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第一大宅《陳家祠》,是我國歷史最壯觀,是陳氏歷史文化的精髓

2021-02-23 客家陳氏文化

嶺南第一大宅陳家祠堂屋脊

嶺南第一大宅【陳家祠堂】陳氏書院聚賢堂脊飾
長27米,高4.26米

嶺南第一大宅《陳家祠堂》,又稱廣州陳氏書院,位於廣州中山七路,大清十四年向廣東各縣陳氏倡議集資,籌建於清光緒十六年(1890),光緒二十年(1894年)建成,是大清光緒年間廣東省72縣陳氏族人興建的合族陳家祠堂,其建立的主要為了參與捐資的陳氏宗族子弟赴省城備考科舉、候任、交納賦稅、訴訟等事務提供臨時居所,作為捐資的回報,這些陳氏宗族可以將其祖先牌位放到陳氏書院的神龕內供奉。陳家祠堂是廣東現存祠堂中最富有廣東特色的藝術建築群,布局嚴整,裝飾精巧,富麗堂皇,是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陳家祠為三進式庭院,由九堂六院大小19座建築組成。它的建築裝飾集中體現了廣東民間裝飾藝術的精華,巧妙地採用了木雕、磚雕、陶塑、銅鐵鑄等工藝進行裝飾,技藝巧奪天工,十分有名。整個祠堂建築面積超過6400平方米。三路主體建築由南向北分別為前門、中廳和後寢,形成「三進三路九堂兩廂抄」的格局。以木雕、磚雕、石雕、陶塑、灰塑、銅鐵鑄和彩繪為代表的嶺南七絕工藝在這有限的空間裡得到了酣暢淋漓的展現,其所表達的題材亦涵蓋了從商周到明清的眾多經典故事,門前留有寬闊廣場,過去曾豎立著很多石制旗杆夾,旗杆夾上鐫有中舉人的姓名及中舉年代,昭示著陳氏家族的榮耀和輝煌。         陳氏書院是廣東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裝飾最精美的古代藝術建築,以其巧奪天工的藝術裝飾著稱,現為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清.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興建廣東七十二縣合族陳家祠堂各縣名單(未詳)廣州府十四縣潮州府九縣陽江廳韶州府六縣嘉慶州四縣(省外)瓊州府十三縣(海南)連州二縣赤溪廳肇慶府十三縣高州府六縣惠州府十縣羅定州二縣廉州三縣雷州府三縣南雄一縣柳州府(廣西)

倡建(廣東全省合族陳家祠)紳耆芳名單:

(廣州陳氏書院)

陳伯陶  陳蘭彬  陳仲真   陳華耿  陳遇夫(陳翰)陳昭常  陳朝光  陳英剛   陳熾昌  陳遠超 陳朝卓陳昌朝  陳福謙  陳冠朝   陳寶鋆  陳夢日 陳喬森陳熾基  陳序琛  陳炬林   陳景鎏  陳如嶽 陳榮輝陳念榮  陳    基  陳桂士   陳作離  陳序球 陳熙敬陳植榘  陳慶桂  陳華聚   陳國彬  陳汝疇 陳    棟陳植恕  陳序琳  陳桂籍   陳煥堯  陳寶章 陳而韶 陳嘉謨  陳培桂  陳序璿   陳龍章  陳為煥 陳錦騰陳桂薰  陳忻虞  陳文蔚   陳兆祥  陳文海 陳承果陳其政  陳濟坤

清.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

陳家祠堂正門

《廣東省各縣建造陳氏書院》

內容如下:

  敬啟者,我太邱太祖德高漢代,蔭貽後昆,奕葉蕃昌,散布於粵中者,類成巨族。今切水源木本之思,為崇德報功之舉,邀集宗族在羊城西關連元大街買得吉地一千井有奇,議建宗祠。我粵中各房昆仲,或為值事,或出主陪事,經眾議定《章程》,辰下各昆仲極為踴躍,業已交易地價,諏吉興工,誠恐未及周至,謹修函奉達,敬請家先生大人惠臨公所面商一切,並通知尊處親房,倘欲出主陪享者,祈早日到公所掛號。諸叨玉成,曷勝銘感。從此宗敦族睦,數厥典而無忘。

  倡建陳氏書院公所紳耆值事公啟 

陳家祠的門口的石鼓

古時候非達官貴人家門口是不能安放石鼓的,但陳家祠堂的石鼓光鼓面直徑就有1.4米,派頭是非常氣定神閒了。

陳家祠實際上是廣東陳大祠堂,其對外的正式名字叫法:陳氏書院, 倡建陳氏家祠堂公所的紳耆值事向各地陳姓宗族發出的信函,邀請各地陳姓族人派員到省城商討修建陳氏書院事,目的當然是籌集款項。由此公啟可知,倡建陳氏書院的陳姓「紳耆」,包括了曾任翰林院編修等職,大清光緒帝欽點的探花郎,東莞的陳伯陶【探花及第】和曾任總理各國事務大臣的清末著名外交官,吳川縣黃坡陳蘭彬等著名士紳,他們組成建祠公所,先是「邀集宗族」買得吉地,「議建宗祠」,召集已經參與的各房族眾議定了《章程》,再發信至各地,邀請各地陳姓族人「早日到公所掛號」,並「出主陪享」。

在陳氏書院後進大廳金柱上懸掛有一副對聯,當中有「合七十二縣宗盟共守不外仁義兩言」字樣,落款為「三水西村房聚星堂」。從中可知,陳氏書院聯絡了當時廣東七十二縣的陳姓族人參加,而三水西村房為其中的一房。「房」主要以村為單位,以村名作為房名。

▲龕堂中的神龕        陳家祠堂的修祠總資金也是用「題捐」向廣東各地陳氏族人捐助所得的。廣東各地陳氏族人捐助祠堂修建,根據所出資金數額分配祖先牌位在陳家祠龕堂中的位置。
         為此清政府又提出合族祠「挾眾叛官」,其實這才是政府所懼怕的本質,一個發達興旺就算了,再聚合數個,他們的影響力就會變得極為龐大,這是清政府很不願意看見的。 在大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開始營建的陳氏書院是如何在大清「禁令」中順利開工的,聰慧的陳氏先賢,首先邀請了清末翰林院編修(光緒欽點探花及第)暨南大學創始人之一的東莞陳伯陶。大清鹹豐三年進士,中國第一任駐美公使,保護華工和僑民的第一人,總理各國事務大臣吳川陳蘭彬等著名陳氏士紳,組建「倡建陳氏書院紳」,於是陳家祠便以「陳氏書院」之名,打了一個擦邊球興建,並且陳家祠的選址也頗有心思,穿過現在的荔灣路就是張之洞親自選址籌辦起來的廣雅書院(現為廣雅中學),給人一種「挨著書院所以我也是書院」的錯覺。但實際上,教書育人並不是陳氏書院的主要功能,她依舊是為人們溯本尋根,祭祀祖先以及陳姓鄉裡鄉親進城辦事的一個落腳點。

梁山聚義磚雕

五倫全圖,磚雕


陳氏書院內的水井

大清光緒十九年廣州陳氏書院信函袋

大清光緒十八年廣州陳氏書院憑證(即陳家祠)

陳伯陶,號象華,一字子礪,晚年更名永燾,又號九龍真逸,出生於1855年,卒於1930年,東莞中堂鳳湧人,清朝探花及第。6歲拜陳澧為師,10歲通讀五經,後就讀於羅浮山酥醪別院。光緒元年(1875年)中秀才。光緒五年(1879年)參加鄉試獲第一名(解元),隨即上京準備參加會試,因祖母和父親相繼去世,便奔喪回鄉。此後數年,他以教書所得,供養母親及弟妹。光緒十八年(1892年)中壬辰科進士,殿試獲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編修、文淵閣校理、武英殿協修。後又任國史館協修、總纂。

   吳川陳蘭彬像

陳蘭彬,字荔秋,出生於1816年,卒於1895年,廣東省吳川市黃坡鎮黃坡村人,晚清時期大臣、學者,首任中國駐美公使。大清鹹豐三年(1853年)中進士,大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以留學監督身份、率領第一批留學生30人赴美。大清光緒四年(1878年),以太常寺卿身份出使美國、西班牙、秘魯;後奉調回國,歷任兵部、禮部侍郎及會試閱卷大臣等職,第一任外交官。晚年歸甲,先後主編《高州府志》、《吳川縣誌》、《石城縣誌》,著有《使美紀略》、《使美白詠調》、《重次千文》、《毛詩札記》、《治河芻言》等書。


投稿郵箱:707398374@qq.com

或加管理員微信:chen707398374

相關焦點

  • 廣州陳家祠——「嶺南建築藝術的一顆明珠」
    陳氏書院,俗稱陳家祠,位於廣州市中山七路,是廣東現存祠堂中最富有廣東特色的古建築群。21世紀以來,陳氏書院以「古祠流芳」之名兩度入選「新世紀羊城八景」,被譽為「廣州文化名片」,成為嶺南地區最具文化藝術特色的博物館和著名的旅遊景點。
  • 【傳統文化】陳氏書院
    「陳家祠」是廣東現存祠堂中最富有廣東特色的藝術建築群,布局嚴整,裝飾精巧,富麗堂皇,是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21世紀以來,陳氏書院以「古祠流芳」之名兩度入選「新世紀羊城八景」,被譽為「廣州文化名片」,成為嶺南地區最具文化藝術特色的博物館。
  • 廣州文化名片,民間藝術的瑰寶——陳家祠
    陳家祠原稱陳氏書院,是廣東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裝飾最精美的中國清代宗祠建築。2002年陳氏書院以「古祠流芳」之名兩度入選「新世紀羊城八景」,被譽為「廣州文化名片」,成為嶺南地區最具文化藝術特色的博物館和著名的旅遊景點。
  • 見證廣州歷史變遷的歷史遺址大推薦
    見證廣州歷史變遷的歷史遺址大推薦想知道有哪些見證廣州歷史變遷的歷史遺址嗎?鎮海樓歷史上曾五毀五建,現建築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是1928年重修時由木構架改建成。1929年成為廣州市市立博物館。1950年改名廣州博物館,分朝代陳列廣州城2000多年發展的文物史料。
  • 《破冰行動》中的塔寨祠堂,實為中山陳氏宗祠,比廣州陳家祠還悠久
    村裡歷史最悠久、最具標誌性的建築是《破冰行動》中的林氏宗祠,也就是現實中的陳氏宗祠,據村委工作人員介紹,村裡以陳姓為主,有《陳氏族譜》記載:茶東陳氏始祖玄保,名尚志,號貞六裡。元至治二年(1322年)出生,明洪武十年(1377年)卒。北宋從閩南遷徙至文順鄉香山 (為時香山尚未開縣,屬東莞文順鄉)茶園之東定居(茶園之東也就是茶東村這個名字的來歷)。
  • 廣州陳家祠:嶺南建築藝術明珠
    廣東廣州,薈萃廣東民間建築裝飾藝術之大成的陳家祠被譽為「嶺南建築藝術明珠」。(圖片來自東方IC)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羊城旅遊景點之廣東百年陳氏書院(陳家祠)(圖片來自東方IC)嶺南園林經典-陳家祠。(圖片來自東方IC)在嶺南特色祠堂式建築感受民俗風情,探訪設在書院的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欣賞雕刻、刺繡、剪紙等傳統工匠藝術作品。
  • 嶺南特色人文建築,就在廣州陳家祠,體會人文風情的好去處
    嶺南文化是屬於廣東最具有特色的一種文化,這裡不但建築物吸引人風土人情也是極為打動人的。在廣州老城當中有一座非常著名的祠堂名叫陳家祠,住在廣州老城本土的居民們時常以陳家詞來作為他們精神的支柱,因為這個地方的人文故事始終影響他們一代又一代的人。
  • 廣州老外為什麼不去小蠻腰去陳家祠?陳家祠為什麼叫書院?
    在民間,恐怕整個大中國最豪華的祠堂,要屬陳家祠。傳統的祠堂核心功能,家在於族祭祀祖先,子孫婚喪壽喜。其實祠堂還有教學功能,古代稱讀書的地方叫「塾」,最早的「塾」就在祠堂。通常都位於祠堂大門外兩側,分別叫「門外東塾」和「門外西塾」。 每一座祠堂,都承載著一個家族的故事,承載這一個姓氏家族對於家的依戀與寄託。但是似乎放眼世界,沒有一個地方能超過嶺南對於祠堂的重視性,尤其是明清時期。
  • 廣州十大旅遊景點之首,歷史不過百餘年,所有人到廣州都要去看看
    廣州中山七路陳家祠,是廣州旅行必須去的地方。遺憾的是,我去的時候時間點不對,沒有預約上門票,所以只能站在廣場上感受這座古建築。不過,雖然沒有進去,但是我對於陳家祠進行了全面的了解,這裡分享出來,希望可以幫助到每一個想要去廣州玩的人。我國南方地區多祠堂和牌坊。
  • 跨越時空,開啟尋覓「羊城」最嶺南的文化之旅
    薈萃在地嶺南文化歷史風貌,在原有街坊裡弄的城市肌理上,保留和修復西關騎樓、西關名人建築、荔枝灣湧、粵劇藝術博物館、金聲電影院等城市鄉愁記憶符號,經過改造與創新變革已成為具有歷史文化傳承和當代都市生活融合的標誌。
  • 今年以來陳家祠為群眾提供免費講解6500批次
    大洋網訊 除了今年的特殊情況,每年都有百萬遊客來到陳家祠(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參觀。作為國家4A級景區、國家一級博物館,陳家祠「流量」巨大,是嶺南文化、廣州形象的窗口。近年來,結合自身特色,陳家祠以群眾文化需求為導向,以整個博物館空間為陣地,通過策劃精品展覽、提升遊覽環境和公共服務、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惠民活動,打造充滿文化味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 廣州古建築陳家祠
    陳氏書院,俗稱陳家祠,位於廣州市中山七路。陳氏書院籌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二十年(1894)落成,是廣東省各地陳氏宗族共同捐資興建的「合族祠」。其建立主要為參與捐資的陳氏宗族子弟赴省城備考科舉、候任、交納賦稅、訴訟等事務提供臨時居所。
  • 廣東省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裝飾最精美的清朝古建築陳家祠
    陳家祠也叫陳氏書院,位於廣州市中心鬧市區的中山七路,交通還是非常方便的,做地鐵1號線可以在陳家祠站下車,出來地鐵站就可以看到達陳家祠。也可以坐公交車到達,可以乘坐公交17、88路到陳家祠站下車。陳家祠作為典型的中國傳統建築,富麗堂皇的屋簷裝飾是最吸引人的,值得每個人都仔細的欣賞。陳家祠最讓人稱讚的是他的藝術觀賞性,這裡有很多的彩繪、磚雕、木雕、灰塑等嶺南七絕,陳家祠屋簷上的雕塑都是有故事的,人的頭和身按照非正常比例塑成,使得觀賞者抬頭從下面向上欣賞的時候非常的自然,不得不讓人佩服古代人的聰明才智。
  • 大隱隱於市,廣州鬧市中值得細細品味的5大人文歷史景觀
    新河浦大部分保護建築為獨立式低層西式古典建築,以清水紅磚牆、民國水刷石、西洋式風格為主要建築特色,印證著廣州多元文化並存的歷史。最具代表性的五大僑園:春園、逵園(中共三大會址舊址)、簡園、明園、隅園以及基督教東山堂等。新河浦有些老房子、老別墅改成為酒吧、咖啡屋、茶吧等時尚休閒場所;有些被改作寫字辦公用途。
  • 陳曉平:誰創建了陳家祠︱「出口轉內銷」的藝術瑰寶
    陳家祠側影新會人與臺山人在陳家祠創建史上,新會人、臺山人佔有最重要地位,這一史實長期以來未能得到深入解讀。陳氏書院正座西三龕排位圖記載,到1893年為止,認捐主位最多的是廣東臺山(新寧)人,達1227人,新會縣第三位,為712人,南海縣771人,排第二位。
  • 廣州規模最大的祠堂,被譽為「嶺南建築藝術明珠」,門票僅需10元
    而在我國的廣州,這裡除了是一個繁華的大都市之外,其實也有很多嶺南淨土,有著很多著名的旅遊景點,例如廣州塔、珠江和白雲山,一年四季都非常適合遊客遊玩。,民間曾流傳有「禁祠令」,不僅對於即將建設的祠堂有限制,對於存在祠堂也很大程度上都被摧毀,因此這裡對外聲稱是書院,也叫做陳氏書院,它主要以裝飾精巧、堂皇富麗而聞名,被譽為「嶺南建築藝術明珠」。
  • 2020年廣州陳家祠開放時間一覽
    小編提醒:目前陳家祠已調整開放時間  開館時間為:9:00—17:30(17:00停止入館,17:15清場,17:30閉館)全年開放,無閉館日。  門票:10元/人  陳家祠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以陳家祠為館址,成立於1959年,國家一級博物館。館址陳家祠(匾額題陳氏書院)落成於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是清代廣東各地陳姓宗族在廣州合資建造的合族祠,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陳家祠的悠久歷史!
    2從黃海妍開列的37座明末以來廣州城中合族祠看來、「在所有標示的合族祠中,除了陳氏書院位於西門外連元街外,其他的合族祠都位於廣州城內。很顯然,這些以書院、試館為名的祠堂式建築,其建立的目的就是為到廣州城應考、訴訟、輸糧、晉省的鄉下同姓子弟提供居所的」。
  • 陳家祠並非廣東72縣陳姓合建(組圖)
    記者從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獲悉,就在陳家祠建成110周年之際,一些散藏於民間的史料被相繼發現,它們的重現於世揭開了一些鮮為人知的歷史,通過這些新發現,現人對陳家祠的某些認識也要因此而「改觀」了———  新發現1  48位廣東陳姓鄉紳倡建  以購買入主牌位的方式集資  一直以來,後人對陳氏書院如何籌建一無所知,而新近發現的
  • 2020廣州陳家祠國慶節開放時間是幾點?
    2020年中秋國慶假期期間,廣州陳家祠延長開放時間至18:30  陳家祠國慶節開放時間:9:00—18:30  為貫徹文化和旅遊部《關於做好2020年國慶節、中秋節文化和旅遊假日市場工作的通知》精神,深化旅遊及公共文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