞欣、劉勁、王伍福、朱宏嘉、陳銳、範雨林、沈保平、魏伊等演員,爬雪山過草地實景拍攝,重現長徵歷史畫卷。  該劇導演萬盛華曾執導《保衛延安》《歷史永遠銘記》等多部革命歷史題材劇。他說,這部劇是抱著對前輩、對紅軍的敬畏之情來拍的,靠的是六個字:真誠、真情、真實。  劇中毛澤東的扮演者是曾出演《梅花三弄》《大宅門》的國家一級演員佟瑞欣。
  • 紅軍爬完了雪山為什麼還要過草地?
    長徵的路線:瑞金(1934年7月7日)突破敵四道防線強渡烏江佔領遵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陝北吳起會師(1935年10月)甘肅會寧會師(1936年10月),宣告長徵的勝利結束。
  • 爬雪山過草地 領略歷史風雲
    初見雪山 網友忘記高原反應  前往紅原途經壤口路段,沿途上是奶子溝80裡彩林:滿溝杉林仿佛著了火似的,金黃通紅,半山是蒼翠松柏林,山頂則是終年積雪,形成一山三景的奇觀。11點左右,旅行團來到了紅軍長徵翻越的第三座雪山———海拔4300米的亞克夏雪山。來自杭州的19歲的女孩杭杭,第一次看見雪,更沒有領略過滿山的積雪的壯觀。
  • 爬雪山過草地 越過艱險天地寬
    長徵苦,最苦在過雪山和草地。雪山茫茫、草地莽莽,紅軍在一次次跨越中,也用腳板底越過艱險,走出革命道路的天地寬。 「金碑」照松潘,山中飛揚「紅飄帶」 從成都出發,大巴一路顛簸向北行駛7個多小時,記者來到「紅色古城」松潘縣。一路高山險峻、層巒疊嶂,抵達松潘時平均海拔已達2800米。下車時,記者便感覺有些頭痛和憋悶,有了明顯的高原反應。
  • 央視將播長徵大劇 重現爬雪山過草地
    該劇集結了著名演員佟瑞欣、劉勁、王伍福等人,其中爬雪山過草地的鏡頭為實景拍攝,向世人再現八十年前,中國工農紅軍歷經二萬五千裡長徵,勝利大會師的壯闊歷史畫卷。  此外,該劇還特別呈現了陝甘革命根據地為中國革命提供最後一個落腳點和抗日出發點的偉大功績,填補了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創作的空白。  該劇還客觀地表現了我黨我軍在最危難的時刻正確的選擇了領袖毛澤東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走向勝利的歷史畫卷。  為真實還原長徵史詩,劇組跋山涉水,深入雪山、草地、高原實景拍攝。
  • 當年紅軍長徵,爬雪山過草地,他們走過的草地如今變成了什麼樣子
    在我國的歷史上,尤其是在清朝時期,受到了西方勉強的殘酷侵略,後來又爆發了多次戰爭。所以我們能夠迎來今日的美好生活,離不開當初為了國家和人民英勇奮鬥的戰士們。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由於當時我國犯了左傾錯誤,導致中央蘇軍第五次反圍剿戰爭失敗,於是中央紅軍被迫開始長徵。
  • 【說不完的長徵】少年紅軍一樣爬雪山過草地
    【說不完的長徵】少年紅軍一樣爬雪山過草地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紅軍隊伍裡有不少小小年紀就參軍的戰士,  在大人的照顧下爬雪山過草地  在紅軍隊伍裡,小鬼們常常受到特殊的照顧。長徵開始後,肖林達當上了勤務兵,負責隊長的日常事務。肖林達回憶,那不是他伺候隊長,而是隊長照顧他。那時候他行軍困難,隊長經常背著他。  1936年5月,肖林達所在的紅六軍團輾轉來到雪山腳下。
  • 阿壩州:這裡讓「爬雪山過草地」成為紅軍長徵的代名詞
    他們在這裡翻越過長徵中最艱難的雪山,跨越過最艱苦的草地,留下《金色的魚鉤》、《七根火柴》等可歌可泣的故事,也正是從那時起,兩個名字「爬雪山」、「過草地」傳遍中國。日乾喬景區的藏族解說員切娜介紹,當時茫茫草地沒有現成的路,只能試探性地前進,一旦陷入泥沼,來不及救援就會被吞噬,紅軍糧食吃完了,只能靠吃野菜、草根、樹皮充飢。當年紅六軍團保衛局的七人過草地時,已斷糧好幾天,為了走出草地,他們只能分頭採一些野菜來吃,但又分不清哪些可以食用,哪些有毒,於是決定選出一人先嘗,鑑別出無毒野菜供大家充飢。
  • 三過雪山草地
    三過雪山草地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31日 16:15 來源: 任榮16歲參加紅軍,三次爬雪山過草地,經受了生與死的鍛鍊和考驗。抗日戰爭時期,執行保衛陝甘寧邊區的戰鬥任務,參加了大生產運動。解放戰爭時期,率部轉戰於熱河、遼寧地區,參加了遼瀋戰役,身上多處負傷,左腳被炮彈炸成殘廢。韓戰爆發後,他不顧傷殘,主動請纓參加抗美援朝。他戎馬一生,經歷了許多重大事件。回憶70多年的革命生涯,令將軍最難忘卻的是長徵路上的經歷。
  • 長徵中過雪山草地:最壯烈最英勇的行軍
    「雪皚皚,野茫茫,高原寒,炊斷糧……雪山低頭迎遠客,草毯泥氈紮營盤……」「長徵苦,最苦是雪山草地。」幾乎每一位經歷過長徵的老人,都用一個「苦」字來形容過雪山草地的經歷。然而,80年前紅色大軍的雪山草地之行,卻無疑是人類歷史上最悲壯的死亡行軍,這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壯烈最英勇的行軍。
  • 紅軍用什麼爬雪山過草地(高清組圖)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圖為1936年7月紅二、四方面軍經過的無人煙的雪山草地地形圖。(中國人民解放軍檔案館 提供)「苦不苦,想想長徵二萬五。」這絕非戲謔之語,而是一語道出了長徵這一壯舉留給歷史、留給後人最醒目、最易生發感慨的印記,那便是一個「苦」字。長徵一路,紅軍官兵遭遇的苦難不計其數,難以名狀。且不說敵人一層又一層的圍困、一輪又一輪的追堵帶來的一場場緊張而慘烈的戰鬥,讓紅軍官兵承受了怎樣嚴酷的生死考驗,單就是走路——用雙腳去翻越那一座座陡峭險峻的高山,去跨越那一道道激流洶湧的江河,其中之難、之險、之苦可想而知。
  • 長徵翻越的最後一座山 爬雪山過草地飛奪瀘定橋 歷史濃縮在雕塑裡
    爬六盤山也確實艱辛,因為要到達2832米的紅軍長徵紀念館,確實很高。一路上可以看到紅軍長徵路上的重要節點,都以雕塑的形式表現出來。圖中這個雕塑主題,突破烏江。1935年1月,紅軍兵分三路,進入黔北地區,扎竹筏建浮橋,實施強渡烏江的行動。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召開了著名的遵義會議,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 她爬雪山過草地,新婚第二天就和丈夫天各一方,再見面時白髮蒼蒼
    她是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婦女抗日先鋒團的團長,一生曾三過草地,四爬雪山,和丈夫生活僅兩天,因為革命工作的需要,他們不得不分開,47年後這對夫妻再見面,見面時已是白髮蒼蒼,兩人相見相擁而泣。這位女紅軍就是王泉媛。
  • 爬雪山,過草地,我們都是小紅軍
    那些幼兒園的小寶貝懂什麼是爬雪山,過草地嗎?知道天安門在哪裡嗎?明白五心紅旗是什麼嗎?周一的升旗典禮據說周一,幼兒園又要升旗儀式了,得穿園服,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革命主義教育了!過了耳朵之一關,就是一種、一次人生的教育。薰陶一次、教導一次,發現那白髮蒼蒼的爺輩的眼神有不一樣了,開始發光,回頭看看那冬季柏樹凋零的樹木都開始發芽、開始開花。白髮蒼蒼的爺輩的眼神有不一樣了,開始發光,回頭看看那冬季柏樹凋零的樹木都開始發芽、開始開花。這就是綠色的紅色的交融。這就是親子、爺孫輩的教導,短暫但是實在。
  • 【長徵故事第四章——會師】當時少年今猶在 雪山草地總關情
    現在說起爬雪山、過草地,我們都知道這是人類歷史上一次空前悲壯的死亡行軍。但最令人難以想像的是,有的戰士竟然爬了三次雪山、過了三次草地。  今天要介紹的兩位老紅軍,在爬雪山過草地的歲月裡,他們只有十四五歲,在以後的歲月裡,他們並不太願意提起那段歷史,提起時,有時還被人認為難以置信。
  • 死亡行軍--紅軍過雪山草地全記錄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9月24日 16:19 來源: 專題:紀念紅軍長徵勝利70周年    新華網成都9月24日電(記者劉永華、吳傑、樊永強) 「長徵苦,最苦是雪山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