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證號碼是我國為每個公民從出生之日起編定的唯一的、終身不變的身份代碼,也是證明持有人身份的唯一證件。但身份證上的號碼代表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1)前1、2位數字表示:所在省份的代碼;
(2)第3、4位數字表示:所在城市的代碼;
(3)第5、6位數字表示:所在區縣的代碼;
(4)第7~14位數字表示:出生年、月、日;
(5)第15、16位數字表示:所在地的派出所的代碼;
(6)第17位數字表示性別:奇數表示男性,偶數表示女性;
(7)第18位數字是校檢碼:用來檢驗身份證的正確性。校檢碼可以是0~10的數字,10用x表示。
公民身份證號碼按照GB11643—1999《公民身份證號碼》國家標準編制,由18位數字組成,前六位對應省市區,前兩位對應省。以首次辦理身份證的地址排位,不會根據地址或戶籍變化而變動。
有國徽的那面才是身份證正面
你知道嗎,上圖才是身份證的正面……↑↑↑
公安部主管的@中國警察網 通過微博確認:身份證的正面確實是印有「發證機關」和「有效期」的一面。
據悉,第二代居民身份證是由多層聚酯材料複合而成的單頁卡式證件,採用非接觸式IC卡技術製作,具備視讀和機讀兩種功能,證件尺寸設計為85.6mm×54.0mm×1.0mm。
證件正面有籤發機關和有效期限,印有國徽圖案、證件名稱、寫意長城圖案及彩色花紋;
證件背面設計有姓名、性別、民族、出生日期、常住戶口所在地住址、公民身份號碼和本人相片7個登記項目,印有彩色花紋,圖案底紋為彩虹扭索花紋,顏色從左至右為淺藍色至淺粉色再至淺藍色。
對此不少網友表示:原來做了這麼多年的「反面人物」
@蘇沐然丶:表示第一次知道的舉手
@正版劉小拴:原來我是反面人物?
@去看大海微博:很明顯這是正面,等同於你買個本子一樣,封皮都是一樣,這是正面,裡面內容各有千秋
其實,關於身份證的冷知識還有很多:
1984年,國務院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試行條例》,開始實行居民身份證制度。
什麼情況下身份證需要換領?
如何拍出好看的證件照?
身份證丟失怎麼辦?
身份證的起源
身份證用於證明持有人身份的唯一證件古已有之,但它的起源卻是官員的識別符號。
最早的身份證在戰國時期,商鞅在秦國變法,發明了照身帖。照身帖由官府發放,是一塊打磨光滑細密的竹板,上面刻有持有人的頭像和籍貫信息。國人必須持有,如若沒有就被認為是黑戶,或者間諜之類的。
和我們現在所用的身份證還很相似的……
現在大量新技術的出現使得身份證包含更多的信息。
包含如照片、面部特徵、手掌特徵、虹膜掃描識別或指紋識別。
其他通常出現在身份證上(或資料庫中)的信息包括:全名、父母姓名、住址、職業、民族、血型和凝血因子。
在上世紀(二十世紀)辦的身份證為15位數字碼。
原來7、8位的年份號到2000年後攺為全稱,如1985年過去7、8位碼是85,現在增改為1985,而又在最後一位增加校驗碼,如後三位原來601,加一個5成為6015。
身份證一經編定不作改變,派出所會在戶口資料中給你加上,你要換新證時就是18位的新碼了。
第二代身份證中已可以在線身份證查詢及身份證核對身份證信息的真實性和頭像,一般常見於汽車租賃、物流、中介、家政、交友等行業的用戶查詢驗證,每次查詢費用五元。(來源:常樂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