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子口,是岷山山脈的一個重要隘口,是川西北通向甘南的門戶,更是因紅軍長徵突破敵軍尾追堵截的最後一道天險而永載史冊。
中國網7月11日訊(記者 曾瑞鑫)7月10下午,為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江蘇淮安周恩來紅軍小學、甘肅環縣習仲勳紅軍小學、甘肅迭部臘子口紅軍小學三校「會師」神奇的紅色聖地——臘子口,共同啟動「沿著革命先輩的足跡前進」暨「校園足球新長徵」主題教育活動。
下午2點20分,「會師」活動在周恩來紅軍小學足球隊與習仲勳紅軍小學、甘肅迭部臘子口紅軍小學足球聯隊足球友誼賽中拉開帷幕。隨著裁判的一聲哨響,比賽開始了。在雙方拉拉隊的加油聲中,比賽很快就進入了狀態。球場上不論是周恩來紅軍小學女子足球隊的凌厲攻勢,還是習仲勳紅軍小學、臘子口紅軍小學聯隊的巧妙配合,都讓人
感慨萬分。比賽中,隊員們激烈酣戰,就像草原上的一群脫韁的「黑馬」,不斷的奔跑,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整個比賽,不僅鍛鍊了雙方學生的體魄,展示了雙方學生的活力,而且還為隊員搭建了相互交流的平臺。周恩來紅軍小學女子足球隊的郭芷妍與習仲勳紅軍小學的安妮在比賽中互相欣賞對方球藝。比賽一結束,便互留聯繫方式,成為了朋友。
足球友誼賽結束後,江蘇淮安周恩來紅軍小學總校長王其明、校長管曉蓉向習仲勳紅軍小學領隊代表甘肅環縣教體局教研室副主任祁明芳、甘肅迭部臘子口紅軍小學校長李曉東捐贈了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親筆籤名的足球。
「會師」活動中,周恩來紅軍小學、習仲勳紅軍小學、臘子口紅軍小學三校紅軍娃還分別表演了快板、合唱、拉丁舞、籃球操等精彩的文藝節目。周恩來紅軍小學「淮安紅軍娃重走長徵路」的孩子們還展開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原主任、全國紅軍小學建設工程理事會名譽理事長李肇星為「足球紅軍娃重走長徵路」題詞的條幅:「沿著革命先輩的足跡前進」,號召習仲勳紅軍小學、臘子口紅軍小學師生們籤名。
「會師」活動後,周恩來紅軍小學「淮安紅軍娃重走長徵路」尋訪團成員與習仲勳紅軍小學師生參觀了臘子口戰役紀念碑以及臘子口戰役紀念館。聽講解人員介紹,臘子口整個隘口長約30米,寬僅8米,兩邊是百丈懸崖陡壁,周圍是崇山峻岭,抬頭只見一線青天。隘口處的河上架著一座木橋,橫跨於兩岸陡壁之上,是通過臘子口的唯一通路。水流湍急的臘子河由北向南穿越隘口,地勢十分險要,易守難攻,自古就有「天險門戶」之稱。1935年9月16日晚8時,紅軍攻打臘子口戰役打響了。戰鬥進行得異常殘酷,一些善於攀巖的苗族小戰士,用綁腿、乾糧袋連起來,掛在崖壁的樹枝上,一個一個逐層攀登上去,將手榴彈甩向峭壁上的敵軍碉堡,摧毀了敵軍的碉堡。敵守軍土崩瓦解,紛紛棄槍逃竄。隨著三顆紅色信號彈的升空,一路從正面進攻,一路從山腰向下打;另一路則從臘子口約2裡的縱深山脊上俯衝下來,進入臘子口內與敵人激戰,上、下夾擊,內外夾攻。「臘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懸崖當雲梯」。敵人萬萬沒有想到紅軍會從懸崖峭壁上打下來,彈藥庫又被摧毀。經過5小時的激戰,終於在17日凌晨全面攻克臘子口天險,使國民黨企圖阻擋紅軍北上抗日的陰謀徹底破產。
在臘子口戰役紀念碑前,紅軍娃們瞻仰了楊成武將軍親自題寫了臘子口戰役紀念碑碑文。在臘子口戰役紀念館內,紅軍娃們看到了擺放著的大量關於俄界會議與臘子口戰役的歷史照片及當年紅軍留下的軍用物品後紛紛表示:通過尋訪活動,對中國紅軍的革命歷史有了更深切、更具體的認識,在接受了革命歷史的薰陶之後,將在紅軍奮勇抗敵的精神指引下,更加努力學習,不枉革命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今天。(鹹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