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農」的屬性,突出「遊」的功能,去年接待遊客445萬人次,營業收入達17.6億元——宿遷休閒觀光農業成鄉村振興新引擎
宿遷網訊(記者 張雲 通訊員 趙聰)1800畝的70餘種海棠花競相開放,燦若雲霞,眾多遊客在花間拍照、直播,現場車輛綿延數裡,附近飯店家家爆滿……這是今年清明小長假期間在沭陽縣劉集鎮舉辦的第四屆沭陽海棠節的盛況。
「海棠節已經在我們苗木基地連續舉辦了四屆,每年都會吸引大量遊客前來。」江蘇金海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國慶告訴記者,「海棠節不僅提升了基地的知名度、帶來了客戶,更為這裡的百姓帶來了致富機遇。」
一株海棠給劉集鎮的鄉村振興帶來了新機遇,這也是宿遷休閒觀光農業蓬勃發展的縮影。目前宿遷休閒觀光農業經營主體達407個,去年接待遊客445萬人次,營業收入達17.6億元。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宿遷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不斷拓展農業發展空間,延伸農業產業鏈條,加快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突出產業龍頭建設、品牌創建、創意設計,讓全市休閒觀光農業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據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休閒觀光農業是鄉村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橫跨一二三產業、兼容生產生活生態、融通工農城鄉的新產業、新業態。為此,近年來,宿遷將休閒觀光農業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重點之一,以休閒觀光農業的發展不斷促進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走進市洋河新區的洋河農業嘉年華園區,各類富有特色的蔬菜、花卉,宛如童話般的各類動植物造型,讓人目不暇接。該項目規劃面積567畝,規劃建設主題鑑賞區、休閒體驗區、科研創新區、鄉村品牌區、綜合服務區等五大功能區,致力打造農旅融合主題園區。自2018年5月正式開園以來,遊客接待量已達60萬人次,目前已經成為宿遷休閒觀光農業發展的新樣板。
洋河農業嘉年華項目是宿遷休閒觀光農業的龍頭項目之一。按照根基在農村,主體是農民的原則,近年來,宿遷重抓農業旅遊有機結合,在強化「農」的屬性同時,突出「遊」的功能,充分利用全市農業自然資源、田園景觀、農耕文化等資源要素,不斷集成、創新、整合、提升,同時招引重大項目,打造產業龍頭,全市休閒觀光農業規模持續壯大。
打出品牌影響力,才能贏得市場。近年來,宿遷積極鼓勵各地休閒觀光農業主體爭創品牌、打出名氣,目前,沭陽縣、宿豫區已經獲得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區)稱號;宿豫區杉荷園等7家企業獲得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星級企業榮譽稱號;沭陽縣新河鎮雙蕩村等15個村(居)創建成為省休閒觀光農業精品村。
宿城區多肉文化節、宿豫區梨花節、沭陽花木節、泗陽桃花節、泗洪稻米文化節……近年來,全市各地各類與休閒觀光農業有關的節慶活動越來越多,各地通過節慶平臺不僅加深對外交流、傳承農耕文化、展示現代農業建設成果,也有效提升了休閒觀光農業影響力。
隨著休閒觀光農業不斷發展,同質化現象也隨之顯現。近年來,我市在休閒觀光農業發展中不斷植入創意理念,打造出了宿豫區臺灣阿土伯城市果蔬園、宿城區耿車多肉植物創意園等14個省級主題創意農園。同時,各地還利用樹枝、玉米皮等農業廢棄物製作乾花工藝品,並發展盆景、組合盆栽等家庭園藝創意產品等,讓休閒觀光農業實現了質的飛躍。
「農業+旅遊,致富不用愁」,但是推進休閒觀光農業向縱深發展,還需要政府這個強大的「推手」。近年來,宿遷突出政策引領,出臺了《宿遷市生態高效農業倍增計劃》《關於加速新一輪結構調整發展生態高效農業的意見》《關於加快推進全市休閒觀光農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對休閒觀光農業發展的支持,不僅體現在政策上,更體現在真金白銀的支持上。近年來,宿遷不斷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增強休閒觀光農業發展推動力,每年都安排市級現代農業專項資金支持,今年安排資金4500萬元,用於扶持包括休閒觀光農業在內的現代農業發展。
據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我市將加強創意農業發展,繼續推出一批創意主題農園和休閒農業精品村,並加大創意休閒觀光農業宣傳推介力度,向廣大市民推介宣傳一批休閒觀光農業精品景點。同時,還將精心編排一批休閒觀光農業精品線路,將各個休閒觀光農業景點串成線,線連成面,全面助推休閒觀光農業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