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備課-部編二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單元教學設計

2020-12-07 中小學教育資源

第二單元 識 字

單元說明

本單元是識字單元,以4個識字主題「場景」「樹木」「動物」「農事」串聯起了本單元55個會認字、2個多音字、40個會寫字,旨在引導學生在不同的語境中識字學詞。這些課文內容貼近兒童生活,大都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歌謠形式呈現,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節奏感和音韻美。

本單元課文內容都是大自然中的場景、事物。《場景歌》把意義相連、語義相關的數量詞分類集中在4個不同場景中,勾勒出一幅幅清新生動的風景畫,畫面中出現的事物,是不同地域學生出遊時可以看到的場景;《樹之歌》介紹了祖國大江南北常見的樹木,通過對不同樹木的描述,讓學生了解它們的基本特點,而且這些「披綠裝」「守北疆」的樹木,常常讓人聯想到守衛邊疆的戰士;《拍手歌》是根據傳統歌謠改編的一首富有時代氣息的兒歌,通過喜聞樂見的拍手遊戲,滲透愛護、一保護動物的意識;《田家四季歌》選自民國時期的國語教材,詩歌展現了鄉村美麗的四季景色,介紹了一年四季的農事活動,歌頌了勤勞樸素的生活。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讓學生親近自然,初步感受大自然的豐富美妙,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本單元是識字單元,在教學時,對課文內容理解的要求和課文單元有所不同,應把教學重點放在識字寫字上,重在引導學生發現漢字規律,運用形聲字形旁表義、聲旁表音的特點歸類識字。鼓勵學生運用已經掌握的識字方法自主識字,要把識字、寫字與朗讀指導有機結合,對課文內容不必作深入的理解與分析。

語文園地二重點安排學習「部首查字法」,這是學生獨立識字經常使用的方法。教材介紹了部首查字法的步驟要領,對其中較難的兩個步驟——確定字的部首並查出部首在檢字表的頁碼,數清除去部首外的剩餘筆畫——還進行了專門練習。編排「用部首查字法,查查兒歌中不認識的字」這一習題,是希望查字典的練習不是紙上談兵,而是要真正落實到用字典查字的實踐之中。確定部首和剩餘部件筆畫是查字典的難點,除了教材中安排的7個生字外,還要在課文學習中加強練習,引導學生學會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提高主動識字的意識和能力。

1 場景歌

教材解析

這是一組數量詞歸類識字,把數量詞分類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場景圖中,以歌謠的形式呈現,讓學生在朗朗上口的誦讀中,欣賞美麗景色、感受美好生活,同時認識事物,認識表示事物的漢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的數量詞表達方式。

全文分4個小節,每一小節由4個描繪的景物組成一幅場景圖。

第一小節是一幅大海沙灘風景圖:蔚藍的大海上,翱翔著白色的海鷗,遠處有龐大的軍艦,近處有小巧的帆船,海浪拍打著沙灘。

第二小節是一幅山村田園風光圖:有稻田,有魚塘,有一排排的垂柳以及美麗的花園。

第三小節是一幅公園景色圖:小橋流水,茂林修竹,鳥鳴山幽。

第四小節是少先隊員活動的場面:「紅領巾」指少先隊員。一群少先隊員舉著隊旗,吹著銅號,開展有意義的少先隊活動,清脆的歡笑聲撒了一路。

本文節奏感強,朗朗上口,適合打節奏誦讀。

教學目標

1.認識「灘、艘」等l2個生字,會寫「園、孔」等l0個字,會寫「花園、石橋」等6個詞語。

2.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初步感受場景展示的美麗景色,了解不同事物數量詞的不同表達。

3.選擇照片或圖畫,仿照課文,學習用數量詞表達生活中的事物。【教學重點】朗讀、背誦兒歌,了解數量詞,並運用數量詞表達不同的事物。

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

1.識字。

本課要求學生識記的12個生字,「艘」和「翠」是平舌音,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平翹舌音的辨析,如「艘——收」;需要特別提醒的是「一叢翠竹」,平翹舌音夾雜,要反覆誦讀正音;「孔」是第三聲,教學時可以藉助學生熟悉的詞語正音,如「孔雀」。

本課有10個生字都出現在表示景物名稱的新詞中,可以採用圖文對照的方式呈現。出現一個場景圖,找出場景圖中的景物,並給出相應的詞語,把相關詞語和具體景物一一對應起來。

字形方面,本課生字以形聲字為主,在識記生字時,要充分利用形聲字的特點,讓學生利用已有的識字經驗,採用多種方式,靈活識記。比如,「艘」和「艦」,偏旁相同,教學時可以圖文對照,引出舟字旁表義,知道帶舟字旁的字都和船有關,初步建立起形聲字形旁表義的認識。「孔」這個量詞生活中不常使用,相對比較陌生。教學時可以藉助圖畫,引導學生發現石橋橋洞的樣子——圓圓的,像一個大洞,可以說「—孔石橋」,使學生明白「孔」的意思。「帆、園、銅」是聲旁表音十分明顯的形聲字,適合用形聲字的規律識

字,也可以用熟字換偏旁的方式幫助學生識記。「稻」是一種農作物,通過圖文對照,讓學生明白禾木旁的表義功能。

12個生字中,「翠」字字形識記相對較難,不能直觀地從字形上聯想到字音和字義。教學時,可以從圖畫人手,通過圖畫形象感知「翠竹」的綠,明白「翠」表示綠色。通過組詞,引出「翠鳥」,看圖說說「翠鳥」羽毛的顏色,從而明白「翠」字上邊「羽」字頭的表義功能。

除了圖文結合、形聲字規律識字,還可以採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識記本課生字。可以通過加一加的方法識記「軍、群、灘」,也可以與熟字組成常用詞,讓學生在新的語境中鞏固識記,如「號」,可以引導學生回憶《青蛙寫詩》中的標點符號名稱「逗號、句號、省略號」來幫助學生識記。

2.寫字。

本課要寫的10個生字,從結構上來分,「橋、孔、群、隊、旗、銅、領」是左右結構,「園」是全包圍結構,「號」是上下結構,「巾」是獨體字。教學時,可重點引導學生觀察左右結構的生字,發現左右兩部分的佔格大小以及筆畫的穿插。

本課l0個字書寫要點:

園 7畫 全包圍結構

國字框上下同寬,左右兩豎直挺平行, 「元」字的第二橫在橫中線上側,豎彎鉤的豎在豎中線右側。 !

孔 4畫 左右結構。

左右寬窄相當,右邊豎彎鉤起筆比左邊略高。 「子」字的第三

筆寫成提。

橋 10畫 左右結構。

左窄右寬, 「木」捺寫成點, 「喬』』三個撇寫法各不相同: 起筆撇要平,第三筆撇往左靠,與木字旁穿插.第五筆撇寫作豎撇。

群 13畫 左右結構。

左右寬窄相當,兩部分橫畫要等距,左邊橫畫緊湊,右邊橫畫長短不一,中橫最短在橫中線上側,下橫最長起筆在豎中線上。

隊 4畫 左右結構。

左窄右寬,起筆橫撇彎鉤短小緊湊,彎鉤壓在橫中線上;右邊長撇往左下方舒展,與偏旁穿插。

旗 14畫 左右結構。

左窄右寬,頂部左低右高,右邊部分上下緊湊。

銅 11畫 左右結構。

左窄右寬, 「毒」第二筆是橫, 「同」字首筆豎在豎中線上。

號 5畫 上下結構。

上小下大,上緊下松, 「口」略小,長橫在橫中線稍上,豎折折鉤的豎短而微斜,第一個折與「口」同寬,鉤在豎中線頓筆出鉤。

領 11畫 左右結構。

左窄右寬,「領」的左部第二筆是點,「頁」橫划起筆在豎中線上,豎靠豎中線,長撇伸向「令」下方。

巾 3畫 獨體字。

居中,第一筆豎稍短,第三筆豎壓在豎中線上,稍長。

二、課文學習

1.朗讀指導。

全文描繪了4個場景圖,以兒歌的形式分4小節呈現,語言整齊,節奏明快。朗讀時,特別注意「一」的不同變調。每一小節有4個短語,短語與短語之間注意要停頓,同時略有節奏的快慢變化,以及語調的高低變化。

教學時,可引導學生採用多種方式反覆朗讀,感受場景畫面美的同時,體會不同事物需用不同數量詞表達,具體操作如下:

初讀時,可採用教師範讀,通過教師的範讀,對兒歌中每個「一」的變調作出正確引領。

在鞏固詞語的過程中,可採用多種形式反覆朗讀,充分調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最終達到熟讀成誦。圖文對照讀,分小節讀,小組賽讀,師生接讀,幫助學生掌握朗讀的節奏,在一次次反覆朗讀中積累數量詞。

2.理解運用。

本課的學習重難點在於學習並積累不同事物的數量詞表達方式。整首兒歌,由l6個短語組成4幅場景圖。在畫面的幫助下,大部分可以一一對照,不難理解。教學時,通過圖文結合,反覆朗讀,讓學生自主學習理解。其中「一方魚塘」「一行垂柳」「一孔石橋」和「一隊『紅領巾』」這幾個短語超越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積累,教學時需要引導。

「一方魚塘」中「一方」作為數量詞,一般用來形容方形的物品,如「一方硯臺、一方手帕」;「一方』』也專指用地、土地,如人們生活中常用語「一方水土」。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來理解「方」這個量詞。

「一行垂柳」中的「垂柳」,生活中多叫「柳樹」。教學時,通過觀察畫面中的柳樹,發現柳枝都是筆直地從樹枝上倒掛下來,這時可以引出古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讀讀悟悟,感知「一行垂柳」的綠色和多姿。

「一孔石橋」中的「石橋」學生熟悉,但可能學生多用「一座石橋」。藉助圖畫,石橋彎彎的,橋洞圓圓的,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了一個大大的圓,就像一個大洞,所以可以說成「一孔石橋」。

「一隊『紅領巾』」中的「紅領巾」指代的是少先隊員。教學時,無需和學生說修辭手法,引導學生關注量詞「隊」的意思與「一面隊旗」的「隊」有什麼不同,「紅領巾」指的是誰。

本課除了學習並積累課文中的數量詞外,同時也要重視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數量詞,比如,學了「一艘軍艦」後,再讓學生說說「一艘( )」。

3.課後練習。

課後第一題「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可以分三步訓練:第一步補充數量詞朗讀,如,一( )海鷗,一( )沙灘;第二步藉助多媒體跟著畫面朗讀,如點擊畫面出現海鷗,就讀「一隻海鷗」,畫面出現沙灘就讀「一片沙灘」;第三步看著場景圖背誦。

第二題「說一說,看誰說得多」,除了兒歌中出現的數量詞,重點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的積累,學習用不同的數量詞表達同一個事物,如「一座大山、一排綠樹、一片草地、一位老師、幾竿翠竹、一座石橋、一列隊伍、一群學生、一條小溪」。

第三題旨在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學習正確運用數量詞表達熟悉的事物。這一題可以安排在4個場景圖學完後,出示第五個場景圖(或校園的一角,或教室的一角,或同學們大課問活動的情景圖……),引導學生運用「數量詞+事物名稱」的形式說說畫面。在此基礎上,讓孩子們自選圖畫或照片練說,再和同學交流。

教學設計舉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識記「灘、艘」等10個生字,會寫「群、隊」等5個左右結構的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在情境中學習兒歌,積累數量詞。

3.反覆朗讀,感受場景圖展示的美麗景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人新課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旅遊嗎?那就讓我們高舉隊旗,吹響銅號,高高興興地出發吧!(課件播放少先隊員舉旗、吹號去旅遊的活動場面。)

1.交流場景,出示詞語。

一面隊旗 一把銅號

一隊「紅領巾」 一片歡笑

2.理解詞語,識記生字。

(1)隊:辨析比較「隊」和「對」。

對 隊

( )號入座 ( )員 ( )不起 排( )

2樹之歌

本課是一首介紹樹木特徵的歸類識字兒歌,描寫了楊樹、榕樹、梧桐樹、楓樹、松樹、柏樹、木棉、樺樹、銀杏、水杉和桂花樹等11種樹木,表現了大自然樹木種類的豐富。

課文每句話的觀察角度各不相同。第一句觀察樹木的形狀,描寫了楊樹的高大,榕樹的茁壯及梧桐樹葉像手掌的特徵。第二句觀察樹葉的顏色,描寫了楓葉的火紅和松樹、柏樹的翠綠。第三句觀察樹木的習性,寫出了木棉喜暖和樺樹耐寒的不同習性。最後一句介紹了兩種被譽為「活化石」的樹以及香溢滿園的桂花樹。

兒歌篇幅短小,讀來朗朗上口。除第一行外,每行由7個字組成,是一首多句式的兒歌,押「anɡ」韻。這首兒歌常識性較強,卻洋溢著濃濃的情趣,語言平實,修辭恰當,所選樹木具有代表陛,貼近兒童生活。如「梧桐樹葉像手掌」「松柏四季披綠裝」,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將樹木特徵與兒童生活相聯繫,寫得通俗易懂。「木棉喜暖在南方,樺樹耐寒守北疆」一句對仗工整,「喜暖」和「耐寒」,「南方」和「北疆」,通過兩組詞語的對比,高度概括了木棉和樺樹的習性。

文中插圖與兒歌中的樹木對應,從上到下、從左到右依次是白樺、木棉、梧桐、榕樹、水杉、銀杏、金桂、柏樹、楓樹、松樹、楊樹,直觀展示了各種樹木的特點,符合兒童圖文學習的心理特徵。其中第一幅圖是白樺樹,樺樹還有紅樺、黑樺等其他品種。

教學目標

1.認識「梧、桐」等15個生字,會寫「楊、壯」等l0個字,會寫「楊樹、樹葉」等8個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讀文、看圖,初步了解11種樹的基本特點。積累與樹木有關的語句。

【教學重點】 朗誦、背誦兒歌,利用形聲字特點掌握木字旁的8 6-A字,初步了解樹木特點一

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

1.識字。

二課共15個生字,其中8個生字都與樹木名稱有關。可將識字教學與認識樹木相結合。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熟讀兒歌后,圈出兒歌中的樹木名稱,然後與插圖一一對應,由這些表示樹木名稱的詞語引出生字「梧、桐、楓、松、柏、樺、杉、桂」,利用形聲字的構字規律,將同偏旁的漢字進行歸類識字。字音上要特別注意「柏」和「白」、「樺」和「華」讀音的異同,「楓、松」後鼻音,「松、杉」平翹舌音的區別。

字形上可引導學生自主發現這些生字的共同點,都是左右結構,左邊是表示與樹木有關的木字旁,右邊是表示讀音的字,可引導學生關注偏旁,運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識記。教學這8個生字時,建議在整體朗讀兒歌、認識樹木的基礎上,讓學生建立生字音形義的正確聯繫。

除了表示樹木名稱的8個生字外,還有7個生字,後鼻音「掌、裝、疆」,前鼻音

「銀」,翹舌音「守、掌、裝」,可通過組詞辨析、形聲字歸類、喚醒生活經驗等方法引導學生讀準字音。比如,「手掌、腳掌、巴掌、鼓掌」「壯一裝」「新疆、邊疆、疆土」「銀行、銀色」「銀一根一眼」。要特別注意「耐」的讀音。這些生字基本是兒歌中的韻腳,可結合兒歌朗讀進行正音。

識記生字字形,理解字義,可採用多種方法。如教學「疆」」字可運用字理識字的方法,「疆」字的左邊是一個「弓」字和一個「土」字,表示以弓記步來丈量土地,右邊

的三橫兩田表示田之間的疆域界限。「耐」和「守」可藉助語境識字,結合「樺樹耐寒守北疆」來猜測「耐」的大概意思,通過組詞「忍耐、耐心、耐力」鞏固識字。「掌」字可運用生活實際識字,如通過指指「手掌」,摸摸「掌心」這些動作進行識記,「銀」和「裝」可以列舉相關聯的詞語「銀行、服裝」等進行識記。

,指事字,從土,從弓,從曼(jiānɡ,田界)。從「弓」,表示以弓記步,即以弓來丈量土地,「疆」本義為田界。

2.寫字。

本課要寫的10個字都是左右結構的合體字,其中木字旁的字有8個,重點指導左邊木字旁要寫得稍長、稍窄,左右部件相互協調。其中「楊、桐、松、楓、柏」都是左高右低,只有「棉」和「杉」左右相近,右邊略微長一點兒。大部分的字在結構布局上都是左窄右寬。「華」字重點是右部的筆順,先撇後豎彎鉤;「壯」字重點是右邊「士」不要寫成「土」。

本課l0個字書寫要點:7畫,左右結構。

楊 7畫 左右結構。

左窄右寬,左高右低;右部首筆橫折折折鉤一筆寫成,左折點在田字格中心,兩撇撇尖穿插到木字旁的點下方,第二撇略長。

壯 6畫.左右結構。

左窄右寬,左長右短; 「士」兩橫上長下短,長橫寫在橫中線上。

桐 10畫,左右結構。

左窄右寬,左高右低; 「同」橫平豎直框正。

楓 8畫,左右結構。

左窄右寬,左高右低; 「風」上窄下寬,豎撇在豎中線左側。

松 8畫.左右結構。

左窄右寬,左高右低; 「公」第一筆撇從豎中線上起筆撇至「木」側,捺尖落在橫中線上。

柏 9畫,左右結構。

左右寬窄相當,左長右短,右邊「白」要寫得略瘦。

棉 12畫,左右結構。

左窄右寬,左右等高;「帛」上小下大,「巾」首筆豎落在豎中線上。

杉 7畫,左右結構。

左右寬窄相當,頂部「木」高,底部「鄉」低;三撇等距,起筆撇上下對齊,第三撇最長,撇尖過豎中線,穿插到「木」下。

化 4畫,左右結構。

左窄右寬,左右等高;豎彎鉤起筆於豎中線,與撇相交于田字格中心。

桂 10畫,左右結構。

左窄右寬,頂部左右齊平;右邊的「圭」由兩個「土」字組成,分寫橫中線上下,第二橫落在橫中線上。

二、課文學習

1.朗讀指導。

正確朗讀兒歌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兒歌每一行結構相似,都是樹木名稱加上樹木特點,「像手掌、葉兒紅、披綠裝、守北疆、滿院香」等詞語要適當重讀,突出樹木特點的同時,感受兒歌的節奏韻律。整首兒歌朗讀基調輕快活潑,可採用同桌合作讀、小組比賽讀、拍手打節奏讀等方法,引導學生在反覆朗讀中感受兒歌韻味。在正確朗讀的基礎上,再藉助填空、圖片,逐步引導學生進行記憶、背誦,如「楊樹____,榕樹_____,梧桐落葉_____」,並在熟背兒歌的過程中了解這些樹木的特點及習性。

2.理解運用。

自主閱讀,提高閱讀能力。兒歌描述了11種樹木的形狀、顏色和習性特點,可以讓學生通過圈一圈樹木名稱和畫一畫表現樹木特點的詞語人手,初步培養學生閱讀時提取信息的能力。

品味語言,培養語用能力。兒歌語言生動有趣,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把樹木特點寫得生動形象。教學「梧桐樹葉像手掌」時,教師可準備多片樹葉實物讓學生辨認,引發思考,從而品味兒歌中比喻句的表達效果,還可通過觀察楓樹樹葉、銀杏樹葉,引導學生創編兒歌,如「銀杏樹葉像扇子」,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教學「木棉喜暖在南方,樺樹耐寒守北疆」時,可以通過圖片、視頻等教學手段,體驗「南方」和「北疆」不同的氣候特點,感受「喜暖」和「耐寒」的習性特點,並且通過引導學生對對子,如「喜暖」對「耐寒」,「在南方」對「守北疆」,讓學生感受句子的工整對仗。

聯繫生活,了解樹木特點。對於兒歌中「披綠裝」「活化石」「滿院香」等詞語,可以引導學生聯繫松樹、柏樹、銀杏、桂花樹等常見樹木,交流生活中對這些樹的印象,聊聊松樹、柏樹的四季常青,銀杏樹的白果,桂花的香味等。教師補充一些資料,讓學生了解植物中的「活化石」。

3.課後練習。

第一題詳見「朗讀指導」。

第二題是對本課生字的鞏固復現。第一行詞語是樹木名稱,為本課生字提供了新的語境,可以結合識字教學展開,也可以拓展讓學生說說自己認識的樹木,積累帶有木字旁的字,第二行詞語是與樹有關的花葉果實,如松樹、銀杏的果實「松子、白果」,可結合課文理解展開,加深對樹木特點的了解。

第三題是關於樹木的諺語,旨在幫助學生積累語言材料。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出自先秦管仲的《管子·權修》「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比喻培養人才是長久之計,也表示培養人才很不容易。「樹」是培養的意思。

樹高百尺,葉落歸根:大意是樹長得再高,落葉還是要回到樹根。比喻事物總有一定的歸宿。多指作客他鄉的人最終要回到故鄉。

樹無根不長,人無志不立:大意是說人要有志向,人沒有志向就像樹沒有根。

在熟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說說讀懂了什麼,幫助學生了解大致意思,建議讓學生將三句話背誦下來。

三、實踐活動

在語文老師帶領下,結合校園綠化,開展「我為樹木掛名牌」的活動,發動學生認識樹木,製作名牌,認養樹木。

教學資源

樹之歌

榆樹高,槐樹壯,

梧桐樹葉像手掌。

石榴開花紅似火,

桂樹花開十裡香,

桑樹結果紫又甜。

松樹四季披綠裝,

棕樹喜暖在南方,

橡樹耐寒守邊疆:

——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不冊》語文園地五「日積月累」

教學設計舉例

《樹之歌》教學片段

1.圈畫關鍵信息。

教師:這首兒歌介紹了哪些樹木呢?用筆把它們的名字圈一圈,再藉助拼音讀一讀。(生圈畫樹名,並讀樹名。)

學生:我找到了11種樹木,有楊樹、榕樹、梧桐樹、楓樹、松樹、柏樹、木棉、白樺、銀杏、水杉、金桂。

教師:真了不起,這麼多樹名都讀準了。去掉拼音還認識嗎?(開小火車讀。)

根據學情範讀正音,重點是「梧桐」連讀第二聲,「楓、松」後鼻音。

3拍手歌

教材解析

本文以兒童熟悉的拍手遊戲為活動形式,串起了8種動物的生活場景。兒歌共l0個小節,開頭與結尾3個小節相互呼應,中間的6個小節分別介紹了羽毛豔麗的孔雀和錦雞,展翅翱翔的雄鷹,成群的大雁,叢林中的猛虎,啼叫的黃鸝和百靈鳥,憨態可掬的大熊貓……兒歌主要運用擬人手法,使動物形象更加親切可愛,富有童趣。如,「孔雀錦雞是「夥伴」,因為孑孔雀和錦雞都屬於雉科,雄鳥的羽毛都非常漂亮,所以課文中說它們是好朋友。 「天空雁群會寫字」,意思是大雁群飛好像小朋友在寫字,一會兒寫「一」字,一會兒寫 「人」字;「黃鸝百靈唱不休」,黃鸝和百靈的嗚叫悅耳動聽,不停歌唱,它們就像森林裡的歌唱家。與之相對應的是文中的插圖,呈現了動物之間、人與動物間和諧共處的場景。教學時可以利用插圖幫助學生認識動物、理解課文內容。

兒歌共10小節,句式整齊,從「你拍一,我拍一」到「你拍十,我拍十」,一節一韻,語句簡短,節奏輕陝,充滿了兒童隋趣,適合學生拍手朗讀。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拍手遊戲中,懂得「人和動物是朋友」「保護動物是大事」。

教學前可準備相關動物的圖片。

教學目標

1.認識「世、界」等l3個生字,會寫「歌、叢」等l0個生字,了解「隹、鳥」偏旁表義的特點,會寫「叢林、深處」等5個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讀出兒歌的節奏,體驗兒歌帶來的快樂。

3.感受動物生活的自由、快樂,產生保護動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 朗誦、背誦兒歌,了解「隹」「鳥」偏旁表義的特點,用部件歸類法識字。

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

1.識字。

本課要求學生認識的13個生字,讀音有一定難度。如「錦、雁、深」是前鼻音,「雄、鷹、叢、猛、靈」是後鼻音。可以藉助漢字構字規律來讀準字音,如「錦」的金字旁,「叢」上部的「從」;還可回顧學生已經學過的字進行讀音對比,如「錦雞——風景」「深淺——上升——生靈」「雄鷹——聲音」「猛——門」,以幫助學生區分前後鼻音。

本課多數生字與動物的名稱有關,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歸類識記。如兒歌中5個生字與鳥類有關,可以根據這些漢字的特點歸類識字。利用課後第二題,讓學生讀讀這些動物名稱,看看這些動物圖片,再找找兩組動物名字有什麼相同之處。「雀、雁、鷹」3個生字教學時可引入「隹」的甲骨文,讓學生了解「隹」的原義,知道帶有「隹」部的字女名數與鳥類有關。

隹,象形字,甲骨文字形

,像烏形。《說文解字》:「隹,鳥之短尾之總名也。」很多與烏有關的常用字都包含「隹」,如雀、雁、鷹、雄、雕等。但「隹」也有作聲旁

的時候,如堆、推、誰等,則與鳥無關。

本課生字中的「錦」字,字形容易與「棉」字相混淆。教學中,可以與理解課文內容「孔雀錦雞是夥伴」相結合,出示孔雀和錦雞的圖片,從錦雞羽毛的顏色、花紋與「錦」字本義對接,或者出示錦緞的實物、圖片,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錦」,再通過組詞拓展,「錦緞、錦旗、錦上添花」等,形義結合,復現鞏固「錦」的字音與字形。

錦,形聲字,從帛,金聲。本義是指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如「錦緞」,後引申為色彩豔麗,如兒歌中的「錦雞」。

除了圖文結合、歸類識字外,還可以採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識記本課生字。比如,可以通過加一加的方法識記「界、靈」,適當運用字理識記「休、叢」,形聲字構字規律識記「猛、翔」。

2.寫字。

本課要寫的10個生字,「歌、深、貓、朋」是左右結構,要注意左右兩部分高低寬窄:「叢、六、熊』』是上下結構,要注意上下兩部分的比例。「處」和「友」是半包圍結構,橫撇與捺的位置是兩字書寫的難點,書寫時要注意各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佔位,寫得端正,不要傾斜。

本課l0個字書寫要點:

歌 14畫,左右結構。

左右寬窄相當,頂部「哥」低,底部「欠」鉤,窄、扁,下面的「可」寬、大,兩個長「欠」首撇略高,「人」字的撇起筆橫中線,伸向「哥」。

叢 5畫,上下結構。

上大下小,左「人」小,右右「人」第一筆撇伸向左下;「一」居下居中,收筆於捺腳內側。

深 11畫,左右結構。

左窄右寬,頂部左右齊平,底部左高右低;右邊上部寬扁,下部寬大,橫筆在橫中線上,豎筆緊貼豎中線右側。

處 5畫,半包圍結構。

第二筆橫撇的折點抵豎中線,捺從橫中線起筆,筆程長,捺腳低; 「卜」豎起筆略高,在豎中線右方,點收筆於橫中線。

六 4畫,上下結構。

首筆點在豎中線上,長橫起筆在橫中線上,左低右略高,撇、點分列豎中線兩側。

熊 14畫,上下結構。

上大下小, 「能」左右齊平,上「匕」在右上格,下「匕」略大,起筆在橫中線上側;四點底上合下開,左點偏左,第二、三點分寫在豎中線左右,末點偏右。

貓 11畫,左右結構。

左窄右寬,頂部左右齊平,底部「苗」略高;左邊反犬旁末筆撇從橫中線上側起筆;右邊「苗」第四筆豎和橫折的橫分別壓在豎中線、橫中線上。

九 2畫,獨體字。

第一筆是撇,第二筆橫折彎鉤從左上格的橫中線起筆,橫左低右高,彎鉤至豎中線右側後伸展至右下格出鉤。

朋 8畫,左右結構。

友 4畫,半包圍結構。

二、課文學習

1.朗讀指導。

本課是一首拍手兒歌,能讀出兒歌的節奏,並且熟讀成誦,是本課朗讀指導的重點。教學時可以分步落實。

首先讓學生藉助拼音,嘗試自己讀通讀順,遇到難讀的句子,教師可以通過示範朗讀,讓學生感受兒歌的節奏。接著,再引導學生去發現兒歌的秘密。兒歌共10句,從「你拍一,我拍一」逐漸增加到「你拍十,我拍十」,每句話節奏相同,如「你拍一/我拍一/動物/世界/很新奇」,且第一、四、七、十句均押「j」韻,其中第二句「你拍二,我拍二,孔雀錦雞是夥伴」,如果「夥伴」讀成兒化韻,「huǒ bànr」,讀起來就更有味道了。當然,押韻的概念不需要教授給學生,重點是讓學生在反覆朗讀中感受兒歌的節奏、韻味。

在熟練朗讀兒歌的基礎上,教師可提供其他動物的圖片,引導學生同桌或小組合作仿照課文試著編拍手歌,語句通順、意思清楚即可,不要求押韻。比如,「你拍一,我拍一,蜜蜂花間採蜂蜜。」「你拍二,我拍二,早有蜻蜓立上頭。」「你拍五,我拍五,企鵝冰上來起舞:」

2.理解運用。

這首兒歌內容通俗易懂,教學時不必逐句講解,可以讓學生就不懂的句子提出問題,再通過反覆朗讀、圖文結合、聯繫科普知識等方法,引導學生自主解疑。

(1)孔雀錦雞是夥伴。

這句話寫出了孔雀和錦雞的相同之處,它們都屬雞形目,雉科,而且都是雉類中最漂亮的鳥,求偶時都會炫耀自己的羽毛。教學時,不需要告訴學生這些,可以引導他們看圖片或視頻認識動物,看實物發現特點,聯繫生活經驗,引導學生自主理解,展開想像說話,如「你覺得孔雀和錦雞會說些什麼呢?」

(2)天空雁群會寫字。

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寫出了大雁飛行的特點。教學時,通過「一隻雁」「一群雁」的圖片對比,讓學生理解「雁群」,再結合學生已有認知,聯繫一年級上冊《秋天》中的句子「一群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成個『一』字,一會兒排成個『人』字」,幫助學生理解 「天空雁群會寫字」。

(3)黃鸝百靈唱不休。

這句話也運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黃鸝、百靈兩種鳥的特點。「休」是「停止」的意思,「唱不休」是黃鸝和百靈鳥嘰嘰喳喳不停地歌唱,像是森林中的歌唱家。

理解內容時,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原有認知,問問學生最喜歡哪個動物朋友以及喜歡的原因,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與動物朋友的距離,並了解文中動物的特點。

本首兒歌教學,可結合遊戲,寓教於樂。如提供兒歌中的動物圖片、名稱,讓學生為動物掛名牌,開展趣味識字;可以把兒歌當成課間操,讓學生邊朗讀邊拍手,鞏固兒歌朗讀。

3.課後練習。

課後第一題,可以先引導學生發現兒歌句與句之間的排列順序,從一到十,除第

一句與第八、九、十句首尾呼應,總領兒歌外,其餘每句中都有動物名稱,可出示填空引導填人動物名稱來背誦,逐漸背誦整首兒歌,感受人和動物的和諧共處,懂得要保護動物。

課後第二題安排了6個鳥類名稱的詞語,並配有相應的圖。此題的設計意圖,是引導學生主體會帶有部件「隹」「鳥」的字一般與鳥類有關。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兩組生字的共同點,第一組都有隹字旁,第二組都有鳥字旁,藉助偏旁推測字義,提高部件歸類識字的能力,激發學生對漢字的探究興趣。

教學設計舉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雀、錦、雄、鷹、雁」5個生字,會寫「歌、叢」等6個字,了解「隹、鳥」偏旁表義的特點。

2.能準確、熟練地朗讀兒歌,並能在拍手遊戲中有節奏地背誦兒歌,體驗兒歌帶來的快樂。

3.在反覆朗讀中理解課文內容,產生保護動物的願望。

課前準備:

1.生詞卡片。

2.多媒體課件。

4 田家四季歌

教材解析

《田家四季歌》是一首兒歌,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描繪了農民一年的農事活動,讚美了農家人的辛勤勞動,抒發了他們收穫的喜悅。學習本課,既可了解一年四季農作物生長和農事活動常識,又能感受辛勤勞動帶來的愉悅。

課文共4小節,抓住農家生活特點,依次寫了四季農事。春天草長鶯飛,麥苗嫩、桑葉肥;夏天養蠶插秧,農事繁忙;秋天稻穀成熟,豐收在望;冬天新雪初霽,趕製年衣。四季時令鮮明,富有濃鬱的田家生活氣息。

兒歌共4小節,每節3行,長短句交錯,一節一韻,好像一首自然純樸的民歌,讀來別有一番韻味。兒歌語言文白相間,許多語句都是從古詩文中演化而來的。如「田家」指農村人家;「花開草長蝴蝶飛」令人想起高鼎《村居》中的「草長鶯飛二月天」;「採了蠶桑又插秧」似從翁卷《鄉村四月》演化而來,描繪了夏季忙碌的農事;「早起勤耕作,歸來戴月光」又似出自陶淵明《歸園田居》中的名句「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

本課4幅插圖,色彩淡雅,意境優美。第一幅是「流連戲蝶時時舞」,第二幅是「戴月荷鋤歸」,第三幅是「鵝湖山下稻糧肥」,第四幅是「瑞雪兆豐年」,呼應兒歌內容,有助於課文理解。

教學目標

1.認識「季、蝴」等15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場、了」,會寫「季、吹」等10個字,會寫「四季、春季」等9個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田家四季農事,感受勞動帶來的快樂。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課文,了解田家四季農事。

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

1.識字。

本課有兩個多音字。「場」大多數情況下讀第三聲,表示:「處所,能適應某種需要的較大的地方」,如「操場、球場、廣場、菜場、農場」等。本課中的「場」讀第二聲,專指「平坦的空地,多半用來脫粒、曬糧食」,如「打場」。教學時,可結合第二小節的教學,藉助插圖理解「秋季裡,稻上場」,區分第二聲和第三聲。

「了」也是多音字,兒歌中出現了它的兩個讀音,「採了蠶桑又插秧」和「一年農事了」,要引導學生進行辨義區分,前句表示採桑這個動作已完成,讀le;後句表示一年農事全部結束,讀liǎo。

建議學生利用構字規律等方法識記字形,並結合課文插圖和生活經驗識記生活中的常用字。

(1)圖文結合識字。「蝴蝶、麥苗、穀粒」可以通過觀察圖畫,把識記字形與認識事物相結合。

(2)加一加識字。「季、苗、肥、雖、辛、苦」都是合體字,可以用熟字相加的方法,「蝴、蝶、粒、苦。是形聲字,可以用聲旁加形旁的方法識記:

(3)聯繫生活經驗識字。兒歌中有不少生字是生活或口語中常出現的字,如「季、肥、農、辛、苦、雖」,可以引導學生組詞,比如,「四季、肥胖、農民、農家」,也可以導學生運用詞語說話,比如,「爸爸工作很辛苦」「農民伯伯辛苦地勞動」「雖然今天下大雨,但是小朋友們還是按時到校」。

(4)結合課後題識字。課後「讀一讀,記一記』』中的詞都是關於農事的詞彙,包含了不少生字,教學時可以結合課後題,讓學生讀一讀,說一說這些農事,並開展相應的識字教學。比如,「積肥」是指收集和貯存肥料,給農作物增加養分,「肥」特指「肥料」;「插秧」是指將秧苗栽插於水田中,或指把水稻秧苗從秧田移植到稻田裡,可以看看圖片,做做動作。

2。寫字。

本課要寫的10個字,上下結構3個,如「季、辛、苦」,多橫的字重點指導學生觀察橫畫的距離和長短;左右結構4個,如「吹、肥、忙、歸」,重點指導左窄右寬;「戴」是本課書寫難點,重點指導學生用部件組成識記字形。

本課10個字書寫要點:

季 8畫,上下結構。

「禾」稍窄,「子」稍寬,「禾」居上半格,豎在豎中線上,「子」居下半格,橫折的橫段在橫中線上,末筆橫最長。

吹 7畫,左右結構。

「口」下方。

肥 8畫,左右結構。

「月」窄「巴」寬,頂部「月」高,底部彎鉤沿豎中線下筆,右彎鉤出。

農 6畫,獨體字。

上側,長撇從豎中線上端起筆,第四短撇在橫中線上下,捺從長撇中部起

忙 6畫,左右結構。

寬,頂部(忄)」高,底部「亡」高,橫筆從起筆,豎折從田字格中心起筆,收筆窄於上面線上橫筆右端。

歸 5畫,左右結構。

辛 7畫,上下結構。

側起筆,

苦 8畫, 上下結構。

年 6畫,獨體字。

首筆撇從豎中線起筆,三橫等距,上短下長,第二、三橫分別居於橫中線上下,豎筆在豎中線上。

戴 17畫,半包圍結構。

「土」字長橫從左上格延至右上格,左低右高; 「戈」斜鉤是這個字的主筆,起筆高,收筆低,撇從橫中線上側起筆,寫至「巽」下側。

二、課文學習

1.朗讀指導。

正確朗讀兒歌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本首兒歌一共44,節,每一節結構相似,形成了長短句交錯的明快節奏。朗讀時,要引導學生讀出節奏。如:

春季裡,春風吹,

花開草長/蝴蝶飛。

麥苗兒/多嫩,桑葉兒/正肥。

夏季裡,農事忙,

採了蠶桑/又插秧。

早起/勤耕作,歸來/戴月光?

秋季裡,稻上場,

谷像黃金/粒粒香。

身體/雖辛苦,心裡/喜洋洋。

冬季裡,雪初睛,

新制棉衣/暖又輕。

一年/農事了,大家/笑盈盈。

第一小節押「ei」韻,朗讀時要注意「吹、飛、肥」三字的吐字正音。朗讀難點是「花開草長」的讀音,教學時可結合圖片理解兒歌描繪的是春天裡小草長高、花朵開放、蝴蝶翩飛的畫面。「麥苗兒、桑葉兒」兩處不應讀成兒化音。第一小節以描寫春景為主,朗讀節奏舒緩。

第二小節押「anɡ」韻,朗讀時要注意「忙、秧、光」三字的吐字正音。難讀的句子是「採了蠶桑又插秧」,一是「了」的讀音,表示採桑已經完成,所以讀「le」,二是「蠶桑、插秧」兩個詞語的平翹舌音,教師要加強範讀引領。第二小節朗讀節奏可略加快,如「採了……又……」,「早起……歸來……」,體現農事的忙碌。

第三小節押「anɡ」韻,朗讀時要注意「場、香、洋」三字的吐字正音。朗讀時節奏歡快,「身體雖辛苦,心裡喜洋洋」句末語調要上揚,體現農民豐收的喜悅。

第四小節押「inɡ,韻,朗讀時要注意「晴、輕、盈」三字的吐字正音。「了」在這裡讀「liǎo」,表示結束的意思。朗讀時,節奏舒緩,結尾「一年農事了,大家笑盈盈」可略放緩節奏,體現進入冬天后,農民豐年有餘的生活場景。

2.理解運用。

這首兒歌具有較強的地域性,生活在城市的學生可能對兒歌內容的理解有一定難度,因此,課前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或引導學生上網查詢,或詢問家長,初步了解田家生活,四季農事。

第一節要引導學生感受春天萬物生長、草長鶯飛的季節特點,結合圖片認識麥苗、

桑葉,感受麥苗的鮮嫩,桑葉的肥美。還可結合插圖理解「花開草長蝴蝶飛」的春景,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感受春天的生機盎然。

在此基礎上理解第二小節「採了蠶桑又插秧」,指採桑葉餵養蠶,把秧苗分插於水田中使其茁壯成長。第一、二小節以麥苗、桑葉的變化引出春夏兩季田家的主要農事。教師可藉助課後第二題,適時補充夏季的農事活動,插秧後,農民伯伯還需施肥、耕田、除草,從兒歌的「農事忙、早起、勤耕作、戴月光」等詞句,感受夏季農民的辛苦忙碌。「戴月光」可以結合插圖理解,夜幕降臨,月光灑遍田野,農民伯伯扛著鋤頭,沿著田間小路往家走,身體雖然疲憊,但心情卻是愉悅的!

「蠶桑」是我國的傳統農業,指栽桑養蠶,是古代南方勞動人民的主要農活,在古文化中也有著重要地位。我國古代有不少描寫採桑婦女的詩文,如漢樂府《陌上桑》,南北朝民歌《採桑曲》等。

第三小節描寫了豐收在望的情景。稻子已經完全成熟,可以翻曬脫粒進倉了,「谷像黃金粒粒香」寫出了稻穀顆粒飽滿,色澤金黃。教學時,可以結合插圖或聯繫學生已經學過的《憫農》中「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感受農民伯伯的艱辛勞動和豐收帶來的喜悅,理解「身體雖辛苦,心裡喜洋洋」。

第四小節描寫了歲末年關,雪後初晴,田家輕鬆閒適的生活場景。「一年農事了」指一年農事全部結束,可以結合插圖,引導學生展開想像:農民伯伯和家人們此刻坐在家裡幹什麼,聊什麼?從「笑盈盈」一詞感受農民「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的喜悅之情。

3.課後練習。

課後第一題要求學生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可以結合課文,引導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指導讀出節奏。在熟讀的基礎上,結合插圖或填空形式,引導學生熟讀成誦。

第二題安排了一組四季農事活動的詞語。此題的設計意圖,是引導學生理解積累關於農事的詞語,進一步了解農家生活。學生可能對其中的「耕田、打穀、積肥」不太理解,教師可以藉助圖片,結合講解:「耕田」大意是指用犁把田土翻鬆;「打穀」是指用連枷或脫穀機給稻穀脫粒;「積肥」是指把各種肥料收集、積攢起來。這些農事活動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需要教師提供相關圖片或視頻材料,幫助理解。除了給出的農事活動,還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知道哪些農事活動。

教學設計舉例

生字教學片段

1.藉助插圖理解「戴月光」。

學生:「早起勤耕作,歸來戴月光」,「戴月光」是什麼意思呢?

教師:你的問題提得非常好,可以聯繫插圖想一想。

學生:我從插圖中看出來,「戴月光」就是農民伯伯回來的時候很晚了,月亮已經升到半空啦!

教師:「戴月光」就是指月光灑在了農民伯伯的身上。一起讀一讀,再想一想:我們平時生活中還「戴」過什麼東西?

二.辨析對比「戴」和「帶」。

學生:戴紅領巾。

學生:戴項鍊。

拿生:戴圍巾。

學生:戴面具。

學生:戴手錶。

教師:像這樣把東西戴在頭上、臉上、脖子上,都用這個「戴」。如果把東西隨身帶著,就用我們已經學過的「帶」。讀一,辨一辨,下面句子中應該用哪個「dài」(出示選詞填空)。

「戴月光」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先引導學生藉助插圖來理解,再聯繫生活經驗積累關於戴的詞語,區分常用字「戴」和「帶」,並積累「披星戴月」,進一步理解「夏季裡,農事忙」,最後指導書寫。

語文園地二

教材解析

本單元語文園地安排了3個板塊的內容。

查字典」,由兒歌、部首查字法的步驟和查字典練習3個部分組成。教材先安排一首兒歌讓學生自主朗讀,自然引出泡泡中的話題——「讀書的時候,遇到了不認識的字,該怎麼辦?」接著藉助「狐」字讓學生學會正確使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的方法,在此基礎上通過分項練習逐步掌握部首查字法,編排「用部首查字法,查查兒歌中不認識的字」這一習題,是希望提醒學生查字典的練習要真正落實到閱讀實踐之中,引導學生養成遇到不認識的字勤查字典的好習慣。

「日積月累」編排了3句楹聯詩句。「有山皆圖畫,無水不文章」大意是有山水的地方像圖畫、文章一樣美麗,形容該地方風景優美,令人讚嘆。「一畦春韭綠,十裡稻花香」自《紅樓夢》中的五言律詩《杏簾在望》,此兩句想像的是大觀園中稻香村的景致。楹聯「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是中國大多數家族推崇的經典家訓之一,常常以楹聯或對聯的形式出現於居家的門廳中,對人們的品質進行潛移默化的啟迪、規範、教化和塑造。此聯是從德、知兩方面說人們應該遵守的立身處世之道:「忠厚傳家久」是指人在品德方面的修為,強調只有忠厚才能傳家;「詩書繼世長」強調文化知識在家族傳承中的作用。

「我愛閱讀」編排了一首表現農曆時序的兒歌《十二月花名歌》,按照時間順序寫了正月至臘月十二個月中開花的花名和特點。

教學目標和教學建議

查字典

1. 通過範例引領和實踐操作,明白部首的含義,學會用部首查字法查不認識的字。

2.逐步養成在閱讀中勤查字典的習慣,培養自主識字的意識。

1.學生已經在上學期學過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本課學習前可作簡單複習,並讓學生準備好字典。

2.查字典前安排了由《伊索寓言》中的《狐狸和葡萄》改編的兒歌,教學時可讓學生朗讀這首兒歌,圈出不認識的生字,問問學生有哪些解決的辦法,引出部首查字法。也可讓學生區分什麼情況下用音序查字法,什麼情況下用部首查字法。

3.以「狐』』字為例,按照教材中的四步法,引導學生掌握部首查字法。教學時,首先要讓學生明白部首的含義,為了查找方便,字典把部首相同的字歸為一類,把共同的部首放在這一類字的前面,稱為部首。引導學生觀察《部首檢字表》中的「部首目錄」,發現排列順序,為第二步數部首筆畫作鋪墊。第三步則要強調《檢字表》中的筆畫是除去部首外的筆畫數。第四步翻找頁碼時,可指導學生陝速翻閱字典正文頁碼的方法,可以根據頁碼大致判斷。

4.學生初步掌握方法後,建議通過遊戲等方式來完成後面的練習。

第一題:從字典的「部首目錄」中查出所給的部首在「檢字表」的第幾頁,這是最基本的練習,要加強訓練。

第二題:確定所給的字除去部首有幾畫,關鍵是先要確定這些字的部首。通過這個練習讓學生進一步明確部首的含義。

第三題:讓學生明白部首查字法是真正服務於閱讀實踐的。

日積月累

1.藉助拼音正確朗讀楹聯、詩句,並背誦。

2.能藉助圖片,通過教師講解,初步理解楹聯、詩句的意思。

1.鼓勵學生藉助拼音自己把楹聯、詩句讀正確,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正音,關注「畦、韭」等字的發音。

2.利用圖片,通過講解等方式,幫助學生了解詩句的大致意思。

3.「裡」「畦」為量詞,古代五十畝為一畦。教學時,可以聯繫《場景歌》中的量詞,讓學生填填量詞,「一( )春韭綠,十( )稻花香」。

這三句都可作對聯,通過師生、同桌合作對對聯的形式,讓學生熟讀成誦。

我愛閱讀

1.藉助拼音自主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

2.了解正月至臘月中每月開花的花名

1.讓學生明白,兒歌中的十二月指的是農曆,「冬月」為農曆十一月,「臘月」為十二月。

2.藉助拼音自主朗讀兒歌,重點指導多音字「正」的讀音和兒歌中描寫花開放特點的新詞,如「姿百態、正上妝、案頭供、鬥冰霜」,這些詞語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可引導學生觀看插圖,或教師補充圖片資料等,把朗讀與認識各種花名和特點相結合。

3.兒歌句式工整,讀來朗朗上口,可引導學生通過師生對讀、學生對讀的形式,把兒歌讀正確、讀流利。

教學資源

1.《杏簾在望》

杏簾招客飲,在望有山莊。

菱荇鵝兒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綠,十裡稻花香。

盛世無飢餒,何須耕織忙。

——選自 清 曹雪芹《紅樓夢》

2.《十二月蔬菜歌》

正月菠菜才吐綠,

二月栽下羊角蔥;

三月韭菜長得旺,

四月竹筍雨後生;

五月黃瓜大街賣,

六月葫蘆彎似弓;

七月茄子頭朝下,

八月辣椒個個紅;

九月柿子紅似火,

十月蘿1、上秤稱;

冬月白菜家家有,

臘月蒜苗正泛青?

——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四「日積月累」

相關焦點

  • 重慶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日月潭》教案設計
    重慶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日月潭》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9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積累「茂盛、名勝古蹟、隱隱約約、風光秀麗」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日月潭的秀麗風光。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 部編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測試卷
    本次測試涉及基礎知識較多,對於第二單元的知識要點掌握起到鞏固提升的作用。有了牢固的基礎,才能有質的的提升。一至六題是字詞練習,沒有難度,通過日常寫字練習就能夠完全掌握。七題是句子變化練習,理解句子結構,結合日常生活完成造句和改寫。
  • 「部編語文」一年級上冊 第一單元 學習匯總
    我是本期小編知力昂。為了幫助老師和孩子們適應教材,走進課堂,更簡易地獲取教學資源,特針對部編語文的內容做以下整理,希望對老師教學和孩子學習有所幫助。歡迎大家分享+收藏哦~(文末一般都會有彩蛋呦!)點擊藍字,即可進入文章【電子課本】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上冊高清教材【電子課本】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上冊高清教材
  • 長沙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黃山奇石》教案設計
    長沙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黃山奇石》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會讀「區、尤、其」等14個生字,會寫「尤、其、區」等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黃山奇石的獨特和美麗。
  • 暑假預習: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知識點小結(建議收藏)
    上期分享了部編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知識點小結。今天給各位同學送上一份第二單元的知識點小結,希望對各位即將升入四年級的同學,暑假預習新課有所幫助。把握重點,才能有效學習。#暑假預習#【一、基礎知識】【二、
  •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考試題,成語題型較新穎,考你第一反應
    #今天給大家整理分享部編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測試題第三套。四年級上冊語文,用這套題來檢驗第三單元知識是否過關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單元測試題,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決定分數高低2020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測試題附參考答案(建議收藏)
  • 部編二年級語文上冊期末測試卷
    參考答案: 二、秧苗 散步 扁擔 喝水 公平 城市 活潑 秤桿 拿走 鋼琴三、到底 抓住 汗水 帶走 桂花
  • 部編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單元教材解讀及教學建議
    部編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單元教材解讀及教學建議二年級下冊與前幾冊有所不同,承擔了向中年級過渡的任務。我們既要落實第一學段的教學目標,又要在學習方法、學習能力上為第二學段的學習奠定基礎。所以,我們要帶著孩子去哪,這個教學目標一定要系統、明晰。即通過本學期的學習,究竟要讓孩子掌握哪些知識,積累量達到多少,形成哪些能力?
  • 二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測試卷,《看圖寫話》題值得精練一下
    本期整理分享部編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測試題。各位家長朋友可以收藏給孩子練習一下。文末有往期發出的一些二年級語文試題。本單元圍繞「愛祖國、愛家鄉」這一專題進行課文安排,主要由《古詩二首》《黃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溝》和語文園地四組成。風景如畫的日月潭、瓜果飄香的吐魯番、神奇有趣的黃山奇石和雄偉壯觀的廬山都從不同側面展示了祖國山河遼闊、壯美。
  •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二類生字注音表,拼音練習和識字練習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二類生字注音表,拼音練習和識字練習。在二年級上冊的語文中,一類生字250個,二類生字有450個,可以看出小學生在本學期的學習量有多大。一個學期識字加書寫的漢字達到700個,在整個小學階段也是罕見的。
  • 部編二年級語文:《雪孩子》教學設計解讀
    教材解讀:《雪孩子》是二年級第七單元第三篇課文。本單元圍繞「想像」這個主題編排了三篇課文。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教學設計解讀:課時劃分:《雪孩子》這篇課文較長,從故事內容來劃分,總共可以分成三部分:雪孩子和小白兔一起玩耍,給小白兔帶來了歡樂;小白兔家裡著火了,勇敢的雪孩子從大火中救助小白兔;救出小白兔後,雪孩子自己卻化成了一朵白雲。
  • 部編二年級語文上冊《田園四季歌》,考點非常多的一課
    《田園四季歌》是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識字單元的最後一課,也是整個二年級語文上冊中知識點較多的一課,重點和難點都有,在單元卷以及各個階段的評測卷中,本課的知識點屢屢被選進評測範圍裡。首先是這篇課文一二類生字很多。
  • 空中課堂:統編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 習作專題(1-4單元)
    空中課堂:統編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 習作專題(1-4單元) 五年級上冊 習作一:我的心愛之物 習作二:漫畫老師(第一課時) 習作二:漫畫老師(第二課時)
  •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1—8單元生字組詞大全,吃透,輕鬆考100分
    不少家長在後臺問老師,關於家長如何協助孩子做好各學科的預習的問題,今天給大家介紹下二年級語文上冊的預習方法,並分享一份二年級上冊語文1-8單元的生字組詞大匯總,這是孩子們日常預習課文的必備資料,二級級孩子家長可以列印一份。
  • 部編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知識要點
    部編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知識要點一、什麼是陳述句,什麼是反問句?陳述句是指陳述一個事實或者說話人的看法的句型。陳述句又分為肯定的陳述句和否定的陳述句,簡稱為肯定句和否定句。二、實例講解,陳述句改為反問句的方法。(一)指導學生將反問句轉換成意思相同的陳述句。1、將反問句轉換成意思相同的陳述句的四個步驟。(1)將反問句中的肯定詞改為否定詞,或將否定詞改為肯定詞。
  • 二年級語文上冊第4單元知識點+複習卡,需要的家長收藏吧!
    並在語文園地「字詞句運用」第二題中加以運用。本單元的第二個語文要素是「學習課文的語言表達,積累語言」。本單元以寫景的文章為主,語言優美,生動形象。三年級語文上冊第3單元知識點+單元卷,需要的家長收藏吧!
  • 二年級語文上冊第八單元測試卷,老師:看圖寫話要有想像力
    本期整理分享一套部編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第八單元測試卷,各位家長可以讓孩子做一做,檢查一下第八單元知識掌握如何。文末有之前發出的試題。二年級語文第六單元測試,老師:鞏固基礎知識,提高單元學習成績二年級語文第七單元檢測題,老師:精練鞏固知識,細心能得高分
  • 二年級馬上單元考試,「第一單元知識梳理填空」練習很重要,備好
    二年級馬上單元考試,「第一單元知識梳理填空」練習很重要,備好很快,同學們就要結束語文第一單元的學習了,也意味著馬上就要進行單元考試了。二年級語文第一單元知識梳理,附同步練習題,幫孩子預習和複習!二年級上冊語文第二課《我是什麼》備課筆記,幫孩子預習和複習!
  • 期末單元知識複習匯總五年級語文人教版上冊
    五年級語文上冊 第一單元第二單元 知識複習匯總 (五年級語文人教版上冊)五年級語文上冊 第二單元第三單元 知識複習匯總 (五年級語文人教版上冊)五年級語文上冊 第三單元第四單元 知識複習匯總 (五年級語文人教版上冊)
  • 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六單元測試題,題目新穎,一次分享兩套試卷
    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六單元測試題,題目新穎,一次分享兩套試卷二年級語文常考的題型有:字詞、句子、課文默寫、閱讀題、作文題,今天老師分享的這兩天試卷字詞題目新穎,含試卷答案,家有二年級的孩子可以讓孩子做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