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8月中旬,即6月15日的邊境流血衝突過去兩月整時,印度當局又再次重申,自己的軍隊絕對不會後撤半步,並且除非中國先進行無條件撤軍,那麼雙方才有繼續談判的可能。
當時很多人就開始擔心,既然印度打定了注意就是要硬抗到底,極有可能會趁8月底到9月初的這段時間在邊境線上再生事非。果不其然,就在當地時間8月31日,中印在班公湖畔再次爆發衝突對峙。
班公湖
據西部戰區新聞發言人張水利大校介紹,8月31日印軍非法越線佔控的區域為班公湖南岸到熱欽山口附近地帶。而這一地帶與之前兩軍衝突的班公湖北岸以及加勒萬河谷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這一地帶是非常明確的、連印度自己都承認的中國領土,所以在性質上來說,這一次印軍的軍事挑釁遠比之前任何一次挑釁都要來得惡劣。
而印度媒體在8月30日卻「惡人先告狀」,而在印軍之後的聲明中,事情也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副模樣:印軍稱:「在8月29日和30日晚,解放軍違反先前在拉達克東部對峙期間經由軍事和外交接觸達成的共識,採取挑釁性軍事行動試圖改變現狀」。而印軍先發制人,在班公湖南岸採取措施加強了印度的陣地,「挫敗了中國單方面改變事實的意圖。」
印軍高原部隊
其實仔細分析印方的聲明就可以發現,其邏輯完全經不起推敲——事實上在這份聲明中,印度自己都說是印軍「先發制人」佔領了班公湖南岸。
所以我們不得不反問一句:這「自衛反擊」還有「先發制人」的玩法了?你們既然認為是中國方面率先「採取挑釁性軍事行動改變現狀」,那你們倒是把相關證據大方地亮出來嘛,怎麼進行「自衛反擊」的反倒成了這場衝突中最心虛的那一方了?
印軍坦克部隊
說白了,所謂的「自衛反擊」,不過是印方給自己找的藉口而已,畢竟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接觸還已經與中方達成了和平原則,現在的印度人再怎麼渴望改變現狀,那最基本的面子還是拉不下來的,這塊「自衛反擊」的遮羞布多少還是要的。
那麼印度人為何非要挑在眼下這個時間段發起這種莫名其妙的挑釁?
首先,是印度國內給莫迪的壓力正在越來越大。就在不久前,印度央行公布印度今年第二季度經濟數據,結果顯示第二季度印度GDP同比暴降23.9%,「犀利」程度僅次於美國。受此影響,印度股市已經連續多日萎靡不振,而以國大黨為首的反對派也趁機火力全開,質問莫迪「何時才敢站著面對中國?」。基於最基本的自保原則,莫迪當然需要在邊界線上再搞出一些事端來轉移自己的壓力。
莫迪
其次,莫迪當局老早就打定主意在邊境囤積近20萬大兵,誓言至少要與中國對峙到明年。但問題是既然是「對峙」,那麼這20萬大軍就不能只是這麼幹坐著,在此期間必須「有所作為」。
喜馬拉雅山區的冬季是從10月份開始,所以趕在8月底9月初這最後一段沒有封山的時間裡製造一起有限規模的衝突,以此鍛鍊己方的「挑事」能力,同時試探中方的反應,為封山季真正大規模的軍事挑釁做以此預熱,顯然就是非常必要的技術措施。
印軍山地訓練
總而言之,印度這次的軍事挑釁性質惡劣、目的陰險,是一次非常危險的試圖改變中印邊境現狀的魯莽嘗試。我們嚴正要求印方立即撤回非法越線佔控兵力,嚴格管控和約束一線部隊,切實遵守承諾,避免事態進一步升級。
與此同時,解放軍也正採取必要應對措施,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一旦印度人膽敢得意忘形,那麼解放軍必將以最堅決的手段維護領土主權和邊境穩定。